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柯氏模型为基础的规范化培训对实习护生综合能力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2023-07-12 00:28杨三会刘茂菊孙雯张美华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3年8期
关键词:柯氏科室研究组

杨三会 刘茂菊 孙雯 张美华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272000

实习护生作为临床护理工作中不良事件的高发群体,原因主要包括护理工作经验较少、难以快速适应医院工作节奏、未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有效结合等〔1〕,因此在护生开展护理工作前,需对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临床上对实习护生主要通过集体培训及科室轮转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护生进行培训。但临床经验表明〔2〕,以往培训更多的关注培训内容及方法,而对培训效果则难以开展有效的评价,因此导致部分护生在未能达到培训目标的情况下开始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导致护理质量受到一定影响〔3〕。要雪晴等〔4〕指出,柯氏评估模型以评估的深度及难度为标准,将评价分为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及结果层4个层次,对培训工作进行相对完善且科学的评估,并针对护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促进护生综合能力及护理质量的提高。该院自2018年9月开始逐步对实习护生开展以柯氏模型为基础的规范化培训,旨在探讨该培训模式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12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实习的护生130名。将全部护生随机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每组65例。两组护生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一般情况

1.2 方法

对常规组护生行常规带教,即首先对护生进行集体培训,使护生了解医院制度、护理规范,对护生讲解常见护理措施、护理伦理学知识等内容,提高护生护理意识;之后,将护生分配至相应科室,由科室内具备护师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对护生进行带教,指导护生开展具体护理措施。同时,在院内开展轮转带教指导。对研究组护生行以柯氏模型为基础的规范化培训。

1.2.1培训前调查评估 (1)调查问卷,以《护生条例》及《全国护生管理办法》等条例为原则,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该院以往护生培训效果,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①基础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特长等;②培训方式需求,包括情景模拟、问题式学习(PBL)教学等共10项条目;③培训内容需求,包括知识(45项条目)、态度(6项条目)、技能(39项条目),共计90项条目。各条目评分均为1~5分,评分越高表明需求越高,其中评分≥3分表示需要,评分为5分表示特别需要。(2)调查方法:在开始培训前,由研究人员对护生进行指导,统一发放调查问卷,由护生现场答卷,并在研究人员确认填写完整后统一回收,以保证回收率达100%。

1.2.2制定计划 护生培训内容需求评分为(3.69±0.37)分,培训方式评分为(3.61±0.29)分,根据具体评分,并参照相关文献资料,确定培训内容:①知识方面,包括护生礼仪、核心制度、相关法律法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文书书写等;②技能方面,无菌技术、氧气吸入、静脉输液技能、心肺复苏、导尿及口腔护理。确定培训方式为PBL教学、一对一带教、情景模拟及集中知识培训等。

1.2.3培训形式 具体包括:(1)岗前集体培训,共进行4 w,培训方式包括传统讲解,PBL教学及情景模拟等。第1周由相关业务熟练,工作时间>10年的护理人员对护生进行统一培训,内容包括医院概况、相关制度、护生礼仪、护理理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职业道德教育等;第2~3周组织护生分组进行基本知识及相关护理操作技能,具体包括无菌护理技术、吸氧护理、静脉输液、口腔护理、导尿及心肺复苏等;第4周结合实际护理工作,向护生讲解文书记录、护理沟通等内容,并组织护生分组练习。(2)初步科室培训,时间为1个月。在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将护生分配至临床各科室进行培训,由各科室护生中选择技术操作娴熟且具备护师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作为带教老师。由带教老师对护生进行指导,并由护生进行相关操作练习,之后由护理部组织护生进行统一考核。(3)培训效果评价:以柯氏模型为基础,对护生岗前培训及初步科室培训情况进行评价,该评价系统分为4个层面:①反应层,采用自制问卷对护生关于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的满意度进行调查;②学习层,在培训后对护生理论及护理操作技能进行考核;③行为层,由行为态度及岗位能力两方面进行评估;④结果层,由各科室护生长对护生采取的护理工作对科室护理质量的影响进行评估。(4)再次培训,时间为2个月进行效果评价后,根据具体评价结果,对护生进行在此培训,本次培训内容对护生存在的具体问题开展逐项强化指导,将护理技能按照难易程度排序,在确定充分掌握一项技能后,开展下一项技能,并按照培训计划,在规定时间内确保护生完成全部培训项目。

