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孕妇学校课程参与频次对单胎足月妊娠孕妇自我护理能力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2023-06-15 07:40欧阳彩云晏艳艳
全科护理 2023年16期
关键词:单胎动脉血生理

王 芳,欧阳彩云,晏艳艳

妊娠是一个或多个胚胎在母体内孕育成形的生理过程,妊娠周期一般在40周左右,是女性生理变化最为明显的时期[1]。做好妊娠期护理及相关教育,对妊娠期妇女及新生儿结局均有积极意义,可在降低妊娠期风险的同时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目前临床为保证妊娠期妇女自身安全性及胚胎发育情况,鼓励并倡导孕妇在妊娠不同时段进行相应的检查,以避免发生意外情况[2]。随着医疗知识的普及和时代的不断发展,对妊娠期女性的健康护理及孕期指导早已不再局限于临床指导和孕期检查,“妊娠期孕妇学校”的出现为妊娠期女性提供了更为全面的妊娠护理。妊娠期孕妇学校课程主要以孕期保健、护理及产后哺乳指导等为主,将临床专业性课程与生活指导相结合,既有助于提高孕妇的生活质量和自身妊娠安全,也有助于减轻临床压力,同时为胚胎提供良好的发育环境[3]。随着相关数据的不断增加,有临床医生认为受经济及个人认知等多种因素影响,孕妇接受妊娠期孕妇学校课程的频次存在差异,这将直接导致孕妇对妊娠期相关知识的认知存在偏差,可能对孕产妇预后产生影响[4]。本研究即是在此基础上探讨妊娠期孕妇学校课程参与频次对单胎足月妊娠孕妇自我护理能力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90例规律产检的单胎足月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单胎足月妊娠,且为首次怀孕待产,孕期检查无遗漏;②年龄≥20岁;③既往无精神疾病史,无慢性疾病史,无腹部外伤及手术史;④孕期各项检查结果均在正常生理范围内。排除标准:①合并多种内外科疾病,如高血糖、高血压等;②胎儿发育异常或胎儿畸形;③合并子宫疾病或胎儿发生宫内感染等;④新生儿检测提示胎儿存在基因问题或染色体异常;⑤隐瞒病史,依从性较差。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孕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孕妇年龄在22~34(28.42±2.41)岁;孕周在37~40(38.46±0.71)周;初高中毕业孕妇20例,专科或本科毕业孕妇19例,本科以上学历孕妇6例。观察组孕妇年龄在21~33(28.39±2.66)岁;孕周在37~40(38.41±0.85)周;初高中毕业孕妇19例,专科或本科毕业孕妇18例,本科以上学历孕妇8例。两组孕妇年龄、孕周、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取得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孕妇或其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干预方法 两组孕妇均参加妊娠期孕妇学校课程,其中对照组孕妇参加妊娠期孕妇学校课程的频次≤3次,观察组孕妇参加妊娠期孕妇学校课程的频次>3次。

妊娠期孕妇学校课程贯穿整个妊娠周期,具体授课方式及内容如下。①孕早期:主要从临床专业角度向孕妇传授专业知识,引导孕妇认识妊娠,了解妊娠期间的生理变化,避免妊娠期间产生负性情绪,在此基础上对病人传授妊娠保健的相关知识。整个孕早期课程分3次进行,可初步引导孕妇正确对待妊娠周期。②孕中期:向孕妇介绍妊娠期常见的临床疾病及并发症,并详细讲解面对妊娠期并发症的处理方式及预防办法,避免孕妇产生错误认知;除此之外,详细向孕妇讲述胎儿的状态及变化,引导孕妇积极正确地对待妊娠变化,避免孕妇产生负性情绪或出现异常生理变化;在此基础上引导孕妇正确对待胎教,可通过音乐胎教、有声读物等方式促进胎儿脑部功能发育。孕中期课程分3次进行。③孕晚期:引导孕妇正确对待临产,并详细解释临产时的注意事项及相关准备工作,可通过影像展示或实地参观的方式带领孕妇参观、认识产房,缓解孕妇孕前紧张、焦虑等情绪。孕晚期课程分3次进行。④分娩及产后:向孕妇讲述分娩的注意事项及产后注意事项,引导孕妇正确认识分娩过程及产后护理方式,树立正确的产后观念;通过科学引导鼓励孕妇母乳喂养,促进新生儿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及生理功能的正常发展。产后课程分3次进行。妊娠期孕妇学校课程以现场授课及影像复习等形式开展,现场授课每隔3周或4周举行1次,每次授课时间为2 h(课程中间有15 min休息时间)。

1.3 观察指标

1.3.1 孕妇自我护理能力 应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对孕妇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概念和健康知识水平4个维度,共43个条目;采用0~4分评分,总分0~172分。孕妇得分越高,说明其自我护理能力越强。

