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2023-06-04 00:55徐宗官
新校园 2023年2期
关键词:生活化文本生活

徐宗官

中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指在课堂教学中恪守以生活为中心的知识观、教育观和价值观,积极建构生活场景,实施课内外无痕对接、有机相融的语文生活化教学,不断完善生活化文本教学体系。在新的语文教学改革背景下,如何将语文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场景有效结合,创设一个良好的语文教学生态环境,从而顺利完成“听说读写”的教学目标,是目前值得广大教师深思的一个问题。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切身体悟到让学生在多元生活场景中有效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意义和价值。本文从中小学语文生活化课堂教学实践入手,结合实例深入分析了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相关策略,以期为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借鉴。

一、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和价值

中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关键在于严格遵循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提升语言核心素养,在语文学习中培养生活审美能力。

毋庸讳言,囿于陈旧的教学模式,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是“满堂灌”,教师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听得如坠云里。为了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教师隔三岔五地进行抽测,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索然无趣,习作锻炼疲于应付。究其实,语文教学的宗旨是以人为本,书本知识教学、能力教学并重。为此,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实施生活化教学改良,能够有效解决现存的教学弊端,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寓教于乐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审美能力、听说读写能力。可见,在中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不仅是必要的,更是十分重要的。

二、开展中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1.认清教学目标,开展能力教育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基本要求,我在语文教学中积极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文本教学的层次性、發展性,强化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切实提高语文生活化教学的质量。比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我立足于学生体验学习的生成过程,分别组织了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灵活运用多媒体视听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着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我调任初中语文教师后,为了加强生活化教学效果,不光注重学生对现成信息主动接受、加工的过程,还着力强化学生自主构建、学以致用、活跃思维、大胆创作、推陈出新的层次递进过程。在教学设计中,尤其重视语言表达与交流的规范训练,引导学生锻炼仿写、扩写、续写、补写、改写的语段组织能力,加大力度提升读后感、启事、摘要、点评、发言稿、辩论稿等应用文体的写作能力。例如,在学习了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后,我要求学生对词中“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加以合理想象,扩写成一段300字左右的夫妻对话;指导学生将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加以续写等。这些教学活动的设计,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赏析、评价等能力,培育了学生的想象力、思辨力和创造力等。

2.创新情境教学,实现生活教育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在设计课堂方案时,我立足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合理整合生活化的元素,创设学生熟悉的、有趣的生活化情景,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识字读文、生活情境中体会到语文与生活的紧密关系,有效达成学习目标。比如,我在教学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项链》一课时,创设了“浪花哗哗地笑着”等趣味情景,引导学生大声去读,并适时展示文字“笑”和笑脸图,利用文字本身的图画感,把“笑”中的竹字头和小朋友笑起来弯弯的眼睛加以对照。这样,课堂氛围轻松活泼,实例生动可感,学生识字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做好教学设计,提倡实践教学

教学有道,纲举目张。为了贯彻课堂教学生活化理念,我在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老王》课堂教读方案中,围绕“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个中心思想,将课堂教读生活化这个“纲”分为教读策略生活化、提炼整理生活化、思辨训练生活化、学写训练生活化等“目”,引导学生了解文本的写作背景,体察作者和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深入探究主人公的“不幸”,着力强化学读悟写和提炼整理的训练。其中,教读策略生活化,就是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体验文本生活,领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精当;提炼整理生活化,就是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梳理文本思想、提炼文本的审美感悟。“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语句,鉴于他们对当时时代背景的生疏,我插播了一段幻灯片,引导学生关注、理解老王的内心活动,领略那颗金子般的心!思辨训练生活化,就是善于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加强思辨训练,由课内到课外,由书本到生活,由学校到社会,着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比如,作者为什么认为老王是不幸的?我让学生着重阅读关键语句,启发学生运用思辨思维加以探究,引导学生真正领悟作者的匠心。学写训练生活化,就是要求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学写”,从《老王》中学习记叙文的写作技巧,有目的地训练学生具体观察和细致描写的基本写作技能。

4.打造共生课堂,提高学科素养

中小学语文共生课堂教学,就是依据语文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在丰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着眼于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着眼于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的互动。 比如,七年级下册《台阶》一课的文本主旨分歧比较大。从阅读策略的角度看,大多数学生能够抓住细节读人物,抓住父亲的主要形象读文本,而能抓住主要形象“父亲”和“台阶”之间的关系读文本的学生,却为数不多。至于能抓住主要形象“父亲”“台阶”与次要形象“我”“母亲”之间的关系去读小说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为此,我在课后的拓展延伸任务里,层层设置问题,由“灌水”走向“点火”:“台阶”只是一个外在形式,父亲却用它来判断人生价值,那么我们该如何去理解父亲的“台阶”?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是否也有这样的“台阶”?如何去对待我们的父亲?深刻反思之余,我适时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要求学生写一篇题为《爸爸,我想对您说》的作文,以抒发对父亲的深情。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基于生活化的教学背景和教学需求,细致入微地做好教学设计,因势利导抓好互动,精准施策促进提升,积极建构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不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粥店中学)

责任编辑:庄 源

猜你喜欢
生活化文本生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