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玛花开幸福来

2023-06-10 15:38
分忧 2023年3期
关键词:托儿所凉山州彝族

杜鹃花,彝语索玛花。在凉山,彝族人常以“索玛花”来形容姑娘的美丽。索玛花开放的时候,粉白的冰清淡雅,红的似云霞燃烧,它们在蓝天下绚丽绽放,像极了凉山各族人民越来越美好的幸福生活。

在“三年行动”中,凉山州妇联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独特优势,将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助力妈妈们无忧带娃、科学带娃、幸福带娃。

建起托儿所,妈妈放心进工厂

“爸爸妈妈去上班,我上幼儿园。我不哭,也不闹,叫声老师早。”走进“乐美同心托儿所”,就能听到彝族小朋友快乐地唱着这首动听的歌谣。

2022年8月,国家卫健委等17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其中特别提到要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那么,如何让妈妈们在生娃后可以无忧带娃呢?

“乐美同心托儿所”位于凉山州美姑县最大易地搬迁安置点牛牛坝镇,这个安置点有1万多名搬迁群众。四川省乐山市政府为帮助易地搬迁安置点群众就近就业,援建了美姑县乐美鞋业扶贫工厂。工厂有职工893人,其中妇女就达682人,是一家以妇女为主要生产力量的企业。工厂自建成投产以来,部分女职工因家庭原因,出现了迟到、早退或旷工现象,出勤率较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产。

2022年初,为进一步引导安置点妇女就业增收,美姑县妇联主席阿苦牙牙带队,深入乐美鞋业扶贫工厂,走访了100多名女职工,针对就业意愿、工作模式以及工作困难等展开调研。结果发现,子女年龄小、家务活重是阻碍妇女就业的一项重要因素。为解决当地妇女“带娃”和“就业”时间冲突的问题,县妇联及时形成调研报告,提出在乐美鞋业扶贫工厂建设托儿所,从而实现妈妈们“赚钱”和“看娃”两不误。

这个建议引起了美姑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也得到了乐山援彝工作队的大力支持。据介绍,乐山援彝工作队牵手四川峨胜水泥集团、乐山福华农科投资集团等爱心企业,筹集资金100余万元在乐美鞋业扶贫工厂建成“乐美同心托儿所”。托儿所占地312平方米,有教室2间,午休房1间,配套功能房 3间,可为100名儿童提供托管服务。

2022年3月15日,“乐美同心托儿所”正式开园,极大缓解了女职工的后顾之忧。母亲们安心上班,孩子们在托儿所快乐地生活。“党的政策太好了,为我们脱贫户创造这么好的就业条件,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连小孩托管问题也解决了,真是上班带娃两不误”,新入职的女工吉克阿牛一边忙着手中的活,一边高兴地说。她相信,今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灵活就业,在家就能挣钱花

凉山州昭觉县沐恩邸社区彝绣工坊,是省妇联和县妇联联手开展的公益帮扶项目,目前社区已经与一家文创公司签订了销售订单。彝绣从“指尖艺术”转化为“指尖经济”,彝绣产业的发展不仅让彝绣非遗文化得到传承,也让广大绣娘通过勤劳的双手,实现了“背着娃娃绣着花,编织美好新生活”的愿望。

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心灵手巧的民族,彝绣是很多彝族妇女从小就会的技艺,是彝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表述和载体之一。彝绣因从远古走来而古朴,更因融入现代而历久弥新,是一种难以复制、得天独厚、商机无限的非遗文化。凉山州妇联充分发挥“联”字优势,把彝绣产业作为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的一个重要抓手,助力脱贫妇女群众走出一条“传承文化、在家就业、增收致富”的特色发展之路,逐步形成了一种有浓郁凉山特色的文化现象。

为扩大彝绣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量,州妇联组织凉山彝绣企业合作社负责人、绣娘代表到浙江宁波、杭州等地参加消费协作推介活动。在活动中,彝沐春风、彝伴馨香、彝山索玛等彝绣手工围巾、袜子以及手工包产品集体亮相。

