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络扶正汤内服联合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肢体偏瘫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3-06-09 07:56陈晓旭
北方药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偏瘫中风缺血性

颜 婷,陈晓旭,江 泓,辛 欢

(武汉市第一医院 针灸科,湖北 武汉 430022)

缺血性中风是临床上常见的中风类型之一,其并发症较多,致残率和死亡的风险较高,对患者的健康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死亡率逐渐下降。但是,许多缺血性中风患者在治疗后的结果完全不同,共同的后遗症会有如肢体运动障碍、吞咽困难、言语障碍等,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康复越来越受到学界重视。研究表明,中医药疗法在缺血性中风的综合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神经损伤程度,减少对肢体功能运动能力的影响,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缺血性中风的传统中医研究和治疗历史悠久,学术体系相对完备,临床实践十分丰富[2]。因此,积累了许多有效的中医诊疗方法。虽然对偏瘫性痉挛还没有系统的研究和探讨,但中医的诊断和治疗具有病证结合的独家特点,证候是病期病机的总结。中医重视疾病的进行性表现。偏瘫可以看作是一种进行性卒中综合征,痉挛是偏瘫的一个阶段。中药汤剂历史悠久,如果辨证准确并正确使用,患者在使用后可以很快取得效果,还可以调节阴阳失衡、血气不足和内脏疾病的状况,根本上治疗引起偏瘫的因素,改善体质,甚至进一步降低中风复发的可能性,该病的发病率和复发率高,致残率和死亡率更高,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以及从社会层面上说十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选择我院收治的80名缺血性中风后肢体偏瘫患者(分别为48名男性和32名女性,两组患者男女比例无统计学差异)进行本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平均年龄(53.4±6.3)岁,年龄47~70岁。对照组平均年龄(53.5±6.1)岁,45~75岁。病程3个月至2年;两组患者在脑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脑出血恢复、多发性脑梗死、顶叶功能不全、腔隙性脑梗死等疾病的临床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3];符合中医诊断标准;脑梗死发生于颈内动脉系统,经CT、MRI证实;年龄:35~80岁;临床神经NDS≥10;生命体征稳定;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短暂性脑缺血孕妇或在哺乳期;心、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严重精神病患者;依从性低,不重视学习相关知识;在研究期间发生不良反应。

1.3 方法

对照组:每日1次静脉滴注:0.5g胞二磷胆碱溶于0.9%氯化钠溶液1100毫升;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强化四肢功能,每40分钟一次,每天1次。观察组:口服中药通络扶正汤,成分包括:荞麦、金银、鹅血藤、蔓越莓、人参、甲虫、金盏花、蚯蚓、蝎子、蜈蚣、黑蛇等。上述药物按常规要求煎服,早晚各两次;针灸:上肢偏瘫的主要点有:种谷、曲塘、针下肢麻痹:昆仑、银泉、三足、环谷。每个点必须坚持5~7天;插入时采用对齐提取法,选用螺纹26号1.5~2.5寸。在得气后,每天针灸30分钟。两组均接受为期4周的持续治疗。四周结束后再次进行Fugl-Meyer评分、SF-36评分,测算患者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变化有无差异,疗效判定标准[4]:①显效: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评分水平与正常值相比差异小于5分;②有效:症状有所缓解,评分水平与接受治疗前变化差值大于5;③无效:症状和评分与治疗前差别小于5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两组治疗后,观察组中显效24例、有效9例,无效7例,患者接受有效治疗的占82.5%。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8例和无效20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50.0%,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n(%)]

2.2 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Fugl-Meyer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说明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有所提高和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能力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比较