1.3.2 新生儿结局 ①新生儿体重:新生儿娩出后测量新生儿体重。②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及脐动脉血乳酸水平:在胎儿娩出后未建立呼吸前抽取脐动脉血2 mL,应用血气分析仪检测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及脐动脉血乳酸水平。③出生后Apgar评分:应用Apgar量表评估新生儿情况。Apgar量表包括肤色、心率、呼吸、肌张力、反射5个方面,每个方面总分为2分,共计10分,评分越高说明新生儿情况越好。④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统计胎儿娩出后1周内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ec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MAS)、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坏死性小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转入新生儿科的发生情况。

2 结果

表1 两组孕妇自我护理能力得分比较 单位:分

表2 两组新生儿体重、脐动脉血pH值、脐动脉血乳酸水平及出生后Apgar评分比较

表3 两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单位:例(%)

3 讨论

在我国,大多数初产妇对妊娠期相关生理及妊娠期保健等相关知识的认知不全面,且受传统思想及家庭因素影响明显,很容易在孕期出现感染、营养物质不均衡等问题,因此加强对妊娠期妇女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5]。近年来,我国为保障妊娠期妇女的妊娠安全、提高新生儿质量,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截至2015年全国已先后建设七千余所专业性母婴机构,其中妊娠期孕妇学校发展尤为迅速,已成为宣传母婴教育、推广母乳喂养的重要社会机构,为我国单胎足月妊娠孕妇提供生理指导可明显提高新生儿的存活质量[6]。但随着参与妊娠期孕妇学校课程人数的不断增加,新的问题逐渐暴露,不同工薪阶层、不同地区的单胎孕妇实际参与妊娠期孕妇学校课程的频次存在差异,因此对妊娠期生理知识的认知程度也存在差异,直接影响临床对孕产妇产后护理的指导,不利于产妇产后恢复[7-11]。

分娩期和产褥期是单胎足月妊娠孕妇最特殊的时期,也是决定孕妇分娩后机体恢复情况的重要时期,在对处于该时期的孕产妇进行专业性指导的同时,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尤为重要[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孕妇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中的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概念和健康知识水平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参与妊娠期孕妇学校课程的频次高可提高孕妇自我护理能力。与高频次参与妊娠期孕妇学校课程的孕妇相比,参与课程频次≤3次的孕妇虽然可以了解妊娠期保健的相关知识,但受课程时间及上课次数的影响,其接受的妊娠保健知识并不全面;高频次参与妊娠期孕妇学校课程的孕妇在接受妊娠期保健知识的基础上,也在妊娠不同时期接受了相对应的护理技巧和保健常识,丰富了自身对妊娠生理周期的认识,避免孕妇在妊娠过程中出现认知偏差,提高其自身责任感和使命感[14-15]。

新生儿体重、脐动脉血pH值、脐动脉血乳酸水平、出生后Apgar评分是评估新生儿健康与否的重要参考指标。其中新生儿体重可反映新生儿近期、远期健康程度;脐动脉血pH值及脐动脉血乳酸水平可评估新生儿体内电解质水平及氧气摄入水平,进而评估新生儿存活能力;出生后Apgar评分可用于判断新生儿窒息情况、新生儿心肺功能发育状况[8-9]。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新生儿体重及出生后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高于对照组(P<0.05),脐动脉血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参与妊娠期孕妇学校课程的频次越高,对新生儿结局越有利。既往研究结果显示,胎儿受母体因素影响较为明显,因此母体的身心健康是保证胎儿正常发育的关键。在临床实践中,产科医生可通过改善孕妇生理健康水平及精神状态改善胎儿的发育状态[10-11]。在本次研究中,虽然两组单胎足月妊娠孕妇接受的妊娠期课程相似,但对照组孕妇接受课程的频次较少,只接受了孕早期课程,对孕中期、孕晚期及产后护理的相关知识了解较少;观察组孕妇接受了频次较多的课程,部分孕妇接受了完整的课程,对孕中期、孕晚期相关注意事项及妊娠期护理认知较为全面,可降低妊娠中心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内分泌疾病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缓解妊娠晚期孕妇对分娩的恐惧和紧张心理,进而提高孕妇自身心理素质和生理指标,为胎儿的发育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改善新生儿结局。除此之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新生儿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既往同类型研究结果证明高频次参与妊娠课程可以降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16],结合本研究数据推测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有关。

综上所述,高频次参与妊娠期孕妇学校课程对单胎足月妊娠孕妇自我护理能力及新生儿结局有积极作用。但本研究存在不足之处:研究样本量较小,导致结果可能存在偏倚。后期研究可扩大样本量,提高研究结果的精准度。

猜你喜欢
单胎动脉血生理
导乐分娩镇痛仪联合按摩对单胎妊娠初产妇母婴结局的影响
勘误声明
足月单胎孕妇孕期体重控制对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妊娠晚期单胎胎死宫内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
打破生理“平衡”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旋转血泵生理控制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单胎双胎妊娠与自发性早产复发风险的关系
异型动脉血管为蒂的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