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音乐课中“音乐编创”问题的思考

2023-06-07 00:47林于凌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林于凌

摘  要:音乐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人文艺术类课程,课程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够对小学生的艺术素养进行培养,使学生的审美意识得到不断提升。当前的音乐教育仅仅是对课本的曲目进行教学,很难适应当前教学活动的实际需求,因此需要教师在音乐编创方面进行不断探索,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领。但大多数教师在音乐编创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对自身不断进行优化。基于此,文章从问题和步骤出发,探讨、优化和改进音乐教学活动的策略,供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编创;教学策略

一、“音乐编创”的内涵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修订版)》中明确指出:“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升音乐素养,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这就要求小学音乐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借助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引领,使小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对音乐作品的编创活动中,借助这项活动,让学生充分应用自己所学的音乐知识,提升小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促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和提升。从本质上讲,音乐编创属于音乐实践的一种,是作曲者结合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将情感融入创作中,利用音乐旋律对自己所设想的内容进行展现的过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音乐编创属于二次编创,是指在原有音乐作品的基础上,结合小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认知和小学生个人音乐技能所开展的一种音乐创作活动。活动开展的目的,一方面是要开发学生在音乐学科的潜能,另一方面是为了激发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兴趣。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积极组织编创以及创作练习相关活动,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应用自身所学的音乐知识,由于教学活动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全面引导和学生的音乐基础之上的,所以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但这项教学活动对小学生的音乐基础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加强对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能掌握简单的乐理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二次创作,在创作中不断提高学生应用音乐知识的能力。正是由于音乐编创对于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作用,目前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都在不断加大探索力度,以此来做好对学生的引导,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二、小学音乐教师开展“音乐编创”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个人在音乐编创理论和实践方面存在不足之处

音樂编创属于音乐创作活动,想要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对教师个人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但小学音乐教师大多存在音乐编创理论和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也使得教师很难充分利用教材上的曲目对小学生进行有效引领。这一问题在目前表现得极为突出,是严重制约小学音乐编创教学的主要因素。因此,迫切需要小学音乐教师不断加大学习力度,提升自己的音乐基础,以此来适应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开展的需要。

(二)小学生普遍缺乏乐理知识

尽管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生需要认识简单的乐谱,具备初步的识谱能力,但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并没有对小学生的乐理知识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音乐乐理知识学习起来难度很大,而且内容枯燥无味。大多数小学生都很抵触这方面的学习,正是由于这一点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习惯对学生开展音乐演唱和音乐欣赏方面的教学,而忽视乐理知识的教授,目前小学生普遍缺乏乐理知识,已成为制约音乐编创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因素。

(三)过度重视模仿忽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在对学生音乐编创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习惯于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创作,尽管这种方法在初期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但过度重视模仿,会使学生将注意力全部放在模仿上,从而导致他们不会主动利用自己所掌握的音乐知识对音乐编创进行思考。这对音乐编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和训练,以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三、小学音乐课中“音乐编创”问题的思考

(一)不断强化对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

小学音乐教师要想更好地对小学生开展音乐编创教学,对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为适应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音乐编创教学需要,小学音乐教师要在平时不断强化对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借助这种方法强化自己的理论涵养。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对小学生开展音乐编创教学。教师要借助理论知识的学习,充分认识到小学音乐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对学生进行歌曲演唱和欣赏方面的教学,也要将曲谱和乐理教学充分融入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将曲谱与歌词以及旋律结合起来,充分感悟音乐的魅力。在教师充分掌握相关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即兴展开谱曲活动,利用这种方法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接着教师围绕音乐编创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以更积极的态度融入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中,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取得理想的效果,改变以往教学内容过于枯燥,无法吸引小学生参与课堂的现状,使教学活动能发挥出理想的作用。

(二)认真反思以往教学活动存在的不足之处

为更好地开展小学音乐编创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认真总结自身存在的不足,围绕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同时,不断加大教学力度,学习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使教师更有效地开展音乐编创教学,这对于不断提升教学活动有效性也能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提高编创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还需要认真对学生的音乐基础进行研究,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借助这种方法实现对学生学习的全面引领,使课程教学发挥出更大价值,让学生以更积极的态度对待教师所开展的编创教学活动。

