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远去

2023-06-06 13:04陈惟妙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房顶耳朵外公

陈惟妙

七岁那年的中秋,天上的月正圆。抬头望去,银白的月亮镶着一层金边。它像个圆圆的灯笼,照亮了东边的天空。

“外公、外公,快看!”我伸出手,指着月亮,兴奋地回头叫外公,“这月亮好像月饼!”外公走过来,伸出粗糙的大手,拉回我指着月亮的小手,说:“ 囡囡,不能拿手指指月亮的,这是对月亮婆婆的不尊重,晚上睡觉时候她会来割你耳朵的。”我顿时慌了,下意识地摸摸自己的耳朵。

“那怎么办啊?”我稚嫩的声音里带着惊恐。“别担心,对着月亮拜三拜就好了。”外公笑着说。我连忙闭上眼睛,双手合十,嘴里喃喃地说道:“月亮婆婆,对不起!你不要来割我的耳朵,好不好?”

忽然月亮躲进云雾中,夜空中的星星明亮了起来,仿佛是揉碎了的月亮,在黑暗中冲着我眨眼睛。

“外公,是不是我对月亮婆婆不尊重,所以她不愿意见我了?”我不高兴地嘟囔着。外公笑着揉了揉我的头:“是月亮婆婆感受到了你的真诚,原谅你了。”我又笑了,兴奋地跑回屋子里吃月饼……

现在再次站到阳台上,望着天空中那一轮圆月,似乎和从前的圆月一模一样,只是少了和我说指月亮会被割耳朵的人。随着科学的发展,相信这个传说的人越来越少。这个传说也离我越来越远,远到只能在回忆中记起它。

这个传说是在什么时候偷偷溜走的呢?我是在什么时候知道它只是个迷信说法的呢?现在七岁的孩子还会听到这个传说吗?现在还有孩子掉乳牙时,会把下牙扔在房顶上,把上牙扔在床底下吗?调皮的时候在屋里打伞,会有人告诉他会长不高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些都离我渐行渐远了。

无数的禁忌民俗,在科学的发展中消失了。“指月亮割耳朵”,源于古人对月亮的敬畏;“下牙扔到房顶上”,是受古代神话与巫术的影响;“正月理发死舅舅”,则源于各种讹传……

渐渐地,残星闭上昏睡的眼睛,在晨空中退隐消失。月亮慢慢从西边落下,仅留下金黄的残影。我仿佛听到了月亮的一声叹息,转瞬又消失在夜空中。

三 深入思考比较点

文章如果只是使用比较表达冲突,往往只是展示了冲突的过程,只是把事情交代清楚。如果文章立意要提升,需要思考背后的理念,对前后理念作比较。借助比较,展示理念的变化,从而提升立意。

点评

本文主要用了比较,围绕月亮的禁忌民俗展開:第一次比较,小时候自己无知,相信了外公说的禁忌民俗;第二次比较,长大之后因为科学,认为禁忌是迷信,不再相信禁忌民俗;第三次比较,读懂内涵之后再次记起禁忌民俗,也为禁忌民俗的消逝而感到惋惜;第四次比较暗含其中,同样的禁忌民俗,小时候只是出于怕,而后来是因为懂。多次的比较,不仅推动了文章的行文,也加深了作者对禁忌民俗内涵的理解。

猜你喜欢
房顶耳朵外公
没有房顶的家(下)
没有房顶的家(上)
奇妙的大耳朵
闪亮亮的耳朵
没有房顶的木房子
耳朵在哪里?
我的外公
外公做的门
外公是个象棋迷
房顶上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