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台2023网络春晚:思想+艺术+技术的创新融合

2023-07-26 11:12张雪姣
传媒 2023年13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

张雪姣

摘要:为拉近主流媒体与青年人之间的距离,中央电视台于2011兔年春节期间首次推出网络春晚。十二年过去,总台在2023兔年春节期间再次发力,以“一起开新,共造未来”为主题打造了一档高质量的小年晚会。从2011年到2023年,网络春晚充分展现了主流媒体想要拉近观众距离的诚意,以及通过“思想+艺术+技术”进行创新融合的决心。本文将通过深入分析总台网络春晚的具体节目及相关技术应用,探析总台2023网络春晚如何将思想、艺术和技术进行完美的创新融合。

关键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网络春晚 创新融合 文化自信

2023年1月1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下简称“总台”)2023网络春晚以“一起开新,共造未来”为主题,通过“思想+艺术+技术”的创新融合,以开放的姿态打通各个圈层,打造了一档高质量的小年晚会。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公众号国家广电智庫提到,总台2023网络春晚在CCTV-1综合频道和CCTV-3综艺频道黄金时段并机收视率为1.05%,截至15日中午,全网直播观看数量超1.5亿,视频播放量超9亿,全网热搜数量380个。此外,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贵武强调“总台2023网络春晚呈现出鲜明的互联网特色”,通过去中心化、强交互性、包容互鉴三重“网感”打造出一部意蕴丰富、潜能无限的“开新图鉴”。由此可见,网络春晚充分展现了主流媒体想要打破圈层、融入烟火气的诚意,以全新视角演绎中华文化之美的形式也为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开辟了新的思路。

一、总台2023网络春晚的思想性

近年来主流媒体一直致力于打破与青年人之间的壁垒,倾力于将主流声音传递给青年人。自2011年开办以来,总台的网络春晚便致力于构建与年轻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历经12年时间的积淀与发展,网络春晚逐渐走向成熟,并以充满年轻活力的精神风貌和自信、奋斗、创新的思想内核,为全年龄、多圈层的观众呈现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典。

1.彰显文化自信,让网络春晚更有深度。中华文化一直以内敛含蓄著称,但是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放弃宣传推广无异于自毁长城。“酒香也怕巷子深”,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需要宣传推广才能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并热爱。同样青年人的思想和思维也需要本人敢于表现才能够被更多的人所认识。例如,网络春晚中来自山区的老师顾亚和他带领的海嘎少年乐队,他们通过短视频纪录山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日常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老师顾亚在采访中提到,“山里娃娃的性格特征,有一股倔强、不服输的劲”。再如,全新升级的地域特色街舞秀《我的家乡最闪耀3.0》,由来自五湖四海的艺人表演家乡的特色舞蹈,带来传统民族舞蹈和潮流街舞的融合表演,充分显示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彰显了地域文化的魅力和民族文化的自信,为观众呈现了一幅极具代表性的“自信”画卷。

2.凸显奋斗精神,让网络春晚更接地气。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优良传统,也是当今国人的重要品质之一,这个精神在2023年网络春晚中再次彰显。网络春晚邀请了2022年网络上涌现出来的那些努力发光的普通人来表演开场节目《开新无限》,包括才艺播主玲爷、美妆博主易烫YCC、穿搭博主石原泥美、美食博主高芋芋等人,他们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和不同城市,都是为了美好明天而努力拼搏、努力奋斗的普通人。再如,网络春晚的第二个节目《潇洒走一回》,表演者之一的麻辣德子是一位非常朴实的美食博主,而他本人在做短视频之前,曾在建筑工地上、玻璃厂等地打过工,也曾自己创业开面馆、卖衣服,最后因为妻子身体不好而辞职全心陪伴妻子,在这个过程中成功成为一位美食博主。这些敢于表达、敢于表现自己的普通人,通过互联网走到了千千万万的观众面前,并在网络春晚中为千万观众呈现了一幅极具代表性的“奋斗”画卷。

3.鼓励实践创新,让网络春晚更具特色。当代中国最为鲜明的特征是创新,“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创新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也是当前青年们最突出的个性。中国共产党走到今天,靠的是在学习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走进新时代,对于青年人来说也需要积极适应时代发展,根据新的实际,借鉴历史经验,积极实践与创新,在技术与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彰显时代与个人特色。总台2023网络春晚极具创造性地呈现出了时代与青年特色,邀请青春且充满活力的王冰冰、张舒越、于文文等人在舞台上展现青春的肆意,这是创新;邀请董宇辉与AI联手进行魔术表演,这也是创新;邀请70岁的张双利老人和80岁的陈彼得老人热血歌唱《一路生花》,这更是创新。其中董宇辉与AI联合表演的《五秒钟》诗意魔术最具创新特色,让人印象深刻。2022年,因“知识带货”爆红出圈的董宇辉本身就极具传奇创新色彩,在这个节目中,董宇辉带领观众思考了五秒钟之内能完成的事情,科普了大数据下五秒钟的力量,畅想了智能时代五秒钟的憧憬,为观众呈现了一幅极具代表性的“创新”画卷。

