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速肌力锻炼对麻醉下手法松解冻结肩的影响

2023-07-26 05:48辛运强滕学仁邹阿鹏安丰敏刘玉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23年14期
关键词:外展关节镜肌力

辛运强,滕学仁,邹阿鹏,安丰敏*,刘玉新*

(1.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山东烟台 264000;2.青岛市市立医院骨科,山东青岛 266071)

冻结肩是指肩关节形成过多的瘢痕组织或粘连,导致肩关节僵硬、疼痛,最终出现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1,2]。1934 年,冻结肩这一专业名词第一次由Codman 命名,用以描述此种肩关节周围的疼痛及不适[3]。病因不明确,其特征是在没有已知的内在性肩部疾病的情况下,主动和被动肩部运动受到明显限制[4]。在一般人群中,冻结肩的发生率约为3%~5%,但患有糖尿病患者的患病率可高达20%,好发于40~60 岁女性[5]。冻结肩常累及非惯用肢体,但双侧受累的病例高达40%~50%[6]。

冻结肩治疗方案的制定主要取决于冻结肩所处的发病阶段[7]。绝大多数患者(70%~90%)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获得良好的疗效[8~10]。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技术是一种先进的肌力测试、训练措施,已普遍被医师及物理治疗师运用于临床治疗,且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11]。虽然大多数冻结肩患者经保守治疗可以获得缓解,但对于难治性的冻结肩应当积极的行手术治疗[5]。手术治疗主要包括麻醉下手法松解(manipulation under anesthesia,MUA)、关节造影扩张术、关节镜下关节囊松解、开放手术等。有研究表明,用MUA 对顽固性冻结肩进行治疗,绝大多数患者(80%以上)的患者术后较术前疼痛程度下降,肩关节活动度明显提升[12]。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行MUA、等速肌力锻炼的冻结肩患者临床资料,评估MUA 结合等速肌力锻炼对冻结肩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冻结肩的诊断标准,主要表现为肩关节进行性活动度下降、以夜间痛为主的疼痛、主动外旋受限的特点;(2)首次患冻结肩;(3)年龄40~60 岁,均经6 个月以上保守治疗无效;(4)均采用MUA 治疗,所以操作均由同一组医师进行;(5)无等速肌力锻炼的禁忌证;(6)能够按时完成随访。

排除标准:(1)肩部疼痛的其他原因,包括化脓性关节炎、盂肱关节病、骨折畸形愈合、肩袖病变、肩关节撞击、颈神经根病或臂丛神经损伤等;(2)患侧肩关节周围肌肉肌力≤4 级。

1.2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 年10 月—2019 年2 月在本医院采用MUA 治疗冻结肩的患者临床资料,共60 例符合上述标准,纳入本研究。依据医患沟通结果,30例的MUA 治疗后行等速肌力锻炼(等速组),30 例在MUA 治疗后常规康复锻炼(常规组)。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见表1,两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病程、疼痛侧别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s)与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s)与比较

指标年龄(岁,images/BZ_8_1695_2837_1724_2887.png±s)性别(例,男/女)BMI(kg/m2,images/BZ_8_1695_2837_1724_2887.png±s)病程(月,images/BZ_8_1695_2837_1724_2887.png±s)侧别(例,左/右)P 值等速组(n=30)55.6±6.6 12/18 25.9±1.5 8.1±4.4 19/11常规组(n=30)54.3±7.0 16/14 25.2±1.6 7.9±4.0 17/13 0.467 0.301 0.132 0.854 0.598

1.3 治疗方法

MUA 治疗:患者平卧去枕床,给予静脉麻醉。麻醉生效后,术者立于患侧,一手握住患侧腕部,另一手握患侧肱骨近端,缓慢发力将患肢前屈上举180°,接着肩关节外展,随后内收使患侧手接触健侧肩关节。然后使前臂向内侧旋转,抬高患肢使手指从对侧耳朵缓慢经过头后,最终到达肩胛骨水平。麻醉清醒后,扶患者坐起,将患肢背伸,让手背紧贴患者背部,慢慢用力,牵拉而让肩关节发生内收,使患侧拇指尽量达到肩胛下角高度。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治疗。

等速组:MUA 治疗后采用ISOMED2000 等速测试系统(ISOMED2000,德国)中的等速测试及等速训练模式,包括外展、前屈、后伸各个方向的肌群进行等速向心训练。等速肌力锻炼方案为1 次/d,5 d/周,30 min/次,持续4 周。第1 周采用120°/s,运动速度较快,但对关节面的压力小,更加安全;第2~3周选用60°/s(慢速),主要增加肌肉的张力,缩短肌力恢复的时间;第4 周运用180°/s(高速),并进行功能适应性训练,可反复多次进行,通过模拟日常生活活动及运动时的收缩速度,达到患者日常生活所需的功能要求,使患者重返日常运动。

