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有效应用案例教学法的策略

2023-06-05 02:27王佳秋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法

摘 要:案例教学法是具有探究性的教学方法,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注重探究式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应用案例教学法。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精选真实案例,合理规划环节,做好总结工作,借此助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透过案例,建立良好认知,同时发展学习能力,强化道德与法治学习效果。对此,文章将以精选真实案例、合理规划环节、做好总结工作为重点,具体阐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上应用案例教学法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法;真实案例;规划环节;总结工作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7-1737(2023)08-0028-03

引  言

在新课程改革稳步推进的过程中,“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等教育理念正影响着一线教师。一线教师在此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向“以问题为中心”,使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将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使学生学会探究、解决问题,扎实掌握所学内容,发展多样能力,增强学习的有效性。众所周知,案例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的成果之一,是以学生为本,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特定情境中的案例为依托,以启发式引导为手段,着重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1]。在靳玉乐老师看来,应用案例教学法实施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在调动师生积极性的基础上,实现理论结合实践,助推教学发展,使学生扎实掌握知识,发展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语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基于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应用案例教学法。

一、精选真实案例,做好案例教学准备

真实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情,精选真实案例,做好教学准备。

(一)依据教学目标,精选真实案例

应用案例教学法的目的之一是达成预期教学目

标[2]。适宜的真实案例正是达成预期教学目标的助力。例如,选取真实的法治案例,可以使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形成法治意识。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精选真实案例。

例如,“有多少浪费本可以避免”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留心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浪费粮食的现象,形成节约粮食的观念。在现实生活中,浪费粮食的现象举不胜举。对此,教师可以现实生活为抓手,挖掘真实案例,如“倒进泔水桶的美食”(有学生吃小餐桌时,因食物不合心意,一口都不吃,将其倒入泔水桶)、“令人触目惊心的粮食浪费”(全国粮食浪费总量达到1736.2亿公斤,占农业总产值的18.7%,是全球粮食浪费的第一位)等。如此真实的案例,可以引发学生对粮食浪费的关注,使其形成节约粮食的观念。

(二)依据教学内容,精选真实案例

真实案例是教学内容的助力。简单来说,有效展现真实案例,可以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掌握教学内容。立足真实案例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教师可以教学内容为依据,精选与之相关的真实案例,借此丰富教学内容,夯实教学基础。

例如,“生活离不开规则”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之一是:规则的内涵。在体验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学生接触了多种多样的规则,对规则建构了初步认知。丰富的真实案例可以使学生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了解规则的内涵。因此,教师可以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为入手点,挖掘真实案例,如“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升旗仪式规则)、“轻轻的敲门声”(家庭生活规则)、“安安全全过马路”(交通规则)等。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展现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做了什么,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由此归纳出规则的内涵,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

(三)依据学生学情,精选真实案例

真实案例是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服务者”。真实案例只有契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实现其“服务”价值。具体而言,当真实案例契合学生学情时,学生会发挥自主性,多样探究,有所认知。因此,教师要依据学生学情,精选真实案例。

例如,在“知法守法,依法维权”教学中,为了使学生了解不良行为的危害,教师可依据其学习情况,精选真实案例,如“课间打闹伤害大”(小学生打闹致同学摔伤,监护人和学校均担责;两男孩课间嬉闹,一个动作竟造成十级伤残!家长把学生、学校都告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自主性,认真阅读案例内容,细心思考,从法律角度思考课间打闹行为,了解自己有“不触犯法律”的义务。

二、合理规划环节,推动案例教学发展

合理规划教学环节是指在不同的课堂教学环节,灵活应用案例,生成案例探究活动,推动课堂教学发展。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要以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不同教学环节为立足点,灵活应用真实案例。

(一)应用真实案例于课堂导入环节

课堂导入环节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真实案例贴近学生生活。教师在导入环节应用真实案例,可以使学生走进生活场景。同时,教师提出问题,可以使学生思考、探究,夯实学习基础。

例如,在“有多少浪费本可以避免”这节课教学前,教师可以在收集“倒进泔水桶的美食”这一案例后,将其制作成微课,借助直观的画面展现案例内容。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直接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播放微课。在视觉作用下,学生会走进真实的生活场景,了解小朋友浪费粮食的情况。不少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过类似的行为。于是,在学生体验生活场景时,教师可提出问题:“大家有没有浪费过粮食?在什么情况下浪费了粮食?”在如此问题的作用下,大部分学生陷入深思,回顾生活经历,联想各种浪费粮食的情况。立足于此,学生毛遂自荐,描述具体情况。例如,有学生说道:“在和妈妈逛夜市时,我看到各种各样的美食,

控制不住自己,买了很多。但每种食物我大都只吃了一两口,妈妈不愿意吃这些食物。我们不得不把剩下的食物扔掉。”还有学生说道:“有一次在吃午饭时,我和妈妈发生了争吵。我一气之下将碗倒扣在桌面上,浪费了碗中的食物。”在不断描述的过程中,学生认真倾听,发现“生活中有这么多的浪费粮食的现象”。基于此,教师可以追问:“这些浪费粮食的现象,哪些是可以避免的?我们要怎样避免浪费粮食呢?”学生会对此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迫切探寻避免浪费粮食的方法。于是,教师便可引出本节课内容,鼓励学生在教材中寻找答案。

