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教学与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效融合

2023-06-08 08:48张小琴
求知导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导入高中地理

摘 要:现代科技的发展使教育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在组织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时,教师也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积极地以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基础,为学生引入相应的视听资源,以便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全面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实效,打造高品质地理课堂。

关键词:视听教学;高中地理;导入

作者简介:张小琴(1982—),女,江苏省如皋市第二中学

高中地理课堂是学生接受人文情怀熏陶与自然环境教育的重要途径,增强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科素养,促进学生持续进步。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受,教师可以选择视听教学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促进学生进步。所谓的视听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多方面运用互联网技术,将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充分地调动起来,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受力。

一、利用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自制能力,可以有意识地维持自己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面对这样的学情,教师依然要注重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要利用多种活动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积极地学习。教师利用视频进行导入,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让学生获得视听上的良好体验,为学生之后的课堂学习打下基础,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1]。

在进行《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便可运用视频导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的差异与含义,增强学生对地域文化差异的包容度与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利用视频进行导入,向学生展示了智利的港口城市瓦尔帕莱索的建筑,让学生观看了其依山而建的五颜六色的建筑,吸引学生的目光,并提出问题:“瓦尔帕莱索这种区域景观与当地的文化有何联系呢?你还能想到哪些具有地域文化色彩的景观与建筑?”教师运用具有视觉冲击的特色建筑进行导入,并结合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教学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视觉冲击的影响力远大于单纯的语言讲述,教师利用视听结合的教学原理进行课程设计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高中地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二、运用图片赏析,增强学生的区域认知

区域认知是高中生必备的技能,增强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让学生在区域认知的过程中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与世界地理概况,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促进学生综合技能的进步。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图片赏析,并配上生动的教育语言,可以让教学更加生动,加深学生在视觉与听觉上的体验,实现教学内容的直观展现,让学生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升素养,丰富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的效率[2]。

在进行《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便可运用图片赏析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区域认知。首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增强学生对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认知,让学生了解生态脆弱区的基本表现,并以北方生态脆弱区为例,增强学生对环境发展问题的认知,帮助学生了解国家针对这些地区的处理措施,进而树立环保观念。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带领学生观看了生态脆弱区地理状况的现实图片,并为图片配上了一定的讲解文字,让学生根据图片与文字进行内容表述,最后组织学生共同总结我国生态脆弱区的特点以及主要分布情况,增强学生对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观看图片、阅读文字,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了我国生态脆弱区的现状,点明了本节课的学习主旨。

视听教学强调的是视觉与听觉的综合运用,这种视听上的冲击可以是来自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与视频,也可以是来自教师或学生富有表现力的表述。综合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感官,可以促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三、巧用微课教学,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微课也是贯彻视听教学理念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利用微课教学可以实现教材内容的有效整合,便于教师将讲解的内容与图片和视频进行合理搭配,实现有效的信息传递,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直观感受,加深记忆。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地形、地貌的变迁,模拟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获得清晰的信息,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提升地图讲解的效率,促进学生全面进步[3]。

在进行《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便可运用微课进行地图的介绍。首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大气受热的过程,让学生掌握温室效应的原理,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组织学生观看了大气受热的过程,并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让學生了解太阳辐射要穿过厚厚的大气层才能到达地球表面,而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又会通过反射等形式将热量传给近地面的大气,进而形成热辐射与传导等。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运用形象的微课向学生展示了大气中的热量的来源,使学生了解了大气的受热过程。

地理学科的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单纯的语言表述不利于学生对地理理解,教师运用视听结合的教学原理,可以将语言与图片结合起来,生动地向学生展示各种自然现象发生的过程,便于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图话结合,加深学生的课堂记忆

地理学科是高考重要的考查科目之一,教师要不断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课堂记忆效果。视听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学生对图像的记忆速度往往比对文字的记忆更快,教师可以利用图像为学生树立记忆桩柱,让学生根据记忆桩柱形成知识链接,进而完成相关知识点的记忆,提升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在运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设计时,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在这二者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素材的选择,以提升教学效果。

在进行《气压带和风带》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便可运用图话结合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课堂记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气压带与风带形成的过程,掌握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并学会绘制相应的示意图,掌握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运用图形展示与语言讲授相结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让学生通过整体的分布图与各个区域的降水特点图认识到不同气压带与风带分布的季节性规律,便于学生对该知识点形成整体的记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以整体的气压带与风带分布图为主,带领学生细致地探索了不同气压带的气候特点,巩固了学生的记忆,帮助学生梳理与掌握了本课知识。

