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利用自然资源开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

2023-06-07 00:47李小川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自然资源校本课程小学美术

李小川

摘  要:开发校本课程应当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深入挖掘与之有关的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和生活资源等,筛选提炼并充分利用,使课程具有本土风情并能凸显办学特色。小学美术的校本课程开发,可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来充实学习内容、丰富学习形式、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其学习兴趣。文章介绍巧用大自然中的风化木这一自然资源开发小学美术创新课程,将风化木与美术有机结合,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校本课程;自然资源;风化木

美术课是大多数小学生十分喜爱和期盼的,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丰富学习生活,进而促进全面发展。作为教师,都想努力通过开展行之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和丰富多彩的美术教育活动,让学生能广泛参与、乐在其中,并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为此,就要以国家课程为锚点,集中教师的集体智慧,聚焦儿童喜好,多渠道发掘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力求所开发的资源具有统整性、迁移性和吸附性,以拓展美术课的宽度、深度和效度。

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风味独特的土特产、趣味盎然的民间游戏、丰富多样的物产资源和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教育资源。其中物产是一种自然资源,因为其特殊的肌理、色彩、形态等展现的美感而令人神往,把它引入美术校本课程,会有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自然资源对美术教学的价值

对农村学校而言,放眼广阔的天地,最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大自然的馈赠可信手拈来。在诸多自然资源中,风化木散发的陈年古韵深深地吸引了教师的目光。风化木其实就是那些在农村随处可见的被时光侵蚀风化的废旧木料。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对处在巍巍巴岳山下的学校而言,利用风化木这一自然资源来开发校本课程,促进特色美术活动的开展成为首选。于是,自然资源从司空见惯的平淡无奇到叹为观止的华丽转身,既是亮点,更有价值。

(一)提升小学生的美术兴趣

国家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主体,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有时教师囿于教材资源供给,千篇一律的操作往往显得单调或缺乏新意,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减弱对美术课的兴趣,怠于成长或鲜有成就。众所周知,美术语言主要包括造型、构图、色彩、肌理、材质、风格等多个方面。长期以来,小学生作画都是以纸、笔为主要工具,作品大多是平面造型,剪纸或立体的拼贴也基本是以纸为主要材料。而风化木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资源本不足为奇,但通过一番浓墨重彩或轻描淡写的笔尖舞蹈,一幅幅散发古风韵味的风化木版画就跃然成品。当把用风化木制作的成品展现给学生时,他们眼前一亮。展示风化木版画制作过程后,他们便迫不及待要亲自尝试,体验用画笔和色彩化腐朽为神奇的快乐。于是,学校开发了风化木版画校本课程,利用美术活动时间、兴趣小组空间,让学生用风化木板作为绘画材质,大胆用五颜六色述说美术语言,自然表达独特的美术主题。这样的体验无疑能吸引学生,很受欢迎。以风化木为代表的自然资源的有效运用,有力促进了学生对美术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这种特别的材质带来的新奇体验更大大提升了小学生对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丰富现有的美术教学资源

教材是本位教学资源,其科学性和代表性毋庸置疑,但它强势的主体地位呈现得太直白,让人觉得唾手可得、一眼观尽,人人都学、人人都用,周而复始,既少了独特性,又少了可持续的吸引力。所以应该在充分尊重并合理使用好教材的基础上,让目光越过教材,投向远方。自然资源无穷无尽,奇妙无比,无论是花草木树还是黄土顽石,只要用发现的目光打量,则会发现它们无一不是隐身的宝贝。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J·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的观点,基于此,把目光转向小学生的生活,充分发掘学生身边的自然教学资源,最后聚焦于风化木。将生活中显而易得的风化木巧妙地引入校本课程,走进课堂,以提供学生绘画、书写、雕刻或拼贴组合之需,使美术的不同主题内容都有独特的表达方式,使原来略显干瘪枯燥的教学资源变得充盈丰厚。富有特色的风化木版画让校园不仅充满书香气息,还缭绕木香古韵,环境育人自然是水到渠成。

(三)拓展美术活动内容和形式

小学美术活动一般都是有主题的,在校本课程中,每次确定活动主题都力求聚焦学生感兴趣的、与学生生活贴切的、更有利于发展学生能力的、更有教育意义的,在主题的指引下,过程和结果都更有目标性和一致性。美术活动与美术课堂又有一些不同,往往更开放、更丰富、更活跃,给学生更多的时空大胆创作。学生参与美术活动,契合主题时可以脑洞大开。教材能提供给学生的活动引导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因此,拓展课程资源就变得势在必行。将自然资源有效运用在美术活动中,其丰富性和可塑性就像一场及时雨,给小学生的美术活动带来极大的帮助。比如开展以“家乡记忆”为主题的美术活动,学生选取像“推豆花”“弹棉花”“打谷子”“划龙舟”等富有本土民风民俗的题材作画或制作,所用材料很多都源自自然资源,让作品既有真实感,又有创新性。再如开展“旧物变变变”主题美术活动,学生可以根据风化木特有的質感和天然的造型,用美术的目光和艺术的手法投入改造,通过绘画、书写、拼贴、组合等方式,因材施艺,各显身手。学生在活动中去观察发现、去感知体验、去尝试创新,实现加速成长。学校开发的风化木版画校本课程,其新思路、新材料、新方法助力突破传统美术活动沉闷低效的困境,开拓了以往局限的美术活动空间,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可以放开手脚,标新立异。

