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也是一种教育的艺术

2023-06-04 00:55郜建辉
新校园 2023年2期
关键词:风波涂鸦错误

郜建辉

班主任是班集体建设的组织者,是班集体的核心,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初中的班主任,面对进入青春期的十几岁学生,想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更是需要教育的智慧。

一次,笔者在《班主任之友》杂志的官网上看到了一个题为“涂鸦风波”的教育案例。讲的是某中学在篮球场的围墙处开辟了主题是“运动与健康,青春与活力”的涂鸦墙,但墙上画的上篮少年被两个曾遭教师批评过的男生添画了不雅的内容。当班主任通过监控视频发现是本班学生小睿和小风所为后,没有直接找到他们,而是用教育智慧解决了问题——在第一时间组织学生美化墙面,降低影响,并点名让小睿和小风加入,最终感化了两个学生,让他们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主动承认了错误。

作为一名从教几十年的教师,笔者首先要对这位班主任在“涂鸦风波”中的教育行为点赞。其次,班主任教育学生的得当策略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个老话题——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班主任在对整个事件的处理过程中,以平和之“慢”,面对学生的错误;以细致之“慢”,鼓励学生充满勇气;以耐性之“慢”,等待学生的成长。在“慢”中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以滴水穿石的耐性,静待学生自己改正错误,让我们好像听到了“花开的声音”。

一、在“慢”中“影响”也是“教”的方式

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自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开始后,教育也受到了快节奏、大容量、标准化、批量化产出的影响。反观农业,要在土壤 、水分、阳光适宜的环境下精耕细作,才能硕果累累。在此案例中,我们会发现,教育正如农耕一样的润物无声、静待花开。

1. 在款慢中化枳为橘

《周礼·考工记·总序》有记载:橘逾淮而北为枳……此地气然也。《晏子春秋·杂下十》也记录: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于是有了“橘化为枳”这个成语,比喻人由于受环境的影响而变坏。但班主任的教育行为却可以将这个成语反过来——化枳为橘,让学生在好的环境影响下,自己改正错误,从善如流。在“涂鸦风波”中,班主任把全班学生留下,用“艺术节中我班绘画成果喜人”作为铺垫,导引出学校篮球场围墙涂鸦板块被破坏,需要重新设计。然后以招募志愿者的方式把小睿和小风拉入“救火队”之中,不着痕迹地征求他们的意见。“小睿和小风也加入吧,人多力量大!你俩愿意吗?”班主任的这种“明知故问”,让他俩脸红红地点头答应,其内心已经洞见了班主任“看破不说破”的用心。《三国志平话》中有“皇叔起军,宜与众官款慢参详,然后起军未晚”的记述,于是我们用“款慢”一词表示缓慢、从容。在“涂鸦风波”中,班主任并没有马上调查“事件”,对“肇事者”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而是款慢地营造了一种积极、正向的处理问题的氛围,并把小睿和小风拉进来,让他们见贤思齐、从善如流,不失为高妙之举。

2. 在松慢中泮林革音

《诗·鲁颂·泮水》中有记:“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葚,怀我好音。”于是我们就用“泮林革音”这个成语,比喻在好的影响感化下可以改变旧习性。唐代刘禹锡在《唐故相同赠司空令狐公集序》中也提到:自上而下,速于置邮,泮林革音,无复故态。可见好的影响是可以改变人的。面对“涂鸦风波”,班主任不是简单地对“肇事者”进行批评教育,而是在班里组织“救火队”平事解难、以事育人,让小睿和小风认识到“这样的‘画在大庭广众之下,有损学校形象”。看着班主任以及班上其他同学,为他们的错误忙到天黑,引发内疚、自责……于是,就有了“‘救火队员们来办公室吃晚餐,小睿和小风没到。他俩并不在教室,大家满校园寻找。夜色中,他俩一手打着手电筒,一手涂颜料……”的画面。班主任这种看似顾左右而言他的“松慢教育”,其实是在保护学生内心不受伤害的前提下,唤醒他们的自尊,使他们在班级内积极向上的环境里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以行动积极改正错误。教育的方式有多种,一个好的教师,有时会在“慢”的等待中让学生感悟到善,有勇气面对自己的错误;在“慢”的等待中影响学生,静观他们自我修正。故而,在“慢”中影响也是“教”的方式。同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影响下,眼里有光、脚下有路。

二、在“慢”中“等待”也有“育”的味道

有时教育需要在“慢”中等待,这种等待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期望,期望他们能够自我反思。同时,这种期望蕴含着教师对学生的宽容和关爱,体现着一种更高层次的师德素养。当学生从这种期望中生发出修正自身错误的动力,也就有了教育的味道。针对“涂鸦风波”案例,我们可以体会到以下两点:

1. 在稽慢中悦己达人

稽慢一词虽然表示迟延、怠慢的意思,但在教育的过程中,这种处理问题的“迟延”、对学生错误的“怠慢”,恰恰给了学生一个适恰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得以在“慢”中引导学生自省,“等待”他们的自我修正。在“无为而治”的教育中,保护学生的内心不受伤害,完成教师的教育职责,达到悦己达人的效果。当班主任看到鼠标垫下压着的那封信,读到“我想当您的学生,一直一直……”时,我想,他一定会动容!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希望得到的最大回报。教师对小睿和小风所犯错误的稽慢态度,以“慢”的心态,在等待中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这种稽慢不是一种消极和无奈,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期待中,在教师营造的宽松环境中,能够自我改变、自我进步,不断地从容向前。因为他们知道,在他们身后有爱他们的老师,正用充滿期待的目光关注着他们,等待着他们的回归。所以,“慢”下来的教育是一种艺术, 也是一种师爱的体现,是师德素养的彰显。

2. 在慢怛中自觉觉他

汉代的《大戴礼记·主言》记载:“徵敛于百姓,非以充府库也。慢怛以补不足,礼节以损有余。”这里“慢”是指宽缓,“怛”是指忧伤,慢怛的意思是心胸广大,忧民之忧。但对教育者而言,应作“心中装着学生,忧学生之忧”的解释。我们说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教师要慢慢地陪着学生成长,要学会等待,不能拔苗助长。正如班主任自己讲的那样:“我暗自庆幸没有一味地说教、讲理或是指责、惩戒,而是思考问题的对策。我们要做的不是和问题一起打败孩子,而是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工作学习中不断地提升自己,就会用自身的言行品质去感染学生,真正做到一个教育者的示范影响。

三、结语

综上,有时教育需要等待,这种等待是教师用耐心给学生多一些机会,多一分宽容,多一分关爱。这样,学生就会还教师十分的惊喜和百分的宽慰。在快速发展的时代,教育有时适当地“慢”一下,等一等学生成长的脚步,也是一种艺术。

(作者单位:天津市红桥区教师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庄 源

猜你喜欢
风波涂鸦错误
在错误中成长
创意涂鸦
“打断腿”风波
迟到风波
创意涂鸦
改名风波
不犯同样错误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涂鸦等
奇妙光涂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