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比较下中国写实油画的自我变迁研究

2023-07-12 10:08韩方林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中西文化

摘 要:20世纪不同阶段中国写实油画变革的内在驱动力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重建,也包括新文化运动和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同时反映了社会现实和艺术家个人的创作追求。这些驱动力共同促进了中国写实油画的不断发展和变迁。在中西比较的语境下,从写实观念、形成因素、社会功能、审美理想和相互影响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解读,从而得出中国写实油画自我变迁的路径和方式。

关键词:中西文化;中国写实油画;艺术变迁

一、写实观念比较

中国写实油画的发展与时代变革息息相关,同时深受西方和全球化趋势的影响。西方绘画中的写实观念和表现技法的传入对中国传统绘画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会。在西方写实观念传入之初,中国油画家是欠缺甄别力的,大多数画家拿出了全盘接受的态度,在进行油画创作时没有主体意识,而是盲目、被动地照搬西方的表现技法和艺术样式。这种现象必然导致中国写实油画作品缺少独特的审美意味和民族精神内涵,同时也放弃了艺术作品展现时代变迁、表现民族人文精神面貌的初衷。另外,西方在油画创作实践过程中主张全程写生,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写实油画创作过分依赖照片,这就导致完成的作品缺乏艺术家的真实体验,缺乏形象生动性。

经过与西方写生作品的对比后,中国写实油画的创作观念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从艺术评论的作用因素来看,客观公正的评判能够促进中国写实油画蓬勃发展,如果艺术评论家不尊重艺术本质,玩观念于个人意志之中,不能客观理性地分析那些怪异、另类、荒诞的写实油画作品,使普通大众找不到评判油画作品好坏的标准,一定会阻碍中国写实油画的发展。毕竟,有些西方的艺术观念并不适合中国,同样,在中国被普遍认可的艺术观念也未必会受西方社会的欢迎,这都是无法辩驳的。

当中国写实油画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瓶颈期,艺术家们可以从西方写实观念中寻求启发,但更重要的还是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因为外来的观念一定达不到“量身定做”的程度。最可行的做法是从西方写实观念中找到启发,然后在立足时代需求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油画材料特性,大胆革新写实油画技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二、形成因素比较

中西方绘画在各自形成之初都有着不同的背景和特定因素。西方绘画发端于宗教活动,其形成因素相对单一,但也有着复杂多变的一面。在这里,我们重点论析中国写实油画在各个阶段变迁的形成因素。从发展的过程来看,中西方绘画形成因素的比较研究可以概括为1949年前、1949年到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这三个大的阶段。

1949年前,中国写实油画尚处在初步学习和模仿的阶段,在此阶段,其也有所变迁,但都是在试探性进行民族化的探索,是个别具有前瞻性的艺术家的自发行为。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中西方写实油画都在各自的文化环境里有着重要的发展变迁。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频繁和深入,中国油画家们纷纷奔赴欧美考察学习,得以全面、深入地探究西方绘画的变迁根源。艺术家们发现,西方油画的多元化形式源于其传统文化背景,所以我们也必须重视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真正价值。如此,中西方写实油画各自变迁因素的比较研究方有价值。