1.3 观察指标

1.3.1综合能力 采用该院自行设定的护生综合能力评价量表对护理人员综合能力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危重症评估、健康宣教、护理操作、常见疾病知识、护理文书书写、急救技能、并发症预防等7个维度,各维度评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护理人员综合能力越高。该量表Cronbach α系数为0.91,全部条目平均CVI为0.94。

1.3.2护理质量 参考汪晖等〔5〕制定的护理质量评价表,并结合该院实际护理工作情况,制定护理质量评分标准,评分内容包括护理服务、护理管理、护理技术、护理安全共4个维度,12项条目,各条目评分为0~10分,总分为120分,分数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高。

1.3.3临床解决能力 参考叶旭春、姜安丽〔6〕编制的《护理专科本科生临床决策能力问卷》,于培训前,培训后2个月及培训后6个月对护生临床决策能力进行评价,评分越高,表明护生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培训前后综合能力

培训后,研究组护生综合能力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生综合能力评分(分,

2.2 两组护生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研究组护生护理质量的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分,

2.3 两组护生临床决策能力比较

培训前及培训2个月后,两组护生临床决策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培训6个月后,研究组护生临床决策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生临床决策能力评分(分,

3 讨论

护生作为新进入临床护理工作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临床实践经验少、护理技能掌握程度低,护理制度及规范理解程度不足及对工作存在焦虑、恐惧等心理状态等,因此在护生开始实习前,需对护士进行有效的培训。培训效果评估作为检验培训效果的主要方式,是培训工作中最为重要,且难度最大的环节〔7〕,由于常规培训更多注重培训方式及培训内容,导致在培训后带教老师难以有效掌握培训结果,进而影响培训质量。本研究通过对护生实施以柯氏模型为基础的规范化培训,通过在培训中对护生进行评价,并依据培训结果调整培训内容及方式,达到良好效果〔8〕。

3.1 以柯氏模型为基础的规范化培训能够有效提高护生综合能力及护理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培训后研究组护生综合能力优于常规组,且研究组护生护理质量的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柯氏模型分为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及结果层〔9〕,通过对护生反应层进行分析,能够有效反映护生对培训的满意度,进而为修订培训内容及方式提供借鉴;在学习层,通过对护生进行理论及护理操作考核,使带教老师了解各护生具体护理技能掌握情况〔10〕,并根据考核结果调整带教方式及内容,针对护生存在的具体护理问题及护理薄弱环节加强培训,促进护生综合能力的提高〔11〕;行为层评估内容包括行为态度及岗位能力两方面,且通过自我评价、他人评价两种方式评价培训情况及护生相关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12〕,为后续护理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结果层作为评价的最后一个环节,由护士长针对护生护理情况及护生对科室护理工作的影响两方面对护生进行评价,从整体角度评估护生培训结果,能够有效提高护生对自身行为的了解,进而自觉改善不足之处〔13〕;同时,在对护生进行评价后,依据评价结果对护生开展再次培训,并要求护生逐项完成护理培训内容,有效提高了培训的目的性及科学性〔14〕,进而有助于护生综合护理能力的提高。

3.2 以柯氏模型为基础的规范化培训能够有效提高护生临床决策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培训前及培训2个月后,两组护生临床决策能力无显著差异,培训6个月后研究组护生临床决策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培训前及培训2个月时,两组护生培训方式及内容无显著差异,而在培训2个月后,由于研究组护生经过柯氏模型评价,带教考试得以根据护生具体情况开展针对性培训,进而有助于护生能力的提高〔15〕;而临床决策能力主要受护士工作经验、业务水平影响,护生在培训及带教过程中相关护理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有效提高,进而促进护生临床决策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实施以柯氏模型为基础的规范化培训能够提高实习护生综合能力及护理质量,同时有助于提高护生临床决策能力,值得推广。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柯氏科室研究组
“历史科学”的定义与建构
——柯林武德的历史学认识论再分析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爱紧张的猫大夫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读柯律格《长物》献疑
——仅限于第26 页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论“柯氏”评估模型的第五个层次之传递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