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视域下多元校本课程提质课后服务的策略

2023-06-23 17:26王蕊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3年2期
关键词:双减校本农村

王蕊

“双减”以减负为核心,要求教师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及压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成长及发展,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课后服务工作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备受瞩目,许多学校开始积极探索全新的课后服务新模式,有效转变传统的思想认知,结合“双减”环境下的多元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后服务,保障学生能够轻松上阵,实现良性成长。

在“双减”的大环境下课后服务被反复提起,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迈向了新的发展阶段。农村中学课后服务的要求相对比较严格,优质教育资源较为匮乏,十分考验教师的基本功。学校围绕多元校本课程进一步优化课后服务模式,深入分析课后服务的具体概念以及新要求和新标准,以学生全面成长及发展为目标,真正实现师生协同成长。教师需要始终坚持教育公平的原则,明确自身的基本教育立场,积极探索全新的课后服务路径和对策。现就“双减”视域下多元校本课程提质农村中学课后服务的策略,笔者谈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农村中学课后服务现状

1. 课后服务方向出现偏差

课后服务是中小学教育教学阶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在周一到周五组织系统性的学习活动,学生在放学后可以自主参与。与校外教育以及课外活动相比,课后服务的内容和形式相对比较复杂,能够有效补充常规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巩固学生的课堂所学,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及发展。但是在积极开展课后服务活动时,部分教师对这一育人环节的认知和理解相对比较生硬,忽略了对课后服务内涵及价值的深入分析及研究。

首先,教师直接将课后服务与课后托管等同,开设晚托班,机械性地落实课后服务工作。教师扮演看管者的角色,通过这种形式来填补时间空白,学生需要接受教师的指导,独立完成课后作业。这种模式严重影响了课后服务工作的有效改革及创新,难以充分凸显课后服务的育人作用及价值。过于关注课后服务的服务属性,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大胆探索。

其次,有的教师将课后服务作为课堂教学的附属品,对“双减”政策的理解和认知不够全面。没有着眼于课后服务活动的开展要求积极落实集体教学活动,最终导致课后服务质量和效率与预期目标差距比较明显。尽管一直以来我国十分关注教学改革及创新,但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存在许多历史遗留因素,学生的升学压力比较重。教师采取讲评试卷、组织考试以及布置习题的形式开展学科教学活动,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诉求,有的教师直接在课后服务的过程中安排练习课以及复习课,留出更多的时间讲授新知识。这一点不仅难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还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索,违背了“双减”政策的初衷。

最后,课后服务成为校外补习的替代物。学校没有着眼于多元主体协同育人工作的开展要求进一步优化课后服务模式,对这一工作存在许多理解上的误区,通过引进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形式落实相应的服务工作。很少有学校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实质要求积极开展对应的教育活动,“唯升学论”“唯分数论”的问题仍然比较严峻。这一点导致学生的参与能动性不足,面临较重的学习压力及负担,无法轻松上阵。

2. 课后服务教师与课后服务被忽略

在全面开展课后服务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出现了偏差,个人的教学负担持续加重,存在明显的反向增负现象。

首先,教师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开展课后服务工作,长时间超负荷运作。有的农村中学直接开展体育锻炼、科学探究、艺术鉴赏以及红色教育等主题活动,全面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导致思政教师、体育教师、科学教师、音乐教师等学科教师面临较重的教学压力。当前的教育教學资源比较有限,教师的教学时间和精力被极大地分散。教师的拓展课程占据课后服务的主体,教师人数比较有限,如果学生过多就会严重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进度。加上学生的主体差异性比较明显,作业完成情况、学习需求、发展水平各有不同,教师一方面需要完成本职工作,另一方面需要在课后服务中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工作量持续上升,工作时间被极大延长,很多教师感觉压力山大。有的农村初中对“双减”政策的理解和认知存在误区,过度关注学生的思维拓展以及能力培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跨年级、跨班自主选修课程,要求教师参与其中,这一点使得教师的工作负担持续上升。

