在“5·12”汶川特大地震15周年慈善座谈会上的演讲

2023-06-04 17:53宫蒲光
慈善 2023年3期
关键词:慈善事业汶川灾区

宫蒲光

同志们、朋友们:

非常高兴与大家相聚在美丽蓉城,共同参加“5·12”汶川特大地震15周年慈善感恩行活动。这次活动围绕“感恩·巡礼·奋进”主题,对15年来灾区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认真总结与回顾,既是四川与各慈善支援省(市)增进交流、互动学习的一次盛會,也是深化慈善合作、推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首先,我代表中华慈善总会,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四川慈善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出席本次会议的各位慈善界同仁表示诚挚的问候!向对举办本次活动给予大力支持、精心安排的四川省民政厅、四川省慈善联合总会等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和社会各界众志成城、和衷共济、共克时艰,灾区人民坚挺脊梁、迎难而上,奋力夺取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全面胜利,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这两天,我们通过在汶川和北川两个主要灾区的实地走访,深深感受到,十五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灾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巴蜀大地焕发出新的光彩、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生动景象。今天,站在这片苦难辉煌的土地上,回望汶川地震以来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伟大实践,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意志、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和无比优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任何苦难都压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抚今追昔,鉴往知来。十五年前,正是汶川地震慈善救援催生了“中国现代慈善元年”。面对那场巨大的自然灾害,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生动场面至今仍历历在目:从政府机关公职人员到街头巷尾的商贩,从解放军战士到青年学生,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童稚天真的孩子,有的奔赴一线开展地震救援,有的在后方无偿献血救死扶伤,更多的则是捐款捐物力挺救援、支持重建。社会各界空前迸发的慈善热情、人民群众全民参与的慈善意识、慈善组织史无前例的重要作用,至今还在激励着我们前行。据统计,仅地震后半年内,全国为“5·12”汶川地震灾区募集款物价值就达762.14亿元,其中捐款652亿元(含全国4550万名党员共交纳“特殊党费”97.3亿元),超过了1996年至2007年全国接收的救灾捐赠款物价值的总和(累计557亿元,其中捐款420亿元),打破了中国慈善捐赠的历史纪录。此外,全国各地参与赈灾宣传、募捐、救灾物资搬运的志愿者超过1000万人,491万名志愿者、300多家社会组织赶赴救灾一线,志愿者贡献服务价值超165亿元。在那难忘的日子里,中华慈善总会第一时间启动“万众一心,抗震救灾”行动,不仅积极接收社会各界救灾捐赠,还组织志愿者队伍赴灾区开展伤残人员、老年人专业照护,配合党和政府共同做好抗震救灾工作。截至2009年4月30日,中华慈善总会共接受抗震救灾捐赠款物价值10.835亿元,其中约20%用于应急救灾阶段,其余重点用于援建住房、学校、医院、敬老院、福利院等民生保障项目,有力支援了灾区恢复重建。

与此同时,“5·12”汶川地震催生了一大批公益慈善组织,我国参与应急救援的慈善组织数量、慈善动员能力、投入善款善物规模都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涉足的救援领域、救援方式和服务方式也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在此后的舟曲泥石流、玉树地震、芦山地震、鲁甸地震、土耳其地震等救援活动中,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应急救援中,慈善救援模式已从属地救援逐渐转向联合救援,从单纯紧急救灾转向防灾减灾、灾后重建和应急能力建设的全领域应急救援,救援项目也从“赠予式”向“参与式”“合作式”等多重模式发展。当前,中国特色应急慈善事业蓬勃发展、方兴未艾。伴随着慈善事业法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慈善服务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慈善组织体系结构进一步优化,慈善事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我国慈善事业已经从传统慈善走向现代慈善,从分散化个人行为走向规范化社会事业,从少数精英慈善走向大众慈善,从狭义济困慈善走向关注社会进步的广义慈善,包括应急慈善在内的中国特色慈善事业迈进了又好又快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我国慈善事业在新的起点上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这不仅是党中央在新时代赋予慈善事业的神圣使命,也寄托着总书记对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殷切希望。作为新时代慈善工作者,我们要结合正在全党深入开展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慈善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慈善工作的新使命、新任务,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中,努力实现慈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党对慈善事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和丰硕的成果,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其次,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善。要以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进行的慈善法修订为契机,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慈善法治意识,加强慈善领域法治建设,充分挖掘慈善潜力、激发慈善活力,进一步夯实慈善事业的法治基础。第三,要充分发挥慈善的强大正能量。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国家战略,广泛募集善款善物,扎实开展慈善项目,着力解决好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做出更大贡献。四是进一步营造慈善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要进一步加大对慈善组织、慈善人物、慈善事迹的宣传,推进慈善文化和慈善教育体系建设,鼓励慈善理论研究和文化弘扬,建立健全慈善表彰制度,激励更多人投身慈善。五是着力加强慈善行业自身建设。要注重培育慈善行业组织和枢纽型慈善组织,推动形成层次清晰、分布合理、特色鲜明、分工明确的慈善组织良性生态,促进慈善组织内部管理创新,畅通慈善从业人员职业发展通道,增强公益慈善事业的从业吸引力和人才凝聚力。

同志们、朋友们,发展慈善事业、助力民族复兴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和抗疫精神,通力合作,携手并进,努力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中贡献新的慈善力量!

猜你喜欢
慈善事业汶川灾区
云上远眺新汶川
50万升汽柴油保供河南灾区
安庆石化:驰援灾区显担当
健康中国的汶川实践
深入实施慈善法 促进广东慈善事业大发展
慈善事业的核心定位
提高基金会透明度 促进慈善事业发展
我在汶川挂职的日子
おにのめにもなみだ
汶川樱桃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