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阅读辅助小学新生入学适应的案例报告

2023-06-21 04:28江少媚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3年6期
关键词:橡皮泥消极情绪青蛙

江少媚

在辅助小学新生入学适应的心理活动中,心理教师设置以正面教育为导向兼具趣味性的心理疏导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情绪理解能力与共情能力,帮助一年级新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主动与教师、同学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新生顺利适应小学校园生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中绘本阅读因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同时绘本教育生动可感的画面和简短通俗的文字贴近低年段学生的阅读特点,可以让儿童更加细腻地进行情感的互动。

一、案例背景

一年级新生许许(男,7岁),入学两个月后在课堂上仍出现自行离开座位、打断教师上课、偷偷玩玩具的情况,课堂秩序受影响;午休不遵守规矩,影响同学,班主任多次与孩子讲道理后效果不大,班主任转介给心理教师。

二、原因分析

(一)个人认知方面

学生未能认识到自己从学龄前儿童成为一名小学生的身份转变带来的行为与义务的转变,不了解小学生的义务与责任。

(二)家庭关系方面

父母的文化水平较低;祖父母对孩子比较溺爱,容易导致孩子有不良的行为习惯。

三、咨询计划

(一)理论支持

1. 阅读治疗技术是表达性艺术辅导中的一种治疗技术,它是指在接受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以当事人的日常生活行为、生活处事的态度以及人生成长的问题相关主题的文学作品为媒介,在阅读思考、讨论交流中释放自己的情感,改变自己对问题环境的态度,并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达到心理治疗。

2. 从优势视角的观点出发,重于挖掘学生自身的优点和能力,关注内在力量和资源,帮助学生认识其优势,认为所有人都具有内在的学习、成长和改变的能力。

(二)服务目标

1. 延长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时间,多动行为减少。

2. 能够在教师的提醒下遵守课堂规则与活动规则。

3. 自控能力增强,学生与其他学生发生争执的频率减少。

四、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充分接纳,建立辅导关系与制定计划。

第一次工作:初次见到学生许许的时候,他一边走一边低头玩红色的橡皮泥,橡皮泥越搓黏性越大。两手打开,橡皮泥拉长,几缕拉丝吊在两只手之间;两手合上,橡皮泥从手指缝中挤出来,在孩子没注意的时候沾到衣服上。白色的校服上衣从领口开始到胸膛、腹部位置沾满红色的橡皮泥,乍一看有点触目惊心。

许许到辅导室里坐了一会儿后又开始跑动,还发出“呜呜呜”的声音。心理老师顺着他的活动与他聊天:“你现在是什么呀?”他一边跑一边说:“我是小火车。”心理老師问:“小火车现在在做什么呢?”他说:“在向前冲,刹车,转弯又向前冲。”心理老师问:“小火车现在是不是很开心?”许许回答说:“是的。”心理老师问:“老师能够理解你的心情,你觉得怎样?”许许回答:“觉得很开心。”

第一次辅导后反思:整个过程许许思维清晰,话语不多,有逻辑,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跟班主任沟通过之后了解到家长没有给孩子做过关于心理的诊断,基于没有医学诊断依据,笔者把小许的问题归类为多动行为,即儿童多动不宁,活动次数明显超出正常水平的行为,这种行为常表现为幼儿的异常兴奋,容易冲动和注意力的分散。

第二阶段:识别情绪,共读绘本渗透情感教育。

第二次辅导:情绪主题类儿童读物能帮助引导儿童感受情绪、认知情绪、管理情绪。在第二次辅导中,心理老师注重引导学生每个人都会出现积极和消极情绪,尽管难以用抑制、消除的做法来解决消极情绪问题,但是可以在消极情绪出现的时候采用合理的办法。

解决负面情绪的第一步就是识别情绪。在《我的情绪小怪兽》这本书中,当我们不知道自己的情绪是什么的时候,就会像早上起床的小怪兽一样乱糟糟的,不知道怎么办。我们可以为自己的情绪设计出一个整理情绪的“好朋友”,这是叙事疗法中情绪外化的第一步,将“问题”与“我”区分开。