其次,农村中学还没有构建完善的教师权益保障体系。与其他工作相比,教师的工作存在明显的独特性,隐性工作内容比较复杂,比如家校沟通、素质培训以及备课。当前的课后服务体系不够科学以及完善,在开展课后服务活动中教师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相对比较匮乏,师资力量有待提升。学校忽略了轮岗轮休制度的有效落实,部分教师只能够牺牲个人的休息时间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工作压力比较大,工作强度持续上升。还有的学校没有积极落实课后服务的补助工作,教师无法获得相应的津贴,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持续下降。有的学校直接安排弹性离校工作,让教师自行安排课后服务工作。在全面实施“双减”政策的过程中,农村地区的教育教学面貌改善比较明显,但是综合经济实力比较有限,财政相对比较紧张,还未构建起完善的教育配套政策。在开展各种普惠工程的过程中教师的工作压力直线上升,只能进行无偿劳动。

3. 忽略课后服务立场与价值

在对当前的农村中学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分析时不难发现,这一矛盾比较突出,人民群众对农村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比较高,但是优质教育资源比较短缺。教育教学质量不够理想,地区发展极不均衡,课后服务资源的分配不够科学,难以充分凸显“双减”背景下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公平性。很少有学校着眼于多元校本课程体制的具体要求进一步改革传统的课后服务模式,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有待提升。

首先,在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的过程中,处于劣势学校的资源匮乏问题越来越严重,存在明显的马太效应。学校难以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精力积极开展课后服务工作,服务质量和效果无法得到保障,严重影响了农村中学的稳步建设及发展。城市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相对较为丰富,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师资力量较强,能够更好地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农村地区却面临许多的问题以及矛盾,课后服务的开放性比较明显,往往自力更生、自然生长。

其次,有的农村中学直接采取购买数字教育资源的形式解决课后服务工作中存在各种矛盾,但是整体的教育信息化水平不够理想,严重影响了课后服务工作的有效落实,无法体现教育公平。学生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不同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差异比较明显。对于城市地区来说,课后服务时间比较长,学生能够接触形式多样的信息技术设备,获得更加丰富的数字教育资源支撑。但是对于农村地区来说,所获得的资源相对比较少,个人的信息素养难以得到有效的锻炼,课后服务所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这一点严重影响了教育公平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

最后,学校在课后服务的过程中设置了拔尖班以及培优班,导致学生的两极分化问题越来越严峻。优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各种习题训练活动,逐步拓展个人的思维。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比较有限,当前的课后服务工作只能够满足优秀学生的拓展需要,这一点导致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问题更加严重,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个性化成长,违背了素质教育改革的初衷。多元校本课程在实践应用中也面临许多的问题以及冲突,导致“双减”政策备受阻碍,一部分教育资源被浪费。

二、具体要求

“双减”要求教师站在学生的视角,确保教育教学工作回归校园、回归课堂,有针对性地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容忽略。

1. 坚持课后服务选择性、拓展性的功能定位

课后服务内容主要是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活动,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观看适宜儿童的影片等,提倡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免费辅导帮助。课后服务应在不加重学业负担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 坚持开发有特色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

学校需要盘活自身的空间资源、教师资源、家长资源以及社区志愿者资源等,突破学科、教室、校园等壁垒,以校本课程以及兴趣小组、社团等为基础,开发出丰富多彩的、有吸引力的、教育性及趣味性并重的课后服务课程,让日复一日的课后服务成为别开生面的成长乐园,避免单调、重复,避免“无营养”。

3. 坚持以国家课程为核心、校本课程为依托

课后服务的开展和落实,旨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因此课后服务,须坚持以国家课程为核心、校本课程为依托,才能让课后服务真真切切成为家长和学生暖心、舒心、放心的一项工作。

