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距离”素材运用指导

2023-07-13 07:37章俊立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3年14期
关键词:蒲扇星星距离

章俊立

【2023年中考作文备考金题】

远与近

顾   城

一会儿看我,

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星际之间有距离,人与物之间有距离,人与人之间有距离。距离可以无限远,也可以无限近。距离太远,会让人产生思慕与渴望;距离太近,又会产生碰撞与矛盾。距离产生美,距离也产生阻隔。

以上材料引发你什么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思路导引】

首先,我们需要从材料中提取出“距离”这一话题并对此进行理解分析。

“距离”既可指两者在时间上、空间上相隔或者间隔的长度,也可以指两者在认知、精神方面的差距。学生在写作时可任选一种来写,也可将物理层面的距离和精神层面的距离结合起来写。

其次,我们要明确“距离”可远亦可近,相应地,距离变化产生的感受也是如此。既可以是美妙、思念、渴慕,也可以是隔阂、摩擦、矛盾。

再次,从选材立意角度来讲,我们可以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选取素材。比如我们可以写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写家庭成员、师生、同学、邻里之间的距离变化对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产生的影响。如“我”进入青春期后对父母的唠叨不胜心烦,于是总与父母保持着距离。疫情隔离期间,“我”被迫与家人经常近距离接触,却也因为这样的机会,有了越来越多的沟通,最终我们越过代沟,愿意敞开更宽广的胸怀去接纳对方。再如写亲人去世,与至亲阴阳相隔让我倍增思念之情,也使我懂得了要珍惜与眼前人的相处时光。

当然,我们也可以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从民风民俗、艺术熏陶、城乡建设、家国情怀等角度来抒写自己的体悟。如可以写“我”曾经很讨厌看戏,但随着对戏曲的了解越来越多,“我”也越来越愿意近距离地接触戏曲,而且逐渐感受到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这也极大地增强了自己的文化自信,并使“我”为自己是中华民族儿女而感到非常骄傲。以这类素材来立意行文,要求我们拓宽思路,放眼国家、社会,关注生命、自然,如此才能写出更加有厚度和深度的文章。

最后,材料中“以上材料引发你什么样的思考”一句暗示我们应该在文章中适当表达自己对“远与近”“距离”这一话题的思考,并且把對这一话题的思考贯穿到行文过程当中。

【推荐素材】

素材一:泰戈尔的《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写道:“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与树的距离,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却无法在风中相依。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枝无法相依,而是相互瞭望的星星却没有交汇的轨迹。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星星之间的轨迹,而是纵然轨迹交汇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瞬间便无处寻觅,而是尚未相遇便注定无法相聚。”

素材点拨:如果心中有巨大的鸿沟,那么即便同住一个屋檐下,依然只能形同陌路。如果内心有太多打不破的坚冰,那么即使同住地球村,人们依然无法和谐共处。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相距天涯海角,而是鲁迅的《故乡》中成年闰土的一声“老爷”,那凄凉的一声呼唤,在两个人中间无情地竖起了一道厚厚的高墙!

素材二: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如此描写莲自尊自爱的美好姿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它道出了作者对莲的高洁品质的无限赞美之情,也表现作者要在这污世保持清白的心态。

素材点拨:保持人格的独立,需要我们在一些时候能坚守自己的一方精神领地,要敢于与污浊的世态保持距离,要对丑恶的现实说不。有时候,适当的距离能让我们对周围的事物有更清醒的了解。保持适当的距离能够让人与人之间相处得更加舒服和融洽。

【佳作示例一】

原来我们如此相近

广东省汕头大学附属中学

刘美希

故乡从仲夏的梦中醒来,睡眼惺忪中望向浓墨般的夜空,天上有几颗星依稀可见。我知道,您就在他们当中。虽远在天边,却又近在我心里。晚风时不时轻柔地撩起窗帘,送来几声清亮的蝉鸣。如此安详的仲夏夜晚,让我想起了那段小扇轻摇的时光,想起了您。

小时候,除了白天在田野里疯玩,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和您在小院的树底下乘凉。每次一吃完晚饭,我就会跑到院子里,躺在您的藤椅上,眼巴巴地盼着您出来。最先出来的总是提着茶壶的奶奶,紧跟在她身后的是您,踩着一地的月光。您嘴里叼着烟斗,一手摇着蒲扇,一手背于身后,缓缓走来。您总是坐到我身旁,轻轻晃动蒲扇。清风徐来,携带着草木的清香和您的慈祥,让人心生惬意。阵阵微风中,您为我唱起了自编的童谣,风总是这动听的歌谣最好的伴奏。从烟斗中升腾起来的缕缕青烟朦胧了月色,也朦胧了我眼帘中漫天的繁星,而我总推开层层薄烟,跳着指出哪一颗星星最亮,央求着您为我摘下它。

