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雨亭:清政为民 廉谨治家

2023-08-07 04:53王宇新
党史文汇 2023年7期
关键词:书记干部群众

王宇新

赵雨亭(1917—2008),原名霆,字振之,山西平定人。1937年1月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全民族抗战时期,历任平东县一区区委副书记、书记,平西县委组织部部长、副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平定路南县委书记、县独立团政委,武乡县委书记,太行二地委宣传部部长,晋中三地委宣传部部长,晋中区党委青委书记兼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筹委会书记,汾阳地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党校校长,榆次地委副书记。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运城地委书记、军分区政委,晋南地委第一书记、军分区政委,山西省委书记处书记,雁北地委副书记,临汾地委书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历任山西省委书记处书记,省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赵雨亭一生忠诚为党,严于律己,清廉俭朴,成为干部勤政廉洁的榜样。

勤政廉洁 服务群众

1941年到1942年,侵华日军对抗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在平西地区实行“格子网”包围,日、伪军沿交通线设置据点,碉堡林立。根据地干部和群众的生活十分困难,大家都在节衣缩食渡难关。赵雨亭坚持对敌斗争,带领干部、战士和当地的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战斗。他在群众家里吃了饭,总要按规定付给米票(当时抗日政府发的通用证券,群众以米票抵顶抗日公粮)。广大群众看到赵雨亭和其他干部出生入死,不忍心收他们的米票:“你们舍出命来打日本,吃我们一顿饭算什么呀!”他耐心地解释:“吃饭给票,这是抗日政府的规定,是我们应遵守的纪律。你要不收,我就会违反纪律,要受到处分的。”硬是说服群众收下。

1942年冬,一区松塔村党支部书记李敬仁为躲避日伪军“扫荡”,在村外山坡上打了两孔窑洞,其中一孔铺着芦席,烧着热炕;另一孔是备用的。一天夜晚,因战情需要,赵雨亭一行三人到李敬仁家借宿。李敬仁热情地腾出生有火炕的那孔窑洞让他们住。赵雨亭却谢绝了好意:“绝不能因为我们而让你全家受冻。”他们三人坚持住在冷窑洞里。

赵雨亭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战争年代是這样,和平时期更是如此。1998年,在省扶贫队的帮扶下,柳林县军渡乡的19个村修建标准化校舍,改造了乡中学校园,为鼓励师生认真教与学,扶贫队请赵雨亭为教学楼题词。他欣然提笔,写下“军渡中学”和“军渡示范小学”的校名。校务会决定付给他1000元润笔费以示感谢,当派人把钱送达时,却受到批评。他当即让把钱拿了回去,并给学校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我给学校写几个字,是应该的。我不是卖字画者,1000元钱我绝对不能收。我了解学校的经费十分困难,我绝不能给学校增加困难。钱退回后,可给学校图书馆买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书刊。”这封信使扶贫队和广大师生深受教育和鼓舞,“赵雨亭退稿费”的佳话也广为传颂。

严己宽人 克己奉公

赵雨亭出生于平定县南茹村一个农民家庭。在全民族抗战时期参加革命,经历了残酷的对敌斗争磨练,在解放战争中经过了战火纷飞的洗礼,新中国成立后为党的事业兢兢业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抗日战争时期,赵雨亭战斗在平西县,为了不给群众增添负担,他经常到古庙中过夜。偶尔在老百姓家中住宿,总是要扫院、担水,和群众一起下田劳动。解放战争时期,他领导平定(路南)县人民参战支前,过手的钱财成千上万,但他从没乱花过一分钱。他常说:“每一个铜板都是人民的血汗钱,都要用在正经地方。”1947年,平定县刚解放,全县就遇上特大旱灾,他带领县委、县政府机关干部担水抗旱,和农民群众同甘共苦。在他的带领下,全县掀起抗旱保收热潮,把旱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稳定了人民生活。他关心群众疾苦、克己奉公的崇高品质让人敬仰,值得后人学习和传承。

在工作中,赵雨亭对同志讲原则,讲团结,关心爱护,待人以诚的高尚品格为人们所公认。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先后担任区委书记、县委书记、地委副书记、地委书记、省委组织部部长、省委书记处书记等职。尤其是从晋南地委第一书记的十余年到省委分管组织人事工作期间,他自重自爱,严于律己,从未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私利办私事。他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而且严格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一视同仁,赤诚坦荡。他干革命一身正气,当干部两袖清风,做工作以身作则,严要求率先垂范,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他时刻不忘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为人民服务是每名共产党员的根本宗旨,时刻不忘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为广大干部树立了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榜样。

轻车简从 朴素典范

赵雨亭对工作始终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而生活却非常简朴,从不搞特殊。

1957年,时任晋南地委书记的赵雨亭陪同省委书记陶鲁笳到隰县考察调研,连同司机一行5人,无警车开道、随行车辆。因车辆在路上损坏耽误几个小时,一到隰县就白天听县委、县政府的报告,晚上看材料,遇到情况,还连夜召开座谈会,和当地干部商讨问题。晚上,他们坚持住县委机关,在县委食堂就餐,在饭桌上边吃边谈工作。他工作认真,生活简朴,深深地影响着身边人。

