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特殊的旅行与《大瑶山的孩子》

2023-07-11 01:14王如
博览群书 2023年6期
关键词:大瑶山金氏金牛

王如

2015年6月27日,北京西至桂林的G421次高铁上,我不时地与采访对象聊着。因为,我此行的目的,是想写一部纪实文学。我始终认为,生活本身比想象更丰富、更精彩。所以,我参加了这次特殊旅行——瑶医溯源之旅。其中包括一名瑶医,我索性叫他金秀儿吧。

在金秀儿的引领下,我们走进了大瑶山,走进金秀瑶族自治县孟村。孟村距离金秀县县城8公里,金秀至柳州的公路蜿蜒经过,村后是剑拔云天的罗汉山,村旁有清澈如镜的山泉,村边还有千年古树。孟村有民俗村、清真寺、齐堤遗址、翱王墓,一一掩映在茂密树林中。

大瑶山狭小的山道上,人们头顶着悠悠的白云,贪婪地呼吸着负氧离子。有人问道:“金教授,中医的观点是什么?”金秀儿说:“辨证论治。就是说,体虚必须补充营养。”

金秀儿说着说着,弯腰指着一株草药,说这个就叫救必应,学名叫铁冬青,别名叫龙蛋仔、白沉香、白银、白兰香、白银香、狗屎木、熊胆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是它入药的重要功效,对跌打损伤疗效很好。然后,他就背诵相应的草药歌谣。

他一株草药又一株草药地介绍,大家跟在身旁默默地听着,不知不觉就了解了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讲起这些草药,金秀儿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我想,他掌握这么多草药知识,那得下多大的功夫啊。

在金秀儿讲述过程中,我有意转移了话题。——要想写好一部作品,必须要追根溯源,摸清来龙去脉,甚至刨根问底,才能让第一手资料丰满起来。有意思的是,这个话题一转,竟转到金氏先祖身上,这让我眼前一亮——我想起了薛涛的《桦皮船》。

在长篇儿童小说《桦皮船》中,讲述了爷爷托布从大兴安岭来到沈阳,身上背着他亲手制作的、当今已经难得一见的桦皮船。对传承至今的、神秘的桦皮船制作技艺,男孩乌日充满了好奇,他对鄂伦春的家园无比憧憬,对鄂伦春族传奇历史更加崇拜。历史与乡愁,文明与传统,如同激流一样撞击着他的心灵。这无疑是一部根植于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的作品。

于是,无论是在车上、在山道上、在灯光下,我都一再追问,追问他的家族史,他的童年,他一切的一切。我想,在完成采访计划同时,要是能抓到一部长篇儿童小说的素材,那岂不是“双丰收”嘛。

先祖之殇

瑶族是中国一支古老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山区。自称“勉”“金門”“布努”“炳多优”“黑尤蒙”“拉珈”等。瑶族有自己的语言,通用汉文。1982年,中央民族大学的专家,以26个拉丁字母形式,设计出了(勉语)文字,这是对少数民族的尊重。

瑶族有句俗话,叫作“岭南无山不有瑶”。难怪金秀的大瑶山,成为金氏瑶医行走的圣地。在大瑶山行走,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美丽壮观屹立的大瑶山,除了山高林密、奇石怪木、花鸟鱼虫,还蕴藏着丰富的药材。

瑶族人多长寿,首先是大瑶山的滋养,再就是深谙养生之道。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瑶族由于部落、诸侯割据,战事连年不断,瑶民被迫从大江南北不断向南迁徙,生活在山高林密的地区。风餐露宿的生活,使瑶族人长期受到瘴疠、瘟疫侵袭,慢慢地摸索出一套自救的方法,从而积累了丰富医疗经验。

瑶族人多以采药为副业。清光绪年间《新宁县志·疆里表》中赞誉:“间负都笼于附近乡村小市间卖药,治风疠等病多验。”

在浩渺的瑶医学中,金氏瑶医是悄然绽放的花蕾,虽经历了风风雨雨,也被光阴涂上神秘色彩,如今依然世代相传。

说起金氏瑶医的故事,那是非常感人至深的,而且是血泪浸泡过的。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金氏先祖就开始行医了,可称之为金氏瑶医鼻祖,传至金秀儿这一辈儿,已是第13代了。金氏瑶医祖辈相传,代代在各瑶区、村寨进行“巡回医疗”,以精湛的医术行走于世,一代又一代累积下来,留下精湛的医术和不尽的赞誉。而谁又能想到光环背后,隐藏着多少辛酸血泪呢?

