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栽葱”类三字格的语法性质问题

2023-07-17 20:55储泽祥
辞书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复合词词类

摘 要 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讨论复合词和固定短语的划界标准,并按照该标准对“倒栽葱”类三字格进行了具体考察,所得出的结果可以为词典修订提供参考。文章认为“倒栽葱”类三字格的语法性质是复合短语,具有连续统性质,有些更靠近复合词,有些更靠近短语;有时同一个三字格兼有复合词和固定短语两种用法。这些情况辞书都应分开处理。

关键词 三字格 词类 复合词 固定短语 判断标准

一、 “倒栽葱”类说法在词典里的词性标注差别

语文词典所收的条目,应该说明哪些是词,哪些不是词,如果是词应归入什么词类,也就是要对条目的语法性质做出判断。不标词性,通常被认为是短语或不成词语素;如果是词,则需要标注词性。因此,是不是词和标不标词性可以看作是同一个问题的两面。

汉语里有一批三字格的词语,结构比较稳固,如“倒栽葱、狗吃屎、仰八叉”(以下称为“‘倒栽葱类”),不同词典标注词性时存在差别。我们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以下简称《现汉》)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4版(以下简称《现规》)的词性标注情况为例,做些简单的比较。请看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处理这些三字格时,到底将其看作是复合词还是固定短语(包括结构稳固的和比较稳固的),《现汉》和《现规》不完全一致。如“狗吃屎”,《现汉》看作名词,《现规》看作短语。即使在《现汉》或《现规》内部,至少看上去也不完全一致,如《现汉》中“鬼画符”“四不像”标注了词性,但“开门红”“三不知”没有标词性;《现规》中“倒栽葱”“四不像”标了词性,但“狗吃屎”“三不知”没有标词性。当然,词性标注不能靠类推或“看上去”的感觉,而是应该有一套判断的标准。

《现汉》《现规》在处理“倒栽葱”类三字格时的差异,启发我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a. “倒栽蔥”类三字格是复合词还是固定短语,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b. 同一个三字格,有没有可能有的用法是复合词,有的用法是短语?

c. 如何从整体上看待“倒栽葱”类三字格的语法性质?

本文的目的不是为了给《现汉》《现规》找差错,而是试图分析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以加深我们对这类三字格的认识,为辞书词性标注的完善提供一点参考。

二、 复合词和固定短语的判断标准

(一) 本文判断复合词和固定短语的基本思路

陆志韦等(1964)5-7用扩展法来判断一个语言片段是不是词,具体做法是在结构类型相同而长短不同的句子里找出“自由运用”的“最小单位”,也就是词。例如:

(1) a. 买了一斤肥肉。b. 买了一斤肥的肉。

(2) a. 买了一斤牛肉。b. *买了一斤牛的肉。

例(1)中,a、b两句都能成立,说明“肥肉”可以扩展为“肥的肉”;例(2)中,b句不能成立,说明“牛肉”不能扩展成“牛的肉”。相比较而言,“牛肉”比“肥肉”更像一个词。

遗憾的是,因为“倒栽葱”类三字格大多比较稳固,我们很难用扩展法来判断“倒栽葱”类三字格是复合词还是固定短语,必须另想办法。吕叔湘(1979)22指出,三个语素的组合大多看作一个词较好。刘叔新(2002)对“倒栽葱”类现象有系统的思考和研究,分类具有层次性。先按照言语性还是语言性的标准,把熟语区分为常语和固定语。其中固定语具有以下特征:a.在结构上是个短语或词组,没有完整的、终止的句调;b.表示的意义体现一个概念,内容不属意识形态;c.使用时和词一样地充作造句的成分,不是搬引来代替自己的一句话,所以没有搬引性,而具有反复出现在人们语句中的复呈性。依据结构上是否局部成分不固定的标准,固定语可以分为一般固定语和准固定语。“倒栽葱”类三字格,有些可以归入一般固定语,有些可以归入准固定语。

