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述评与展望

2023-08-01 08:34周兴志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双师双能型双能双师

周兴志

(西安航空学院 材料工程学院,西安 710077)

一、引言

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虽然我国高等教育已初具规模体系,但是我国高等教育同质化倾向严重,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1]。为缓解这些问题,国家决策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高等学校、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机制”[2]。作为转型的主体与践行者,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师资队伍的转型发展。因此,“怎么转、由谁来主导、转到什么程度”等一系列问题摆在了高校管理决策者以及研究者们的面前。

本研究应用调查研究方法,对目前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出台的“双师型”“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以及近百篇关于“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梳理分析并评述,在总结理论方法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希望能为今后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转型发展提供建设性思路。

二“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现状

(一)相关数据统计

本研究以教育部新建本科院校数据库为基础,通过对数据进行有效筛选,最终确定了37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为目标研究对象,如图1所示,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数据抽样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且这些高校都出台了关于“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办法与措施。除此之外,本研究还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平台,以“‘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为主题精确检索收集了80篇相关文献资料作为研究基础。

图1 高校分布区域*注:“陕西省,3”表示在陕西省高校选取了3个研究对象

(二)现状分析

通过梳理分析本研究的样本数据信息,发现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双师型”(也称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些成效具体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制度建设方面。教育部2000年以后新批准的所有普通本科院校中,出台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办法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占比已超过总数的百分之六十,“办法”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考核管理以及建设路径等基本范畴做了详细说明。同样也发现,围绕服务社会经济和人才培养,现阶段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非常重视学校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和“双能”能力建设工作,不断改革完善“双师型”师队伍建设方案[3]。二是学术研究方面,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搜集了2000—2023年期间关于“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文献资料近310余篇,统计发现在2019—2023年期间发表的文献有150余篇,占总筛选量的一半,表明近五年时间相关研究非常活跃,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且研究主要集中在“认定标准”“培养模式”“建设路径”等方面。围绕认定标准,魏澜从多源流理论视角研究了“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及政策议程[4];王强提出了基于胜任力的艺术设计类“双师型”教师分层聘任标准研究[5];孙运利提出了公安类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研究等[6]。围绕培养模式,王磊提出了从OKR视角研究“双师型”教师培养创新模式[7];张平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研究)[8];滕罕提出了从多元化人才需求角度完善“双师型”教师“一三三”培养模式等[9]。围绕建设路径,赵莹提出了中国特色学徒制视域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10];沈健提出了双因素理论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11];龚建荣提出了转型时期校企合作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等[12]。

如上所述,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发展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包括已经出台实施的“办法”,以及相关的认定标准、培育机制以及建设路径研究等等,但在梳理总结时发现,“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效并不明显。一是“办法”虽然已经出台,但职能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能力不足。“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学校内部部门之间的共同努力、协同推进,但各部门之间通常沟通不及时,缺乏统筹推进的能力,时常出现责任缺位、错位现象,且相关部门的配套保障机制跟进不到位,影响了“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后期发展质量。二是虽然学术领域开展了研究工作,但通过分析文献资料发现,相关理论研究的作者多为专任教师,而从事“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管理研究者居少,说明相关管理人员的理论研究水平还有待深化提升。三是通过调研发现,“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结构布局不合理。具备丰富工程行业背景的专任教师较少,尤其是具有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的“双师型”教师更少,不能有力支撑学校应用型发展与转型,且教师“双能”培养力度不够,培养过程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层次性和行业性等[13]。

三、“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述评

(一)概念内涵界定与述评

梳理分析37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出台的“办法”和80余篇“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关于“双师型”“双能型”“双师双能型”教师的理解,目前学术界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界定说法,如表1所示。

表1 “双师双能型”教师概念界定分类

通过对本研究相关数据信息分析可知,不管是“双证”等同于“双师”说,还是“混合”说,关于“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条件”的界定,总体可分为两大类:“基本条件”“必备条件”。“基本条件”是要具有基本的教师资格,“必备条件”是要具有一定的工程与行业背景,并且对掌握的相关专业技能提出了明确要求。具体而言,各个高校对此都有一定的差异,关于“双师”“双能”的界定更多与学校类型、专业特点紧密相连。学校定位不同、专业不同,对认定条件的标准也各不相同,比如惠州学院把认定条件分为“基本条件”和“业务条件”[15];上海建桥学院把认定条件分为“认证条件”和“其他要求”[16];百色学院将认定条件细分为“职称或资格证书条件”和“实操技能要求”等[17]。因此在具体制定“办法”中,各个高校需紧紧依托地方经济发展和实际情况,出台有针对性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措施。