“彝族是一个火一样的民族,我绣的是火塘里燃烧着的火焰,是用手工绣上去的,简单易学,可以绣在包包、抱枕、围巾等上面。”

“这个作品使用的绣法是采用粗线的盘线绣,严格按照盘线绣基本要求一厘米六针的绣法。细心的朋友也许会发现,在彝家村寨里有很多房屋的房梁顶端,都会有一个牛头形状的装饰品,这便是我作品灵感的来源……”

“我的作品是彝绣中最简单的贴布绣羊角纹绣,羊在彝族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我们的心目中,羊是美好、善良、吉祥和财富的象征……”

绣娘纷纷介绍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易娟是一名从湖南郴州远嫁到凉山州德昌县的汉族妇女。来到凉山,她渐渐爱上了彝绣,学习彝绣已有五六年。她说,当发现自己的爱好还可以获得一份收入的时候,觉得人生很完美。

逐步发展壮大的彝绣产业正在走向多元化,彝绣的背后承载着历史的发展脉络,彰显着文明的无限魅力,一幅璀璨耀眼的“彝绣”正在大凉山山水间徐徐铺展。

培训“好妈妈”,涵养好家风

母亲是一个家庭的黏合剂,更是家庭文化道德的内核。凉山州妇联除了解决妇女就业的后顾之忧,还组织了“家庭教育之好妈妈”培训班,增强妈妈们抓好家庭教育的能力。

2023年4月24日,凉山州妇联“2023年第一期家庭教育之好妈妈培训”在西昌开班,来自17县(市)的50余名妈妈参训。这样的培训班,2022年就开办了多期。

培训班采取集中授课和现场体验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内容包括对《家庭教育促进法》、《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解读,还有普通话培训,育儿常识和家务培训等专业实用的知识,让妈妈们学会正确处理亲子关系、解决矛盾的方法,实施科学家教、弘扬优良家风。今年还特别新增了《习近平走进百姓家》阅读分享环节,邀请中华女子学院知名教授作“儿童发展与教育”的专题授课。课程设置既有理论知识讲解,又有形体艺术课、时尚生活体验等趣味内容,力求让整场培训具有针对性,充满吸引力,既要接地气,又要冒热气。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近年来,凉山州妇联创新性开展了“好妈妈”培训,并指导各县(市)把培训开展得有声有色,打造了亮点,形成了品牌,受到群众的广泛喜爱和欢迎。凉山州妇联从实际出发,鼓励并支持妈妈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着娃来参加培训。2022年第一期培训班,随妈妈一同前来的就有27名孩子。有的孩子被送到凉山州第二幼儿园,在老师的带领下参加有趣的游戏,而幼小的孩子还离不开妈妈,母亲就背着幼儿参加培训。

“好妈妈”培训班务实的课程和丰富的知识让“好妈妈”们受益匪浅。

宁南县的陈发翠表示,在培训中有三大收获:一是应该做到先爱自己,积极向上,才能温暖家庭;二是在教育孩子上,应该注意方式方法,注重與孩子用普通话交流,让孩子养成好习惯;三是应该做到家庭和睦。

“一个好妈妈,要有管理家务的能力,面对孩子要有自己的主见、态度和思想,要有推动家庭往好的方向变化的能力。”喜德彝欣社区的尔古伍加说道。

“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妇联干部,我有幸参加州妇联组织的‘好妈妈培训,内心感到非常高兴,同时也感谢领导和组织给予我这次参训的机会。好妈妈应该是具有高尚品质,对孩子教育有方、自己以身作则的典范。”来自甘洛的阿支什卡莫说道。

一句句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出了妈妈们的心声。大家纷纷表示,在培训中深深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学到了知识,得到了滋养,将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倡导移风易俗,实施科学家教,涵养优良家风。

猜你喜欢
托儿所凉山州彝族
彝族海菜腔
乡村的乐园: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忙托儿所(1949—1957)
凉山州创新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MRN幼儿园&托儿所
节日里的托儿所
毛泽东指导苏区开办托儿所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