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部门联手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立规矩”(等四篇)

2023-06-23 10:48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3年2期
关键词:同口径中本教育经费

十三部门联手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立规矩”

近日,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印发了《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指出,《意见》并非要禁止非学科类培训,而是要加快规范非学科类培训,使其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自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業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来,学科类培训机构得以压减治理。然而,非学科类培训机构问题也日渐凸显,亟待进一步规范。

针对一些地方非学科类培训门槛偏低、鱼龙混杂的问题,《意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明确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与学科类培训同样实行“先证后照”制度,须依法取得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后,再依法进行法人登记。

培训机构的从业人员是否具有相应资质,是衡量一个机构是否正规的重要标准。教育部、人社部在2021年9月印发的《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管理办法(试行)》中,即对非学科类培训从业人员作出规定,要求其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专业)能力证明。

具体来说,《意见》除要求所聘从事培训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相应类别的职业(专业)能力或具有相应类别的教师资格证外,还规定具体的职业(专业)能力资质标准可由省级以上主管部门明确,以便各部门、各省细化落实。此外,在目前教育、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正在开展的艺考培训机构专项治理中,也将核查从业人员资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对不符合要求的从业人员将依法清退。

而且,《意见》明确,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一次性收费不得超过5000元,进一步规范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收费行为,保障消费者权益,减轻学生家庭校外支出负担。

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并非都要交给社会。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表示,《意见》明确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增加非学科类学习供给,加强音乐、体育、美术等紧缺学科教师配备补充,着力解决教师队伍学科结构性矛盾,开齐开足上好音体美课程。

当前,一些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刻意对体育、艺术纳入中考政策进行曲解宣传,制造焦虑,使学生家长被动参加校外培训。为此,《意见》从根源问题上着手,要求改进体育、艺术中考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切实加强过程性考核,逐步实现考试成绩等级呈现,注重对学生运动习惯和艺术素养的培养,坚决杜绝将校外培训结果与大中小学招生入学挂钩。

国家教材委体育艺术学科专委会主任钟秉枢指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应在各地各校构建“双减”背景下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发挥正面积极作用,满足学生发展综合素质的多样化需求,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而不应围绕中考应试、高考加分的内容进行培训,甚至暗中与招生入学挂钩,成为“应试”的帮凶。

钟秉枢分析,针对非学科类培训行业属性突出、种类繁多等特点,此次出台的《意见》明确,要坚持部门协同的工作原则,从以往的单元治理向各方协同治理的方向发展,努力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家庭、学校、社会等多元利益相关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机制,形成多元利益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局面。(来源:《科技日报》)

“汉语盘点2022”揭晓

近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光明网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22”揭晓仪式在京举行,“稳”“党的二十大”分别当选年度国内字、国内词。活动还公布了2022年度十大流行语:党的二十大、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端稳中国饭碗、数字经济、太空会师、一起向未来、我的眼睛就是尺、电子榨菜、俄乌冲突;十大新词语:中国式现代化、全人类共同价值、全球安全倡议、新型实体企业、冰雪经济、数字人、数字藏品、场所码、精准防控、雪糕刺客。

年度流行语和年度新词语是语言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时代新变,勾勒大事小情,记录生活脚步。相关评选是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基于大数据语料库,利用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筛取,并经过专家评议得出最终结果。

据了解,“汉语盘点”活动至今已举办17年,旨在“用一个字、一个词描述当年的中国与世界”,鼓励全民用语言记录生活,描述中国视野下的社会变迁和世界万象。(来源:人民网)

推动中高职贯通衔接培养势在必行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意见》提出,推动中高职贯通衔接培养,支持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联合开展五年一贯制办学,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的衔接培养。当前,随着我国中职毕业生升学比例大幅提高,中职招生培养采取贯通衔接模式势在必行且正当其时。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中职吸引力,推动转变中职培养定位,也将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据教育部统计,自2019年起,我国高职3年累计扩招400多万人。对应高职扩招,我国取消了中职毕业生的升学比例限制,中职教育的“断头路”被打通。根据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2020年全国中职毕业生抽样调查,在近两万份样本中,就业的比例仅为35%,在约65%升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业的中职生里,约10%升入本科院校。而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中职学生毕业以后直接升学的比例已在75%以上,有的省份甚至达到85%以上。

