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条件下大豆品种筛选试验

2023-06-19 06:06张玉允袁士涛王西芝蒋明洋白洪立
中国种业 2023年6期
关键词:中黄生育期大豆

王 燕 张 娟 张玉允 袁士涛 王西芝 蒋明洋 白洪立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济宁 272100)

济宁市兖州区位于鲁西南平原,光热资源丰富,适宜农作物生长。玉米常年种植面积2 万hm2,大豆常年种植面积在2666.7hm2(4 万亩)左右。大豆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1],但常年依赖进口,据统计,2020 年我国大豆进口量首次超过1 亿t[2]。为有效增加国内大豆供给,2022 年农业农村部在全国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兖州区积极响应号召,全区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2006.7hm2(3.01 万亩)。为保证农户种植效益,农技推广人员在现有农户常选品种基础上,参考省市专家推荐,选取菏豆33 等10 个大豆品种,以当地常用品种齐黄34 作对照,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条件下大豆品种筛选试验,根据生育特性、农艺性状、产量等指标综合分析[3],以期筛选出适于当地复合种植模式下的大豆品种,为当地农户选择适宜品种提供借鉴。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试验地设在兖州区新兖镇大南铺村喜耕田种植专业合作社,试验地配有地下喷灌设施,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类型为潮土,肥力中等偏上且均匀。前茬作物为小麦,常年平均产量在580kg/667m2以上。

1.2 试验材料参试大豆品种10 个,以齐黄34 作为对照(表1)。玉米选用当地主要种植的紧凑型品种德单123。

表1 参试大豆品种信息

1.3 试验设计及田间管理试验采用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为4∶2 式,2.7m 一个种植带,种植4 行大豆+2 行玉米,大豆带与玉米带间距70cm,播前进行灭茬处理,先用机械进行玉米播种及施用底肥,玉米行距40cm,株距12cm,种植密度4100株/667m2,底施玉米控释肥(N-P2O5-K2O=28-6-10,N ≥8%)40kg/667m2;大豆种植带不施肥。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处理对应种植1 个大豆参试品种,3 次重复,小区大小为2.7m×20m,每小区间留1m 间隔走道。大豆行距30cm,株距12cm,种植密度8000 株/667m2。

2022 年6 月14 日机械播种玉米,种肥同播。6月16 日人工播种大豆,播种完成后用喷灌设施田间喷水15mm;6 月18 日田间喷施大豆玉米共享除草剂精异丙甲草胺乳油进行封闭除草;6 月26-27 日出现强降雨天气,田间排水1 次;7 月3 日、17 日,8 月15 日田间喷施杀虫剂杀菌剂3 次,采用的药剂有甲维·虫螨腈、苯醚甲环唑、甲维·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吡唑醚菌酯;7 月15 日田间喷施烯效唑化控剂1 次。

1.4 测定项目

1.4.1 生育时期调查在大豆生长期间,田间调查记载出苗期、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成熟期等各生育时期。

1.4.2 农艺性状调查成熟后对各处理小区进行田间调查及随机取样,每小区大豆取10 株,进行植株形态及产量指标的测定。大豆测定项目:株高、主茎节数、底荚高、有效分枝数、有效荚数、无效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倒伏率。

1.4.3 产量测定大豆、玉米成熟期分别对每小区大豆、玉米进行产量测定,每小区大豆实际收获面积为5.4m2;玉米收获面积为26m2,计算平均值。所有样点脱粒后室内考种称重并测定籽粒含水量,折算产量(大豆玉米籽粒标准含水量为14%)。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试验数据通过Microsoft Excel 2016 软件录入整理及表格制作。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由表2 记载的结果看出,所有参试品种生育期为103~111d,成熟期相对集中,均能在10月上中旬进行收获,下茬作物小麦能够正常播种。其中临豆10 号、山宁30 两个品种实际生育期天数比对照齐黄34 晚熟1~2d,临豆10 号生育期最长,为111d;其他品种实际生育期均早于对照,比对照早2~6d,其中山宁23 生育期最短,为103d。