二、总台2023网络春晚的艺术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把美的价值注入美的艺术之中,作品才有灵魂,思想和艺术才能相得益彰,作品才能传之久远。”这就告诉了我们,文化既需要强有力的思想内核,还需要极具创造力的艺术表达形式。中华文化发展至今,艺术的表达形式也随着时代变换和时间推移而不断更新发展。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在媒体融合发展的逻辑框架里,总台2023网络春晚通过新旧融合、中西合璧、次元破壁的形式创新艺术表达,开启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创意文化盛会。

1.打造新旧文化融合的创意节目。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血脉和灵魂,也是精神和纽带,更是国运兴盛的不竭动力。激发传统文化的升级与活力,也就意味着激活本民族的生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优秀文化同新兴技术的融合势不可挡,总台网络春晚围绕“一起开新,共造未来”这一核心主题大胆创新,打破固有思维,将传统文化同互联网时代极具青年人特色的表达方式相结合,竭力实现新旧融合,为观众带来一场兼具历史感和时代感的创意表演。例如,以康辉、朱广权、撒贝宁、尼格买提组成的“央视boys”加盟《跟着我念字正腔圆》,该节目以现代流行的方式演绎中华文字,将说唱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总台主持人作为表演者,在短短几分钟的节目里以青年人熟悉的演出方式展现汉字的魅力。再如,《我的家乡最闪耀3.0》节目同样打破了固有思维,以“潮音+民族舞”的形式,结合充满现代化的舞台、快节奏的电音来呈现民族风,新与旧的融合既具有美感,也具有创意。

2.打造中西文化融合的创新节目。中西方文化融合发展的探索从未停歇,中华文化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就需要与时俱进、兼容并包,在根植本土文化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将中华优秀文化同西方文化有机结合,不断丰富中华文化的底蕴和内涵。例如,在总台2023年网络春晚中,由黄龄、方浩然、曹媛源、元杰表演的《新百鸟朝凤》很好地将东方口技与西洋音乐结合了起来。该节目由口技大师方浩然开场,通过惟妙惟肖的鸟声模仿将观众带入旷野之中。在此之后,逐渐融入古筝、钢琴、提琴等民乐与西洋乐器,共奏黄梅戏《树上的鸟儿成双对》、钢琴曲《野蜂飞舞》、歌曲《我爱你,中国》《爱情鸟》等与节目高度适配的中外经典音乐曲目。最后,以黄龄演唱的歌曲凤凰于飞作为节目收尾,演绎了一出中西文化相得益彰的文化融合节目。再如,由黄霄云、么红、王晰演绎的《雾里》结合了流行唱法与美声唱法,融合了中式美学《雾里》与西式歌剧《魔笛》,同样为观众带来了别具一格的视听盛宴。

3.打造多元文化融合的趣味节目。通常來说,亚文化指的是与主文化相对应非主流文化,从诞生之初的抵抗到最终被主流文化收编是亚文化的宿命。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亚文化所拥有的独特内涵对主流文化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环境下,互联网也改变了受众对文化的认知。二次元文化作为一种小众亚文化,借此契机正在经历“次元破壁”。例如,网络春晚《红妆》是对《木兰诗》与原神游戏中《神女劈观》的联动改编,节目邀请了尚雯婕与戏曲配音老师杨扬演出,结合了原神海灯节的预告,节目一经推出便收到了热烈反响,原神玩家直呼“云堇辛焱真人登台演出”。截至2023年1月28日,笔者登录哔哩哔哩网站查询,视频《当〈神女劈观〉遇上〈木兰诗〉 尚雯婕杨扬上演跨界合唱》播放量达316.2万,点赞量37.8万,收藏量8.8万,转发量11万。再如,节目《向上的光》由小C等虚拟偶像与真人表演者同台演出,其中虚拟偶像在二次元文化中由来已久且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向上的光》舞台表演中的小C歌声清亮,气息平稳,完美承担起了虚拟偶像的职责,为这个节目的成功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三、总台2023网络春晚的技术性

文化的发展与技术的革新密不可分,技术不仅能够为文化的表现形式注入新的活力,还能够为文化内容的受众带来全新的体验。每年的网络春晚都是一场全新的科技盛宴,而总台2023网络春晚在技术应用方面更是引人注目。十几年间,从全息技术、双屏交互技术到无人机、人工智能技术,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技术的应用一日千里。借助全新技术加持,2023年网络春晚再次为观众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感官盛宴。

