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九巷里的姑苏人家

2023-07-18 00:46丁云
现代苏州 2023年13期
关键词:苏式平江老宅

丁云

黄梅雨季的苏州,湿热带着压迫感扑面袭来,然而这种迫人气闷气短的湿热也多少带着点江南的调性,不多也不少,比起再往南的许多地区来说,还是好很多。紧接着的是几场连天气预报都捉摸不透,又近乎神经质的暴雨宣泄,总不免让人担忧,平江路上的那几套正修着的老宅怎么样了,啊会受影响。

千年历史街区的持久魅力

“平江九巷”之一建新巷里,孝友堂的修缮临近尾声。但只是其中一部分。思来想去还是应该去看看未参与改造的那部分,否则就感觉像是在错过历史,那种曾经有机会亲眼去看两眼的历史。能与历史打个照面还是让人心动的。

果然,比想象中的有味道。门口左右两侧留有一对青石质抱鼓石,抱鼓石上隐约可见刻着“双狮戏球”的图案。资料上记述老宅有三路,但眼门前东西两路的原貌已不存,仅剩中路四进。西侧有个月洞门,穿过洞门有一堆残存的湖石假山立峰,水池没见着,以及那些树木、琉璃瓦窗以及飞起的檐角,直觉都是西花园的遗存了,加上前前后后房前窗下斑驳的雕栏,都透露着孝友堂往昔的峥嵘。

这个天气平江路上的游人依旧生龙活虎。穿着旗袍与汉服的姑娘做了全套妆发,手执团扇三三两两在街上穿行拍片。日后,通过照片里乱入的路人手捧的当红奶茶和正高举着的手机世代,应该能轻而易举地分辨出今夕是何年吧。

南宋绍定二年(1229)苏州郡守李寿朋主持绘刻了《平江图》石碑,将城市的脉络刻成石碑,就有了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大的城市石刻地图,也是世界史中罕见的巨幅古代城市图。历经千年,平江古巷依旧纵横交错,整体格局规整有致,保留着诸多传统建筑和独有的苏式美学。平江路也成为苏州现存最典型、最完整的古城历史文化保护区。

看似平平淡淡,却巷中自有天地

一条条阡陌交错的巷子,两边是一座座传统的苏州古建老宅。苏州的街巷太多了,没有特别的境遇和体验,恐怕记不住街名。平江历史文化街区里的很多街巷即便曾经走过多遍,还是得反复地去看,在心里一遍遍地过。

里面的住户,既有像洪钧、潘世恩、潘祖荫、顾颉刚、潘溢芬、钱伯煊这样声名显赫的人家,也有像王宅、陈宅、丁宅、潘宅、汪宅、张宅、方宅这样仅以姓氏指代的人家,看過总免不了好奇,是哪个潘,哪个汪,又是做什么的张?当然,以姓氏指代的宅邸主人究竟是谁,大部分是有迹可循的,更多的是隔壁的“传统民居”。因为住着人家,有时路过觉得不便打扰,以为大同小异,结构相似,没必要套套民居都钻进去上下横竖地看,但惊喜有时往往就藏在其中,参考前面的孝友堂张宅。平江路就是苏州那张水陆棋盘的一部分,是没法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一遍看过的,只能每次看一点儿品一点儿,余下的下次再看再品。

逐渐地,看起来相同的街巷就显现出了不同的气质,不一样的宽度,不同的住户,异色的沿街风景,镀上历史、人文、掌故、传奇,粉墙黛瓦也带上了让人目眩神迷的色彩。循着每一套老宅一探究竟,整个平江文化历史街区就像一本书,总在不停地加厚,即便不停地看,却总也看不完。

在古城肌理中赓续苏式经典

平江河以西的9条街巷——由南至北的建新巷、 钮家巷、肖家巷、大儒巷、南显子巷—南石子街、悬桥巷、 菉葭巷、曹胡徐巷、东花桥巷将以“平江九巷”的概念实施更新改造,焕发出更强的生机与活力。

“九巷”当然不止9条街巷。巷子与巷子之间还有相互连接、方便通行的支巷,像赛银巷、姑打鼓巷、天宫寺弄、仁孝里、东大园、西大园、凤池弄这样的。曾经遍布于苏州街头巷尾、路口桥边的古井,也依然栖身于角角落落的路口、人家的宅院里,井圈早已被井绳磨出了沟槽。古桥依然横跨两岸,为水巷平添诗情画意。平直中带着曲折的街巷,会在折弯里因几丛平江人家种下的花草、家中传来的声声评弹而变得摇曳生姿。这些都是最传统最苏州的稀松平常,苏州的性格与秉性却也深植其中。

“平江九巷”西邻观前街,东接平江路,勾连着苏式生活的市井烟火和苏式商业的百年风华,也连接着传统与现代,要在古城的肌理中注入当代生活的基因,城区即景区、旅游即生活,生活、文化、商业、旅游、社区会在这里继续相融相生。随着城市更新的不断拓展,古城保护的持续推进,历史文脉会在这姑苏古城的古老街区中传承、焕新。

猜你喜欢
苏式平江老宅
老宅旁的竹林
苏式美酒——惠泉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打开一扇窗,读懂苏式生活
园林美——童眼里的苏式家具
老宅
鹰岩崖居——自在平江野奢酒店
太爷爷家的老宅(下)
刍议苏式教育在体校英语课堂中的渗透
苏州老宅 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