中职毕业生超过90%会选择升学,甚至在不久的将来,只要想升学就可以升学,这是大势所趋。在中职毕业生以升学为主的背景下,应大力发展中高职贯通、中本贯通培养模式,而不宜再采取中职、高职、职业本科单独培养,中职进高职、职业本科要参加统一升学考试的培养、升学方式。

我国各地的中职招生,目前包括三种类别:一是中本贯通(3+4,三年中职,四年本科学习),二是中高职贯通(3+2或五年一贯制),三是中职。从招生形势看,中本贯通很受考生和家长欢迎,在各地中考实践中,中本贯通的录取分数线超过普高分数线;中高职贯通受欢迎程度位居第二,中职则最不受学生和家长欢迎。这倒是在意料之中。被中本贯通录取,意味着完成学业后,可获得本科文凭、学士学位;被中高职贯通录取,完成学业也可获得高职文凭,并可选择专升本;而被中职录取,未来则不太确定,进高职或本科,还需要参加统一升学考试,单独招生培养的中职学校,也被学生和家长认为是办学质量不高的职业院校。

在中职毕业生大多选择升学的情形下,中职单独招生与办学的社会认可度和接受度将持续走低。相关调查显示,我国不少中职学校办学出现以升学为导向的问题,即围绕技能高考或者职教高考组织中职教学,追求升学率,这并不利于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由于大部分毕业生都将继续深造,中职的办学定位似不能再以就业为导向,但也不能以升学为导向。这就要求必须探索中高职、中本贯通衔接培养模式,一体化设计中高职、中本课程体系,既避免中职以升学为导向办学,又让中职学生得以接受系统化的技能教育。

中职招生与培养,要么采取中本贯通方式,要么采取中高职贯通方式,都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中职的吸引力。眼下,我国正在推进高中学校多样化办学,中本贯通、中高职贯通培养方式下,高中办学将更多样化,为学生提供更多元的选择。再加上建设综合高中,会实现普职横向融合发展以及职业教育纵向贯通。

采取中高职贯通、中本贯通培养模式,学生在完成中职学业后升入高职段或本科段继续深造,无须再参加统一的升学考试,但需要进行转段的学业与技能评价。这也是对职业教育的评价改革提出的要求:强化过程评价与增值评价,而非终结性的考试评价,促使中职教育重视技能教育,由此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来源:《光明日报》)

2021年教育经费总投入超5.78万亿

近日,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发布《关于2021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公告》显示,2021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57873.67亿元,比上年增长9.13%。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主要包括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等)为45835.31亿元,比上年增长6.82%,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4.01%,连续十年做到“不低于4%”。

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情况方面,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包括教育事业费、基建经费和教育费附加)为37463.36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5.17%。其中,中央财政教育经费5612.00亿元,比上年增长3.66%。

各级教育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增长情况方面,2021年全国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为15356.59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35%。全国幼儿园为9505.84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4.68%。全国普通小学为12380.73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22%。全国普通初中为17772.06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74%。全国普通高中为18808.71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95%。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为17095.26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0.58%。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为22586.42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65%。

在2021年各级教育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增长情况中,全国幼儿园为9029.65元,比上年增长4.45%。全国普通小学为11841.80元,比上年增长1.61%。全国普通初中为16790.89元,比上年增长0.95%。全国普通高中为17236.78元,比上年增长0.29%。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为15898.62元,比上年增长1.75%。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为20990.88元,比上年增长0.34%。

在2021年各级教育生均一般公共预算公用经费支出增长情况中,全国幼儿园为3224.93元,比上年增长5.73%。全国普通小学为2855.13元,比上年减少0.64%。全国普通初中为4203.76元,比上年增长0.48%。全国普通高中為4276.76元,比上年减少0.66%。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为5866.20元,比上年增长6.86%。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为8440.47元,比上年增长3.95%。

此外,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情况为: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5673亿元的比例为15.25%,比上年提高了0.47个百分点。(来源:《中国教育报》)

◇责任编辑 矣 勇◇

猜你喜欢
同口径中本教育经费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发布
管好用好粮食仓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
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
基于ArcGIS9.0-GeoDa059i的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空间差异性分析——以2008-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为例
比特币的谜底,很多年后才会揭开
“中本贯通”政策的逻辑、隐忧及理性实践
财政部:1—5月全国医疗卫生支出逾4千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