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辩证思维认识我国粮食安全的几点思考

2023-06-07 18:27高中飞
南北桥 2023年6期
关键词:辩证思维粮食安全关键

高中飞

[摘 要]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必须以前瞻性、全局性的思维方式考量粮食安全问题,整体推进粮食安全和各项工作,这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特别是以辩证思维思考处理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在辩证思维的科学指导下,正确认识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正确分析粮食安全领域中涉及的关系,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正确处理粮食安全问题。

[关键词]粮食安全;辩证思维;矛盾;关键;重点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志码:A

坚持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问题的必要前提,其中辩证思维是“最重要的思维形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辩证思维方法的重要性,2015年1月23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党员领导干部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1]。辩证思维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中的运用,可将其定义为是在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思考维度上,抓观点、找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思维过程。“矛盾”在工作与生活中表现为“问题”,辩证思维体现了一分为二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两点论思想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重点论思想,矛盾观点是习近平总书记辩证思维的核心。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我国粮食安全具体实际,深刻认识国际国内形势,发表了相关重要论述,这些论述中体现着深刻的辩证思维,为认识我国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规律,妥善处理粮食安全领域的各种关系,更好地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导。

1 承认矛盾,正确认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承认矛盾要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找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正确认识粮食安全问题,是正确分析和处理粮食安全问题的基础。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三农”工作阐释了五方面重大问题,将“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放在首位,强调“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在相关会议、调研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粮食安全问题发表重要论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联组会时,习近平总书记重点讲了保障粮食安全问题,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要把粮食安全看作“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运用辩证思维和矛盾分析法,体现了善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重点论思想。就我国国情而言,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目前所有问题的关键,说到底首要的、最基础的还是解决吃饭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一切发展就无从谈起。

从我国历史来看,中国自古就是人口大国,保证粮食安全是历代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稳定的重要措施,历代思想家、政治家也给出思想支持。战国韩非子指出“仓廪之所以实者,耕农之本务也”;汉代晁错提出“贵五谷而贱金玉”;北魏贾思勰认为“食为政首”。把保证和发展粮食生产放在封建统治首位,在中国古代的历朝历代形成始终高度重视的共识。在我国历史上,封建统治者为确保当时的“粮食安全”采取了很多赋税改革和土地分配改革措施,他们清醒地认识到,粮食是百姓生活的保证,是国家存亡的根基。

从中国共产党革命与建设实践来看,党领导人民进行实践探索,始终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推动粮食生产不断发展,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土地革命时期,党先后制定了多部土地法令保证农民的粮食生产,让农民有参与革命、贡献革命的积极性,为革命战争的粮食需求提供了重要保障。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转化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党调整根据地土地政策,例如鄂豫边区党政领导干部带领群众开荒种地,实现自给自足,广大群众积极缴纳公粮。解放战争时期,党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地主土地所有权,激发了广大农民参与革命的热情,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军民的吃饭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始终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关键和重点,始终尽最大努力争取粮食总量增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設时期,改革农业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力,粮食产量节节攀升,“挨饿”问题不复存在。

民以食为天,粮以地为本。我国耕地资源并不丰富,仅拥有全球9 %的耕地,存在人地关系紧张问题,但解决了全球五分之一人口(预期2030年为十六亿)吃饭的难题。十几亿人要吃饭、吃饱饭、吃好饭,在世界任何一个时代,对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都是绝对难题,这个问题解决不了、解决不好,导致的结果将是颠覆性的,所以粮食安全问题必须放在首位。在人口方面,我国不仅要考虑吃粮问题,还必须考虑种粮问题。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农村人口占比为36.11 %,再加上进城务工与城镇化不断推进,实际在农村生产生活的农民越来越少,实际种粮的农民更少,所以“谁来种粮”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从我国耕地来看,2021年8月,自然资源部公布最新国土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耕地面积是19.18亿亩,较上一次调查减少了1.13亿亩,有26个省份耕地减少。我国耕地总量减少趋势持续多年,反映在人均数据上也是递减,由第一次国土调查1.59亩/人,到第二次国土调查1.52亩/人,再到2021年第三次国土调查1.36亩/人,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 %,耕地总量问题马上触及底线。耕地减少的原因一方面是农业结构调整和国土绿化,另一方面是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万物土中生,耕地作为粮食生产的根本,确保粮食安全、保证耕地面积是基础和底线,必须保证粮食作物耕种面积,所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不管是从历史维度,从中国共产党革命与建设的实践维度,还是从与粮食生产最密切的人口与耕地来看,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是一以贯之的,我国粮食安全虽然处于平衡状态,但形势严峻不容乐观,粮食安全必须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国之大者”来看待,抓关键找重点,粮食安全是事关我国发展的关键矛盾。

2 分析矛盾,正确认识粮食安全领域的各种关系

分析矛盾必须防止极端化、片面化的思维方式,洞察事物发展规律,必须善于运用两点论观点和方法,正确分析粮食安全领域涉及的各种关系。

2.1 眼前安全与未来危机

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 730.6亿斤,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也高于国际水平,“吃不饱”的问题已经成为历史。目前,我国人口虽然增长缓慢,但人口增长量也是巨大的,所以对于粮食总量的需求还在不断增长。耕地面积有限,种植粮食的经济价值并不算高,再加上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越来越少,粮食生产存在很多隐患。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对于粮食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所以必须正确看待中国粮食安全眼前的成绩与未来的危机。

