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大葱产业发展路径及对策分析

2023-08-04 07:13田爱华张会玲
中国果菜 2023年7期
关键词:章丘

田爱华,张会玲

(1.济南市章丘区章丘国家森林公园管理中心,山东 济南 250200;2.济南市章丘区农业农村局产业发展部,山东 济南 250200)

章丘大葱是历史悠久、闻名国内外的农作物,已有2 000 多年的栽培历史,明朝时期便已成为贡品。据《章丘县志》记载,公元1552 年,章丘大葱被明世宗御封为“葱中之王”[1]。章丘大葱因其葱高、白长、脆嫩、微甜的特有品质赢得消费者青睐,是首个在原国家农业部通过“地理标志登记”的农产品,“章丘大葱”商标也是首个通过原国家工商总局认证的蔬菜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章丘大葱富含磷、铁、硒等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3],且特有的油质性挥发液体中含有葱蒜辣素以及3-乙氧基丙醇、1,3-丙二醇等醇类以及碳酸二甲酯、草氨酸乙酯等酯类和二甲基亚砜、二甲基硫等硫化物等香气成分[4],具有较高的保健和药用价值。辣味稍淡,脆而多汁,味道香甜,既可炒制,更适宜生食。章丘大葱主要在章丘区绣惠、枣园、宁家埠、龙山、刁镇等镇街集中种植。作为富民产业,章丘大葱种植规模曾一度达到10 万亩(1亩≈667 m2,下同)。当地政府坚持“一个品牌、两区共建、三产融合”的发展思路,持续推动区域化布局、品牌化运作和产业化经营及三产融合发展,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

着眼保持章丘大葱合理种植规模、提升章丘大葱的品质品牌、提高生产经营质效和致富农民水平的目标,针对近年来出现的种植面积有所萎缩、投入产出效益降低、市场占有率和消费美誉度提升不快等问题,本文对近10 年来章丘区各级党政及农民群众发展壮大章丘大葱产业的路径进行广泛调研、深入分析,以期在构建全国大市场和消费多元化个性化品牌化的新形势下,提高各级各界对章丘大葱等特色产品产业高质高效发展的关注度,加快破解生产、加工、经营等环节的现实问题,使章丘大葱产业提质增效,进而带动地方形象的提升。

1 章丘大葱的发展路径

1.1 划定区域集中保护

以绣惠女郎山为核心,建立万亩传统种植保护区,依托章丘市种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建设大葱良种繁育基地,持续开展“大梧桐”“气煞风”等优良品种的提纯复壮,并保持深开沟、高培土、精耕细作的传统栽培模式,推广土壤改良、绿色防控等优质生产技术,实现章丘大葱独特品质的保持与传承。2017 年,《章丘大葱栽培系统》成功入选“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此基础上,建设章丘大葱文化博物馆、女郎山葱岭郊野公园,同步改善主产区生态环境和乡村面貌,章丘大葱的品质特征、地域特色日益彰显。

1.2 与时俱进融入现代元素

在传承优良品种与独特耕作方式的同时,针对全国大市场和消费新趋势,注重守正创新,努力补齐传统散户种植投入高、效益低等短板,建立章丘大葱现代生产示范区,打造现代生产示范区“四区”发展格局,促进生产效率、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效能不断提升。

一是打造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区。在播种、育苗、移栽到收刨、加工的大葱全程机械化标准化生产方面持续试验示范,积极探索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大葱产品整齐度、商品率的方法措施。二是打造章丘大葱商超直供示范区。实现四季栽培,提高了章丘大葱错峰销售能力;持续完善保鲜冷库、冷链配送等基础设施,解决了鲜葱储运问题,实现章丘大葱商超冷链直供。目前,已与盒马鲜生、家家悦、银座、大润发、华润万家等商超开展合作[5]。三是打造章丘大葱智慧农业示范区。开发章丘大葱种植管理大数据平台,推动章丘大葱产业数字化转型和产业融合发展。四是打造富硒大葱产业示范区。充分发挥章丘58 万亩富硒土壤的天然优势,建设章丘大葱富硒基地,发展富硒大葱产业。

1.3 三产融合创建品牌

注重从一产领域向二三产的延伸,初级农产品向商品、礼品的转化,食品向文化产品的转型,在葱类产品中依然保持了独树一帜的消费认可度和美誉度。

1.3.1 重视研发,推出系列葱产品

由山东伟丽种苗有限公司、山东葱香四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中科思勰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济南)有限公司等主体牵头,开发小甜葱、葱白、葱段、精品葱、状元葱等不同规格鲜食大葱产品;山东晶荣食品有限公司、济南秦朕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农产品加工类龙头企业领衔,开发了葱油、葱酱、脱水葱、大葱系列美食、大葱预制菜、消杀产品等系列精深加工产品;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泉韵历山(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文创团队合作,开发了“葱小白”“葱小玉”玩偶等一批有颜值、有特色、可落地的大葱文创产品近200 件。