三、策略

农村中学需要关注对不同影响要素的有效分析,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强化教师对于“双减”政策的理解及认知,围绕多元校本课程进一步落实课后服务工作,有效解决农村中学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各种不足以及矛盾冲突。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及水准,确保这一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双减”政策的顺利落地做好铺垫和准备。

1.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质量及发展为目标

“双减”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在正确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调整教学思路,抓住课后服务工作的重点以及核心,真正打造生本课堂。明确自身的政策立场以及教育定位,顺利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全面发展。“双减”政策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以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培养为基础,课后服务也需要以此为依据,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实力。

首先,教师需要确保课后服务工作回归本质,围绕多元效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及发展为目标,根据学生的社会经验积极开展层次性的课后服务活动,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复合性活动素养、活动整体素养、活动侧面素养非常关键,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整体素养调整教育教学思路,了解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的真实状态。为了确保学生独立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积极自信地接受课后服务指导,教师需要着眼于课堂教学中的真实情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打破教学常规,不再局限于学校、科技馆以及博物馆或者是少年宫,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更好地实现课后服务活动的全面覆盖以及有效拓展,突破时空限制。

其次,课后服务要求教师主动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和局限,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及发展做好铺垫,充分凸显发展性学习的重要作用。超越知识本身的目的,在知识工具论的指导下发展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学科素养的培养非常关键,这一点要求教师围绕课程化课后服务的发展方向,充分凸显课后服务课程的育人作用及优势,将综合实践课程、学科拓展课程、校本课程以及其他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在全面重构以及优化升级的过程中进一步打破分科课程的局限,发展学生的跨学科素养,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及发展助力。

2. 以师生协同成长及发展为核心

“双减”使得原有的教育教学模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备受关注,教师需要站在宏观发展的视角了解学生在知识学习和社會实践中的真实状态,围绕“质效双增”的具体要求,真正实现师生的协同成长,以此作为多元校本课程提质农村中学课后服务工作的重点以及核心。教师需要积极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打造完善的教育教学机制,尽量避免“唯分数论”和“唯考试论”。给予学生专业实践上的指导,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学习目标的精心制定及合理安排非常关键,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全面发展要求,尽量避免直接将知识工具论等同于知识目的论,加强对中小学课后服务目标的有效分析,实现课堂教学变革与素养导向之间的相互协调。立足于人本教育教学思想引导学生、鼓舞学生,在提供优质课后服务的同时实现自身专业素养的稳步提升。课后服务能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契机,教师需要主动参与素质拓展课程以及个性化辅导工作,逐步拓宽自身的知识视野,围绕红色教育、体育锻炼、科学探究、艺术鉴赏等不同的素质拓展课积极参与专业实践活动,在与学生互帮互助以及互相交流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实践性知识,提升个人的实践水平,实现专业成长及发展。

3. 以全面贯彻公平原则为根本

作为“双减”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平教育非常关键,农村中学课后服务工作也需要以此为根本,坚持正确的教学立场。首先,教师需要加强对教育政策的有效分析,充分凸显教育的公平性和公益性。深入挖掘“双减”政策的深层逻辑,在合理分配教育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全面发挥公共性教育政策的重要指导作用,保障每一个个体能够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机会均等、原则差异、原则平等、自由原则不容忽略,教师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深入了解“双减”政策所带来各种变动,有效缓解公众的教育焦虑,顺利实现教育公平。其次,从教育本质的视角上来看,“双减”背景下的农村中学课后服务工作变动比较明显,教师可以围绕多元校本课程进一步调整教育教学思路,主动获取优质的教育资源,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弥补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存在的各种不足,真正打造开放课堂,实现多种教育资源的优化利用及共享,塑造全新的教育生态。

“双减”政策的全面落实使得农村中学课后服务工作变动比较明显,多元效应非常关键,学校以及教师需要立足于当下,展望未来,深入分析课后服务工作的发展过程,进一步凸显课后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综合服务质量及水准的有效提升,确保“双减”政策能够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 苟有恒◇

猜你喜欢
双减校本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