表2 复合种植模式下不同大豆品种生育时期

2.2 主要农艺性状由表3 可以看出,在复合种植模式条件下,所有参试大豆品种株高均比单作条件下明显增高,除山宁23 株高为78.2cm 外,其他品种株高集中在83.0~101.4cm 之间,株高过高,易导致后期出现倒伏,除山宁24 外,其他参试品种后期均有不同程度倒伏,其中临豆10 号倒伏率最高,达11.0%,山宁23、菏豆33、祥丰4 号倒伏率在3%及以下,低于对照齐黄34,其他品种均高于或等于对照。菏豆33、菏豆12、山宁30 底荚高度高于对照(17.4cm),其他品种低于对照,集中在14.6~15.6cm 之间。所有参试品种主茎节数均低于对照。菏豆33、祥丰4 号、山宁24、中黄39、齐黄35 有效分枝数高于对照,其他品种均低于对照。单株有效荚数、无效荚数除菏豆33都高于对照外,其他品种均低于对照;有效荚数中,菏豆33、山宁24、中黄39、山宁23 都出现4 粒荚,其中山宁24、山宁23 分别是7.7 个、4.7 个。

表3 复合种植模式下不同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

2.3 大豆产量由表4 可知,菏豆33、山宁24 单株粒数分别高于对照25.3 粒、22.3 粒,其他品种均低于对照,其中临豆10 号、齐黄35、山宁30 差别较大,分别低于对照31.0 粒、30.3 粒、30.0 粒。百粒重高于对照的品种有菏豆12、菏豆33、中黄39 等3个品种,其他品种均低于对照,其中山宁24 百粒重最低,为18.3g,其余品种均在20.0g 以上。参试品种产量与对照相比,增幅为-17.3%~24.4%。其中临豆10 号、山宁23、齐黄35、山宁30 的产量低于对照;菏豆12 产量仅略高于对照;菏豆33、山宁24、祥丰4 号、中黄39 分别较对照增产24.4%、21.1%、18.3%、9.0%,增产较为明显。

表4 复合种植模式下不同大豆品种产量

2.4 经济产值和亩产效益在本试验中,所有处理玉米每667m2平均产量563.6kg,大豆产量在72.6~109.2kg 之间,按2022 年农户平均销售价格,大豆6.2 元/kg、玉米2.8 元/kg 进行计算,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亩经济产值在2028.20~2255.12元之间。与当地当年度全区单作玉米每667m2平均产量603.0kg、产值1688.40 元比较,效益增加339.80~566.72 元,去除复合种植模式中增加的生产成本(大豆种子成本以及比单作玉米增加1 遍前茬秸秆粉碎和1 遍收获环节)160.00 元,效益增加179.80~406.72 元。同时,因2022 年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政府补贴种植农户200元/667m2,种植户采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比单作玉米亩纯收益均能达到370 元以上,可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3 小结与讨论

在复合种植模式条件下,大豆、玉米两种不同高度作物在同一种植带内,大豆(矮秆作物)生长处于劣势,为争取更多的光照条件,大豆尽力向上生长,节间会拉长,株高与单作地块相比显著增加,加大了后期倒伏风险。本试验在大豆5 复叶期进行化控1 次,后期仍出现不同程度的倒伏,继续试验可考虑增加化控次数,分别在5 复叶期、初花期进行化控。

综合考量各参试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认为菏豆33、山宁24、祥丰4 号、中黄39 等4 个品种较为适合当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能够在保证玉米不减(或略减产)的基础上,增收大豆100kg 左右,提高种植效益。后续将继续开展相关试验,优中选优,选出更为适宜的大豆品种,推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示范推广。

猜你喜欢
中黄生育期大豆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氮素积累特性研究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镇江地区中黄1号、中黄2号适应性对比试验
6种不同大豆品种性状比较试验
6 种不同大豆品种性状比较试验
黄茶“中黄2号”的亚细胞结构透射电镜观察
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对烤烟干物质积累与代谢酶活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