“倒栽葱”类三字格到底是“词”还是“语”?周荐(2017,2020)从语言学史的角度考察了“语”“词”的分混情况,认为作为词汇学单位的术语“词”大概19世纪末才开始出现。汉语语言学中的“语”可有两解:一是“词语”的“语”,一是“熟语”的“语”。在英语中译为两个词,前者是word,后者是idiom。徐时仪(2018)也认为词与语既相互区别又彼此关联,具有连续统性质。习语俗谚发生词汇化的基本条件是结构的定型化和意义的高度融合。如在“捕风捉影”“寻风捉影”“望风捕影”“捉风捕影”等同义说法里,“捕风捉影”为言语社团所接受的固化构式,意义高度融合,比喻虚幻无实或无根据地臆测。

专门研究三字格是词还是短语的有刘中富(2014)。刘文认为,判定是否为词,要以实际使用的情况和人们的词感为依据,坚持语音、语义、语法、语用和语感综合考察,以语用和语感为主要定性标准。如带轻声、儿化的三字格(“暗地里、偏心眼儿”),三个音节只有一个语素的三字格(“巧克力”),三个语素里高层次语素不能成词的三字格(“工作服、滞纳金”),名词性、形容词性和虚词性的三字格(“大陆架、不得了、充其量、之所以”),带有非字面义的三字格(“吹牛皮”),没有相应肯定式说法的否定式三字格(“不下于”),都可以判定为词。我们认为,判断是否为词,要依据语法语义这样的相对客观的标准。如果以语用和语感为主要标准,可能会碰到更多的麻烦,如“齐步走”,用于军事或体操口令,语感上也像个词,但从语法上看,“齐步走”适合看作短语。“齐步走”具有以下语法特征:a. “走”可以被“跑、到”等替换(如“齐步跑、同步走齐步到”);b. “齐步”可以被“正步”替换(如“正步走”);c. “走”前边可以出现“向前”这样的状语,或“向学校”这样的补语(如“齐步向前走、齐步走向学校”)。这些特征说明“齐步走”的结构是不紧密的,难以看作一个词。

判断“倒栽葱”类三字格是词还是短语,虽然不能先入为主,但从观察策略考虑,我们不妨先假设“倒栽葱”类三字格是复合词,再考察它们可以归入哪一类词,然后再看是否有理由认为它们是固定短语。

就表1所列的三字格来说,依据是否具备名词或动词的语法特征,就能帮助判断它是名词性的还是动词性的。朱德熙(1982)认为名词和动词具有不同的语法功能:

名词                                  动词

a. 主要做主语和宾语;a.主要做谓语;

b. 可以受数量词修饰;b.不少动词可以带宾语;

c. 不受副词修饰。    c.可以受副词修饰;

d. 不带“了、着、过”。  d.可带“了、着、过”。

依据上述标准,通过考察三字格的语法功能,来判断它是名词性的还是动词性的。

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我们主要从语法语义角度来区分复合词和固定短语。本文认为固定短语具有如下语法语义特征:不具备某个词类的典型语法特征;表意功能上难以分清是事物、动作还是性状;语义结构和语法结构透明;语义不是稳定的、整体性的意义,依赖具体语境。如果是专门性指称的三字格,通常被看作名词,如“木须肉”、“喵星人”(指猫)。英语touch-me-not指凤仙花,虽然也依靠指称才能准确理解,但看上去就不像句法组配,这可以提示人们朝复合词的方向去看待它,而汉语的“蛋炒饭”就没有这种“非句法结构”的提示。我们把复合词和固定短语的判断标准归纳于表2:

有两点应该做出说明:第一,三字格的复合词和固定短语,二者之间没有清晰的界限,是连续性的,表2列出的四个条件,具备越多越靠近复合词,反之则越靠近固定短语。四个条件之中,语义条件最重要,在本义基础上的引申义,尤其是比喻义,更具整体性,专门的指称义对判定复合词来说具有决定作用。第二,表2的判断标准是相对而言的,本质上是判断所依据的原则,对三字格里典型的复合词和典型的复合短语有区分作用。如固定短语的结构相对来说比复合词清晰、透明。比如“蛋炒饭”是主谓结构,但“木须肉”的结构不好定性,相比较而言,“蛋炒饭”结构透明,更接近短语,而“木须肉”更接近复合词。“木须肉”本来叫“木樨肉”,这里的“木樨”,按《现汉》释义,是指经过烹调的打碎的鸡蛋,像黄色的桂花。“木须肉”不仅语法结构不透明,“木须”的语义也不透明,更适合看作复合词。

