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榆亚路绿化景观提升方法探索

2023-06-29 09:55高倩倩
南方农业 2023年7期
关键词:绿带三亚市绿地

高倩倩

(1.北京当代科旅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44;2.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044)

海南省三亚市榆亚路全长10.4 km,是一条三板四带式的城市道路,道路红线内绿地面积9.7 hm2,红线外绿地面积29.4 hm2,是海南省最早的环岛公路之一,也是三亚市最早的主干道,因三亚市曾被称为“榆亚特区”而得名。该道路自西向东连接鹿回头、大东海,穿越红沙片区至吉阳镇接亚龙湾,连山通海,穿越三亚市多个大型居住组团,是串联东部旅游资源的旅游通道,是展示东部沿海景观的风景画廊,也是沟通城市山水环境的滨海绿廊,在三亚市交通、景观、生态系统中担任重要角色。

1 场地现状

榆亚路绿化带内小叶榕分布路段长达2 km,栽植时间长、体量大、树荫浓,极具热带特色,已成为这条道路的绿化名片,是三亚市民记忆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城市场景。但也因建成年代久远、养护管理不到位、周边用地杂乱等因素,存在道路景观整体呈现出红线内绿化带乔木长势及树龄不一、外观不整齐,中下层植物种植形式繁多,无整体感;路侧绿带不连通、景观品质低、绿化特色不突出、游憩体系不完善、生物多样性低;绿地排水与道路排水工程脱节,缺少雨洪管理措施等不足之处。

2 方案概况

榆亚路景观提升建设以“椰影榕荫,花果溢香”为设计理念,以打造成一条“亲切、浪漫、自然”的城市景观路为目标,并依据沿线用地、道路的绿化现状,对道路不同位置的绿化进行针对性设计。例如,分车带重点统一树木外貌,以榕树和椰树为特色,中下层种植结合“海绵”设施;人行道选择遮阴性好、外形整齐的大乔木,应用连续的多功能树池;外侧绿带丰富的植物种类可增加生物多样性,同时突出应用果树及观赏花乔木,强调自然式片植,并适当增加设施,提高绿带的使用功能。

在空间上形成“链状”景观结构,全线划分成“三大景观区段+若干特色节点”。1)对于红沙片区段,依托现有长势良好的榕树,补植完善形成榕荫如盖的城市道路;整理林下地被层,结合榕树的补植移栽,设置雨水收集设施;结合道路两侧古树和街角绿地,增加活动场地和设施。2)对于棕榈滩段,以棕榈类的椰树成片种植,以凸显热带特色;外侧绿带内种植多种果树,打造果香四溢的景色;结合居民使用,灌木选择有芳香气味的种类。3)对于亚龙湾段,沿道路两侧种植多行椰树,强调道路空间;自然式片状种植观花乔木,增加色彩;外侧片植高大乔木,与山林景色相融合。4)榆林湾红树公园、棕榈滩街区公园、吉阳中心绿化岛、街头公园等都按照三亚市绿地系统规划由榆亚路串联,各具特色。

3 景观提升方法解析

3.1 生态环境改善是基础

3.1.1 增加绿地连通性,提升道路生态廊道质量

生态廊道从形式角度划分为绿色带状廊道、绿色道路廊道和绿色河流廊道[1]。绿色道路生态廊道具有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控洪水、保护生态多样性及促进各地群落之间物种交流等现实功能,其联通对于修复城市道路沿线破碎景观具有重要意义[2]。

1)针对路侧绿带,依据三亚市绿地系统规划,加强对现有大规模绿地的集中利用,重新连接现存绿带断点。重新布局后的路侧绿带、口袋公园、城市公园,以点连面、点线结合的方式,支撑城市用地功能融合和附属绿地开放,改善绿地生态环境。例如,项目中榆林湾红树公园根据现有的植物资源及水文条件,恢复榆林湾沿岸红树林群落,是三亚市滨水植被生态修复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无法进行大面积绿化的绿带断点位置,则采用铺草皮、增加树池花坛花箱、立体绿化等方式进行小微环境改造。例如,项目中吉阳中心绿化岛是榆亚路和另一条城市主干道迎宾路的交汇点,硬化面积大、乔木栽植空间受限,设计时在环岛出入口较窄的绿带内布置景观廊架并对其进行立体绿化,环岛中心以椰林草地为主,环岛边缘种植观赏性强的灌木和草花色带,以确保绿带的贯通,同时形成标志性景观。