在不同时期,中西方写实油画都有其变迁的深度差异和广度差异,笔者在分析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后发现,众多研究此领域的学者们普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第一,对中西方写实油画形成因素的认识简单化、片面化。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中西方写实油画在许多方面都难以趋同,甚至还会存在截然对立的观念和表现手法。但人们也不应该简单粗暴地厚此薄彼,二者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立场不同。中国传统绘画崇尚写意,西方绘画崇尚写实;中国写实油画慢慢变迁并融入了写意的本民族传统表现手法,西方写实油画在遵循其传统写实观念的基础上同样发生变迁。二者都在发生着不同维度上的变迁,但都是传承着各自传统的艺术观念和思维习惯,这是艺术发生、发展的必然规律。中国写实油画家所坚持的写意没有丧失油画作品中“视觉再现”的艺术本质特征,而西方绘画中的写实也有其在作品意境和人文精神方面表达未尽的苦恼。中西方写实油画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发展历史,各有对自然物象独特的观察方法和艺术态度,在作品的视觉呈现和内涵上也必然有所不同。中国传统绘画向来都是写实的,只是对“真实再现”的表现手法和精神追求与西方绘画难以吻合;西方写实油画也并没有一味追求对自然的模仿再现,只是对画面的意境处理和主观精神的表达有其独特的方法,当然也有大量西方画家在表现意境方面取法于中国绘画。即便我们能从中西方写實油画同一题材作品中轻易找出各自不同的造型风格和表现技法,但过于简单、感性化地把写实与写意对立起来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因为二者都能够完成造型的本质任务和对物象的生动刻画,只是百川殊途而同归于海罢了。因此,在中西方写实油画形成因素的研究上,由于思维定式的影响,目前的研究观点普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感性化、简单化。这种思维习惯在表面上是找到了二者的差异,但也过分放大了其差异化,尤其是对其差异化特征的盲目对立是极为不可取的。

第二,中西方写实油画比较中的盲目文化中心主义。笔者在整理分析的部分中外文献资料中发现,不少研究者在对中西方写实油画某个问题进行分析比较时,经常从单方面文化价值观立场盲目发表武断性的评价观点——要么是西方文化中心主义,要么是中国文化中心主义。中国文化中心主义者从中国文化立场出发,没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在相互比较中断然给出“以我为主”的评价,在面对中西文化碰撞时,试图以中国传统文化审美规范为主导,对西方写实油画强加以民族化、本土化;西方文化中心主义者则以西方学科体系标准来界定中西方绘画差异因素,粗暴进行单方面肯定或否定。

第三,在进行中西方写实油画比较时过于突出差异化,淡化其共性。中西方写实油画尽管在文化背景和具体表现形式上存在不少差异,但其共性并不少。首先,中国写实油画引自西方,在引进之初是几乎全盘西化的,随着历史发展,二者都经历了民族化、古典写实性、真实再现性和表现性这样的共同历程。在具体的表现技法和艺术观念上,也有诸多难分难辨之处。以往一些研究者习惯通过刻意强调二者的差异来凸显个性化对比的强烈性,但这也在无意中限制了二者艺术创作观念和表现形式上的融合性和认同性,导致对中西方文化艺术差异化的研究走向惯常的片面化、简单化。相比于普通的艺术理论概念差异化研究来说,中西方写实油画艺术的比较研究更倾向于对作品形成因素的分析。也只有从艺术作品本身着眼,对比在各个艺术活动环节形成的与创作实践息息相关的客观理论观点,才会避免流于形式的艺术观念比较,最终形成具有实践价值的理论成果和艺术观点。

三、社会功能比较

中西方写实油画在社会功能上存在共性,如二者都强调对现实的反映和表达,都有着深厚的艺术传统和文化底蕴,并都在不同程度上具有反思社会问题、关注人民群众、探索人类精神等方面的功能。但二者之间也存在一些明显差异,具体表现如下:

中国写实油画自20世纪以来的创作主要表现为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批判,艺术家通过作品展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命运,传达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反映社会发展和变革。同时,中国写实油画还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文化自觉,能够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表现中国的历史、风土人情和民族特色。

西方写实油画的社会功能相对多元化,包括文化表达、艺术审美、商业利用等方面。西方写实油画在文化表达方面,通过艺术家的创作表现西方文化的价值和精神,如人权、自由、民主、平等等;在艺术审美方面,西方写实油画注重个性化、自由化、审美化的表现方式,展现了西方艺术的创新性和独特性;在商业利用方面,西方写实油画在市场上有很高的价值,被广泛用于艺术品投资、收藏、展览等方面。

四、审美理想比较

第一,审美标准不同。中国写实油画自20世纪以来的创作强调的是艺术与社会的联系,追求对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和批判,同时也强调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西方写实油画则更注重表现个性和创新,强调艺术家的独立性和审美趣味,追求艺术自由和审美自由。