根据表2的标准,下文将对“倒栽葱”“狗吃屎”“仰八叉”“对着干”等三字格的语法性质进行具体的考察。

(二) “倒栽葱”

“倒栽葱”使用的是比喻义,通常指摔下时头先着地的动作,《现汉》《现规》都标名词,但实际上却是动词性用法。例如:

(3) 乔语双边说边用力跳下马车,笨拙的动作被长衫的衣摆一绊,差点倒栽葱来个用头着陆。(楼采凝《迷宫俏佳人》)

(4) 海华见事不妙,丢掉平板车吓跑了。鱼塘坡面陡,平板车趁势倒栽葱翻到水里。(《人民日报》1980-02-16)

(5) 被捆绑的4个小火箭如果其中的一个出了问题,都会在空中“倒栽葱”啊!(《人民日报》1992-08-12)

(6) 还有一次在飞机场工作,有一个工人因为衣袋中带了一个钉子,就被日本人给活生生的倒栽葱活埋了。(《人民日报》1950-11-16)

(7) 让天上的飞机倒栽葱,叫地上的战车变废铁。(《人民日报》1967-07-12)

(8) 他参加了航模小组,费了很大劲才做成一架弹射飞机模型。可是,一飞就倒栽葱。(《人民日報》1979-10-04)

(9) 老百姓手中的外汇不断增多,而外汇存款利率则一路“倒栽葱”。(《人民日报》2003-12-15)

虽然“倒栽葱”一般不能带“了、着、过”,也不能带宾语,但在上述例子中的用法还是具有动词的语法特征:一是做谓语,包括连动式的构成项[如例(3)、例(4)、例(6)]、兼语的述语[如例(7)];二是受副词、介词短语的修饰,如“差点”“趁势”“就”“活生生的”“一路”以及例(5)的“在空中”。

“倒栽葱”最常见的用法是构成“V(一)个倒栽葱”,例如:

(10) 紧接着他飞出右腿朝大熊的屁股踢去,大熊站立不稳,被踢了个倒栽葱。(《人民日报》1962-07-16)

(11) 准准地用一串炮弹,把敌机揍了个倒栽葱。(《人民日报》1965-10-09)

(12) 它不停地隔着窗户向饲养员吴明低头哈腰,并且还在地上双臂着地来几个“倒栽葱”。(《人民日报》2005-08-27)

以上3例中,“踢/揍了个倒栽葱”以及“来几个倒栽葱”,说明“倒栽葱”可以受数量词修饰,构成“V(数词)个倒栽葱”,但这不能成为把它判定为名词的理由。

朱德熙等(1961)否定了当时动词形容词“名物化”的看法,论证过程中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其中有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特别值得重视:一是词类的共性和个性。同类的词必须具有某些共同的语法性质,异类的词必须具有互相区别的语法性质,但这也不妨碍它们之间有某些共性,如名词和动词都可以做主语(如“小王有些冒险”“开战有些冒险”),都可以充当定中短语的中心语(如“小王的鞋子”“小王的到来”)。二是同类的词在不同位置上的语法表现可以不一样,如“买木头”可以扩展为“买一根木头”,“木头房子”却不能扩展成“一根木头房子”,我们不能据此认为“买木头”的“木头”跟“木头房子”的“木头”属于不同的词类。三是如果A类的词普遍具有B类词的某个特征,不能认为A类词转化成了B类词。如动词普遍可以充当主宾语,不能据此认为动词“名物化”了。

跟“倒栽葱”类似的谓词性成分都可以像例(10)、例(11)那样使用,如“摔了个人仰马翻/仰面朝天/满脸乌青/四脚朝天/乌龟大翻身/五体投地/满脸花/稀烂/粉碎”,依据朱德熙等(1961)的分析,它们在这个位置上仍然是谓词性的。因此,本文认为,如果要给“倒栽葱”标词性,那应该标动词。接下来要考虑的是,“倒栽葱”是复合动词还是动词性固定短语。

上文考察表明,“倒栽葱”虽然不能带“了、着、过”,也不能带宾语,但可以做谓语、受副词修饰,可以归入动词,只是不太典型;语义上,“倒栽葱”表示动作,比较明确,而且是比喻义,语义的整体性很强。综合来看,“倒栽葱”是动词,不是名词。