(二)建设原则与目标

1.建设原则

“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办法中,各高校都对自己的建设原则作了明确规定。例如,安康学院提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学校规划与个人计划相结合的原则;培养与外聘相结合的原则;专业相关性原则等四原则[18]。齐鲁师范学院提出:学校规划与个人计划相结合、以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就业创业为导向,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按照培养业务骨干与引进专业急需人才相结合、提升专业技能与开展资格认证相结合、打造专职队伍与优化兼职人员相结合的原则[19]。西安航空学院提出:坚持专职与兼职相结合,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学校与行业企业相结合,参加应用实践与开展资格认证相结合的原则[20]。哈尔滨学院提出:以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专业进修与技能培训并重的建设原则[21]。除此之外,本研究还梳理分析了其他33所地方应用型高校(样本)关于“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原则的研究。

2.建设目标

行动目标是保证有效完成工作的内生动力,围绕《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大部分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依据学校党代会、教代会精神以及“十四五”发展规划制定了师资队伍专项规划,目的旨在打造一支教学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具有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产教融合能力的高素质“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例如,福建江夏学院工会第二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第二届第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以及师资队伍建设规划(2021—2025年)提出:优化师资结构,分学科、分专业、分层次、分类别做好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企业骨干人才,推进“双师双能型”教师提质增效,比例达到65%以上[22];湖南城市学院“十四五”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提出:推动“双师型”教师培育计划,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建立“双向互进”机制,广泛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实施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加快教师服务地方能力提升,十四五末“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达到70%[23];淮南师范学院“十四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2021—2025年)提出:完善教师到业界实践、挂职和承担横向课题有关政策,促进教师实践应用能力提质升级,十四五期间“双能型”师资队伍比例超过80%等[24]。

通过分析,将所有“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中的相关原则概括起来,大致可归纳总结为以下几种:以专业为本的原则,“双师双能型”教师是依靠专业存在的,脱离自身开专业,“双师双能型”教师便失去了存在的根基。以校企合作基地为依托的原则,企业是应用型人才塑造的最佳场所,教师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基地平台,开展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应用实践为导向的原则,“双师双能型”教师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发展的产物,本身就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其价值也主要体现在应用与实践方面,因此“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结果的评定应与社会市场需求、经济效益产出直接挂钩。此外,通过分析样本数据,近九成高校将“双师型”“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设定在5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了80%,如果以此数据为依托保障,将能有利支撑推动学校向应用型转型与发展。

(三)建设措施

通过对样本数据研究分析,关于“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及措施,主要可归纳总结为“两结合三步走”。“两结合”指外部引进和内部建设相结合:学校以“外”引(从外部引进人才)的造血形式,不断充实“内”部(本校师资队伍)的建设,着力打造一支教学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三步走”指人才引进、本土培养、合作研究:人才引进是从企业行业直接或者间接引进具备“双能”条件的高技能人才,建立一支专兼职队伍;本土培养是本校教师通过企业实践锻炼、挂职、进修、考取资格证等方式,培养“双师”“双能”素养;开展合作研究是教师通过与企业开展研发合作等方式,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双能”素养。通过“两结合三步走”建设途径与措施,可使教师提高“双师”“双能”理论水平和实操技术,提升本领域实践教学能力及掌握先进的制造工艺和技艺,从而满足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导向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具体举措归纳如下。

1.外部引进渠道

(1)直接引进。根据办学定位与专业建设需求,大部分应用型高校制定了具备“双师”“双能”素养的人员招聘计划,希望直接从知名企业引进高技能人才补充到学校教师队伍中,并让其担任实践教学方面的任务。近年来许多地方应用型高校在人才招聘公告中,有一定比例名额专门是为企业高技能人才单列的。例如,湖南科技学院提出:要加大校外引进“双师双能型”教师力度,学校重点引进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中获奖的高技能人才[25]。