第二,表现形式不同。中国写实油画更多使用写实的手法和表现形式,强调色彩的鲜明和构图的规整,同时注重用绘画语言表现文化内涵。西方写实油画则更加注重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创新性,艺术家可以使用各种媒介和技巧进行创作,追求形式的多样化和艺术的新颖性。

第三,审美趣味不同。中国写实油画创作注重艺术家的社会责任和对社会的关注,更多地體现了对生命和命运的关怀,以及对人民群众的尊重和赞美。西方写实油画则更多强调艺术家的审美趣味和艺术观念,注重表现个性和艺术的自由性。

总的来说,20世纪中西方写实油画的审美理想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主要反映了两种文化背景下的审美传统和价值观。在肥沃的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中快速成长起来的中国写实油画,必然离不开既往中国传统文化固有审美理想形态的影响。通过与西方比较的视角来研究中国写实油画的审美理想,能够更客观地看待中西方写实油画的异同问题,更具有学术价值,其实这些不同和相同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趣味也为两种写实油画的发展和演变提供了不同的方向和更多的可能性。

五、相互影响

第一,影响的起源和途径。20世纪初期,西方写实油画的传入和推广是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进行的,例如通过文化交流、艺术教育、展览等等。这些途径和形式为中国的写实油画家提供了更多的参考和借鉴。由于不同阶段的历史发展和社会文化环境差异明显,中国写实油画虽从西方传入,但在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在审美观念上还是在绘画语言形式上都有明显不同。中国写实油画逐渐展现出来的民族传统审美观念和意象化形式语言,其实就是在以中国传统绘画的内在艺术形态反向影响西方绘画。

第二,影响的方式和范围。中西方写实油画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范围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国的写实油画家大多是通过借鉴西方的绘画技法和艺术表现手法来提高自己的整体绘画水平,西方的写实油画家则更对中国绘画中的写意性和书写性感兴趣,他们开始注重对中国传统绘画和民族文化的借鉴和探究。传统中国绘画的艺术观念和绘画形式语言能够对西方传统绘画的审美价值观、表现手法产生内在的影响,这首先是建立在二者整体、全面比较的基础上的,其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范围不尽相同,但都在竭力对彼此的传统文化艺术精髓进行深入探究。现在看来,二者相互影响的方式越多样化,相互影响的范围越广,中西方写实油画的艺术面貌就会越具有国际性。

第三,影响的效果和程度。中西方写实油画的相互影响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两种文化背景下的写实油画的发展和演变。基于审美形态方面的分析,明确在中国写实油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哪些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其绘画形式语言和风格样式的形成,这需要对具体的写实油画作品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和解读。中国写实油画在接受西方写实油画的影响后,逐渐发展出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并在20世纪后期形成了中国写实油画的独特面貌。西方写实油画则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特质和艺术表现理念的影响,发展出了不同于中国写实油画的艺术风格。

综上所述,在20世纪的不同阶段,中西方写实油画的相互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两种写实油画的发展和演变,同时丰富了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传统绘画艺术。发展到今天,中西方写实油画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愈加频繁,相互影响的途径越来越多,相互影响的方式越来越多元,相互影响的范围越来越广,相互影响的效果越来越凸显,相互影响的程度越来越深。

参考文献:

[1]刘淳.中国油画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

[2]苏立文.东西方美术的交流[M].陈瑞林,译.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

[3]朱伯雄,陈瑞林.中国西画五十年:1898-1949[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

[4]王镛.中外美术交流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5]孔新苗.二十世纪中国绘画美学[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

[6]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韩方林,新纪元大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中华研究。

猜你喜欢
中西文化
基于新媒体专业能力培养的“中西文化比较”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书介:《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中西文化交流研究的治史经验与方法——澳门大学汤开建教授访谈录
中西文化视阈下的《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改革
分析跨文化英语商务谈判中的中西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
如何克服语言教学中中西文化差异
跨文化传播背景下当代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以李安电影《推手》为例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语言教学的影响及对策探究
中西文化的异质共生——以英译《浮生六记》为例
从电影《推手》看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