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病痹症阴虚血瘀证患者的竹叶黄芪汤加减治疗效果观察

2023-06-09 07:56胡素颖
北方药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痹症竹叶阴虚

张 涛,胡素颖

(1.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芜湖市中医医院,安徽 芜湖 241000; 2.芜湖市中医医院,安徽 芜湖 241000)

传统中医学中并无糖尿病一词,众多医家根据本病口渴、多饮、多尿、消瘦等临床表现,认为与古籍《素问·奇病论》中的消渴最为相近。清代医家张锡纯在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消渴等同于西医糖尿病这一观点。消渴病痹症即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慢性并发症,严重者可出现糖尿病足。患此病症者以四肢远端感觉与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可表现四肢麻木与肌肉萎缩及局部疼痛等[1]。中医学中消渴病痹症与消渴病程长、气阴亏虚相关,气虚则无法推动血液运行,阴虚可致脉络干涸而血液瘀滞[2]。对于消渴病痹症可用多种中药进行治疗,如既往有关研究中所提出的黄芪桂枝五物汤、自拟温经通络汤药物熏洗等[3-5]。另外,竹叶黄芪汤的药理作用可满足此病症治疗所需,因此较为受到重视。因此,本研究中针对院内收治的60例消渴病痹症阴虚血瘀证患者开展分组调查,旨在探究竹叶黄芪汤加减疗法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于我院消渴病痹症阴虚血瘀证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观察组,均30例。对照组内男12例,女18例;年龄51~74岁,平均年龄(62.35±5.18)岁;糖尿病病程5~10年,平均病程(7.34±1.05)年;合并高血压8例,冠心病3例。观察组内男13例,女17例;年龄53~74岁,平均年龄(63.48±5.56)岁;糖尿病病程5~9年,平均病程(6.57±1.23)年;合并高血压7例,冠心病4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均有感觉异常、肢体麻木、酸胀疼痛表现;②经入院检查确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酮症酸中毒;②合并免疫系统疾病;③合并肿瘤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入院后给予调脂、降糖基础治疗,配合科学饮食及运动干预。甲钴胺(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107,0.5mg*10片)口服给药,1片/次,3次/d,持续用药1个月。

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竹叶黄芪汤,组方:黄芪,石膏均20g;党参,麦冬,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地龙,白芍,竹叶均1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服用,持续用药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治疗后1个月疗效评估,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中医证候积分下降超过70%判断显效,症状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超过30%但小于70%判断有效,未达到以上标准判断无效。(2)统计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包括肢体麻木、肢体疼痛、运动障碍,以0~3分描述,分值高症状严重。(3)以神经电生理检测仪测定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4)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测定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5)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恶心、食欲不振、乏力等。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有效率

经疗效评估,以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有效率(n,%)

2.2 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积分

治疗前两组肢体麻木、肢体疼痛、运动障碍症状积分无差异性,治疗后均有下降,但观察组患者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分]

2.3 比较两组患者MNCV与SNCV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的MNCV、SNCV测定值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患者MNCV与

2.4 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均无差异性,经1个月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但以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

2.5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用药期间少数患者有恶心、乏力、食欲不振反应,观察组总发生率13.33%,与对照组的10.00%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5。

表5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n,%)

3 讨论

消渴病是一种多病因作用下发生的疾病,如常见病因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禀赋虚弱。饮食不节对于消渴的发生及进展起到重要作用,如长期食用高脂、高糖等食物,导致脂肪及糖的堆积,可引发代谢异常,进而发展为消渴病。情志失调作为病因时,日常情志不舒容易累及肝脏,或可进一步出现气机郁结表现,心火康盛可损耗心脾精血,存在转为消渴风险。消渴病痹症中医学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称谓。消渴病痹症的主要病机为消渴日久、久病伤络、瘀血阻络,因久病则五脏虚弱,耗伤正气;气虚致血运无力,阴虚则脉道失去濡养而艰涩不行;正虚邪凑,侵犯脉络,出现血行瘀滞、脉络痹阻;最终出现肢体麻木、疼痛,甚则肢软无力等症。其辩证分型并未统一,现主要可分为气虚血瘀、阴虚血瘀、寒凝血瘀、痰瘀阻络、肝肾亏虚五型。消渴病痹症中属阴虚血瘀证发生率相对较高,也是研究重点方向。消渴病痹症阴虚血瘀证患者体质阴虚,内伤燥热,致使患者有口干、饮水量增加等表现,因此容易潮热生汗,并出现四肢疼痛与麻木等症状。多数患者主诉手足麻木,或可感觉发热,行走时如踩棉感,触觉与震动感及温度觉有不同程度减退。疼痛症状多具有对称性特征,疼痛性质为刺痛、烧灼感、剧烈疼痛难忍,多数患者在夜间疼痛可加重。除神经病变相关症状外,可出现口干多饮、视力减弱、小便量多等表现。鉴于此种病理特征及病机,中医学认为其治疗方向为养阴补血、行气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等。而竹叶黄芪汤加减疗法符合此种治疗需要,可用于消渴病痹症阴虚血瘀证患者治疗中。