常规组:MUA 治疗后,进行常规康复锻炼,包括钟摆运动、手指爬墙练习、肩关节各个方向的力量锻炼。

1.4 评价指标

记录患者治疗周期时长、治疗费用、患者顺应性及治疗过程中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nstant-Murley评分、以及肩关节外展、前屈、后伸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评价临床结果。行ISOMED2000 检查,测量峰力矩(peak torque,PT)。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数据以±s表示,资料呈正态分布时,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时间点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资料呈非正态分布时,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等级资料两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组内比较采用多个相关资料的Friedman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期情况

60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无相关并发症。两组患者围治疗期资料见表2,等速组治疗周期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等速组无重复MUA 治疗,而常规组2 例患者因复发而再次行MUA 治疗;但是,等速组治疗费用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顺应性均为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VAS 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7 d、治疗后14 d 的VAS 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后4 周等速组VAS 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过程中按患者疼痛程度给予服用帕瑞昔布钠和塞来昔布等药物,大多数患者仅需间歇服用药物即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少数患者需持续应用镇痛药物治疗,且随时间推移,药物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等速组止痛药物的使用强度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期资料(±s)与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期资料(±s)与比较

指标P 值等速组(n=30)常规组(n=30)84.6±8.3 2 760.7±134.2 103.9±28.3 2 355.2±401.9<0.001<0.001 ns 30/0/0/0 30/0/0/0 0/13/17 2/20/8 0.012治疗周期(d,images/BZ_8_1695_2837_1724_2887.png±s)治疗费用(元,images/BZ_8_1695_2837_1724_2887.png±s)顺应性(例,优/良/可/差)止痛药物使用(例,强/中/弱)早期VAS 评分(分,images/BZ_8_1695_2837_1724_2887.png±s)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7 d治疗后14 d治疗后4 周P 值3.8±0.9 3.7±0.9 3.5±0.9 3.3±0.8 1.9±0.5<0.001 3.8±1.0 3.6±1.0 3.5±0.9 3.3±0.9 2.6±0.7<0.001 0.946 0.888 0.955 0.785<0.001

2.2 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24 个月以上,平均(34.5±5.9)个月。两组随访资料见表3。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术后Constant-Murley 评分及肩关节外展、前屈、后伸ROM 均显著增加(P<0.05)。治疗前两组间Constant-Murley 评分及肩关节外展、前屈、后伸ROM 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等速组的Constant-Murley 评分及肩关节外展、前屈、后伸时ROM 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

表3 两组患者随访结果(±s)与比较

表3 两组患者随访结果(±s)与比较

指标等速组(n=30)常规组(n=30)P 值Constant 评分(分)治疗前术后3 个月末次随访P 值外展ROM(°)术前术后3 个月末次随访P 值前屈ROM(°)术前术后3 个月末次随访P 值后伸ROM(°)术前术后3 个月末次随访P 值12.7±0.8 89.4±4.4 91.4±4.2<0.001 12.9±0.9 82.5±5.3 88.3±4.6<0.001 0.327 0.021 0.009 0.988<0.001<0.001 62.5±16.5 136.0±11.7 165.8±9.6<0.001 62.5±16.5 119.7±14.8 149.7±14.8<0.001 78.3±13.3 148.2±15.5 171.1±8.3<0.001 75.1±12.6 129.3±12.7 159.2±12.6<0.001 0.377<0.001<0.001 0.996<0.001<0.001 17.5±5.0 40.1±6.4 49.7±5.6<0.001 17.5±5.1 29.5±4.7 40.0±4.7<0.001

2.3 ISOMED2000 检测

两组ISOMED2000 检查的PT 测量结果见表4,与治疗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各个方向的PT 均显著增加(P<0.05)。治疗前两组患侧肩关节在60°/s、120°/s、180°/s 时外展、前屈、后伸PT 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等速组各个方向的PT 均显著大于常规组(P<0.05)。