良好的记忆力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的,教师运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课程设计,可以为学生记忆知识提供便利,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记忆力提升。此外,教师在运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方式时,还可以适当地融入思维导图,以增强学生的逻辑记忆,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效率。

五、变换教学形式,改良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传统教学形式中,教师习惯为学生直接呈现学习的内容,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感较弱,主体地位也难以彰显。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信息的检索与下载变得十分便捷,在高中阶段,学生早已具备了自主查找网络资源的能力,能够根据需求检索相应的学习资源。对此,在组织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前,教师便可以结合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相应的检索任务,促使学生为课堂活动的开展做好充足的准备,增强学生的参与感[4]。

例如,在教学《海洋与人类》这节课前,教师便可以布置好任务,请学生自主查找相关内容。透过对教材的分析,我们能够锁定“引导学生举例说明海洋资源的基本特点、应用”等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结合上述内容,教师为学生布置“查找与海洋资源有关的视听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整理”的任务,请学生自主查找相关视听资源,有的学生检索了“海洋生物资源”,而有的学生检索了“海洋矿物资源”等。在正式上课时,教师请学生担任课堂的“小老师”,播放自己查找、下载的视听资源,并围绕视听资源进行解释,以便其他同学能够充分理解。在所有学生展示完毕后,全班学生都能够对海洋资源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

教师请学生自主查找网络中的视听资源,有效地转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真正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参与者、课堂的主角,使学生在与他人的积极互动中,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六、推动合作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质量

合作学习活动是高中地理课堂中的一种常规教学活动,但是,在以往的地理课堂上,许多教师只留心合作活动的“形”,只是简单地为学生设定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较少为学生设定合作学习的主題,导致合作活动的价值难以充分发挥。而在视听资源的支持下开展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活动时,教师不妨结合地图为学生设定合作学习的任务,对区域地图、地形图、人文地图等形象直观的地图资源进行解读,以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地理知识。

例如,在《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引入区域地图等视听资源,强化合作活动的目的性。在课堂上,教师使用课件为学生展示“郑州交通网络分布图”,并配以文字材料,介绍郑州是如何从一个小县城发展为中原地区的重要城市的。随后,教师为学生提出“透过材料,你认为郑州是如何发展的呢?”的问题,请学生基于自身已有的地理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当学生拥有了一定的想法后,教师再鼓励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请学生在组内阐述自己的见解,并倾听同伴对区域地图的理解,促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提升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师用视听资源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能够让学生的合作更有意义,促使学生在集中解读视听资源的过程中,轻松地掌握地理知识,从而充分发挥合作活动的价值,提升地理学科的教学实效。

七、拓展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素材,但是地理教材的篇幅有限,若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学生的地理学习就会受到限制,难以发现更加广阔的地理天地,无法全面感知地理世界的精彩。而视听资源能够给学生带来丰富的学习素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浩瀚的地理海洋遨游。对此,在带领学生学习了地理知识后,教师也要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为学生播放视频、展示图片,以便开阔学生的视野。

比如,在《我国区域发展战略》这节课中,教师便可以使用视听资源,为学生补充学习内容。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先在互联网上搜索“我国区域发展战略”,获取网络中多种多样的视听资源。之后,教师再结合学生的需求、能力,对互联网中的视频、图文资料进行筛选,选出更加适合学生的视听资源,如有关“一带一路”建设的新闻、有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视频等。在课堂上,教师先结合实例为学生介绍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等内容,再通过图表识读、实地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对我国宏观发展格局、四大区域的差异等知识有一个深刻的印象。随后,教师为学生播放课前准备的视频,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

视听资源的引入,让知识拓展的方式变得更加简洁、方便,学生能够通过观看视频、图文资料等方式,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识。

总之,高中地理教师要注重视听教学的运用,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感受,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动力的驱使下展开自主学习,构建高效地理课堂。

[参考文献]

徐海龙,王重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视听资源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2021(10):57-60.

黄丽丽.“读思达”理念融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策略[J].亚太教育,2021(24):126-127.

张新华.利用视听资源,助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J].基础教育论坛,2021(34):19,21.

谢盈盈.基于项目式学习理论的高中地理混合式协作学习教学实践[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1(24):56-58,61.

猜你喜欢
导入高中地理
关于中学语文“导入”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语言策略的研究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