3 讨论

缺血性中风后,贫血和缺氧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各种疾病的生理过程十分复杂,如一氧化氮和氧自由基的产生、炎症因子对脑组织的侵袭等,学界尚无明确定论[6]。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但生活质量下降和肢体偏瘫一直是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重要难点和突破口,且目前西医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尚无专门的治疗方法,只能进行功能性治疗或康复训练,以改善四肢功能,增加肌肉力量和协调肌肉群,以改善患者临床生活质量[7]。本研究中,观察组Fugl-Meyer评分、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的生活影响、心理状态、身体状态、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显效24例、有效9例,无效7例,患者接受有效治疗的占82.5%。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8例和无效20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50.0%,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无统计学差异,结果提示针灸疗法联合通络扶正汤治疗老年缺血性中风后肢体偏瘫临床疗效确切,它能改善患者的脑部微循环,有效降低脑部血管栓塞的风险,并能大幅减少患者的神经损伤,间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李海林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3-7]。中医药与现代康复医学的逐步融合,有助于脑卒中后身体素质的恢复[8]。分析针灸疗法效果尚可,原因可能是和选取了穴位中的种谷、曲塘等穴位有关,在古籍中这些穴位具有挖掘身体机能的功能和作用、清洁血管内淤堵和侧支神经激活、血液和气体协调、通气分散的作用;而昆仑、银泉等穴位具有补气、加速血液循环、阴气补充的作用;三足、环谷等穴具有泻火、疏通经络、镇定止痛的功效;穴位三阴交、足三里、阴谷等则有调补气血、行气活血的作用;观察组通过温针灸法对上述诸穴进行刺激,从而改善了患者体内运转的气血,可以减轻患者的经脉的麻痹和阻塞、加速血管的疏通和恢复神经功能症状,降低患者脑部血管微循环二次梗死发生障碍的风险。实验组采用的中药汤剂通络扶正汤,具有调补气色、祛湿除寒、透气祛汗的作用。荞麦、炒白芍、麻黄具有活血、散湿风、舒缓肌肤的优点;金银、鹅血藤、蔓越莓、人参有有效的保湿和清除有毒气体,恢复体内阳气的作用。甲虫、金盏花、蚯蚓、蝎子、蜈蚣、黑蛇也能加速血液循环;以上诸药联用可以有效改善人体局部微循环,增加缺血区的毛细血管数量,从而降低血管栓塞、狭闭所带来的无可挽回的风险,同时也可以抑制脑部神经元凋亡,进而促进神经传导通路的重建。值得注意的是,针灸、中医药和其他康复治疗并行可用于恢复创伤后肌肉痉挛,这些治疗方法不仅可以减轻症状,从以往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的治疗研究中可以看出,中医药干预治疗脑卒中后的偏瘫痉挛具有确切的疗效和优势,中药和针灸相对安全可靠,副作用较少,患者有更好的耐受性和接受度。观察组患者服用通络扶正汤和针灸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前活动度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本研究采用物理刺激和药学方法,通过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放松肌腱、活血化瘀,有效缓解偏瘫后肢体肌肉萎缩的症状。恢复四肢的运动功能。此外,传统运动疗法具有适度、安静、和谐运动的特点。它不仅能加深经络和底部,促进精气循环,而且能滋养和改善气血,起到强善祛邪的作用,协调脏腑和经络的阴阳平衡,协调身心,全面调节中风患者的身体,促进全身再生。恢复和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部分恢复运动功能,已成为世界各国脑血管病康复治疗的核心任务和重要研究内容。中医药和针灸可以治疗各种疾病,如内部,外部,妇科和婴儿,它有广泛的治疗和方剂方法,包括按压,揉搓,连接,摇摆,拉拔,摩擦,以及各种复杂的技术[8-9]。治疗可针对多种疾病,无副作用,个性化创新,使用方便,效果快。在康复过程中,按摩和康复可以作为治疗中风、中风等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或辅助手段,并起到调节内脏、疏导经络、动脉、刺激血液循环、调节空运、缩小肿瘤、使关节平滑的作用。中药治疗灵活多样,如熏蒸、贴、清、扇、浸、腐、煮等;它通常结合物理和药物效果,如汤浴,熏蒸等[10-11]。传统的康复疗法包括许多古今方剂治疗。本研究由于追踪时间尚短,评价方式较简单,因此本研究结果可以继续通过加大样本量及延长追踪时间,延长康复治疗时间进行下一步研究,且随着中医药研究的推进,更多的药物药理作用可以被更清楚的知道和确认,相信针对不同病人的不同治疗药剂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针灸等康复治疗的时间也可以适当延长,这样对于病人来说会有更好的疗效,且我国中药发展时间久,底蕴深厚,病人服用后不良反应小,因此抵触心理弱,依从性更强,而且中医药价格相对便宜,药材易得,对于偏远或者欠发达地区的基础医院有较好的使用价值,在长期预后方面,恢复程度高可以有效减轻病人的生活负担,恢复更多的生活自理能力,延长患者寿命和生命质量,并在后期研究中加入肌电反应测试等更为客观的观察指标,辅助心理疏导,可以用数据和心理治疗来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决心,综上所述,采用内服通络扶正汤联合针灸对缺血性中风后肢体偏瘫进行治疗,有助于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且能够极大的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运动能力。

猜你喜欢
偏瘫中风缺血性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