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苗族传统饮食文化分析

2023-06-26 03:16汪倩
中国食品 2023年12期
关键词:苗族贵州食物

贵州苗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传统饮食文化,不仅是贵州特色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社会发展新时期,应该深入挖掘利用与弘扬传播贵州苗族传统饮食文化,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稳定持续发展。

一、贵州苗族传统饮食文化的主要特征

贵州苗族文化包括鲜明的饮食文化、服装服饰、人文风俗以及工艺美术等艺术文化内容,饮食文化特征尤其鲜明,与其他地区、其他民族有着显著的区别。

1.加工食料源于山区。贵州当地气候宜于农耕,因此苗族人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主食有大米、高粱、麦子、包谷、荞子等。当地苗族人民日常以糯米为主食,在副食方面则是酸食独具特色,加工材料主要包括瓜果蔬菜、葱姜蒜、肉类等。苗族人民喜欢饮酒,而黔东南地区适合种植高粱、玉米、糯米等,这些都是十分理想的酿酒材料。由于贵州地区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商业经济发展要明显落后于其他地区,长期以自然农耕经济为主。贵州民族传统农耕文明的主导发展使得当地居民从山林园区就地取材,自然山野之地一切能够被加工食用的材料都能成为他们餐桌上的食物。

2.饮食器具源于自然。饮食器具作为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日常饮食中必须用到的工具,同时也能够反映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民族的审美特点。贵州苗族传统饮食文化中的饮食器具主要源于自然,有着古朴亲和的明显特征,包括粽叶、包谷叶、竹勺、藤管以及牛角等。在食物加工过程中,当地居民所用到的传统加工器具主要有石墨、石碾、木槽、石槽以及陶罐等,这些器具的加工生产基本都是就地取材。贵州苗族人民将各种新鲜自然的食材放到这些古朴器具中进行加工,使得食物原汁原味、香气宜人。

3.食物制作方法凸显民族特色。在贵州苗族传统饮食文化体系中,其特色食品的形成离不开当地传承延续下来的独特加工制作方法。当地苗族人民会将各种主食加工制作成粑,不仅能够增加食物的粘性,还可以使其更加香甜味美,比如当地较为出名的包谷粑、糯米粑等。在特色副食加工制作方面,贵州苗族人民通常会采用腌制手法对各种副食材料进行加工,主要包括酸菜、腌鱼、腌肉等。熏制手法也是当地苗族人民常用的一种独特的食物加工手法,他们会将各种肉类、豆类食品进行熏制处理。无论是腌制过的食物还是熏制过的食物,都比较利于长期保存,更加符合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

苗族饮食文化中还有一大突出特色就是当地居民爱吃酸食,我国绝大多数的苗族地区都极为流行吃特色菜酸汤鱼,特别是在黔东南,酸汤、酸菜、酸番茄也是常见的餐桌调味品。除了常见的酸性食物,贵州苗族的辣味食品也是一大民族特色,当地苗族人民常常会在磨成粉状的糯米中加入辣椒,最后制成特色美食海椒粑,这种食物不仅可以单炒食用,也可以与各种青菜混合水煮,成为别有一番风味的特色美食。贵州苗族人民还会将辣椒加工制作成辣椒酱、糟辣椒用作下饭菜,既能增加食欲,又能起到散风寒、长精神的作用。另外,苗族自古就有饮酒的习惯,家家户户都会酿酒,各类食物在贵州苗族人民手中都能变成不同的美酒佳酿,如玉米酒、红薯酒、糯米酒等。

总而言之,贵州苗族的饮食加工制作方法独具特色,有着极佳的纯正口味,体现了地道的民族风味本色。

二、贵州苗族传统饮食文化的主要内容

贵州气候湿润,雨水较多,地形以山地为主。由于受到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长期居住在贵州的苗族人民在生活和生产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饮食风格。

1.传统物质饮食文化。(1)主副食。东汉经学家、文学家许慎编辑的文字工具书《说文解字》中提到,“苗,草生于田者,从草从田”,我国苗族自古就是农耕民族,以从事农耕活动为主,日常食用的主食主要有大米、苞谷、麥子等,由于地理和气候的关系,苗族人民会种植耐寒的糯谷,每年也会大量制作糯米饭。在副食方面,贵州苗族人民喜食酸、熏、辣等食物,由于所生活居住的地方多为山区,交通不够发达,不利于商品流通,因此当地副食基本上是以自己种植的瓜果蔬菜与养殖的家畜家禽肉类为主,并且还会采用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食物加工方法,比如腌制、熏制等,经过这些特殊加工处理,能够让食物保存至少一年的时间。以蔬菜的加工制作为例,贵州苗族人民通常会采用腌制手法使其呈现酸味,而贵州苗族传统饮食的一大突出特色就是酸,形成了以酸代盐、以酸补盐的传统饮食烹调艺术。食用这样的酸食能够提高人们的食欲,同时起到良好的消化止泻作用。