这样应用真实案例,不但使学生进入了生活情境中,自主思考、表达,增强了课堂学习积极性,还顺其自然地引入了新课内容,有利于推动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此外,一些学生还能因此进行生活反思,进而发现生活问题,解决生活问题,切实丰富生活经验,为积极地体验现实生活做好准备。

(二)应用真实案例于课堂讲解环节

课堂教学环节是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关键环节。在此环节,教师呈现真实案例,可以为学生提供探究机会。尤其学生在探究真实案例时,会认真思考,解決相关问题,由此建构良好认知,扎实掌握教学内容,同时发展多样能力。所以,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可将真实案例应用于课堂讲解环节。

以“我参与 我奉献”为例,在课堂讲解环节,为了使学生建立友善待人意识,教师可呈现真实案例。教师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播放真实视频——“环卫工人的爱心早餐”。动人的视频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观看的过程中,学生为早餐店老板的善行所感染。在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可对学生提问:“想一想,如果你是视频中的环卫工人。在春节上班后第一天的早上,收到了来自早餐店老板的爱心早餐。吃着热气腾腾的饼,喝着热乎乎的豆浆,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发挥想象力,将自己设想为环卫工人,走进真实场景,建立真实情感。例如,有学生说道:“我的心底会暖洋洋的,一天都会有一个好心情。”教师要肯定学生的表述,并追问:“为什么早餐店老板会免费为环卫工人提供早餐呢?”此时,不少学生联想视频内容,踊跃作答,如有学生说道:“因为环卫工人每天早上很早起来工作,将早餐店门口打扫得干干净净。老板很感谢环卫工人,所以免费提供爱心早餐。”对此,教师进行总结:“在生活中,我们可能都得到过他人的帮助。面对他人的帮助,我们要心怀感恩,友善待人。”同时,教师可以提出其他问题:“在现实社会中,还有很多与之类似的现象,有很多默默无闻的人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他人。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向环卫工人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呢?”“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帮助哪些人?可以如何帮助这些人?”面对一个个问题,学生积极思考,联想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组建语言,描述关爱他人的情形和具体方式。在过程中,学生了解到“关爱他人的方式有很多。我们要友善待人,使用合适的方式关爱他人”。

由此可见,应用真实案例可以使学生不断探究、解决问题,逐步建构良好认知。同时,学生也会因此锻炼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塑造良好品行,切实做到学有所得,增强课堂学习有效性。

(三)应用真实案例于课堂练习环节

课堂练习环节是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环节。真实案例为学生提供了解决真实问题的机会。面对真实案例,学生可以迁移课堂认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解决相关问题,由此强化课堂认知,锻炼问题解决能力,丰富生活经验。

例如,在“学会沟通交流”这节课上,学生不断分析真实案例,掌握了与他人沟通的方法。立足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可呈现真实案例——“恼人的运动会”(在运动会报名时,小明和体育委员关于项目报名产生了分歧。小明的强项是短跑,原本要报的是短跑项目。但是,体育委员却以跳远无人参赛为由,要求小明放弃短跑项目,参加跳远比赛。小明就此与体育委员发生冲突)。结合案例内容,教师可向学生提出问题:“假如你是案例中的小明,面对体育委员的如此做法,你会怎样与之交流呢?这样交流可能产生怎样的结果呢?”在提出问题后,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纷纷联想课堂学习内容,选定适宜的沟通方法,并组建语言,介绍沟通方法和具体内容。例如,有学生说道:“假如我是小明,我会先平复自己的情绪,以免自己情绪过激,与体育委员产生更多的冲突。接着,我会向体育委员诉说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表明参加短跑可以为班级取得荣誉,而参加跳远则难以做到这一点。为了集体荣誉,体育委员可能会转变态度。”教师要对此进行肯定,并总结沟通方法——情绪平和,展现优点。之后,教师可以再引导其他学生作答。

实践表明,学生通过如此分析、解决问题,可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便于在生活中与他人和谐沟通交往,提高人际交往水平。

三、做好总结工作,弥补案例教学不足

教学总结是教师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学总结有诸多作用,如发现教学优点,积累教学经验,总结有效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发展;又如,发现教学不足,探究不足成因,弥补不足,强化教学认知,丰富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在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既会有良好的教学表现,又会有不足之处。对此,在教学后,教师要及时做好教学总结工作,重点弥补教学不足,提高案例教学水平。

例如,在“生活离不开规则”教学后,教师进行教学总结,发现了教学不足。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虽然走进生活,挖掘了真实案例,并在课堂上灵活应用了真实案例,助推学生探究,使其锻炼了多样能力,但教师没有让学生进行案例选择。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会出现“想当然”的问题,导致真实案例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或者真实案例有滞后性。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布置任务,前置课堂,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自主选择真实案例,借此增强案例的有效性,提升案例教学效率。

结  语

总之,有效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扎实掌握学习内容,发展多样能力,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案例教学法作为“工具”,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情,精选真实案例,并以课堂教学环节为立足点,灵活应用不同的真实案例,生成多样的探究活动,借此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掌握所学,发展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及时进行教学总结,弥补教学不足,与学生实现协同发展,推动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袁洁.案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临沂:临沂大学,2022.

李英虎.案例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开展的有效形式[J].基础教育论坛,2021(36):99-100.

钱清.案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知识文库,2021(18):43-45.

作者简介:王佳秋(1970.7-),女,贵州桐梓人,任教于贵州省桐梓县娄山关街道中心学校,高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小学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法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训练设计策略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广告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研究
案例教学法在高等职业院校口腔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