1.为观众赋能,让体验更加沉浸。媒介的存在,是为了能够给用户创造一个较为独立的环境,尽可能地拉近受众与信息之间的距离,让受众在独立环境中接收并接受信息。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讯息”,把电子媒介的感知比喻为神经中枢的延伸。而沉浸式体验则是尽可能打破传统媒介的感官分裂,通过技术调动观众多个器官,形成全方位的感知。以总台2023网络春晚的技术特色为例,在互联网公司网易的加持下,调动网易区块链、网易雷火、网易伏羲等多个部门同总台联手打造了元宇宙分会场,利用数字孪生、区块链、AI等技术打造的虚拟会场可实现万人实时互动。观众在3000万平米的虚拟水舞台中可以沉浸式感受草木的呼吸,仿佛置身真实世界的江边,最大限度地拉近观众之间的距离。此外,观众在元宇宙会场中可以打造自己的虚拟分身,为喜欢的节目打call、比心、燃放虚拟烟花,以一种互动性十足的方式沉浸式观看总台2023网络春晚。这种沉浸式的元宇宙环境最大限度地为用户营造了一个观看网络春晚的完美线上场地,使得用户能够通过互联网实现“现场”观看网络春晚,以此来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2.为文化赋能,让文物更加生动。中华优秀文化是一座无价的宝藏。如何让传统文化和文物在互联网时代迸发新的活力,网络春晚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以文物《三希堂记意图》为源点的情景文化舞蹈秀《醉墨淋漓》,利用AR技术打造书法舞台、复现的书法名作,呈现了书法史上著名的“王羲之夺笔王献之”故事。节目中的古典文物在现代技术下复原,两位舞蹈演员随笔锋不断调整形体姿态,将古典舞、文物同新兴技术完美结合,真正做到了让文物“活”起来。笔者登录微博查询,截至2023年1月28日,视频《醉墨淋漓演活二百多年前古画》播放量达40.8万,点赞量1352万,转发量280;哔哩哔哩网站同视频播放量1.6万,点赞量1365,收藏和转发量均为139。

3.为未来赋能,驱动文化发展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对于文化的推广宣传和历史传承来说,技术逐渐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驱动文化发展创新的重要动力。更加先进的技术、更加智能的科技,让中华文化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可能。例如,总台2023网络春晚是虚拟主播小C的首秀舞台,其节目堪称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典范。在舞台上,摇滚形象的小C同以往的主播形象大相径庭,她与国风虚拟偶像翎、数字治愈少女阿喜Angie组成“虚拟人乐队”,倾情演绎《向上的光》。截至2023年1月28日,该节目在微博的视频播放量达3.2万次。值得注意的是,主播小C已永久拥有了自己独一无二的声音系统,经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之后,小C从理论上具备了专业级别歌手演唱的水平。可以讲,这种“技术+文化”的融合,已经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结语

近年来,主流媒体一直在探索文化表达的草根化和通俗化,而总台网络春晚则是这种探索中典型且成功的案例之一。自2011兔年春节期间首次推出网络春晚,到2023年,网络春晚充分展现了主流媒体在“思想+艺术+技术”上进行的创新融合。总台2023网络春晚以“一起开新,共造未来”为主题,以潮流文化的形式呈现观众熟悉的文化元素,利用大型“视频通话”现场、Vlog跨屏视觉互动等创意十足的形式为观众带来了一个个惊喜节目。在这场打破主流文化与青年亚文化壁垒的大型晚会中,既融合了主流思想与亚文化特色,又将新旧艺术、中西艺术完美交汇,还将元宇宙等最新科学技术贯穿于晚会当中,最终形成了“思想+艺术+技术”创新融合的特色网络春晚。可以说,总台2023网络春晚既为千千万万的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也为今后的电视和互联网节目树立了典型且优质的学习和模仿典范。

作者系山西工商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1]国家广电智库.总台2023网络春晚:共情共鸣共振,懂青年最青春[EB/OL].(2023-01-15)[2023-01-28].https://mp.weixin. qq.com/s/0Eot6T_x7Ppg_63mxnphrA.

[2]王立君,王泉.中国二次元文化“破壁”社会文化解码[J].新媒体研究,2018(22).

[3]田金良.谈虚拟现实对新媒体艺术表达的影响[J].传媒论坛,2018(22).

【编辑:沈金萍】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自信”三喻
为何要坚持“文化自信”
以文化自信助推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自信,登高望远
网络文学 很有“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