清咸丰丙辰年春天,金氏兄弟对坐茅庐。

此时,金秀已是丛林繁茂、鸟语花香了,潺潺小溪跳跃着动人的音符,奇花异草的味道,缕缕清香在空中弥漫,不时送进兄弟二人的肺腑。窗外是景色宜人,而金氏兄弟却无心赏景,他们面带愁容,不时发出悠悠长叹。

兄弟二人不在一个山寨,各自奔波在所处区域,不辞劳苦地祛病救人,平时相见的机会都很少,就别说如此长吁短叹、抒发个人情怀了。此时,他们面对着一个选择,一个关系生命的选择。

金氏长兄所在的山寨,寨主的女儿身患重病。那个如花似玉的少女,全身出现了红斑,脸上的斑迹如蝴蝶,高烧一直持续不退,身体虚弱不能行走。此女是寨主的掌上明珠,被寨主夫妻视若珍宝。望着日渐孱弱的女儿,寨主夫妻连忙请来巫师作法。巫师作法做了三天,寨主女儿非但没有好转,反倒是昏迷不醒了。

寨主女儿不久于人世的消息,很快传到金氏长兄耳朵里。他听到传言中描述的女孩病状,想到自己曾经历的患者,不就是这样的病例嘛,也就是民间传说的“蝴蝶瘟”。他坚信,女孩的病是能治好的。医者仁心,他不忍看着一个花季少女,这样不明不白地凋零,于是,他主动上门,承诺自己能治好寨主女儿的疾病。

金氏长兄带来的消息,对于寨主一家来说,无疑是久旱逢甘霖呀。可他忽略了一个事实,巫师在瑶族的地位,一直被看作是神的代言人,其威信是不容挑战的。巫师宣布死亡之人,你要是救活了的话,挑衅的不仅是他的医术,而是他的威严。

二人争执不下,寨主看看巫师,再看看金氏长兄,竟不知如何是好。他信奉神祇,想用神威统领山寨的话,就不能违抗神的旨意。何况,金氏长兄要是救不了女儿,那岂不是两手空空?寨主一时无语,脸上悲悲戚戚的,寨主夫人更是抽噎不止。唉,毕竟是生离死别呀。

巫师是何等聪明啊,他也不想得罪寨主,就心怀叵测地说道:“可以救治,三服药不见效,他自己跳崖。”

金氏长兄被逼无奈,冒着失去生命的风险,给女孩儿采药、熬药、服药……结果是,金氏长兄跳下了悬崖,女孩儿也醒了过来。至此,金氏瑶医史上,抒写了最悲壮一笔。

山路上的童年

在金秀儿的记忆里,爸爸常提起先祖的事,眼睛里含着晶莹的泪花,甚至还嘱咐他,离瑶医瑶药远一点。对此,金秀儿曾迷茫过、挣扎过、痛苦过、堅持过……可以说,他尝尽了人间滋味,酸甜苦辣则奠定了他人生基础。

金秀儿清楚地记得,在他童年的岁月里,母亲背着一个药篓,轻盈地走在乡道上。她穿着瑶族服装,头上顶着盘头瑶,浓郁的瑶族民俗,引来了众多的目光。可是,其他民族的孩子,不会欣赏民族文化,甚至跟在母亲身后喊道:“瑶人头尖尖,屁股冒火烟。瑶人头尖尖,屁股冒火烟。”

看到他们对母亲如此不敬,金秀儿就会冲上前去,他像个小卫士一样,挡在那群孩子面前,瞪着眼睛和他们对峙。母亲呢,笑着拍拍金秀儿,拉着他就往家里走。对此,金秀儿很是恼火,再见时依然怒目而视。金秀儿在这种环境中,童年的孤独是必然的。

记忆中,他最佩服爷爷了。金秀儿觉得,爷爷是了不起的人。他小时候常听人说起:“南有金医生,北有同仁堂。”金秀儿敬仰爷爷,不仅是他传授给儿女的本领,还有他优秀的品质。金秀儿暗下决心,一定得把爷爷身上的本领统统地学到手。

这年春日,7岁的金秀儿跟着伯父,肩头上背着一个背篓,一路上蹦蹦跳跳地小跑着。伯父则背着甲鱼枪,一脸的兴奋和期待。跟着伯父去抓甲鱼,这是金秀儿最幸福的事儿。

伯父抓甲鱼的本领,当然是爷爷教他的。他知道在什么季节,甲鱼会藏在什么地方,他只要站在水边一望,就能精准捕捉到甲鱼。在金秀儿眼中,甲鱼并不是野生的,而是伯父寄养在水里的。

孤独的童年生活,金秀儿也拥有自己的乐趣。爷爷用独特的方法,教育引领着金秀儿,把一身医术渗透给他。

一次,爷爷正在配药,看到金秀儿发呆,就颤着声地叫道:“秀儿呀,帮爷爷取一些地金牛来。”

