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恩法则指导下的风险防范管理对急诊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

2023-07-12 00:28薛桂萍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3年8期
关键词:急诊科科室护士

薛桂萍

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 226002

护理风险指在护理工作中受到某些不安全因素的影响而直接或间接造成患者伤残或死亡的可能性,涉及护理操作、配合抢救等环节。护理风险事件不仅会影响患者健康,增加医患纠纷发生的可能性,还可能不利于护士的身心健康,极有可能动摇职业信心。急诊科具有病源广泛、运转节奏快、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是公认的高风险科室〔1〕。多数患者存在对疾病缺乏正确认知、对医护人员信任感不佳等问题,增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发生,易引发医患纠纷。有研究显示,部分新护士可能心理素质不强,急重症患者就诊时,护士可能出现精神紧张、动作慌乱等问题,加大心理压力,应急处理能力欠缺〔2〕。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是衡量医院管理效果的一项核心内容,因此,如何提升急诊科风险防范管理,改善护理管理质量是目前的热点研究问题之一。海恩法则是最早应用于航空界飞行安全的法则,海恩法则观点认为不安全的事故都是可预防的,目前,这一法则被运用于企业管理、医院管理领域〔3-4〕。该院近年来也尝试着将海恩法则引入临床工作,本研究以急诊科患者与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探究海恩法则下风险防范管理的效果,旨在为临床护理实践与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符合伦理学原则,经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合格。将2019年1~12月于该院急诊科工作的36名护理人员纳入研究,36名护理人员均持有护士执业证书,排除研究期间休产假、外出进修及来科室进修的护理人员。男5名,女31名;年龄22~43岁,平均(31.73±5.82)岁;工作年限1~25年,平均(9.45±5.68)年;最高学历:大专15名,本科及以上21名;职称:护士14名,护师14名,主管护师8名。随机选取海恩法则指导下的风险防范管理开展前(2019年1~6月)及开展后(2019年7~12月)于该院急诊科就诊的14 570例、14 982例患者,分别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管理,遵循现有的急诊科规章制度,对科室的急救物品管理、交接班制度、急救技术操作、护理文书书写等进行统一规范,主要内容为:①分诊护士按常规流程进行病情分级,根据疾病种类、病情危急程度安排就诊科室与就诊顺序。②各工作区护士合理安置患者,根据病情常规予以心电监护、营养支持、基础护理、呼吸道管理等,确保各急救仪器、设备性能完好,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③对科室的医疗设备、病历资料进行定期质检、抽查,为急救工作的安全性、时效性提供保障。④每个季度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考核,加强考核不通过者的培训;对违反科室规章制度者给予相应处罚。观察组在常规急诊护理基础上采用海恩法则指导下的风险防范管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成立专项管理小组 组建风险防范管理小组,该小组由急诊科护士长担任组长,副组长是各区护士长,组员为各护理组组长,组长、副组长负责组织、监督、领导工作,督促风险防范措施的落实、定期检查实施效果;组员负责科室护士海恩原则、风险防范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

1.2.2护理风险隐患 本研究基于这一法则的警示作用,分析急诊科护理工作的风险隐患。对历年来该科室发生的不良事件与纠纷投诉事件进行分析,并查阅相关文献〔5-7〕,整理客观存在的、潜在的护理风险,分析引起护理风险的因素。

1.2.3制定风险防范措施 ①提升护士素质:受急诊科工作节奏快的影响,要求培养科室护士沉着、冷静应对问题的能力,重视专业素质、专科技能的训练。一方面根据分析的护理风险、护理隐患编制“急诊科护理风险警示图”,另一方面制定科室护士风险防范培训计划,每月至少组织本科室护士进行一次相关主题的业务学习,强化其风险意识并提高规避风险的能力,例如在科室组织窒息、休克、突发哮喘、急性心力衰竭、心脏呼吸骤停等的急救演练,进而提升护士的应对能力与专科技能。②规范仪器、设备的管理:为了避免设备仪器故障引起的安全事故,要求科室的仪器、设备都有专人维护管理,建立可查档案制度。将科室所有的仪器、设备、设施编号以便进行三级管理,每名护士分管1~2台仪器,并将负责人名字标注于仪器上,相应负责人每日需检查仪器的运行情况;总务护士负责每周检查一次各仪器设备,并负责不当班责任人仪器的检查;科室护士长则负责每月对仪器的功能、参数进行检查与清理,尽早组织维修。③药物的规范化管理:急诊科接诊的病种广泛,所需用药种类较多、较复杂,例如静脉途径使用的止血药、利尿药、抗菌药、降压药、抗心律失常药等,种类繁多,进一步规范病房药物管理,为准确使用药物提供有力保障。在药物的储存方面,对于浓钠、钾类等高风险药物宜用红笔标识,强化提醒效果;建立药物使用说明手册,指派1名护理组长负责更新资料、组织科室护士学习,对需特别注意的使用内容用红笔标出;建立“快速输入”“缓慢推注”“缓慢滴注”“避光输入”等标识卡片,药物使用过程中将其悬挂于输液架。④优化服务理念:与患者换位思考,以细心、耐心、热心的态度为其提供服务〔8〕;此外,护士长对护士的工作、生活也应给予一定关心,尽可能帮助其解决后顾之忧,在工作以外的时间组织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完善激励机制,鼓励护士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并嘱其配合护理管理工作,忽略级别与职务的差异,做到相互监督,记录并上报工作中出现的护理风险隐患、风险事件,在每周四晨会时组织全科护士讨论本周出现的风险隐患,对相关责任人采取非惩罚方式,指派经验丰富的护士分享风险防范的经验,全科护士均有机会提出自己的看法、建议。⑤加强薄弱环节控制:护理组长负责随时关注组内护理工作质量,发现安全隐患后及时汇报给副组长,同时给予恰当的措施干预,在第二天晨会上通报该事件,加强护士的规避风险意识。每个月由护理组长、副组长一起开会总结护理风险事件并整理规避经验,所有内容均记录备案,不断完善风险防范警示录;要求全科护士翻阅学习,在各层级护士的培训中纳入其中的内容,培养护士规避风险的能力。

