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以么扯子:托起4个名牌大学生的彝寨母亲

2023-06-10 09:59
分忧 2023年3期
关键词:大儿子孙女研究生

四川凉山州布拖县四棵乡沟姑村一个偏远的彝寨家庭在网络上走红,引发热议。令无数网友羡慕的是,这个家庭培养出了四位名牌大学生。大儿子能合尔聪、三儿子罗健宇都考取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二女儿罗健英考取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四儿子罗健飞考进电子科技大学本科。2023年5.15国际家庭日前夕,这个家庭被全国妇联表彰为“2023全国最美家庭”,他们家的故事轰动凉山,也感动着中国。

托起这4个孩子拥抱梦想的,是一位摒弃陈规陋习、一心用教育改变孩子命运的父亲——彝家汉子罗色尔,以及一位坚韧、无私的伟大母亲胜以么扯子。

1961年,罗色尔出生在布拖县四棵乡沟姑村,祖祖辈辈守望着大山与森林。1985年,罗色尔和村里的彝族姑娘胜以么扯子结婚,陆续生下了四个孩子。胜以么扯子一路拉扯着孩子们走出家门,走出大山,走进城市。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她一直在路上,一条“自我革命”之路上。

“感谢党带来的一切,我们就是要把子女教育和培养好,报答党恩。”胜以么扯子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凉山州布拖县大山深处走来、几乎不识字的这位母亲,朴素理想却与国家“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方针高度契合。看似高谈阔论的言语与她无比的毅力和生动的实践相结合,却又显得那么纯真与诚挚,让人肃然起敬。

第一次“革命”:走出大山

“家里面这点积蓄远远无法满足一家人的开销,生活习惯更是最大的问题。”1999年,当丈夫罗色尔提出要将大儿子送到县城上幼儿园同时今后要搬到布拖县城,给孩子们创造更好学习环境时,胜以么扯子曾一度迷茫和恐慌,第一次与丈夫意见不合。

看似“不讲情面”,似乎又“情有可原”。胜以么扯子从小出生在布拖县四棵乡沟姑村,山高路远,距离县城就有90多公里,由于家庭贫困原因她本人仅断断续续读完小学一年级。对大山里的生活,祖祖辈辈习以为常。

但胜以么扯子是一位执着而且心中有理想的母亲。她仔细琢磨丈夫的意见,思路渐渐清晰。得益于共产党好政策,身边的一切都在发生着美好的改变,她坚信只要跟着党走,路只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胜以么扯子迎来人生第一次“自我革命”,她转变思维,决定跟着丈夫、带着孩子走出大山,寻求教育发展之路。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从此,在父亲主外、母亲主内的家庭教育内部分工下,胜以么扯子迅速进入“幕后”角色。

“在我们眼里,母亲永远那么开朗,似乎有用不完的力气和精力。”罗健宇是家中老三,从四川大学考入清华大学研究生。

布拖县城里当环卫工人一个月150元;到了西昌,在一中做校内卫生服务一个月1500元,后来在七小做校内卫生一个月2000元……随着四个孩子逐渐长大,陆续从布拖县考到了西昌更好的学校,一家人的开销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胜以么扯子除了常规的接送孩子、买菜做饭之余,只能利用空闲时间做些零工补贴家用。

“在母亲眼里,我们永远是第一位的,就是她的一切。”罗健宇说,母亲对自己很吝啬,对我们却很大方。为了节省钱,母亲经常都是稀饭和馒头或者是吃我们的剩饭剩菜。为了保证孩子们的营养,给予孩子们的就是牛奶、鸡蛋和各种肉类。“母亲到现在都还不会开电视,那是因为她几乎没有看电视的时间,她把一切都给了我们。”

“我觉得母爱是人间最圣洁、最崇高、最无私的爱。”罗健宇说,母亲虽不识字,不会讲大道理,但是她永远那么乐观和伟岸,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给我们竖起一座前进路上的灯塔,给了我们无穷尽的力量。

有一句犹太语这样说,“推动文明的手是摇摇篮的手。上帝不能无所不在,才为人类创造了母亲。”家庭是塑造一个人的品格的第一所而且也是最重要的一所学校,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四个孩子,最终全部考上名牌大学,其中老大和老三更是通过继续努力相继考上了清华大学研究生。

第二次“革命”:融入都市

一身休闲运动装,如果不是头上戴着布拖地区彝族妇女特有的蓝色帽子和中老年彝族女性银色耳环标配,与记者在成都市双流区海锦江城云熙一期小区门口相遇的胜以么扯子,很难认出她是一名彝族妇女。

大儿子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后,如今在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政府部门工作,妻子在省农科院上班。2022年5月,大儿子向母亲发出“求救”信号,由于夫妻两人工作都很忙,家里4岁的儿子和2岁的女儿需要照料。

胜以么扯子二话不说,收拾行囊北上成都。

从布拖到西昌再到如今的成都城市的核心区,如何转变思维融入当地生活,进入“奶奶”的角色?胜以么扯子迎来人生第二次“自我革命”,一条渐渐适应大城市生活之路。

“来成都差不多七个月了,慢慢习惯下来还是不错。”胜以么扯子说,“现在孩子们都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事业,只要能帮他们分忧,作为母亲是最开心和快乐的事情。”

早上牵着4岁的孙子、推着2岁的孙女去幼儿园,中午小区周围走走熟悉这座不断变化着的城市,顺便买点菜;下午再推着孙女接孙子返回家中并开始准备晚饭……除了周末每天如此反复,胜以么扯子如今渐渐适应着近乎固定的“工作”。

“一切都好,就是与孙子和孙女的沟通上还有困难。”胜以么扯子有点尴尬地说,虽然语言交流和教育方式上有“鸿沟”,但是,通过身体力行和行为教育,她和孙子、孙女相处还算融洽。

“退居二线”的胜以么扯子正迎着重重困难开启一条全新的家庭教育之路。

第三次“革命”:充实自我

当记者问及胜以么扯子将来的打算时,她腼腆的表情下蕴含着一股力量。“这次来成都,我也在思考,只有不断加强学习。”胜以么扯子说,现在大儿子在成都工作,二女儿在西昌上班,三儿子在清华读研究生,小儿子在电子科大学习,孩子们都已渐渐长大,不再需要我在他们身上付出太多。

“但是要带好现在的孙子孙女们,我只有不断去学习新的东西。”胜以么扯子说,首先要从学会普通话这个关口入手,再慢慢学习其他的生活方式。将来孩子们都肯定在大城市生活,我要从现在开始做好准备。特别是现在大家都很关心我们一家,前不久布拖县委县政府还把我家评为全县农民“优秀教育家庭突出奖”并给了10万元的奖金。“只有继续努力,才不辜负这么多年来大家的帮助和关心。”胜以么扯子说。她的事迹感动着凉山,一份实至名归的荣誉也随之而来,前不久她被州妇联评为2022年度凉山州“最美母亲”。

如何实现从“村民”到“市民”的身份轉换,融入现代化城市生活,进入现代家庭教育者角色,胜以么扯子迎来第三次“自我革命”,一条充实自己之路。

党的二十大将“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和“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写入党的政治报告,体现了党对新时代教育规律的深刻认识,对中华民族优秀教育传统的高度重视,进一步确立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不畏苦寒,自得其芳。循着方向指引,胜以么扯子将以“新角色”继续塑造一个家庭的“品格”。

猜你喜欢
大儿子孙女研究生
吴健雄孙女眼中的“东方居里夫人”
小号
掰断筷子
掰断筷子
孙女送我生日礼物
为谁吃饭
孙女带我看车展
穿靴子的猫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