1.3.2 加强营销

注重线下线上营销渠道的拓展。线下不断完善提升大葱产业市场、改进大葱产品形态及包装方式、维护传统营销渠道,与中国全聚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农餐对接战略合作协议;线上由章丘电商协会牵头,济南优扶今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荷小妹工作室等电商主体参与[6],邀请网红达人举办网上章丘大葱节,开展直播带货,集中对接顺丰等知名物流企业,以独特品质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

1.3.3 强化品牌效应

讲好“葱仙女洒血战疫度众生”、伟人毛泽东以章丘大葱为“国礼”出访苏联的故事,传播老舍先生对章丘大葱出神入化的精彩描述,持续参加全国名优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活动,成功争创2017 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20 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最受市场欢迎品牌农产品”等10 多项荣誉,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纳入山东省第一批“好品山东”品牌目录,使章丘大葱家喻户晓、妇孺皆知[7]。

1.3.4 以推介形式抢占市场

连续举办20 届大葱文化旅游节,以多种方式开展大葱宣传推介活动,积极参加全国、省市农产品博览会。2014 年,章丘大葱走进APEC 国宴等世界级平台;2020年,章丘大葱以2.532 m 的长度获得“世界最长的葱”吉尼斯世界纪录[8];2021 年,“好品山东——齐鲁灵秀地品牌农产品”推介会澳门站现场,章丘大葱深受澳门群众及采购商青睐;2022 年,章丘大葱走上了冬奥会的餐桌。

2 章丘大葱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当地政府采取多项措施推动章丘大葱产业发展,但受劳动成本上涨、葱类产品消费多元化、市场与自然风险加大等因素影响,章丘大葱生产经营面临规模徘徊不前甚至面积下滑、种植农户减少、整体效益不够稳定等问题。

2.1 种植利润空间压缩

根据章丘区人民政府网站发布的最近7 年(2016—2022 年)章丘大葱集中上市销售期(一般为11 月5 日—12 月15 日)目标价格保险监测行情数据显示,除2020、2021 两个年份混等混级章丘大葱的售价较高之外,另外5 年每1 kg 章丘大葱的产地市场售价均不足3.0 元。

章丘大葱每667 m2产量一般在4 000~5 000 kg 左右,每667 m2毛收入在1~1.5 万元之间。但种葱的人工及种肥、管理投入成本较高,一般每667 m2产量为3 000~5 000 元,总体效益低于其它经济作物;同时劳动强度大,遭受涝灾、雪灾、寒冷天气等自然灾害风险较大,效益不够稳定,导致部分农户改葱为粮。

2.2 产品特色未凸显

葱类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繁的调料,主要是在烹调食物过程中去腥增香,不同地方有各自不同的食用方法。章丘大葱作为葱类产品的一种,既能够作为调料用于烹调食物,也因其独特的种质特征,以及生产环境、栽培方式的与众不同,展现出“高、大、脆、白、甜”的特质,更适合生食,因此有“水果葱”之称,大葱蘸酱、煎饼卷大葱是更为普遍、风味更佳的食用方法。但在过去宣传推介及营销过程中,没有将其种质特征突出出来,或者突出了“植株大、分量重、葱白长”的外部形象,忽略了“口感脆、浆汁多、入口微甜”的内在品质,导致消费者因食用方式不当感受不到章丘大葱的独特风味,章丘大葱在市场上也缺乏明晰的辨识度。

2.3 销售管理不到位

章丘大葱的品牌响亮,在国内市场特别是华北、东北地区有一定的消费群体,但因地道的章丘大葱营销体系不完善,使部分外观形象与章丘大葱相似的外地葱用章丘大葱的包装和品牌充斥市场,消费者以高价位买到并非纯正原产地的章丘大葱,直接影响消费体验和章丘大葱的声誉。

2.4 激励政策效应不明显

近年来施行的目标价格保险、举办章丘大葱旅游文化节、建立大葱文化展馆等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促进生产政策多、推动产后营销的政策少,有些政策效应弱化,困扰生产的排洪除涝、全程机械化等问题解决不到位,产地交易市场规模小且分散,主销区市场拓展不够、引导消费范围不大等情况,还有延迟上市的关键技术难题未解决,影响产品整齐度、保鲜度、商品率。

2.5 科技投入和产销研究不够

目前,章丘大葱品种提纯复壮及新品系研发的科技力量不足,主要由个别农业企业和繁种农户开展,种质资源保护意识不强;生产环节系统化、精细化科技指导服务不够及时,标准化生产及监督检测、追溯体系还不够完善;对优化产品类型、包装方式、消费形态等工作研究的不深不透,大葱以捆扎、盒装等外观形态销售,导致面向中高端市场的精品净葱比重小,大葱采后损耗率高、加工增值率低。

2.6 疫情防控影响大葱产销

受新冠疫情防控影响,章丘大葱的消费需求降低,并多次出现章丘与省内外地区的物流运输中断情况,导致集中收刨上市的章丘大葱外地订单减少,并且无法正常发货,直接影响了产品品相、销售价格、外销数量,增大了自然损耗率。