(2)柔性引进。多数地方应用型高校按照“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原则,已初步建立了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机制,采用灵活用工形式,通过加强监督等方式,允许吸纳一部分来自企业行业的高知人才作为兼职教师承担学校的教学任务,并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例如近几年特聘教授、客座教授的出现就是对“柔性引才”的积极回应[26]。这样既缓解了学校的用人压力,同时也增加了聘任人员工作的灵活性。除此之外,许多地方应用型高校还探索建立了专业“双带头人”机制,旨在从知名企业以合同聘任的方式聘任一批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技术人才作为相关学科专业的带头人。

2.内部培养路径

(1)加强在职培养与培训。通过梳理样本,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都在不断完善“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培训制度,并设置专项经费用于“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育,采取多样化的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容,改革评价方法[27]。山西传媒学院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实训水平[28]。

(2)参加企业实践锻炼。实施专任教师赴企业行业实践锻炼长效机制,积极开展校企共建实验室、实践基地等,定期外派教师赴合作基地进行实践挂职锻炼,把握前沿科技动态和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收集实践教学、毕业设计等需要的各种专业实践技术资料,以丰富和完善专业教学内容,以此提高“双能”素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制定了年度教师专业发展工程“产学研践习”的具体方案,选派教师到指定基地(优选协同创新平台的合作单位)进行产学研践习[29]。

(3)支持应用技术研究。《国家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提出要充分支持高校和研究机构,利用实验设备资源推进科研成果转化率,实现科技成果市场价值[30]。尤其对地方应用型高校而言,需进一步给科技工作者松绑,鼓励教师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积极参与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通过科研反哺教学方式,将实际的工程实践内容引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加强课堂教学与工程实际的联系,促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常州工学院提出:要与企业行业共建科技合作平台,通过实践调研、科学研究、技术服务、项目开发等方式引导和带动一批教师参与工程实践、技术开发和产品研发等社会经济活动,提高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扩大服务社会的范围和社会知名度[31]。

(4)鼓励参加资格认证(行业资格考试)与竞赛。培养专任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行为习惯,鼓励他们积极参加行业资格认证、考试,以增强工作的实操能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专任课教师除了能讲好专业理论知识之外,还必须拥有过硬的素养与掌握本专业领域内各项基本专业技能的本领,而教师参加各种技能竞赛,不仅可以使自己的实操能力得到加强,还可以调动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达到“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目的[32]。作为应用型高校的领导者,要深入企业了解生产需求,积极推动开展竞赛合作项目,为开展竞赛合作项目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使更多的教师能够通过竞赛的方式提高自己的各项业务水平与能力。

(5)完善管理制度。“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各高校都在努力构建完整的教师引进与培养体系。比如,样本中大多数应用型高校在年终考核时,将“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培养情况列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对各教学单位进行考核。此外,大部分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特别注重对“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督导检查,将教师接受培养培训和到企业实践的有关情况记入教师业务档案[33]。有些高校还出台了相关激励政策,对于“双师双能型”教师,优先评选先进,国内国外进修方面优先予以推荐,优先推荐并资助参加市级以上各类技能大赛等。

四、研究不足与展望

结合上述分析,此研究后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一是理论研究方面。通过梳理分析文献资料,发现近几年对于“双师双能型”教师的研究多体现为研究数量的激增和研究内容的泛化,反而忽略了对“元问题”的研究,因此研究者在研究之前先要厘清“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基本定义与内涵。有了基础研究做铺垫,研究的成果才能更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二是实际建设方面。部分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调研不充分的前提下,为响应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性要求,仓促制定出台了学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办法”。通过分析这些“办法”发现,高校在设计“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标准与培训体系等时,一些措施以及管理办法过于笼统,还需进一步分层与细化。

因此,对于“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探析还需进一步加强其研究的基础性、整体性与系统性。除了应用常规的一些研究措施、方法外,可试图从教育学、社会学、行为学、经济学以及心理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理论与实践研究出发,为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提出一些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双师双能型双能双师
双能X线吸收法在肌少症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中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研究
转型发展背景下的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转型发展背景下的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国外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对我国“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启示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