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标签思维定义人生

2023-06-06 12:53李哲瑶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风趣张大千束缚

李哲瑶

各位同学: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不以‘标签思维定义人生”。

生活中你是否经常听见“学霸”“钢琴天才”“奥数能手”之类的夸赞?或是试卷上的高分和名列前茅的排名?你又是否曾羡慕过众人的褒奖?

周国平说:“许多人几乎不用自己的眼睛看,他们只听别人说,他们看到的世界永远是别人说的样子。”在这个无论什么都要被评判的时代里,“他评”成为一种认识自己的主要途径,也像是一种贴在自己身上的“标签”,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并非取决于自己反而取决于“标签”。

我的身边也有这样一个同学。在学校里表演了一次吉他演奏后,班里的同学每每聽到“吉他”两个字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她、提到她。对于同学们而言,这或许是无心之举,又或许是对她的一种认可。面对同学给她贴的“标签”,起初她是乐于接受的,但是慢慢地却成为压力与烦恼,她甚至因此而讨厌吉他,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标签”,看似轻飘飘的两个字,却可能成为束缚人的一条钢索。

周作人曾给自己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坐夜航船到西陵去也有特别的风趣,但是你总不便坐,所以我就可以不说了。”“但我劝你还是步行,骑驴或者于你很不相宜。”“风趣”却“不便”,是他对于现在的自己由于身份地位、生活经历的束缚而失去了最初纯粹野趣的无奈。随着社会地位的提高,他并没有像多数人所认为的那样感到骄傲自豪,反而因为“身份”这一“标签”而感到烦恼,常产生“无须积极奔向前方”之感。他在“标签”的压力下失去了从前的趣味,无法恣意地做想做的事。

被“标签”束缚的感觉不好,自怨自艾、独自烦恼不是好方法,而我们最需要做的,也是最难做到的正是揭掉“标签”。

中国“泼墨第一人”张大千,当“第一”的帽子冠在他头上时,他没有转身去迎接他的名誉、粉丝,而是撕掉“第一”的“标签”,孑然一身向莫高窟更深、更远处前行,将莫高窟的美景尽数糅入他的笔下。他不被“标签”束缚,而是去追求自己内心的热爱,不迎合他人,坚定做自己。在充斥着不同评价体系的世界里,“他评”固然重要,但当它成为束缚你的“标签”时,我们不妨像张大千一样,肆意一把,去追寻真正的自我,勇敢地撕下“标签”。

在纷扰的环境中,我们常常会迷失自我。摘下自己的有色眼镜,我们才会发现别人的眼睛也映照着天空的颜色;撕下被别人贴上的“标签”,我们的笑容可以发自内心。不要让“标签”定义你的人生,也不要用“标签”定义别人的人生,因为被打上“标签”的人生,是无法自由舞蹈的。

谢谢大家!

点评

本文观点有吸引力,“拒绝‘标签,活出自我”能够很好地抓住读者。文中多次使用对比,比如喜欢“标签”与“标签”的压力进行比较,贴“标签”与撕“标签”比较,“标签”与“活出自我”比较。作者能在比较中不断推进观点的发展,让文章逐层深入。每个观点用相应的材料加以佐证,让观点更具说服力。

文体特征突出,不仅有演讲稿的基本格式,且行文中以“我们”称呼互动,全文多处以问答与听众互动,有利于与听众产生共鸣。

在语言方面,本文以“标签”为喻贯穿始终,且有金句意识,最后一段句式工整,颇有气势。

猜你喜欢
风趣张大千束缚
传奇大师张大千
曾熙&张大千:得弟,吾门当大
罗翔——一名幽默风趣的法学老师
拴牢
“吃货”张大千
自由博弈
雅痞新风趣
朋友
我的最牛老爸
邵毅霞:挥毫得畅,风趣巧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