经本次调查发现,经疗效评估,以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与单纯西药治疗对比,联合竹叶黄芪汤治疗患者获益显著,提示此种联合用药方案具有强化疗效作用。首先,从症状积分方面对比,治疗前两组肢体麻木、肢体疼痛、运动障碍症状积分无差异性,治疗后均有下降,但观察组患者评分较低。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症状神经与腓总神经的MNCV、SNCV测定值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肢体麻木与疼痛为患病后主要症状,可因此而影响其活动功能。MNCV、SNCV可提示治疗后患者肢体功能改善情况以观察组更佳。潘青松[6]的研究中显示,竹叶黄芪汤加减在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阴虚血瘀证患者颈运动神经功能方面优势显著。气阴亏虚则无法推动血液运行,且容易造成脉络淤阻,是为血液淤滞形成主要原因。经竹叶黄芪汤治疗中,黄芪与党参主要用于机体健康或中医体质调节,可补气扶正。黄芪对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作用包括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对肾脏功能的作用、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对胃肠道的作用等,因此,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防控中可发挥一定价值。消渴病痹症的发生与患者免疫紊乱之间也存在一定关联,而黄芪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对糖尿病治疗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主要作用于吞噬细胞系统、淋巴细胞等[7]。用以当归补血养血,白芍养血敛阴;竹叶与石膏可清火除燥并滋阴生津;川芎与桃仁及红花等为活血化瘀常用药物,且可发挥疏通经络效果,地龙加强清热通经活络作用,最后以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共起养阴补血、行气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之效。常规西药治疗期间虽然可抑制病情进展,对于以上多种症状也具有改善效果。如常用药甲钴胺主要作用在于修复神经与营养神经,更多作为辅助用药存在,可治疗多种周围神经病变。作为B族维生素内一种,可参与到神经髓鞘修复与神经轴索再生中,加快神经功能恢复,以此改善相关症状。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将其与经竹叶黄芪汤联合应用可进一步强化疗效,加快各症状缓解。同时还可配合应用降糖药物及调脂药物等,实现对症治疗,预防病情反复。其次,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均无差异性,经1个月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但以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较低。栾兰[8]的研究中也同样显示,黄芪竹叶汤有利于降低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血糖水平。黄芪在消渴病治疗中的作用显著,例如,黄芪可促进蛋白质合成,与西药联合应用可控制血糖,预防肾小球高滤过表现[9]。最后,安全性评估中,用药期间少数患者有恶心、乏力、食欲不振反应,观察组总发生率13.33%,与对照组的10.00%对比无差异性。中药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应用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解人体机能的一种药物,其优势在于药性较为温和,以保养为基础实现治疗效果,毒副作用较小,因此对人体的损伤性较小,适用于长期治疗过程中。常用西药治疗中可出现乏力与食欲不振等反应,而竹叶黄芪汤以中药直接水煎服用,中药极少有毒副作用,因此安全性较高。以上不良反应可出现在降糖药物治疗期间,口服用药后可能引起消化道反应,若快速降糖则可能发生乏力甚至头晕等表现,也有部分患者出现食欲下降。两组患者均有应用甲钴胺药物治疗,可能出现头晕或呼吸困难等相对严重不良反应,但发生率不高,在本次调查中并未发生。部分患者用药后可见消化道反应,包括恶心与腹胀等。在西药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多不会出现加重不良反应情况,与中药材自身安全性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消渴病痹症阴虚血瘀证患者常用西药治疗期间,给予竹叶黄芪汤加减疗法既有助于改善阴虚症状,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且不容易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猜你喜欢
痹症竹叶阴虚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Efficacy and Safety of Wuling Powder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Hyperuricemia: A Meta-analysis of Clinical Trials
卫竹叶老师辅导的日记画
手脚心发烫未必都是阴虚火旺
载在竹叶船上的童年
竹叶沟怀古
学包圆锥粽
体、火针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2例疗效观察
滋阴补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中药秦艽治疗风湿痹症的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