(三) “狗吃屎”

“狗吃屎”虽然常构成“跌/摔了个狗吃屎”,但并不是只能这样用。例如:

(13) 千奇说:“人就是人!狗改不了吃屎!”百怪说:“胡说!人是人与狗吃屎有什么关系?”(朱邦复《宇宙浪子》)

(14) “干嘛啦?”林玉华不解地问气冲冲的刘小菲。“在厕所外面被一个野蛮人撞得我差点狗吃屎!”(靳絜《被青春撞到了腰》)

(15) 若不是封宗翰及时扶住,婉竹就得狗吃屎地跌仆在地了。(古凌《另类灰姑娘》)

(16) 她低下头,继续漫不经心的走着,只是,一个阻碍让她一不小心整个人便跌得狗吃屎。(黄若文《小不点的大情人》)

“狗吃屎”在《现汉》里标名词,但上述例子表明它可以做谓语[如例(13)、例(14)]、做状语[如例(15)]、做补语[如例(16)],这些都不是名词的典型用法,而是状态动词的用法。例(13)体现的是“狗吃屎”的本义,在例(13)里“狗吃屎”是主谓短语,但作为固定的三字格[如例(14)—例(16)],其基本的、稳定的意义是比喻义,表示身体向前跌倒的姿势,属于跌倒动作的一个侧面,语义具有整体性。综合起来看,固定的三字格“狗吃屎”是状态动词。跟“狗吃屎”相近的说法“嘴吃屎、嘴啃地、嘴啃泥、嘴抢地”等,表示身体向前跌倒的姿势时,都是动词性的。

(四) “仰八叉”

“仰八叉”主要以“(一)个仰八叉”的形式出现在“摔、跌”等动词后边充当结果补语,但也有其他的用法。例如:

(17) 喜娃恼了,急猴了,转过身,回击一拳,砸在我的脑门上。我眼里金花乱冒,仰八叉跌倒在地。(陈忠实《到老白杨树背后去》)

(18) 仰八叉躺在地铺上合眼要睡过去,便耐不住寂寞没话找话:师长,你咋睡了?李云龙睁开眼睛说:不睡干什么?你值班我睡觉,分工不同嘛。(都梁《亮剑》)

(19) 书君仰八叉地躺在床上:“有什么生气不生气的,无所谓。反正他跟我也没多大关系……”(张险峰《再婚家庭》)

从语义上看,“仰八叉”表示身体向后跌倒或仰卧的姿势,具有稳定的整体义,也说“仰八脚”“仰壳”,跟“四仰八叉”“七仰八叉”意思接近,表示一种状态,除了在“摔/

跌個仰八叉”里充当补语外,还可以充当连动式的前项和状语,因此,它是表示状态的动词。

(五) “鬼画符”

《现规》认为“鬼画符”是固定短语,没有标词类;《现汉》认为它是复合词,标了名词(两个义项)、动词(一个义项)两种词性。通过考察,我们认同《现汉》的词性标注。略举两例说明:

(20) 他脱掉手套,洗净手,在一张纸上鬼画符一阵后交给赵意中,交代她说:“拿这张单子到二楼的X光室,照完片子后再回来这里。”(林如是《十七岁的纯情》)

(21) 间或有算命的瞎子,化缘的和尚进弄来,几乎是专攻娘姨们的,倒还是他们比较的有生意,有时算一命,有时卖掉一张黄纸的鬼画符。(鲁迅《弄堂生意古今谈》)

例(20)的“鬼画符”是“他”发出的动作,前边有处所状语“在一张纸上”,后边带时量补语“一阵”,这是动词的典型用法,是胡乱涂写的意思。例(21)的“鬼画符”可以跟数量词“一张”搭配,可以受名词“黄纸”的修饰,充当动词“卖”的宾语中心语,这是名词的典型用法。这两个例子就可以说明“鬼画符”是复合词,不是固定短语。

(六) 三字格短语举例

“对着干”《现汉》标动词,但从实际使用情况看,它前边或后边的成分都有分离作用,会影响“对着干”组合的固定性。请看下面的例子:

(22) 这个人身体不太好,思想比较消沉,连续两次升级没有他的份,对领导意见很大,专门同领导“对着干”。(《人民日报》1982-10-30)

(23) 始料未及的是,美国等提出的第二个决议草案居然拿不到9张赞成票,法国等居然与美国对着干到底。(《人民日报》2003-09-11)

“对着干”,常见的用法相当于“顶着干”,要求前边交代谁跟谁对立,如例(22)的“这个人”同“领导”,例(23)的“法国等”与“美国”。例中的“对着干”可以理解为“(跟/同/与……对着)+干”,尤其是例(23),有补语“到底”,无论从韵律、结构、语义哪个角度切分,都是[(与美国对着)+(干+到底)]。这说明“对着干”的组合是不太稳固的,适合看作动词性短语。另外,无论是从语言事实上看,还是从策略上讲,如果把“对着干”看作短语,那么类似的说法如“顶着干、跟着干、顺着干、抢着干、争着干、学着干、比着干”,都应该看作短语。

“底(儿)朝天”,《现汉》《现规》均视为短语,没有标词性。请看下面的例子:

(24) 在河底行走的河马可能在愤怒之下,将小船掀个底儿朝天。(《人民日报》2004-04-17)

(25) 今年年初以来,他们的实验进入了紧张阶段,他与几位助手忙了个底朝天。(《人民日报》2000-07-31)

(26) 大家都挤在一块不足五平方米的阴影下。热得两个公用水壶很快喝得底儿朝天了。(《人民日报》1983-03-18)

(27) 没等大厨醒过神,三大盆面底儿朝天了。(《人民日报》1997-12-08)

以上4例中的“底儿朝天”,可以前加“个”或在助词“得”后充当补语,如例(24)—例(26),也可以做谓语,如例(27)。这说明“底儿朝天”是动词性的。但“底儿朝天”的语义有实有虚,如例(24)的“底儿”是“小船”的,例(26)的“底儿”是“水壶”的,例(27)的“底儿”是“盆”的,这些“底儿朝天”的语义都比较实在,表示底部朝上的倾覆状态或一点不剩的状态,“底儿”的领属者是随语境变化的;例(25)的“底朝天”语义虚泛一些,形容程度很高。语义比较实在时,“底儿朝天”结合不是很紧密,如例(26)可以说成“水壶喝得底儿都朝天了”,适合看作短语。语义比较虚泛时,“底儿朝天”结合比较紧密,但通常只能构成“V个底儿朝天”,很难判断是动词还是形容词,从简便的策略出发,可以参照实义用法看作固定短语。

下文还会进一步讨论固定短语的问题。

三、 同一个三字格内部的用法差别

通常情况下,同一个三字格,不是复合词,就是固定短语,二者必居其一。但我们发现某些三字格既有复合词的用法,也有固定短语的用法,二者兼而有之。本节所说的“同一个三字格内部的用法差别”,正是就此而言的。

(一) “开门红”

“开门红”有差异明显的两种用法。先看常见的用法。

(28) “草莓男孩”创业开门红。(《人民日报》2017-01-06)

(29) 现在大家都憋着一股劲,要在上海申花队的主场来一个开门红。(《人民日报》2003-04-04)

(30) 9月头一天,四大煤矿都开门红。(《人民日报》1959-09-12)

(31) 开门红了还要全月红。(《人民日报》1959-10-08)

从以上4例中的情况可以看出,“开门红”主要做谓语,偶尔可以带状语[如例(30)的“都”],“一个开门红”能做“来”的宾语,可以判定它是一个谓词性成分。但“开门红”不能带补语,不能否定。从语义上看,谓词性“开门红”的基本意义是比喻义,指在一年开始或一项工作开始时就获得显著的成绩,语义稳定;从结构上看,它的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都很透明,“开门+红”是主谓结构,“开门”表示营业开始,“红”象征业绩显著。结构透明则容易分离,如例(31)“开门红了”就是“开门+红了”,跟后边的“全月+红”相对应。综合来看,除了做谓语,“开门红”的组合能力比较弱,动词或形容词用法都不典型,可以看作固定短语。这种用法是“开门红”最常见的用法,《现汉》只收录了这种用法。

“开门红”还有一种用法,是新近产生的网络上的用法,意思是指正月初一或新年工作第一天发的红包。以下2例来自于北京语言大学BCC汉语语料库:

(32) 开工收到老板的开门红。

(33) 新年上班第一天,收了开门红,新年利利是是!