3.1.2 注重绿带绿视率,提升空间绿量

道路绿视率作为结合三维空间的绿量评价指标之一,对城市环境规划方向和建成效果评价具有现实意义[3]。提升绿视率的手段通常包含应用“垂直绿链”对路侧硬质边坡、景墙、围墙等进行立体绿化;应用“复层配置”群落,增加平面上单位面积植物种植总量和三维空间的色彩总量。但绿视率不是越高越好,不同路段对绿化的要求存在差异[4]。红沙片区段商业较集中,为避免遮挡沿街商业视线,以舒朗通透的绿化景观为主;亚龙湾段两侧山林居多,依靠中下层大量的花灌木、层间攀援植物,增加绿视率,凸显自然环境的生态美。

3.1.3 合理处理现状植物,保护生态基底

道路绿带内植物生长环境通常十分恶劣,道路土壤厚度较薄、污染严重、肥力差;靠近高楼的树木长期处于低光照条件下;雨季易积水的路段,植物根部呼吸受影响;植物根系及树冠易受道路上的交通附属设施干扰及日常养护管理影响。因此,已经存活下来的植物是宝贵的道路资源,尤其道路红线内绿带的乔木层植物是道路生态效益的保障。

三亚市绿化部门依据榆亚路植物的生长状况、景观价值、所处路段的景观定位等因素进行分段、分类梳理,实现“应留尽留,应用尽用”。上层的雅榕、小叶榄仁、凤凰木等乔木全部保留,长势差的树种可依靠增施肥料、安装排气孔、局部换土等措施原地抚育;中层分布零散、对行车安全有影响的散尾葵、蒲葵、美丽针葵、酒瓶椰等棕榈植物,就近移栽至两侧带状绿地,结合植物群落设计再利用。

3.1.4 低碳种植设计,增加绿地碳汇

在低碳城市建设中,通常依靠提高植被绿化总面积、提升单位面积植被碳汇量实现绿地碳汇增加。前者可通过提升平面上植被盖度、面积占比等实现,具体到方案设计由红线范围、经济技术指标中绿化面积决定。后者可通过植物配置、品种选择、养护管理等手段实现。

榆亚路景观绿化以乡土植物为主,尽量改善植物群落结构,除必要的植物造景外,坚持采用乔木种植为主、复层配置为辅的绿化模式,选择种植光合效率高的园林植物,适当应用壮龄乔木。中下层减少绿篱、球形灌木、草坪的种植量,加大低维护成本植物的栽植量,减少植物日常养护带来的碳排放[5]。同时,根据不同位置景观需求,在道路红线内以中低高度、外形整齐、耐阴性强的植物为主,在路侧绿带以大叶、大花、彩叶且叶面积指数高、光合效率大、有热带风情的植物为主,详见表1。

BIM技术在太焦高铁施工阶段的策划与创新应用研究……………………………………………………… 张东青(3-269)

表1 三亚市榆亚路中下层适宜植物种类

得益于三亚市独特的气候条件,当地植物生长速度较快,大多数植物能在2—3 月完全复壮。1)在给水方面,路侧绿带采取“雨养森林”模式,在建设初期采用临时浇灌措施,并结合不同植物的成活速度分类给水,待植物全部成活之后自然雨养。2)在排水方面,参照三亚市的降水量及区域的雨洪管理指标,测算道路绿地的雨水收集利用率,应用多样的“海绵”设施,实现雨水系统化利用。例如,人行道采用透水铺装,树池采用联通式下凹生态树池;封闭非机动车道雨水篦子,两侧分车带路缘石开豁口汇集非机动车道雨水,内设植草沟,种植喜湿耐旱的草本植物;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汇水最后进入道路外侧绿地中的下凹绿地或雨水花园,经过一定的蓄积沉降后外排。

3.2 人本空间营造是重点

3.2.1 注重尺度应用,营造舒适步行空间

城市道路空间具有汽车尺度和人体尺度2种尺度,创造宜人的步行空间是重要的基于人体尺度的城市道路空间改造方向,具体可通过改善道路绿色空间的宽高比、增加林荫、树池重组、关注场地细节等实现[6]。