(2)饮品。在贵州苗族传统物质饮食文化中,饮品也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苗族人历来喜爱饮酒,因为当地有着极佳的水质环境,为酿酒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在苗族节日盛会中,酒水饮料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苗族人民热情款待客人的佳品,无论菜肴多么丰盛,只要无酒都会觉得是怠慢了客人。苗族传统饮食文化中有句俗语“酒吃人情肉吃味”,当地苗族人民常常会用各种粮食酿制美酒。以米酒为例,这种饮品主要是由大米或者糯米发酵而成的原汁水酒,有着酒精度低、含糖量高等特点,贵州苗族的米酒或者杂粮酒多用于节日喜庆之日的待客或者祭祀活动。除了常见的米酒、杂粮酒,贵州苗族人民还会根据当地特产加工制作成各种风味酒、保健酒,比如常见的桂花酒、杨梅酒、刺梨酒、天麻酒等。以天麻酒为例,天麻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长期饮用天麻酒可以治疗风湿、晕眩头疼等。

2.传统非物质饮食文化。(1)人生礼仪。在贵州苗族的人生礼仪民俗事象中,传统特色食物往往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比如,贵州苗族人民每逢新生儿出生后就会杀母鸡煮着吃,并将一块鸡肉涂抹在新生儿的嘴唇上,或是将煮好的鱼块涂抹在新生儿嘴上,以此表达祝福孩子健康茁壮成长的民俗文化寓意。在苗族人民的婚庆典礼上,酒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媳妇初见翁姑、女婿拜见岳丈时,糯米制作的礼品都是常见的礼物。两情相悦的苗族男女也会以牛角盛酒欢饮,表达欣喜爱慕之情。

(2)祭祀祈福。贵州苗族人民每年都会利用当地特色饮食去祈求保佑人们免于灾难,这也是苗族传统非物质文化的一部分。每当苗族人民举办隆重的祭祖活动时,都会通过杀牲祭祀。《黔南识略》中有明确记载:“黑苗,祭祖,富者以牛,贫者以豕羊鸡犬”,以贡献美味佳肴表达自己对祖先的崇敬之情。

三、贵州苗族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发展措施

1.优化整合当地饮食文化资源。在贵州苗族传统饮食文化传承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依赖老一辈年长者口传艺授,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到发达城市务工,留守农村且掌握这些传统饮食加工制作技艺的老一辈人逐渐老去,一些能够代表民族风味特色的菜肴将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如果不安排专业人员收集整理相关饮食文化理论知识与技能,并对其展开科学系统化的发掘与储存管理,就会导致贵州苗族饮食文化逐渐消逝。为此,当地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对苗族传统饮食文化资源的优化整合,科学有效地组织当地民众、饮食文化研究专家学者等参与到苗族传统饮食文化的发掘整理与传承发扬活动中,积极保护当地特色饮食文化,并创新开发出更多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食物。比如,相关工作者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深入挖掘利用具有价值的苗族传统饮食文化知识,并将其共享传递至新媒体平台,便于感兴趣的网络用户传承学习。

2.加大饮食文化传播工作力度。在融媒体环境下,为了推动贵州苗族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发展,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融媒体的文化传播作用,创新运用好现代化媒介传播技术手段。比如,早在2011年,贵州苗族学会就成功建立了具有特色的“中国苗族网”,在该网站上用户不仅能够了解到当地民族的特色文化、人土风情等信息内容,还可以欣赏到贵州苗族的各类特色产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人们到当地旅游体验、品尝特色美食佳肴的兴趣和欲望。除此之外,有关部门还需要加大对当地特色饮食文化的宣传推广力度,合理運用主流社交媒体平台,加强与民众的互动交流,分享当地原汁原味的健康饮食知识与制作技巧,重点凸显贵州苗族的饮食文化特色、苗族饮食文化发展历史环境、绿色健康理念以及美食功能等。当地相关工作人员也可以利用苗族的各种传统节日推广特色饮食文化,比如人们所熟知的斗牛节、姊妹节以及三月三等,通过每年举办丰富有趣的节日活动,邀请海内外游客体验品尝美食,并学习了解当地民族传统饮食文化。

3.构建饮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机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何星亮曾提出:“传统文化是建设发展现代社会文化的重要基础,是保障现代化发展走向成功道路的前提,而现代化又是未来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不会消亡,现代化也不会终止。”因此,有关部门要加大对贵州苗族特色饮食文化的深入研究,科学有效构建先进完善的饮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机制,健全饮食文化传承工作体系,督促相关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规范操作,优化整合利用与保护传承当地特色饮食文化,大力发展具有贵州苗族特色的饮食产业。同时,专门针对贵州苗族传统饮食文化组织传承保护工作,建立创新研发部门,培养出更多高能力、高素质的传承研究人才,促使他们能够将民族特色与外来精华有机结合,指导当地人民大力传承发扬传统饮食文化,挖掘利用苗族丰富的饮食文化资源,推动各个产业的建设发展,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社会现实价值。

综上所述,贵州苗族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文化,并在历史演变和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体系。贵州苗族传统饮食文化主要包括传统物质饮食文化和传统非物质饮食文化,能够充分反映出当地人民与自然地理关系之间的发展规律。为了能够实现贵州苗族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发展,必须深入挖掘利用与保护好饮食文化,推进饮食文化与其他产业的创新融合发展。

作者简介:汪倩(1985-),女,汉族,贵州惠水人,讲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猜你喜欢
苗族贵州食物
贵州,有多美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苗族古歌《仰阿莎》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苗族民歌
搞笑:将食物穿身上
苗族老照片
食物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