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白求恩文物略记

2023-08-07 04:35尹小杰
党史文汇 2023年7期
关键词:卢沟桥烈士陵园白求恩

尹小杰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收藏有一部分与白求恩相关的具有丰富历史价值的革命文物,本文通过几件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缅怀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襟怀。

胸外科医学的发明家、革新家

1928年4月,白求恩来到蒙特利尔皇家维多利亚医院,在加拿大著名外科权威爱德华·阿奇博尔德博士的胸外科手术室工作,任第一助手。

每天早晨他上班后站在爱德华身边,按照指令剥离肋骨,结扎血管,细心观察锃亮的手术刀在结核病患者的胸膛舞动。午餐后照例研究工作。晚上则孜孜不倦读书,偶尔休闲一下。他像海绵一样在医学海洋里贪婪地吸收新知识。期间,白求恩发明了许多后来以他名字命名的手术器械,如白求恩人工气胸器械、白求恩肋骨剪、白求恩肋骨剥离器等。这一切,使爱德华得出一个结论:白求恩已是胸外科医学中有希望的发明家、革新家了。

1929年,爱德华带白求恩去参加蒙特利尔的一个医学会议。会上,费城皮林父子公司的老闾特地约见白求恩。这是一家国际闻名的外科器械制造公司。皮林向他提议,愿意制造和经售他发明的外科器械并欲签一份合同。不久后该公司登出出售白求恩手术器械的广告,从此,他的名字及发明的器械在整个美洲大陆的胸外科同行中流传开来。

1973年10月13日,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访华时,将“白求恩肋骨截断器”和“铁制助理医生”作为珍贵礼物赠送给中国。

后来,经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申请,中共中央办公厅决定将这两件珍贵文物陈列于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白求恩纪念馆中。2002年,“白求恩肋骨截断器”和“铁制助理医生”被评定为一级文物。

“卢沟桥”药驮子——马背上的医院

1939年2月中旬至6月底,白求恩率领“东征医疗队”来到冀中,开展平原游击战争的医疗救护工作。这一时期,医疗队跟随八路军第一二〇师和冀中的部队作战,行军1504里,实施战地手术315人次,较大的战斗5次。在频繁的救护工作中,白求恩目睹了八路军游击战千变万化的特点,同时也对战地医院在战斗中的不便而动起脑筋。

功夫不负有心人。富有科学思维和创造才能的白求恩, 从当地群众驮在毛驴背上的粪驮子那里受到启发,经过反复琢磨,设计出一种新式运输工具。其外形像座“桥”,“桥”顶无盖,里边能存放各种夹板;“桥”的两边各有3个抽屉,抽屉设有若干小格,能装各种手术器械和药品;两个药驮子上横搭门板就成了轻便灵活的手术台。它携带方便,半个小时即可展开,15分钟就能收起。有了这种药驮子(也叫“卢沟桥”),再加上一个敷料驮筐,就能盛下100次手术和500次换药用的器械、药品。即一个手术室、一个换药室、一个小药房都能放在马背上驮走。

1939年7月,白求恩把“卢沟桥”药驮子搬进课堂,在河北唐县齐家左村为军区卫生学校学员进行示范讲解。9月,军区卫生部在唐县花盆村召开全区卫生部长会议,邀请白求恩参加会议,向各分区卫生部长演示后,“卢沟桥”药驮子——马背上的医院,在晋察冀得到推广。如今,原物“卢沟桥”药驮子陈展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华北陵园白求恩展馆内的“卢沟桥”药驮子陈展了仿制模型。

聂荣臻曾赞扬其科学精神,“白求恩把红十字汽车换成带驮架的骡子,把汽车夫变成马夫,这种改变就是把高度的科学知识运用到边区的具体环境,是很科学的,正因为他有科学的基础,才能想到在这样的环境下怎样做到科学化,今天汽车在边区之不科学,正如骡子在美国之不科学一样”。

如今,在现代化的流动医院中,我们可以看到80多年前白求恩创造的“卢沟桥”流动医院的身影,不断地改革创新,继续为人民服务。

留在晋察冀军分区一所的手术器械

1939年,日军调集5万多兵力对晋察冀根据地冀西发动大规模的冬季“扫荡”。得到消息后,即将回国的白求恩毅然改变计划,率医疗队来到晋察冀军区一分区甘河净疗养所,救治从摩天岭战斗下来的伤员。

早在1938年他来华支援时,就随身带来在美国和加拿大筹集到的药品、一架显微镜、一个小型X光装置、手术医疗器械,更带来高超、精湛的医疗技术,率一支医疗队奔赴在晋察冀根据地的抗战前线。而抗战初期,八路军的医院、疗养所在医疗器械极度匮乏条件下,手术用的探针是用铁丝做的,镊子是用竹片做的,木工锯代替医用的骨锯。在紧张忙碌的救治工作中,他再次看到所里技术力量薄弱和医疗器械缺乏的现状。想到不久就要回国募集药品器材,在离开甘河净时给所里留下一批常用的手术器械。

在白求恩去世后,陈昌业为了怀念与他一起工作、并肩作战的美好时光,离开甘河净时挑选了几件常用的手术器械带在身边,日夜不离。在抗战中后期与解放战争中,陈昌业每每使用他留下的这组医疗器械救治伤员医治病人时,仿佛他就在身边一起为中国的抗战胜利、民族独立而战。

新中国成立后,陈昌业被分配到地方医疗机构工作,他继续带着这组医疗器械,尽心竭力为建设新中国的革命事业奉献力量。直到2003年陈昌业去世后,女儿陈梦珠为完成其父遗愿,经多年寻找,在国防大学退休教授兰如先和中国白求恩研究会副会长张业胜帮助下,于2009年10月将这组医疗器械捐赠给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白求恩生前使用并留在甘河净一所的这组手术医疗器械,是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征集革命文物有史以来,在征集文物中最具价值的珍贵文物藏品。

2015年1月,白求恩纪念馆进行改陈。经过11个月的全新设计,全面提升,重新布展完成的白求恩事迹陈列,从内容到形式不断推陈出新。在选择革命文物时,白求恩这组手术器械首当其冲被选中,列入陈展大纲的范畴。

白求恩大夫的一生,毛泽东曾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称赞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一位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有益于人民的人;在我国医疗卫生界,白求恩大夫是一座丰碑、一面旗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华北陵园收藏的这部分白求恩的文物,是白求恩大夫在医学领域改革创新的見证,是他不分国界与民族、援华抗日的共产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见证,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珍贵革命文物。

(责编 孟红)

猜你喜欢
卢沟桥烈士陵园白求恩
纪念白求恩
普兰店区唐房革命烈士陵园
沙岭战役烈士陵园
大石桥市烈士陵园
铁岭市烈士陵园
王俊秀:村民们心中的“白求恩”
白求恩给聂荣臻的最后一封信
卢沟桥醒狮越野跑活动书画展
卢沟桥,跨越历史之桥
白求恩在中国的最后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