榆亚路现为双向6 车道且无中间分车绿带,街道空旷单调,在绿带内呈“品”字形种植双排高大的椰子树和小叶榕树,人行道种植高大荫浓的雨树、非洲楝,降低道路绿色空间宽高比,增加林荫覆盖度。在以居住为主的棕榈滩路段,实现绿化全线联通,仅在路口、公交站位置打断;在以商业为主的红沙片区段,采用“独立树池为主、联通树池为辅”组合布置方式,结合路侧广场、建筑和停车场出入口的布置,划分不同性质的人行交通空间。

3.2.2 精心配置坐凳,营造宜人休憩环境

三亚市常年高温,晴雨无常,绿地是当地人乘凉、喝茶、交流的重要场所。坐凳选材以木为主,减少热传导性较好材料(如金属、花岗岩)的用量,并在坐凳上方种植庭荫树;廊架或亭子采用封闭式顶面,配合种植攀援植物(如使君子、炮仗花)。同时,根据场地合理布置杧果、阳桃、荔枝等热带果树,鸡蛋花、米仔兰、大花鸳鸯茉莉、大花栀子、九里香等香花植物,丰富感官体验。

3.3 植物景观丰富是亮点

3.3.1 注重山水关系,融入周边环境

利用并强化地形特征能够表现出强烈的个性,突出城市内道路的差异性及道路自身特性。榆亚路延伸在凤凰岭和白石岭形成的山谷中,与榆林河平行并行,至吉阳区向东穿越白石岭直达亚龙湾,整体形成山水相依的环境特色。1)在城区平直的棕榈滩开阔段,分车绿带种植高大的椰树和低矮地被,如基及树、翠芦莉等,保证视线通透,局部可远望榆林河。2)在穿越白石岭的蜿蜒郁闭段,结合路幅变窄和道路转弯,路侧小游园临路侧上层种植2~3 排椰子树,中下层以自然丛状生长的朱槿、朱缨花、黄槐决明等引导视线,靠山侧以火焰树、凤凰木等乡土大乔木作为上层植物搭建骨架,展现以垂直复层植物群落为主的热带山地植被景观。3)亚龙湾段的白石岭路侧绿带因道路施工遗留大片的秃裸地,施工时依据土质、坡度和高差条件,选择叶子花、夹竹桃、朱槿、软枝黄蝉并结合一定的工程措施,促进山体的生态修复进程。

3.3.2 利用植物色彩,强化地域植物特征

三亚市是我国少有的热带气候城市,植物特色鲜明,可采取热带乡土植物大量应用、开花植物综合应用的措施。

1)两侧分车绿带。上层大量应用榕树和椰树展现热带风情,中下层集中片植开花繁密的地被植物,形成大面积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色带。

2)路侧绿化带。上层片植花色鲜艳、花型特异、花序明显(顶生或簇生为主)的乡土大乔木,如火焰木、凤凰木、木棉;中下层可以模拟热带雨林的自然式复层群落结构,应用丰富灌木、地被植物,如鸡蛋花、大花紫薇、黄槐决明、旅人蕉、龙血树、蜘蛛兰、绿萝等。

3)重要路口。以植物的花期为基础,成团种植冬春旅游旺季开花植物,如大腹木棉、黄花风铃木、红花羊蹄甲、火焰木等,基础绿化增加黄槐决明、金凤花、朱槿、软枝黄蝉、叶子花等花期在6 个月以上植物的用量,确保四季有花。

4 结语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道路绿化景观更新和提升成为城市建设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规划设计者应该结合城市交通、街道空间、建筑改造等因素统筹考虑,依靠道路绿化景观为城市生态和良好出行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绿带三亚市绿地
北京不同道路绿带银杏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英国绿带经验对我国城市开发边界管控的启示
可进入式绿地的养护与管理的研究
福州市主干道分车绿带对骑行通勤者暴露于细颗粒物的影响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法兰克福绿带体系规划历程与更新策略
杭州市区春季绿地对PM2.5消减作用的研究
走进绿地
樱桃萝卜在三亚市试种试验
三亚市典型生态农业模式及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