2.2 国内安全与国际危机

粮食安全问题在时间上是历史性问题,在空间上是世界性问题。近年来,国际粮价特别是小麦价格攀升,很多国家限制出口,这让有粮食进口需求的国家倍感压力。我国粮食自给率、人均占有、储备总量等粮食安全关键数据都在红线之上,但我国粮食进口量在2021年达到了1.65亿吨峰值,2022年也有1.47亿吨,继续位居全球第一名。这是由于我国粮食结构性短缺仍然突出、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等原因造成的,饲料、工业和其他用粮主要依靠进口,而且缺口不容小觑,所以粮食适度进口是我国粮食安全不可或缺的战略内容。因此,必须正确看待国内粮食安全与国际粮食危机背景下的粮食进口关系。

2.3 总量保证与质量保证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库存充足。随着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粮食消费已经从“吃得饱”转向为“吃得安全放心”。粮食产业链条长,从田间播种生长收割到餐桌食用,环节众多,多处环节仍然存在粮食质量安全隐患。生产环节具有重金属、农药、真菌毒素等污染土壤的内外在隐患;运输收储环节存在虫鼠吃咬、发霉变质等隐患;企业加工环节还可能存在违法违规使用防腐劑、氧化剂、增白剂等添加剂的风险;市场销售环节还存在以次充好甚至掺假,造成有毒、染色大米等粮食流入市场的风险。因此,要始终绷紧粮食质量安全这根弦,时刻不能疏忽。

2.4 少数责任与整体责任

我国粮食格局已经发生转变,历史上是“南粮北调”,现在是“北粮南运”,特别是东北地区已成为粮食主产区和输出地,东南沿海省市已成为粮食主销区和输入地。粮食供应格局变化催生国内粮食生产新形势,主销区过度依赖主产区粮食供应,暴露出主销区和主产区在粮食安全责任制意识上的矛盾。主销区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主导,导致农民对土地依赖性低,有效粮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不断削减,主销区“非农化”“非粮化”面积也逐年增大。主产区为保障全国粮食供应,肩负着粮食生产的具体任务,承担着较大的粮食输出压力,资源消耗较大,且主产区经济水平发展较低,“高产穷县”现象频出。综上所述,粮食生产的责任不能只落在几个产粮大省身上,必须全国上下各省共同承担。

3 解决矛盾,正确认识粮食安全的关键与重点

承认矛盾、分析矛盾不是目的,解决矛盾才是。从我国历史来看,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与建设实践来看,从与粮食生产最密切的人口与耕地来看,粮食安全问题都是影响我国发展的关键矛盾,是治国理政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要解决关键矛盾,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就必须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抓关键找重点解决矛盾。

保证粮食安全,必须首先持续保证粮食来源,来源包括本国生产与外国进口。要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端在中国人自己手中。国际形势变幻莫测,粮食进口主动权不能时刻握在自己手中,所以保证我国粮食自主生产是关键,是解决粮食来源问题的主要矛盾。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就粮食生产各环节总结指出,“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这些关键点要一个一个抓落实、抓到位,努力在高基点上实现粮食生产新突破”[2]。所以说,“地”与“技”是解决粮食生产的关键与重点,是粮食生产中的主要矛盾,必须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各地各处落实落地。

藏粮于地方面。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证耕地面积是“藏粮于地”方面的主要矛盾,所以我国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要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方面的各项法律、规定和条例;严格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严控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必须按规定补足相当的耕地。耕地数量是有限的,为保证粮食产量必须在保证耕地面积的基础上提高耕地生产效率,所以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保证耕地面积这个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2020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个重要抓手,要坚定不移抓下去,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3],这样才能有效保证粮食产量,保证粮食安全。

藏粮于技方面。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可以定位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钥匙”。有关专家研究结果显示,粮食生产各个环节中,种子的贡献率要占到60 %以上。所以,作为农业“芯片”的种子是解决粮食安全在“藏粮于技”方面的关键和重点,是“藏粮于技”方面的主要矛盾。近年来,我国种业有长足发展,特别是在小麦、水稻领域,但同时也应该关注到,我国种业技术和种业发展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有些品种单产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因此,要加快种业技术创新,做强优势、补齐短板,突破卡点;要抓好培育主体,重点是健全商业化育种;要抓好种业龙头企业,为种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4 结语

中国在粮食安全领域的成绩,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依据矛盾观点,运用矛盾分析法,在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辩证思考路径下取得的。粮食安全在当下和未来都是影响中国发展的关键问题和重要因素,必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要求,不断加强对于粮食安全的辩证思考,处理好粮食安全领域的各种关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J]. 求是,2019(1):4-8.

[2]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综述[EB/OL](2016-03-01)http://www. gov.cn/xinwen/2016-03/01/content-5047577htm.

[3]习近平.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J]. 求是,2022(7):4-17.

猜你喜欢
辩证思维粮食安全关键
硝酸甘油,用对是关键
高考考好是关键
唯物辩证思维在《生态学》教学中的应用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
民族复兴视域下科技创新环境培育与优化
生意无大小,关键是怎么做?
生意无大小,关键是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