1.3 观察指标

评价护理管理质量、护理管理问题、护理投诉发生情况。①护理投诉事件:指患者及其家属在急诊科就诊期间由于对护理工作存在异议、不满而向护士长或上级管理部门反映的事件,计算发生率。②护理管理问题:调查研究期间的护理记录书写不标准、给药错误、标识不清、查对错误、责任落实问题、流程问题、药品设备管理问题等的发生情况,计算护理管理问题的发生率。③护理管理质量:借助由研究组、专项管理小组在参考文献〔9-10〕、结合研究目的自行拟定的急诊科护理管理质量评价表评价。该评价表由抢救流程、应急处理能力、急诊预检分诊、抢救技术操作、急救药品设备管理5项构成,总得分最高为100分,护理管理质量与得分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管理问题比较

观察组护理管理问题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管理问题比较(n),〔n(%)〕

2.2 两组护理投诉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投诉率0.16%(24/14 9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182/14 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护理管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护理管理质量评价表中5项评分与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管理质量比较(n=36),(分,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精神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及自我保护的意识都在不断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疗纠纷、医患矛盾的发生情况,阻碍了正常医疗秩序的运行与社会的和谐稳定。作为医院工作的最前线,急诊科的临床护理水平与医院形象、患者满意度都存在着密切联系〔11〕。急诊科收治患者多数病情急、危重、复杂多变,护理工作的风险明显高于普通科室,极易引起医疗纠纷,增加投诉事件发生率。这就要求急诊科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急救技术,还应注意规避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的、优质的护理服务。海恩法则是一种用于安全管理的理论依据,这一法则强调每一次严重安全事故的背后一定有29次轻微事故、300次未遂先兆、1 000次事故隐患〔12〕。海恩法则在护理风险防范管理中起到警示作用,表明所有的护理不良事件均有征兆、有因可循。因此,如何在急诊护理工作中排查风险征兆、尽早识别护理风险、规避风险事件、保障患者安全得到越来越多医院管理者的关注。

本研究表明,海恩法则指导下的风险防范管理能有效减少护理投诉事件的发生。分析原因,急诊科的工作多数集中于现场环境复杂的场合,可能经常会在患方亲属、围观群众等外部人员的注视下进行,面对紧急的抢救任务,要求护理人员能在第一时间识别护理风险并及时做出反应,降低风险系数。还有研究指出,在外部环境影响下短时间内的护理风险识别能力与经验有直接关系〔13〕。该科在晨会、业务学习时邀请风险防范经验丰富的护士传授风险识别与规避的经验,提升年轻护士处理护理风险事件的能力,增强工作责任感,减少护理投诉事件。另一方面,本研究回顾该科历年不良事件、投诉纠纷事件的发生情况,将护理隐患编制成“警示图”,为具体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条件;在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的情况下,重视护士专业素质的训练、仪器设备的管理、服务理念的优化,有效减少因专业技术不熟练、硬件设备不到位影响救治、护患沟通不当引发的投诉事件。基于海恩法则,在找出护理风险隐患后进行针对性的管理,管理内容涉及护士操作技能、风险防范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药品的规范化管理、设备管理规范等,充分发挥了风险防范管理,对提高全体护士规避与处理护理风险的能力、调动新老护士配合科室管理积极性的作用,减少护理管理问题的发生。本研究表明海恩法则指导下的风险防范管理模式对急诊科护理管理质量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这与李虹等〔14〕研究结果一致。有研究表明,通过加强护士风险防范能力培训、对护理风险采取预见性措施干预,大部分护理风险可规避〔15〕。在海恩法则指导下的风险防范管理采取老护士分享经验、护士应急能力训练、晨会护理风险事件通报等形式强化护士的风险意识,改善其工作态度,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与操作行为,在减少护理投诉事件、护理管理问题事件的同时,明显提升护理管理质量。此外,在定期与不定期培训结合的形式下,能够发挥不定时培训与抽查对护理人员的督促作用,有利于其良好护理行为的形成,提升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基于海恩法则指导下的风险防范管理,通过分析护理风险隐患,制定科学的、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有利于提升护士规避护理安全风险的意识,减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降低护理安全管理问题的发生率与投诉事件发生率,有效改善急诊科护理管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急诊科科室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爱紧张的猫大夫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