(三)不断强化对小学生的音乐乐理知识教学

音乐编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对小学生的乐理知识有着较高要求,如果小学生对乐理知识缺乏了解,教师很难做好对学生的全面引领,所以,为积极推进音乐编创教学活动的开展,小学音乐教师要将音乐乐理知识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开展。将课堂上的音乐演唱和欣赏教学与乐理知识教学密切结合起来,改变传统音乐乐理教学枯燥无味的现状,將音乐乐理与演唱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音乐乐理的认识,了解不同乐谱所对应的音乐旋律,从而深入体会音乐的魅力。为帮助学生不断强化对音乐乐理的了解,认识不同的旋律和节奏,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充分引导学生认识日常生活中不同的音乐节奏,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常见的声音,例如小动物的叫声、火车鸣笛的声音、人们行走时的脚步声,借助这些声音来强化一二年级学生对节奏和力度的认识。对于三至六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模仿、想象并运用生活中的声音素材,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同时还应向学生讲授一些常见的作曲技巧,借助这种方法不断强化学生对音乐编创的认识,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当学生逐渐适应这种教学方法之后,教师所开展的教学实践活动就能取得理想效果,学生也会以更积极的态度对待课程教学,从而使教学活动发挥出理想的作用。

(四)在课堂教学中对小学生的识谱能力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

识谱能力是小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一项能力,掌握这项能力,小学生才能更好地深入到音乐学习中,才能为他们积极展开音乐编创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为改变目前的教学现状,小学音乐教师要特别注意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识谱能力进行有效教学,将其作为教学重点来开展。可以把识谱教学融入音乐演唱和欣赏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强化自己的音乐素养。新课标要求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要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并能用唱名模唱简单的乐谱。随着年级的不断提升,需要小学生具备演唱乐谱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对于枯燥无味的乐谱知识都缺乏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很难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这在目前已经成为制约小学音乐编创教学的重要原因。

为改变这一教学现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所涉及的音乐知识将音乐知识与歌曲欣赏密切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对音乐旋律和音乐知识有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开展音乐识谱教学。在交流过程中要不断提升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以小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兴趣爱好为切入点,为他们提供生动有趣的教学素材,以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快乐的do re mi》这一单元为例,单元中涉及几首非常有趣的歌曲,如《快乐的do re mi》《爱唱歌的小杜鹃》,这些歌曲节奏明快,内容生动有趣,教师对学生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乐谱对学生开展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本单元所涉及的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将音乐乐谱的演唱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开展,当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使识谱能力得到稳步提升之后,教师就能在此基础上引导小学生积极开展音乐编创活动,从简单的模仿与借鉴开始,逐步深入。由于借助这种方法能改变以往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使小学生以更积极的态度融入音乐学习活动中,所以借助这种方法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也会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为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充分理解不同的音乐旋律,使小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乐理知识来展开音乐编创方面的探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做好对学生的引导,使教学活动取得理想效果。

(五)给予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在小学音乐编创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为了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改变以往教学以教师为主的现状,在课堂上要为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音乐创作才能提供机会。小学生特别喜欢表现自己,所以在每一首音乐作品的演唱和欣赏教学完成之后,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对音乐作品的内容进行即兴创作,可以是对节奏、旋律、歌词、律动等的编创,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编创教学活动,可以改变学生对音乐教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民族的舞步》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中,涉及了秧歌舞、儿童圆舞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引导小学生参与到律动编创活动中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集体编创动作。另外,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充分结合我国独具特色的民族舞蹈,利用学校配备的各类小鼓、大锣、非洲鼓等来开展形式多样的音乐编创活动,在渲染气氛的同时也有效提升了学生对音乐编创活动的认识。只要教师从各个层面做好对小学生的引导,就能使课程教学发挥出理想的作用,学生也会在教师的指导下融入音乐编创活动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音乐编创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小学音乐教师提出很多要求,目前,小学音乐教师要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加大乐理知识的学习力度,丰富课堂教学内涵,为小学生充分展示自身音乐编创才能提供机会,只要教师能利用好教材中的曲目以及乐理知识,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指导,就能发挥出理想的作用,学生也会以更积极的态度对待音乐编创,并逐渐掌握音乐编创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信裕熹. 关于中小学音乐课中音乐编创问题的思考[J]. 教师,2021(25):57-58.

[2]徐丽姣.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育创新的思考[J]. 黄河之声,2013(03):1.

[3]欧阳鹏婷. 对中小学音乐教育面临问题的思考[J]. 大众文艺,2012(01):261.

[4]张文静. 新课标下中小学音乐课程问题的思考[J]. 艺术教育,2007(11):52.

(责任编辑:莫唯然)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