一天,您神神秘秘地拉着我,说有个秘密要告诉我。一听是秘密,年幼的我立马眼中放了光。您把我领到那片繁星下:“我要走了,去到一个叫‘天堂的地方。在那里,我不仅可以摘星星,还能做一颗属于你的星星。”于是幼稚的我开始憧憬那样的一天,却不知那一天的到来究竟意味着什么。

时光容易把人抛,谢了春红,绿了芭蕉。院子里的树隔年盈尺,您在我的成长中日渐衰老。上了初中,我不得不随父母到外地读书。列车开动,我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那些小扇轻摇的日子,仿佛蒙上了越来越厚的灰,变得越来越模糊。

后来,您真的走了,走向那些年曾被你用袅袅轻烟笼罩的繁星。再后来,小院也被卖掉了。回小院帮忙收拾的那个夜晚,群星闪耀。我轻轻拾起您的蒲扇,连同那把蒲扇一起被拾起的,还有您手上的余温、蒲扇独有的草香,和一段静谧而幸福的时光。原本渐行渐远的一切,仿佛在一瞬间又清晰地呈现于眼前,恍如昨日。

爷爷,即使您早已化作远在天边的明星,可那段岁月却从未被我遗忘,我想,天下虽没有不散的宴席,但人生处处会相逢。

童年的歌谣又响起,我和您隔着银河,相对凝望。

【评点】

读罢文章,我們仿佛能闻到爷爷的蒲扇那怡人的草木清香,听到夏夜的蝉鸣、爷爷低吟浅唱的童谣。这一切,都让人沉醉其中。作者能紧扣题目,通过写与爷爷虽阴阳两隔,实则心灵更为贴近,来抒发对爷爷的思念之情。文章哀而不伤,细腻感人。

【佳作示例二】

伸手,距离便不再遥远

广东汕头大学附属中学   黄勋

不论我走到天涯抑或海角,我与它的距离都不会再遥远了。

——题记

我曾与它离得那么近,那是楼上与楼下的距离;但现在,我们已相隔无限遥远的距离——它已在我们所臆想的天堂或乐土中了。

它是一只不知从哪里来的猫。去年的某一天,这只猫流浪至此,在小区门口的灌木丛中定居下来。它的前肢总是僵硬地朝前伸着,撑起上身,耳朵边缘残缺了,本来毛茸茸黄白相间的斑纹,早已七零八落。或许这是一只被命运之神抛弃的猫吧,我想。

我向来喜欢猫。但对于它,我却并不想靠近——它实在太丑了。我总希冀着小区中其他的好心人能伸手给予它食物与水。在一个极其燥热的夏夜,我忽地想起了羸弱的它——近些日子阳光毒辣,酷热难耐,定无人会出门喂它吧。

端着一碗吃剩的鱼肉,我奔向楼下,小心地走向它隐匿的灌木丛阴影中。我蹲下身将碗送到它跟前,它一惊,竟然连着倒退了几步。我忙回身,想找一处干净的地面倒下鱼肉,可回首时却见不到它了。幸好,它并没有走远,只是躲到另一处草丛中。我缓缓蹲下,屈着手臂将它引出,直至一个干净之处才将鱼肉尽数倒出。或许是因为太饿了,它似乎已经放下所有戒备,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昏黄的街灯下,它的肋骨根根可数,腹上伤疤历历可见。唉,它从前颠沛流离的日子,当有多么凄惨!它所经历的折磨与屈辱,当有多么惨痛!我心头一阵绞痛,后悔没有早些走近它,伸手救它。

它一直吃着,忽而回眸一望,那一刻,我仿佛从它的双眼中看到了一丝灼灼的光芒,那或许是感激的眼神,这是我从未在它眼中见过的。但自那之后,我便没有再与它相见。

我曾以为,扶弱助残是社会上那些有财富、有能力的人才做得了的,而非像我一样的等闲之辈可担当。因此,在我心中,虽对弱小者有不少同情,却始终觉得这是一个离我很遥远的群体。然而此时,我忽然明白,我和这只猫之间的距离,虽然看上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距离,但我们之间终究只是一伸手的距离。伸手之间,我们彼此的距离就不会再遥远了。

【评点】

作者以悲悯之心写了自己与一只流浪猫的故事,读来让人动容。作者对生活、对周遭的事物保持这样一颗敏感而热忱的心,而且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这样的思考,非常难得。

猜你喜欢
蒲扇星星距离
香蒲扇底故乡风
蒲扇摇
瓷枕·凉殿·蒲扇·夏衣
物微情浓
算距离
On Syntactical Features of John F. Kennedy’s Inaugural Speech
串星星
每次失败都会距离成功更近一步
星星洗澡
爱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