二、利用自然资源实施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绘画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优秀传统艺术,教学中开展美术教学,举办创作活动,有利于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理解和热爱,培养学生特长爱好,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且以风化木作为美术创作的材质,不仅在风格上别具一格,还做到了变废为宝,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学校具备较好的基础条件,美丽的校园紧邻大山,处处是原乡风情,木材资源十分丰富,学生对文化艺术有强烈的兴趣,亲近木头且心灵手巧,学校有大批爱好书画的教师,基本功扎实,其中不乏书画艺术造诣颇深者。有这么好的教学能手队伍,有这么多一点即化的学生群体,正所谓地杰人灵,经过充分调研,学校决定让学生与旧木头来一场美丽的邂逅,将风化木书画作为一门校本课程,并积极组织实施。

(一)建设校本课程

在优化国家课程、提高教学适应性、提高课堂效能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拓展性、探究性的校本课程,来丰富学生学习经历,提高学生应用知识技能的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等学习品质,同时也提高教师教学素养与教学能力。石鱼小学结合自身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发展及办学目标,设计了学校的美术校本课程建设方案。将特色风化木版画与美术教学有机结合,以课程育人,促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以环境育人,营造浓厚的传统古风文化氛围;以兴趣育人,组建一批有绘画爱好和专长的兴趣小组;以文化育人,让传统文化绽放育人活力。从课程时间、形式、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构建,同时开发校本教材,建设活动场所,并以队伍建设为保障。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丰富美术课程教学内容,改进美术课程教学方法,创新美术手工实践平台,重视艺术实践,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意识。校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充分挖掘和展示风化木作品的立意美、情境美、画面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教学方法上,让学生充分尊重风化木本身的质感和纹理,用美术语言巧妙地因材施艺,重视审美体验。在艺术表现上强调实践,鼓励创作,同时注重引导学生的文化理解,弘扬传统民族文化,理解多元文化,通过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也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开展校本课程

利用午间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课余时间,组织风化木艺术各兴趣活动小组有序地开展活动。天气晴好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由“慧眼识珠”材料小组到乡间搜罗风化木,体验乡拾乡趣;“后勤总管”备料小组将风化木清理打磨,分类整理并提出初步设计建议;“平面大师”绘画小组就以形态各异、古朴高雅的风化木为材质、传统文化教育为题材开展绘画活动,教师重点辅导简笔绘画、工笔国画、写意国画;“能工巧匠”雕刻小组主要是在风化木板上镌刻画面,可用线刻,也可用烙刻,形成平面中略有立體感的另类风化木工艺品;“全能大师”综合小组仍以风化木为背景衬托,主要利用大自然的综合材料进行美术创作,作品体现自然材料的丰富性和意境美;“空间大师”展示小组则将学生的精美作品因地制宜地布置在校园的墙上、柱头、展览室等地;“摄影大师”拍摄小组则将精美的作品拍成照片,收集作品信息,整理并制作成宣传画册。学生可依个人兴趣自由选择小组,组内分工明确,并且组员过一段时间可以轮换,最大限度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这样推陈出新的课程形式让美术课变得更丰富多彩,让每个学生在课程中有存在感也有成就感,让学校的办学成果也更丰厚优质。

三、校本课程实施成效

目前各学校的校本课程如百花齐放,但石鱼小学的风化木美术课程自成一色,仅此唯一,充分体现出学校特色。通过校本课程打造的风化木作品犹如一股温润的古风,徐徐吹入每个师生心中,令人心旷神怡。复古的风化木美术作品让枯木载着传统文化从远古走来,焕发出勃勃生机,让校园的每一处都浸润着传统古风文化气息,起到很好的环境育人、书香育人的功效。学校利用风化木这一类自然资源开发的校本课程立足学生成长与个性特长相结合、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与创新特色相结合的“四个结合”,整个过程中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因材施教,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参加不同项目活动并乐在其中,学校用贴地行走的校本课程发展人,也通过“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的实施路径分层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

自然资源源源不断,把它作为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时,既可传承古典,也可推陈出新,只要对教学来说是恰如其分的,则都是很有价值的做法。学校将特色风化木与美术教学巧妙结合,开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并在做大做强的基础上成功创建了重庆市小学美术课程创新基地,无疑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因此,学校未来要进一步挖掘自然资源的内在价值,极大发挥自然资源的美育功能,为学生的成长带来无限的可能,也让学生行走在美育道路上,收获一路繁花。

参考文献:

[1]齐枫. 重视儿童绘画心理教育[J]. 小学教学参考,2014(09):76-77.

[2]夏舒虹. 走进孩子的内心,探究孩子的另一种语言[J]. 文教资料,2017(12):85-86.

[3]王会珠. 小学美术要有游戏“作伴”的探索[J]. 中国校外教育,2016(05):102.

[4]李雅凡. 创设优美的美术课堂[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45-46.

(责任编辑:莫唯然)

猜你喜欢
自然资源校本课程小学美术
论中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方法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浅析越南经济发展展望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自然”课堂中探索幼儿教育新途径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