1970年秋,赵雨亭在雁北地区工作期间,为了解情况,连续下乡调研,跑遍雁北所辖的13个县。一天,他从浑源县检查完工作回地委,路经大同县西后口村,本打算和知青一起吃顿便饭。到了食堂,看见桌上是香喷喷的白面烙饼和炒鸡蛋,他当即生气地问道:难道这里的知青每天都能吃上这样的饭菜吗?这不是让我们脱离群众吗?村支部书记只好拿出早晨知青们剩下的小米干饭,赵雨亭才消了气,说:把炒好的鸡蛋给知青们吃,让他们改善一下生活。就是这顿小米干饭让当地的知青和群众十分感动,多少年后仍记忆犹新,深切惦念。他到应县调研,县招待所上了一个西瓜,他坚持付钱后才放心离开,这就是党的干部,深知群众的疾苦,从不给群众增添任何负担。

赵雨亭在晋南、临汾地委任职期间,曾到吉县、大宁、隰县等县检查指导工作。每到一处,白天到乡镇农村搞调研,晚上听取县委汇报,认真细致把每件事都搞清楚,从不含糊。特别是下乡考察农田基本建设、农作物长势。他还时常到农民家里访贫问苦,解决群众生活困难。他到县里下乡,工作认真负责,对生活却从不讲究,不搞特殊。他从来不吸烟、不喝酒、不吃肉、鸡蛋,饭菜简单如同农家饭般。且每离开一地前,他都要再三嘱咐工作人员付清饭钱和住宿费。下乡期间,他经常说:一个干部的衣食住行看起来是生活小事,但这些小事都反映的是一个人的生活作风和思想作风。农民群众正是从干部的日常行为中来认识党的形象的。如果我们在这些事情上不按规定办事,那就一定会损害党的形象。他的教诲言简意深,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以身作则 廉谨治家

赵雨亭以身作则,廉谨治家,对子女们的教育十分严格。这种严并非对子女的苛责训斥,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励之以志,劝之以正,示之以俭,贻之以言。他常抽时间召开家庭座谈会,让子女们谈工作、生活和思想情况。他和老伴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对子女们进行教育。他多次告诫子女儿孙:希望你们这两代人一定要比我成长得更好,而且要一代比一代好。所谓好不是说工作职位要比我高,而是说你们的思想、人品道德和对党对人民的贡献要比我高,比我大,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一定要坚信不疑,要坚定地跟党走下去;希望你们都要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你们有的人,特别是小的一代人,在这样一个具有高度物质文明的世界里,一定要经受住考验,不要只讲享受,要始终保持一种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思想和意志,要不断为人类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希望你们兄弟姐妹及你们的下一代人,都能始终团结互助,友爱相处,为社会作出好榜样。他谆谆教导子女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有坚定立场,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要一尘不染,一身正气,才能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靠自己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往前走。

他不仅教子以严,而且示子以俭。6个子女的婚嫁都格外节俭。大儿子结婚时,他给儿媳买了一辆自行车,结婚那天,儿媳是自己骑车从娘家来的。他花了30元钱买菜,在家里炒了几个菜招待亲家。大女儿结婚时,他以一块手帕作陪嫁,那是当年抗美援朝时他收到的慰问品。二女儿结婚时,他送了100元作陪嫁。三女儿结婚时,他送了一块她妈妈戴过的旧手表作陪嫁。四女儿结婚时,他送了两床被子作陪嫁。小儿子结婚时,是雇了两辆小车把儿媳接来,在自己家里做了两桌饭菜招待娘家人。他操办儿女婚礼如此简约,体现了廉洁家风。他家被省妇联评为“文明家庭”。离休后,他仍旧坚持每年春节召开一次家庭座谈会,每次一个中心议题。2003年春节,曾以“革命者的遗产不是金钱,而是革命精神”为题,一家人围坐一起探讨,通过思考和讨论,后辈们逐渐懂得其良苦用心,生活和工作中都克勤克俭,恪尽职守,秉承家风,奋发图強,家庭和睦。他廉谨治家,率先垂范,成为领导干部的楷模。

除对子女严格外,他也从未利用职权给亲戚谋取任何私利。两个哥哥在抗日战争时期曾为村里运送钱粮等,为革命作出了贡献。他担任省委书记处书记后,完全有机会为兄长们改变在农村中的生活处境,但他没有那样做,除拿自己的工资接济兄长之外,从未利用职权谋取一点私利。

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风雨,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歇,赵雨亭一直为人民的事业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他常说:“共产党员除了为人民谋利益之外,不应谋求个人的特殊利益,这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有的人看到别人有高档住宅、巨额存款、高级轿车,生活得风光,就觉得自己付出太多、获取太少,怨叹不公平。这种心理是和共产党人应有的精神境界格格不入的。”行动是思想的体现,他这样说,也这样要求自己,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对革命事业忠诚担当,严于律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保持了共产党员的本色和高尚的革命情操,成为干部勤政廉洁的典范。

(责编 孟红)

猜你喜欢
书记干部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读书记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集书记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大书记讲给小书记的为政之道
又见雷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