地金牛?金秀儿回过神儿,他这才想起来了,那是止痛的药材。他跟着爷爷上山去,爷爷就采过地金牛,并把疗效讲给他听,还让他用嘴尝了尝味道。

金秀儿噔噔跑上楼,看到那么多药材,他顿时就傻了眼。

晒干的药材和刚挖回的药材根本不一样啊,特别是那些经过切割砍碎的药材,颜色啊,形状啊,看起来几乎都一样。哪一种是地金牛呢?金秀儿犯愁了,他想去问爷爷,又担心爷爷笑话。于是,金秀儿站在药材堆旁边想了又想,终于想出一个办法来。

他一种种地品尝着,苦的,辣的,甜的,酸的,各种味道入口,金秀儿的眉头都会皱起来。当他感觉舌头麻麻的,开心得差点叫起来。当时,爷爷让他品尝地金牛,不就是这个味道嘛。于是,金秀儿拿着药材,一边下楼一边喊道:“爷爷,我找到地金牛了。”

爷爷看一眼药材,露出了欣慰之色,他点了点头说:“对,这就是地金牛。孙子,你是怎么找到的?”

金秀儿骄傲地说,“我用嘴尝啊,地金牛是麻麻的味道。”

“好。”爷爷肯定地说:“作为瑶医,一定要学会严谨对待病人和药物,关键时刻以身试药,这是瑶医的优秀品质。你做事很用心,也懂得动脑筋想办法,长大能成为一名好瑶医。”

爷爷的这番话,给了金秀儿莫大动力。后来,尽管爸爸横加阻拦,也没有消磨他的意志。学习过程中,金秀儿学会了观察,观察爷爷行医的细节。

冬天,天气格外的寒潮,瑶族人就烤火取暖,特别是小孩子,抱着火堆而坐,脸都烤出血丝了,背像披着冰块儿。这时,爷爷就拿出花椒、金耳环、小钻泡酒,再用酒给孩子擦背,擦着擦着,背像冒火一样,浑身畅快酣热,寒意也消散了。如此等等,他都一一记在心上。

有一天,爷爷出去巡诊了,金秀儿自己在家,突然来了一个病人,他弯曲着腰身,疼得一直呻吟,嘴里还叨咕着:“金医生,快救命啊,我后背疼得受不了啦。”金秀儿说:“我爷爷巡诊去了。”那人疼得眼泪都掉下来,一声高过一声地呻吟。

金秀儿拉开那人衣服一看,后背有那么大一个疮啊,怪不得他疼得佝偻着腰身呢。就问:“你这个疮长多久了?”那人说:“长了很久了,开始不疼,我也没在意,没想到变成这样了。”他又说:“你别叫了,我这就给你取药去。”

金秀儿跑到后院,他拿着切药的刀,找个薯类似的东西,砍了半拉下来,放进捣药的罐子里,用药橱子捣碎后,再放上一点儿盐,用芭蕉叶包了两包,敷在那人后背上,不到五分钟工夫,那人的疼痛减轻了许多,而且能直起腰身了。

金秀儿声情并茂的讲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这一生也难以忘怀。

以上这一切的一切,还有隐藏的山珍海味,对于一个作家来说,特别是一个北方人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饮品,喝起来都非常解渴。于是,长篇儿童小说《大瑶山的孩子》,于2023年1月面世了。

2021年8月,《大瑶山的孩子》故事梗概,在选题会上获得通过,我便进入创作状态,直到2022年2月27日,把稿子交给高静老师时,在这近半年时间里,我一直在学习、研究草药,也一直探索着怎样传承传统文化,甚至怎样把童真童趣、文化传承、科普知识有机结合,或者说,怎样写一部不一样的作品。

近年来,我在儿童文学创作上,均以童真童趣为基础,在讲好故事的同时,研究如何让作品更丰富,给孩子更多的知识和引领。所以,我主编的《花鸟鱼虫童诗系列》是这样,这部《大瑶山的孩子》也是这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要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这是我的一贯主张。作为一名儿童文学作家,更应该从自身做起,努力创作积极、健康、向上的作品。

在此,我还要感谢那一次旅行——瑶医溯源之旅。正是这次旅行,让我更加坚定了信念:深入生活,生活本身比想象更丰富、更精彩。换句话说,小说创作,其实就是生活的叙事。

我为此一直在努力。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儿童文学专委会主任、黑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副主席、大庆市儿童文学协会主席,代表作《撂地儿》《赶月亮》《星星墓园》《昆虫的秘密》等。)

猜你喜欢
大瑶山金氏金牛
缩写《三兄弟牵金牛》
广西大瑶山社垌钨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分析
桂东大瑶山地区金成矿背景及找矿方向——以新众金矿区为例
金牛和他的小算盘
侦探日记
金牛计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保护区管理研究
当“双子”遇上“金牛”
罗阳明:大瑶山里的年轻博士
两碗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