以上2例中的“开门红”做动词“收”的宾语,核心语义是红包,可以判定它是名词用法。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这么看待“开门红”:谓词性短语用法为主,网络语言里还兼有名词用法。

(二) “四不像”

“四不像”有名词用法。例如:

(34) “四不像”的正名是“麋鹿”,它不同于别种鹿的最大特点是角上没有眉杈和有一条近五十厘米的长尾巴;它的角似鹿非鹿,颈似驼非驼,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四不像”,就是由此而得的俗名。(《人民日报》1961-08-27)

(35) 许多中餐到了国外,虽然还是中餐样,却没有了中国味儿,变成了“四不像”。(《人民日报》2017-03-21)

“四不像”可以专门指称麋鹿这种动物,如例(34),还可以借指不伦不类的东西或情况,如例(35)。“四不像”在上述例子中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还可以说“一只四不像”,具有名词的典型功能。但“四不像”还有下面的用法:

(36) 年龄小的孩子,对一些物体和事物的认识还不完整、不正确,他们往往想不到房子还有门,弄不清楚小熊有四条腿,当然画得“四不像”。(《人民日报》1957-12-30)

(37) 的确,这是一种全新的新闻网站的运作模式,既没有商业网站雄厚的资本背景,又没有传统媒体网站丰富的人才资源和管理经验,有点儿四不像。(《人民日报》2000-08-17)

例(36)的“四不像”充当补语,例(37)的“四不像”充当谓语,还可以受副词“有点儿”修饰。这是谓词性用法,形容不成样子或不像通常的情况,但没有明确表示动作还是表示性状,比较适合看成动词性短语。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如“四不说、四不留、四不干、四不变”,都是动词性短语。

(三) “三不知”

“三不知”也有兩种用法:一种是短语用法,《现汉》收录了这种用法,原指对事情的开头、中间和结尾一无所知,后泛指什么都不知道,如“一问三不知”“摇头三不知”“三不知局长”,这里不再赘述。另一种是副词用法,只做状语,表示“不知何时(发生某事);忽然”,用于事情的发生难以预料的情境。例如:

(38) 一坛酒我们都鼓捣光了,一个个吃得把臊都丢了,三不知的又都唱起来。(《红楼梦》第六十三回)

(39) 不争气的孽障!骚狗也比你体面些!谁知你三不知的把陪房丫头也摸索上了,叫老婆说霸占了丫头,什么脸出去见人!(《红楼梦》第八十回)

(40) 他见我走近了就嚷:“好小子,三不知的跑了来,玉姐儿巴巴地叫我来请你喝喜酒儿呢!”(穆时英《南极》)

(41) 恰巧银官三不知撞了来问绿豆汤煮好了不曾,先生吃了点心要出去看朋友哩。(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

(42) 她没嫁给老蒋的时候儿,本来和我顶亲热的,我也顶爱她的;可是,女人这东西吗,压根儿就靠不住,三不知的嫁了老蒋了。(穆时英《生活在海上的人们》)

(43) 卢师傅边想边走进车间,胖张瘦李还不见影子,他就趴在桌上,正想闭目养神,三不知赵矮个子怎么像“土行孙”一样从洗手间钻出来。(《福建日报》1992-01-05)

“三不知”做状语,可以带助词“的”。例(38) —例(40)的“三不知”表示不知何时,说明没有预料到事情的发生,或事情的发生没有规律性,如例(40)的“三不知的跑了来”。赣语岳西话(作者的母语)里,“三不知”也有副词用法,表示事情的发生是隔三差五的,让人难以预料或难以把握。既然“三不知”可以表示事情何时发生难以预料,那么事情的发生就有突然性,包含冷不丁的意味,例(41)—例(43)就是这样的用法。

(四) 命名用法和非命名用法并存现象举例

“鬼见愁”,用来命名时是名词(语义具有整体性),否则是固定短语。例如:

(44) 中草药我多少也熟悉一点点,有不少怪诞的名字,譬如,“鬼见愁”呀,“羊开口”呀,“白花蛇舌草”呀,还有什么“痒来问”呀,往往形状或药性与它的怪名多少有点关系,而这味“爬窗”却是我所不知的药物了。(《人民日报》1987-06-13)

(45) 香炉峰是香山的最高峰,它的顶峰又叫“鬼见愁”,形容山峰险峻,攀登颇不容易,是鬼看见了也要发愁的。其实是过甚其词。同游者有些已高龄七十多,也攀登到了顶峰。大家开玩笑说:“鬼见愁,人不愁,万丈危峰不用愁。”(《人民日报》1980-06-07)

從以上2例中可以知道,“鬼见愁”可以用来命名,如例(44)的中草药名,例(45)“香炉峰”的别名,这些都是名词用法。例(45)的“鬼见愁”是主谓短语,跟“人不愁”相对。

用三字格谓词性短语给人或事物命名(包括别名、诨号),会因为指称作用而产生名词用法,如果不用于指称,即使比较固定,通常还是短语用法。

四、 “倒栽葱”类三字格的“复合短语”性质

吕叔湘(1979)23-26提出“短语词”的概念。短语词是指不能扩展、介乎词和短语之间的组合体。如“大车、改正、加强、扩大”是词,而“非常老实的人、很仔细地检查、洗得十分干净”是短语,介于二者之间的“小雨、清水、闲人、怪事、老实人、干净衣服、仔细检查、洗干净”是短语词,“看清、看不清、看得清,拿出、拿不出、拿得出、拿出来”也是短语词。吕叔湘(1979)95-96认为“拉上去”“站起来”“打扫干净”一类的动词短语,只能作为一个造句单位,构成一个句子成分,也可以看作是短语词,或“复合动词”。这说明短语词是词和短语相互交叠的一个特殊部分。

本文把吕叔湘先生所说的“短语词”称作“复合短语”。复合短语兼有复合词(内部结合紧密)和普通组合短语(内部结合不紧密)的特征,结构上大多可以按短语进行句法分析,但它们在句子中以整体出现,内部结合比较稳固,不少来自俗语。英语中也有比普通组合更紧密的短语,Morton Benson等编著的《BBI英语搭配词典》第三版(The BBI Combinatory Dictionary of English,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9)中,这种组合紧密的短语被称为“复合组合”(recurrent combination)或“固定组合”(fixed combination),并被定义为“固定的、可辨认的、非成语性组合(fixed,identifiable,non-idiomatic combinations)”。(孙丽丽 2009)54-56英语的“多项动词/多词动词”,如fall down(倒塌;跌倒),look after(注视;照顾)、send away for(函购)等,(Brinton & Traugott 2005,转引自罗耀华等2013)207-209就非常符合复合短语的特征:a.词的特征:作为整体在句子中像一个词一样占据一个句法位置;b.短语特征:fall、look、send仍然有形态变化。这与英语的复合词不同,英语的复合词是“右中心”复合,左边的词干不能有形态变化,如roadblock(路障)、greenhouse(温室)、deep-fry(油炸)等,形态变化只能发生在block、house、fry身上。

汉语的复合短语数量众多,三字格的如:

背靠背、背对背、拨改贷、不碍事、不像话、不承想、不对劲、不含糊、不好过、不好看、不好说、不济事、不尽然、不经意、不景气、不开窍、不客气、不起劲、不入流、不像话、不像样、不信邪、不争气、不中用、不自觉、不自量、不作声、步步高、擦屁股、唱红脸、唱反调、唱高调、唱主角、抄后路、吵翻天、炒鱿鱼、成问题、传帮带、搭错车、倒苦水、等靠要、吊膀子、掉链子、躲猫猫、躲清静、耳朵软、二进宫、费改税、费口舌、高精尖、呱呱叫、管闲事、鬼吹灯、鬼打架、和为贵、话赶话、混日子、活见鬼、守活寡、火上房、火烧心、急刹车、急转弯、假正经、见光死、搅浑水、揭盖子、揭老底、开玩笑、看热闹、利滚利、两重天、两回事、一回事、满脸花、满堂灌、满天飞、碰运气、皮包骨、三七开、无事忙、齐步走、贪嗔痴、老大难、讨人嫌、三不管、三合一、晒地皮

