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踝针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2023-07-12 07:30张丽霞朱群芳周小雨廖云英张玉善
医疗装备 2023年12期
关键词:腕踝针谵妄患肢

张丽霞,朱群芳,周小雨,廖云英,张玉善

河源市中医院 (广东河源 517000)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好发于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多由跌倒、下肢突然扭转导致[1]。临床多采用内固定术治疗该病患者,虽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由于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抵抗力差,加之受手术刺激、麻醉药物等因素影响,术后易发生谵妄、疼痛、肿胀等并发症,影响预后[2-3]。腕踝针是由张心曙教授根据三阴三阳学说、电刺激疗法治疗经验提出的新型针刺疗法[4]。与传统针刺疗法相比,腕踝针具有取穴固定、穿刺点少、简单易学的优势,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探讨腕踝针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0 月至2022 年9 月我院收治的80 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 例;年龄60~83 岁,平均(74.67±3.54)岁;骨折Evans 分型,IA 型6 例,IB 型7 例,ⅡA 型15 例,ⅡB 型9 例,Ⅲ型3 例。试 验 组 男24 例,女16 例;年龄60~84 岁,平均(74.58±3.48)岁;骨折Evans 分型,ⅠA 型6 例,ⅠB 型6 例,ⅡA 型16 例,ⅡB 型9 例,Ⅲ型3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治疗:术前完善肝肾功能、床边心电图、电解质等常规检查,将空腹血糖水平控制在8 mmol/L 左右,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中常规补液,以扩充血容量、维持酸碱平衡、补充电解质;术后根据患者情况常规使用依诺肝素钠注射液(深圳市天道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846,规格:0.2 ml ∶20 mg),并给予0.1 mg/kg 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106,规格:2 ml ∶4 mg)+0.1 μg/kg 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248,规格:2 ml ∶200 μg)+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经静脉自控镇痛给药,速率2 ml/h,单次给药剂量为2 ml,锁定时间15 min;此外,鼓励患者术后早期进行肌肉收缩活动,术后3 d 开展连续被动运动锻炼。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腕踝针治疗:从入院当天开始行腕踝针治疗,治疗时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踝部第4、5 纵区),局部皮肤消毒后,使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长春爱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吉食药监械(准)字2013 第2270166 号,规格:0.25 mm×25 mm] 30° 刺入皮下(注意避免皮肤硬结、伤口、溃烂及皮下明显血管部位,针刺过程中无须得气,避免酸、麻、胀、痛的出现,出现疼痛需进行调针处理),用胶布固定;进针完毕后,留针30 min 以上(不超过24 h),留针过程中患者肢体活动不受影响;拔针时需平行、迅速拔出;1 次/d,持续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

(1)谵妄发生率:若患者术后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意识状态的变动或急性变化,并伴有思考紊乱、觉醒程度改变任一症状,即可诊断为谵妄[5]。(2)疼痛程度:术后第1、3、7 天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6]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评估时使用中华医学会疼痛医学会制定的VAS 评价标尺,由患者根据主观感受在标尺上指出代表疼痛程度的分值,分值0~10 分,评分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3)患肢肿胀程度:术后第1、3、7 天使用皮尺测量患者患侧髋部最肿胀部位的周径及健侧同一位置周径,两侧之差即为肿胀程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谵妄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术后谵妄发生率为17.5%(7/40),低于对照组的35.00%(1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10,P<0.05)。

2.2 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比较

术后第1 天,两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7 天,试验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VAS 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术后VAS 评分比较(分,±s)

注:VAS 为视觉模拟评分法

组别 例数 术后第1 天 术后第3 天 术后第7 天对照组 40 5.28±1.16 3.28±0.71 1.30±1.14试验组 40 5.35±1.12 2.65±0.56 0.56±0.15 t 0.275 4.406 4.070 P 0.784 <0.001 <0.001

2.3 两组术后患肢肿胀程度比较

术后第1 天,两组患肢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7 天,试验组患肢肿胀程度均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患肢肿胀程度比较(cm,±s)

表2 两组术后患肢肿胀程度比较(cm,±s)

组别 例数 术后第1 天 术后第3 天 术后第7 天对照组 40 7.22±1.34 4.82±0.74 2.07±0.42试验组 40 7.04±1.16 4.26±0.67 1.15±0.16 t 0.642 3.548 12.946 P 0.523 0.001 <0.001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在老年患者中比较常见,尤其是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更易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7-8]。老年患者机体功能衰退,对麻醉的耐受性降低,术后极易出现谵妄、疼痛、患肢肿胀等并发症。谵妄主要是指认知功能障碍、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混乱等,对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较大[9]。疼痛是手术患者的最主要临床症状,不但可降低患者的舒适度,导致各种不良情绪,还可通过刺激交感神经、脊髓介质引发血管、肌肉收缩,影响患者术后康复,且疼痛引发的不良应激反应会进一步增加谵妄的发生风险。肿胀是骨折患者的常见症状,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将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不利影响。

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术前评估、预防性给予抗生素及术中合理补液等常规方式预防术后谵妄、疼痛[10],并通过低分子肝素和早期康复运动预防术后肢体肿胀,虽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老年患者整体接受度不高,甚至拒绝用药,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多[11-12]。为此,需积极探寻科学、有效且适用的方式。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术后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第3、7 天的疼痛程度、患肢肿胀程度均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腕踝针能有效避免术后谵妄的发生,并可缓解术后疼痛和患肢肿胀。本研究结果与王巧等[13]的研究结果相似。原因如下:(1)谵妄与前额叶大脑皮质异常有关,腕踝针可激活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循环,有利于避免大脑皮质异常状态,从而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加之腕踝针能降低疼痛、肿胀程度,减少应激源,进而间接降低谵妄的发生风险;(2)腕踝针的刺激通过皮肤传感器传递至中枢神经系统,可促使内源性镇痛物质分泌,缓解疼痛症状,同时可通过激活内源性疼痛调控系统,促进5-羟色胺水平升高,降低疼痛阈值,进一步缓解疼痛;(3)腕踝针的刺激可促使肌肉收缩,加速血液、淋巴循环,减少炎症因子的产生,进而促进水肿消退,有效缓解肿胀[14-15]。

综上所述,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给予腕踝针治疗,可降低术后谵妄发生风险,缓解疼痛症状,并降低患肢肿胀程度。

猜你喜欢
腕踝针谵妄患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腕踝针治疗疼痛的临床应用进展
腕踝针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颅脑外伤后眩晕的临床观察
逍遥散加味降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效果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谵妄的治疗经验
“谵妄便是清醒者之梦”①——后人类时代的谵妄电影(delirium cinema)指南(上)
腕踝针治疗疼痛类疾病的临床应用及机理探析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脊柱外科患者术后谵妄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