第二步理解情绪,生气情绪状态下的小怪兽就想失控地叫喊,身体肢体展开,想用有力量的动作发泄情绪;悲伤情绪时候的小怪兽懒洋洋,无精打采的。

第三步用外化的方式,引导当下的情绪表达,如当天他来到心理辅导室的时候,因为会见到心理老师,所以很开心,可用绿色的小怪兽表达;还想起班主任因为上课的时候批评他,他觉得很生气,可用红色小怪兽表达。

第二次辅导的反思:本次辅导通过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情绪,让学生理解当消极情绪来临时,大家都会变得和平时不一样,还可以让儿童认识到要将消极情绪用健康的、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才会得到帮助。学生可以外化情绪,站在第三者的角度看待情绪,有助于情绪管理。

第三阶段:角色共情,巧用绘本养成良好习惯。

第三次辅导:绘本故事《大卫上学去》贴合生活实际,内容积极向上,图画简单有趣,对一年级新生的正面引导远比教师和家长频繁地说教效果明显。刚踏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也会像大卫一样偶尔犯错,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懂得“知错就改”,给予每个学生关爱。

第三次辅导反思:本次辅导的过程充满笑声,书中大卫的小调皮行为引得许许发出一阵阵笑声。许许说:“他跟我一样。”心理老师能理解许许感受“世界上另一个我”时放松的感觉。在阅读时老师表达了理解许许想玩的心理,让许许也尝试理解老师的希望——如果你是大卫的老师,你希望大卫怎样呢?许许开始尝试理解老师的立场。

第四次辅导:第一步,在安静的心理辅导室中,心理老师与学生共读绘本《像青蛙一样静坐》。让学生发现青蛙拥有两种相反的特性:一方面它拥有良好的跳跃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安静地坐着,发现环境变化的时候,不一定马上做出反应。

第二步,通过游戏的方式,与学生想象自己坐在一片宽大的荷叶上,假装自己像一个青蛙一样,匀速呼吸,安静地观察,指导语:青蛙小朋友,请均匀呼吸。动得太多,荷叶翻倒,游戏就会在“青蛙”落到池塘里面而结束。

第一次尝试时间是31秒,及时反馈,正面肯定学生的努力。引导继续尝试,想象着我们随着呼吸一起一伏,尽管我们有良好的跳跃本领,同时我们也可以靠意志力安静坐下,像英雄的雕塑一样,就像现在这样。因为你就是那只青蛙,你此刻就是在静静地观察你周围发生了什么以及你的身体里发生了什么,而不急于做出行动。

第三步是引导学生反馈自己尝试的过程中的感受,许许说,他想挑战成功,所以想象着自己是一只战士青蛙,比一般的青蛙都更厉害。老师即时反馈,所以我们能比其他小青蛙坚持得更久。在课堂上和排队的时候,坚持的次数更多。

五、个案反思

学校工作中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行为问题,一周一次的约谈和两周一次的心理课,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可能容易出现缺乏理解与共情,辅导过程可能会受到影响。本个案对学生的异常行为给予宽容,是建立辅导关系的关键环节。

通过巧妙的方式先让儿童对各类情绪形成初步的理解,便于后续启发儿童进行情绪管理。大多情况下,儿童没有意识到消极的情绪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好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绘本时先通过故事情节让儿童充分体会情绪情感,与故事中的角色产生共鸣,理解某种情绪状态下产生的行为,然后再教授他们合理抒发消极情绪的方法。从感知到理解再到控制,通过这一过程使儿童在了解情绪的基础上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更易于被接受,帮助学生顺利度过从幼儿园入学到小学的适应时期。

参考文献:

[1]钟志农.小学生社会化发展的“三大主题”[J].江苏教育,2019(24).

[2]母贝旎.绘本的秘密[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橡皮泥消极情绪青蛙
静心
测试
做个橡皮泥爸爸
小青蛙捉虫
借像皮泥
帮孩子化解消极情绪的绘本
谁能叫醒小青蛙?
Clear Your Mental Space
青蛙便签夹
骄傲的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