表4 两组患者PT 测量结果(Nm,±s)与比较

表4 两组患者PT 测量结果(Nm,±s)与比较

指标等速组(n=30)常规组(n=30)P 值60°/s 外展治疗前末次随访P 值60°/s 前屈治疗前末次随访P 值60°/s 后伸治疗前末次随访P 值120°/s 外展治疗前末次随访P 值120°/s 前屈治疗前末次随访P 值120°/s 后伸治疗前末次随访P 值180°/s 外展治疗前末次随访P 值180°/s 前屈治疗前末次随访P 值180°/s 后伸治疗前末次随访P 值0.942<0.001 23.9±3.9 44.1±6.0<0.001 24.0±3.9 32.5±4.8<0.001 0.858<0.001 16.7±3.3 38.7±4.4<0.001 16.8±3.4 30.2±3.2<0.001 0.937<0.001 25.2±4.4 47.9±6.0<0.001 25.2±4.4 35.3±4.7<0.001 0.930<0.001 20.1±3.9 36.3±5.3<0.001 20.1±4.0 27.4±4.2<0.001 0.784<0.001 13.9±3.3 31.6±4.5<0.001 14.1±3.3 22.5±3.9<0.001 0.990<0.001 22.0±4.1 38.5±6.9<0.001 22.0±4.0 32.8±5.1<0.001 0.921<0.001 14.1±2.4 25.4±4.1<0.001 14.2±2.3 20.8±2.4<0.001 0.855<0.001 12.5±2.3 23.6±3.5<0.001 12.3±2.3 19.8±2.3<0.001 0.971<0.001 19.0±3.2 30.8±4.3<0.001 19.0±3.1 24.9±3.8<0.001

3 讨 论

冻结肩的主要表现为肩关节进行性活动度下降、以夜间痛为主的疼痛、主动外旋受限的特点。影像学检查可见喙肱韧带缩短和增厚,因纤维化而导致挛缩的关节囊,肩关节腔容积变小[13]。对于早中期冻结肩患者,药物治疗、激素注射、物理治疗、关节松动术等保守治疗方案更容易接受[14]。疼痛是冻结肩早期最突出的临床表现,缓解疼痛成为了多数患者的主要诉求。非甾体类抗炎药适用于冻结肩治疗的各个阶段,可以说无论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是不可或缺的[15]。本研究中非甾体类药物用于患者术后镇痛,以及进行等速肌力锻炼的前疼痛的控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并非所有的保守治疗都是有效的,一项长达9 年的随访结果发现仍然有90%以上的冻结肩患者遗留轻到中度的疼痛症状[16]。严格保守治疗6 个月以上无效的冻结肩患者,建议积极行手术治疗。Dodenhoff 等[17]采用MUA 治疗保守治疗无效的冻结肩患者,研究结果显示MUA 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患者肩关节活动度,短期内即可恢复日常活动。一项前瞻性研究中,比较了MUA 与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难治性冻结肩的早期临床疗效,研究结果表明,MUA 与关节镜组在术后早期提供了同等的临床结果[18]。然而,并非所有选择的MUA 患者都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出现不良结果或冻结肩复发症状的患者应接受进一步的MUA 治疗,以获得良好的结果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19]。MUA 操作相对简单,手术时间短等优点,且手法松解既可以单独进行,也可用于麻醉后、关节镜手术前的松解。MUA 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联合关节镜松解[20,21],手法松解结合关节镜下松解手术已被认为是一种相对安全可靠、术后恢复较快的方法[22]。但MUA 有产生严重的并发症的可能,如肱骨骨折、肩关节脱位、臂丛牵引损伤等。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且术后Constant-Murley 评分、AROM 在术后3 个月及末次随访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表明MUA 治疗冻结肩早期疗效显著。

无论采用何种手术方式治疗冻结肩,术后的康复锻炼都是必不可少的[23]。肩关节周围力量的恢复有利于冻结肩患者肩关节AROM 的恢复[24]。肩关节肌力的恢复情况可以作为冻结肩预后的重要参照,等速肌力测试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客观量化的评定运动功能的手段。等速肌力锻炼能同时训练主动肌和拮抗肌,不仅能够增强肩关节力量,而且在进行等速运动过程中能够反复反复牵拉关节囊、关节内及周围韧带及肩袖肌等,可以更加充分地松解肩关节内部粘连结构。此外康复锻炼的过程中可以加速血液流通,有利于炎症的消除。等速肌力锻炼可以对参与肩关节运动的主要肌群(尤其肩外旋和外展肌群)进行锻炼[25],研究结果显示等速组比常规组在早期的VAS 评分下降更加明显,Constant-Murley 评分、AROM、PT 改善更加显著,治疗周期明显缩短。

本研究结果显示,常规组及等速组患者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VAS 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ROM、Constant-Murley 评分、PT 较治疗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MUA 对冻结肩患者恢复有积极作用。并且等速组在4 周时VAS 评分下降程度较常规组更显著,AROM、Constant-Murley 评分、PT 较常规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MUA 结合等速肌力锻炼对冻结肩的恢复作用显著,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参照。

猜你喜欢
外展关节镜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外展悬吊式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重度OSAHS的疗效分析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肱骨外展动作中肩袖生物力学的有限元分析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关节镜下治疗慢性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早期随访研究
关节镜术后电话回访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