3 章丘大葱产业的发展建议

3.1 突出鲜食功能特色,科学定位目标市场

章丘大葱不宜像其它葱类产品那样,以餐厨佐料和调味品的身份去投放市场,而应彰显特质优势,实行差异化竞争。一是以浆汁饱满、口感甜脆、宜于生吃鲜食为突出内在特征宣传推介,主攻鲜食“水果葱”市场,既要凸显植株高大、葱白粗长的外观特征,更要通过消费体验、专家讲解等方式,使城乡居民感受到章丘大葱的内在特质。二是以中高端客户群为目标市场。通过大数据分析掌握主要销售市场和消费群体,确定目标客户,有的放矢地组织宣传推介和市场拓展。三是以包装适度、安全卫生的精品大葱形态供应市场。充分考虑章丘大葱含水量高、保鲜期短、葱叶易腐烂等现实情况,适应家庭小型化、住宅高层化、垃圾分类处理及电商日趋发达等生活方式和消费需求变化,开发小包装、精细化、保鲜期长的大葱产品类型,采取冷链物流、电商配送、直供直销等快捷营销方式,树立良好产品形象。四是注重研究解决消费者生食大葱产生的口味重等问题,增加食用舒适度。

3.2 “一葱”为主多葱共存,保持“中国葱乡”声誉

章丘作为章丘大葱的原产地和全国知名的大葱之乡,保持较大葱类产品种植规模和盈利水平,对外影响区域形象,对内关系农民持续增收。一是在保持纯正的章丘大葱一定种植规模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农民自愿和收益最大化原则,引种日本钢葱、小香葱等多个葱类产品,形成以章丘大葱为主,多个葱类产品共存的局面。二是在以绣惠女郎山为核心的万亩传统种植保护区,以及宁家埠、枣园、龙山等主产街道,根据生产需求及群众意愿,通过不断改善生产条件,制定优惠政策,持续推进品种提质复种,强化技术指导服务,确保核心区内章丘大葱达到一定种植规模,确保独特的品种品质。三是重点扶持规模种植大户,集成政策、资金,支持规模大户扩大种植面积、购置生产机械、建设冷藏设备、发展设施栽培、试验示范新技术新成果,使之成为支撑章丘大葱核心区的主要力量。四是新建或改造提升葱类产品产地交易市场,尽快提高章丘境内葱类产品的交易量和影响力,重新恢复省内乃至全国葱类产品集散交易和价格形成中心的地位。

3.3 强化科研指导服务,破解产销技术难题

做实种质资源保护及提纯复壮,针对章丘大葱为小众地域特色产品、科研关注度低的现实,聘请山东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农业大学等省内外科研院校的知名育种专家组建科创团队,与本地农技推广机构、育种大户联合攻关,提高‘大梧桐’‘气煞风’等传统章丘大葱品种的纯度,研发耐旱、耐寒、抗倒伏等系列品系,实现葱种繁育科技化;在总结示范经验基础上,在突破全程机械化生产方面持续强化科技创新,着重解决机械化移植、收刨两个环节的技术难题,进一步降低劳动力成本[9];建立统一的生产、产品、加工、运销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化体系,并健全检测监督、追溯追责机制,确保标准严格落实;探索推广大葱设施栽培抗寒防冻技术,将大葱鲜品上市时间由目前元旦前后延迟到春节期间,拉长2 个月左右的上市期,提高大葱销售价格和产销收益;围绕改善产中植株整齐度和产后产品分切、包装、冷链运销等方面进行创新和研发,提高产品商品率和保鲜能力,满足当前即食性、小体量消费需求。

3.4 统筹做靓品牌与健全营销体系,提高市场占有率

将章丘大葱的产后营销和品牌提升、宣传推介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政府主导、主体参与、行业自律、市场化运作,为章丘大葱销售营造浓厚氛围、打造良好环境。一是在章丘本地举办“章丘大葱文化节”基础上,在章丘大葱的主销地组织开展有影响的宣传推介活动,进一步加深消费者对章丘大葱的认知;二是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支持种植大户发展订单生产、建立专营直销窗口[10],补贴冷链物流体系,激励各类营销平台销售道地章丘大葱,让消费者既闻其名,又能买到和品尝;三是授权使用“章丘大葱”品牌标志,要求非章丘地产大葱、以及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地产章丘大葱产品不得使用该标志;四是开展打假活动,清理市场,对于非法使用“章丘大葱”品牌标志的曝光处罚,维护道地纯正章丘大葱的良好声誉。

猜你喜欢
章丘
济南章丘区龙山镇黑陶作坊的人类学调查
山东章丘至庆云等五条高速公路项目开始招标
章丘大葱:十三月一根葱
章丘“无锅”
章丘一地鸡毛
山东章丘大葱
章丘大葱“高大上”
中国(章丘)第十五届大葱文化节暨大葱产业发展高峰论坛
山东章丘兴国寺大殿考
章丘城子崖遗址H393出土人骨的鉴定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