复合短语通常包含着特定的社会文化意义,是大型语文辞书的收录对象。复合短语的两端,一端靠近复合词,可以看作复合词,如“急转弯(《现汉》标动词、名词)”;一端靠近组合短语,如“看热闹、开玩笑”。“大”修饰双音动词(储泽祥 2020),如“大喘气、大放送、大放血、大换血、大撒把、大撒手、大流行、大扫除”语义引申或偏指,整体性较强,更靠近动词,而“大比拼、大比武、大辩论、大酬宾、大出丧、大反转”还是基本义的搭配用法(“大”表示规模大、程度高),更靠近短语。大量的复合短语都是介于复合词和组合短语的中间状态。

三字格的复合短语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例如:

(46) 冰箱里塞满了无糖肥宅快乐水,冰块可以想加多少加多少,完美实现冰水自由。这要放在以前,绝对是妈见打的。(《中国青年报》2022-07-25)

例(46)中的“妈见打”指孩子所做的事情属于妈妈见到了就会打孩子的性质,首先是三字格短语,如果能够流行开来,形成稳定的整体义,就有成词的可能。

五、 结语

本文在考察、对比《现汉》和《现规》三字格词性标注的基础上,探讨了“倒栽葱”类三字格的语法性质问题。本文初步达成以下目标:

1. 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鉴定复合词和固定短语的判断标准,并按照该标准对“倒栽葱”类三字格进行了具体考察。

2. 发现有些三字格兼有复合词和固定短语两种用法的现象。

3. 认为“倒栽葱”类三字格的语法性质是复合短语,介于复合词和普通组合短语之间,具有连续统性质,辞书说明它们的语法性质时,不宜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应分开处理:更靠近复合词的,可以看作词且标注词性;更靠近短语的,可以看作短语,不标词性。《现汉》和《现规》实际上都采取了分开处理的办法。

“倒栽葱”类三字格语法语义特征可归结于表3:

表3中,“+”号数量≥3的三字格可以判定为词,“-”号数量≥3的三字格可以判定为固定短语。“-/+”或“+/-”表示兼有复合词和固定短语两种用法。

本文的讨论也为《现汉》等权威辞书的修订提供了一点参考意见。本文考察“倒栽葱”类三字格语法性质的具体结果可归结于表4:

顺便提及的是,例(21)的“鬼画符”是名词用法,指一种符箓;例(32)、例(33)的“开门红”是网络语言中的名词用法。《现汉》没有收录二者这类不常用的名词义项,大型现代汉语词典可以考虑收录。

参考文献

1. 储泽祥.形容词“大”修饰双音动词及其造成的句法后果.语言教学与研究,2020(5):78-89.

2. 李行健(主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4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語文出版社,2022.

3. 刘叔新.关于成语惯用语问题的答问录.南开语言学刊,2002(创刊号):62-70.

4. 刘中富.现代汉语三音节词的判定问题.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4(2):102-108.

5. 陆志韦等.汉语的构词法(修订本).北京:科学出版社,1964.

6.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7. 孙丽丽.基于语料库的词语搭配和类联接研究.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9(2).

8. 徐时仪.习语俗谚的演变及词语连续统探论.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8(5):140-149.

9.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10. 周荐.术语创制与词汇学学科发展.汉语学报,2017(2):67-72.

11. 周荐.“语”与一些术语所指的分混问题.汉语学报,2020(4):75-82.

12. 朱德熙.语法讲义.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38-72.

13. 朱德熙,卢甲文,马真.关于动词形容词“名物化”的问题.北京大学学报,1961(4):51-64.

14. Brinton L J,Traugott E C. Lexicalization and Language Change.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词汇化与语言演变.罗耀华,郑友阶,樊城呈,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责任编辑 马 沙)

猜你喜欢
复合词词类
含有“心”一词蒙古语复合词的语义
西部裕固语的并列复合词
用词类活用法扩充词汇量
基于语料库“隐秘”的词类标注初步探究
从成语中学习词类活用
南昌方言“X 人”式复合词考察
论名词补充式复合词的界定
基于“字本位”理论再谈汉语词类问题
从唐诗的对偶看汉语的词类和语法
漫谈高考考点对词类及句子成分的隐性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