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阈下食品安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3-06-26 09:00黄宝玲刘媛陈海彬李咏梅
中国食品 2023年12期
关键词:育人食品思政

黄宝玲 刘媛 陈海彬 李咏梅

新时代下,食品安全成为国家发展重大战略,培育食品安全专业人才是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这也对食品安全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本文从探讨课程思政融入食品安全课程教学的价值出发,确立了食品安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总体目标,通过挖掘梳理食品安全课程思政元素,对食品安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进行了探索,旨在提高食品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

一、课程思政融入食品安全课程的价值

课程思政是指以课程为载体,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融入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等思政育人元素,实现学生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双提升。2017年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指出,教师要深入挖掘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课程育人作用。2020年,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系统说明了课程思政的目标要求、重点内容等,明确了各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并做出了国家层面的整体设计及全面部署。至此,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在全国掀起了一波热潮。东华理工大学毛碧飞等探讨了在创新创业背景下食品生物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模式;杨金凤等以贺州学院食品分析与检验实验课程为例,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一流专业建设要求,探究了新形势下实践类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路婉秋等围绕“知识、能力、素质、价值”的4层次课程教学目标,深入剖析挖掘了食品包装安全课程的知识点和思政融入点,为食品包装类课程的课程思政融合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食品安全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深化食品安全课程教学改革。为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当前竞争激烈的食品行业与复杂的社会形势迫切需要高素质的食品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高校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而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是加快食品安全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梳理食品安全课程中显性与隐形的思政元素,开发食品安全课程育人内涵,有助于丰富食品安全课程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有利于丰富课堂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教师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是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育人方法的创新,通过专题教学、案例教学、翻转课堂、微课视频等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对食品安全课程探寻新知的渴望,切实提升课程教学育人效果。三是有利于全面贯彻立德树人、协同育人的理念。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影响其今后参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决策。将思政教育与食品安全课程结合起来,发挥课程思政的隐形教育作用,能够促使学生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成为具有职业道德且专业素质过硬的食品专业人才。

二、食品安全课程蕴含

的思政元素及其思政目标

食品安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食品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危害,细菌性、真菌性、化学性与有毒动植物等食物中毒,不同食物原料卫生与安全问题,以及相应的预防和食品安全管理措施,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在教学中贯穿国家食品法规、食品卫生与安全意识,可以激发学生维护食品安全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又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食品行业时代新人。

下面以餐饮食品安全与管理课程为例,介绍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及其思政目标,内容详见表1。

三、食品安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1.实施思路。教师要坚持以提高人才专业素养为课程思想教育的目标,通过文献法、调查法、专家座谈、实践研究、总结归纳等方法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标准,构建课程资源库,并改革课程考核机制,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教育的紧密结合。

2.推进步骤。(1)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围绕社会及企业对食品人才的需求,制定出以德育为引领的人才培养计划和目标,从价值引领和思想教育方面制定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可行性对策,确保食品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规范化。(2)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修订课程标准。在育人方向明确的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组建食品安全课程教学小组,集体学习、备课,确定课程育人模块,共同探讨课程思政教育实践的具体方案。同时对照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可实施性,优化课程内容,形成具有鲜明课程思政教学特色的课程标准。(3)构建以课程思政为核心的课程资源库。教师在践行课程思政教学时,需要在教学前梳理挖掘食品安全课程德育元素,使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灵活结合。教师建立课程资源库的途径有三种:一是收集食品安全事件的典型案例,如地沟油事件、大头娃娃事件、瘦肉精事件等;二是收集国家、行业、企业的规范性文件与标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三是建设食品安全课程思政教材,联同课程教学小组,精心筛选与开发具有食品安全课程特色的思政教材,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优质资源。(4)建立以德育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机制。食品安全课程考核除了要考察学生对食品安全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要关注课程思政成效,将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纳入考核的各个环节。教师要改变“一考定终身”的考核方式,采用多元化的综合评价法。其中,期末考试占比50%,主要考察学生包含德育相关的食品安全案例分析在内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课前学习占比10%,主要考察学生课前观看食品安全事件的社会热点视频、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知识微视频等内容的完成度;课堂表现占比10%,涵盖学生的到课情况、课堂提问、课堂小测以及小组活动等,思政效果主要考察學生的职业素养、社会核心价值观、团队合作能力等;课后作业占比30%,除了完成专业知识的课程测试外,学生还需要分小组完成食品安全事件的收集、讨论与总结汇报。

综上,高职院校在开展食品安全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资源与课程考核四个方面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真正实现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深度协同,培育既有专业技能又拥有良好职业道德的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食品人才。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旅游大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程思政视阈下《餐饮食品安全与管理》”(2022ly24);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高职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以《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为例”(22GQN27)。

作者简介:黄宝玲(1995-),女,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食品营养与健康。

通信作者:李咏梅(1984-),女,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食品科学。

猜你喜欢
育人食品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食品造假必严惩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