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策略

2023-06-15 00:22蒋爱芳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3年4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蒋爱芳

[摘 要]思维导图是一种新颖的学习模式和思维方式。教师将其引入语文教学实践中,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来绘制思维导图,可以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有效提升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审美创造等能力,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教师要把握好时机,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反思,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维导图;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10-0044-0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的建议。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语文教师必然要遵循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理念,积极探寻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学工具,以优化课堂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思维工具,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能够使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具体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思维导图这一有效工具,积极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自主梳理、完善导图,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提升语言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下思维导图的运用意义

(一)增强学习体验,提高学习兴趣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形式展开,学生的学习体验不佳,难以提高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思维导图是简单且实用的思维工具,对优化课堂教学很有帮助。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把枯燥抽象的文本内容变成生动有趣的导图结构,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写作主题绘制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梳理写作思路,增强学生的写作学习体验。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灵活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这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前提。

(二)优化教师的“教”,提高教学质量

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习惯于采用“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之中,课堂学习效果欠佳。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中灵活运用思维导图,引领学生根据关键词画出图示,能够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所以,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可以优化教师的“教”,并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进而有效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核心素养下思维导图的运用策略

根据以上叙述,在语文课堂中运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而实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教师可从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入手来开展语文教学。

(一)利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这一语文素养,关键在于让学生亲身经历一系列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活动,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愉悦感、积累相关经验。将思维导图有效运用于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梳理和整合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写作素材、写作方法等,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充分地表达出来,能够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以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教学“我的植物朋友”为例进行说明。教学之前,教师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观察身边的植物,同时要求学生对植物的各个特点进行记录。上课时,教师先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以‘可爱的……为题,根据自己观察植物的记录进行写作,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将植物的特点写清楚”;然后引导学生围绕选材、文章结构等绘制思维导图框架(见图1),让学生尽量使用新学的词语及“……像……似的……”等句式来描写植物朋友。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单元所学语言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素养。       [我的植物朋友][选择][样子][气味][作用][情感][桃树、杏树、梨树……][运用修辞手法][形容词][举例子][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

(二)利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提升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发展及思维品质的提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旨在引领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教材文本,锻炼学生思维的严谨性、批判性,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素养。对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结构脉络并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以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基础。

比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观潮》的时候,教师先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及其结构脉络。接着,教师提出问题:“作者在课文开头提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那么,钱塘江大潮的‘奇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概括课文中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描写,并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见图2)。这样,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分析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充分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思维。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把握了课文结构;同时,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及缜密性也得到了有效的锻炼,提升了思维能力。

(三)利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提升文化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倡导在教学中体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等,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所以,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体会教材文本的文学之美,拓展學生的文化视野,增强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以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在讲解完课文基本内容及相关的语言知识之后,教师引领学生体会文章主旨。教师让学生以“大禹治水”为中心标题,以“治水过程”与“大禹精神”为分支标题绘制思维导图(见图3)。通过思维导图,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治理洪水的艰难及大禹所付出的努力,深入体会了大禹勇于担当、大公无私的精神。最后,教师顺势向学生介绍岳飞、董存瑞等一心为国的古代和现代人物,引导学生感知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的精神,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及自豪感,使得学生自觉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利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提升审美素养

审美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思維导图是一种新颖的辅助学习工具,能够直观、清晰地反映事物间的逻辑联系及内在关系。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挖掘文本中隐性、分散的信息,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从而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助力学生审美素养的进一步发展。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的《忆读书》是一篇叙事类散文,内容浅显易懂,蕴含着引人深思的道理。教师运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叙事散文的结构脉络,体会文章所表达的道理。在学生初读完课文之后,教师依次提出问题:“读书有什么好处?”“课文怎样描写‘多读书的?”“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算好书?”每提出一个问题后,教师就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相关信息并绘制出相应的思维导图框架(见图4),帮助学生有效整理文中隐性、分散的信息。这样,使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所抒发的“以读书为快乐”的情感,感知文学作品的美,获得审美素养的提升。

三、核心素养下思维导图的运用反思

(一)加强学习及反思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关系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也就是说,教师只有提高对思维导图的认识及理解能力,才能更好地利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保障。所以,首先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思维导图的相关理论知识、思维导图的运用方法,为有的放矢地将思维导图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其次,教师要注重进行自我反思,针对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效率低等问题展开思考并制订相应的改进措施,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自身运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的能力。总之,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注重课后的自我反思,逐步提高对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力,保证能够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价值,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选择合适的时机

思维导图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帮助。然而,整理、绘制思维导图是一件费时且费力的事情。倘若教师在课堂中过于频繁地运用思维导图,那么不仅会打乱教学节奏,还会让学生的思维变得僵化。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时候,教师要谨记适度原则。比如,在古诗词教学的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预习任务以有趣、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以提高学生的预习积极性;在写字教学课堂的小结环节,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总结所教的字词知识,让学生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总之,教师要把握适当时机,将思维导图引入课堂教学中,使其价值最大化,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思维导图的绘制有一定的规则,即“提炼关键词→明确一级分支关键词→确定制图顺序”。不过,不同的人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每一个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也是不同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避免“照葫芦画瓢”似的绘制思维导图。这样,学生能够通过思维导图对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归纳,从而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发展语文核心素养。总之,语文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时要杜绝“一言堂”,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推动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在识字、阅读、写作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对导图进行绘制、补充、完善,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语言、思维、审美等方面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当不断探寻学科教学与思维导图的有效融合策略,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在有趣、有效的课堂教学中获得语文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 石晓丽.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思考[J].新课程,2021(22):3.

[2] 罗铭沣,许红梅.科学运用思维导图 提高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9):78-80.

[3] 关小荣.语文核心素养与思维导图整合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20(3):14.

[4] 夏雪嫦.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2):196-197.

[5] 马克霞.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J].天津教育,2022(17):84-86.

[6] 吴洪波.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究[J].启迪与智慧(上),2022(4):59-61.

[7] 廖小永.核心素养下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4):8-10.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