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的剧本语言特点及教学策略

2023-08-08 12:50李简简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7期
关键词:语言教学雷雨

李简简

内容摘要:曹禺创作的《雷雨》在我国戏剧史上有着耀眼的光芒,是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着独特魅力的一部经典戏剧。《雷雨》(节选)也成为了高中语文课本的戏剧板块里的一个重要内容。人物的语言是剧本要素的核心,透过语言来洞悉人物的个性和内心、推动戏剧冲突、体会作品深层蕴意是剧本欣赏的基本途径。《雷雨》语言艺术表现为其独特语言的深层次、冲突性、诗意化特点,在融入传统绘画和音乐的基础上进行推陈出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其语言特色,采用由言入文、调动经验、多元评价的语言教学策略,以深刻体会作品语言内涵,感悟戏剧独特的语言创造,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雷雨》 戏剧语言 语言教学

1979年,《雷雨》(节选)作为戏剧的经典之作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然而,在语文教材中,相对于其他体裁,戏剧选文数量少、教学任务轻。在传统戏剧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把语言当作一个工具,用来分析与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旨内涵。作为戏剧文本的载体——语言,其主体性大大减弱,不仅淡化了戏剧课堂的语言教学,也使得戏剧课索然无味。因此,在戏剧《雷雨》(节选)的语言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其剧本语言的充分挖掘,使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呈现在语文课堂中。

一.《雷雨》的语言艺术特征

《雷雨》是曹禺的代表作,凝聚着高度戏剧化的文学语言,蕴含着深层性、冲突性、诗意化、音乐性,并带有绘画色彩。高超的语言艺术在剧本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给读者内心深深的震撼。

1.《雷雨》剧本语言的独特魅力

1.1对话语言的深层感

戏剧本质上是写对话的艺术,讲究语言的凝练含蓄、意蕴深层。《雷雨》剧本语言的深层次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是言外之意,即“潜台词”,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繁漪面对周萍出走,不顾虑自己的儿子周冲也在,当场反问周萍:“这是理由吗,萍?”周萍眼睛躲闪,说不出话,就像是承认要抛弃繁漪。“我怕你是胆小吧?”“这屋子曾经闹过鬼,你忘了。”繁漪暗里提醒着周萍:如今你潇洒离开,却忘了我们曾经在这屋子里的相爱。昔日的回忆在警告着周萍,让周萍不敢离开这个家。透过这看似简短的对话,也可以看出曹禺在语言创作中的凝练、含蓄,话中有话,令人不禁要多加揣摩。

另一方面是言不由衷,即说的话与内心不相符,可谓言在此而意在彼。周朴园尽管接受着资本主义的熏陶,却带有根深蒂固的封建主义思想,从骨子里散发出虚伪、自私。当周朴园重逢鲁侍萍后,侍萍想见萍儿,周朴园说到:“我叫他,他就可以下来见你。不过是——(顿)他很大了,——(顿)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死了呢。”周朴园虽然表面答允,实际上怕侍萍的出现破坏了周家的宁静。他的回答言不由衷,儿子以为母亲早已去世,暗示见面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同时,封建家长的自私与冷酷的形象也鲜活的展现出来。

1.2动作语言的冲突性

透过动作化语言,引出精彩的戏剧冲突。《雷雨》第二幕中,周朴园与侍萍在周公馆,他不知道这个女人是被他遗弃的侍萍。当看到她熟练地关上敞开的窗户时,周朴园(忽然觉得她很奇怪):“你——你贵姓?”鲁侍萍答:“我姓鲁。”当她谈起梅姑娘时,周朴园(抬起头来):“你姓什么?”侍萍回答:“我姓鲁,老爷。”当听到侍萍和小孩子都还活着时,周朴园(忽然立起):“你是谁?”侍萍说道:“我是这四凤的妈,老爷”当知道侍萍就在此地时,一句“老爷,您想见一见她吗?”他连忙说几个不来果断拒绝。当提到绸衬衣上的一朵梅花和“萍”字时,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当知道面前的人就是侍萍时,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在我们生活中,回答自己的姓氏和身份本是寻常事,周朴园的回答却异于常人。他一连串的质问,以及肢体动作的细微变化,展现他丰富的内心活动,紧张和恐惧的内心还要保持外表的镇定。语言自身没有动作性,剧作家灵活运用语言表达形式来展开戏剧冲突,使语言蕴含动作性。

1.3抒情语言的诗意化

《雷雨》语言的独特艺术,既体现在激烈紧张的戏剧冲突中,也体现在诗一般的抒情风格里,像诗一般引人无限想象,深刻体会主题的含义。

营造诗的意境。《雷雨》中的周冲是“烦燥多事的夏天里的一个春梦”,在《雷雨》闷热的环境中,他就是个不搭调的存在,在美的梦里活着。17岁的男孩的内心充滿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博爱的幻想,与黑暗的现实社会形成鲜明对比。他批判和反抗父亲对他的压迫,尽管他的“反抗”带着幻想,他的世界带着缥缈、虚幻,注定要被现实击碎。但是,他的幻想世界使四风沉浸在这诗意般美好的境界,给读者和观众展现美的毁灭,让人深入情中而感同身受。

运用诗意的象征。《雷雨》中多处运用剧情、人物、场景等营造诗的艺术氛围。比如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意象是“雷雨”,亮得蓝森森的闪电、凶恶的雷雨冲洗着、撕扯着,可以体会出雷雨是“残忍”“冷酷”的象征。作家也将诗化的意象融入到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如繁漪的性格里也带着“雷雨”的影子,敢爱敢恨、敢说敢做,繁漪的语言像利落的刀、锋利的剑,毫无顾忌。她爱周萍不顾一切,当周萍背叛她爱上四凤时,不择手段来报复。她的性格就像雷雨般藏有突发性、急促性和猛烈性,她痛苦最深,恨就像雷雨爆发最疾、最猛。《雷雨》题目的本身就富有着深刻的含义。

2.《雷雨》剧本语言的绘画色彩

曹禺的《雷雨》表现高超的语言艺术,之所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原因之一就是他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留白应用其中。留白常用于中国书法和绘画的布局,画面不能过于紧凑,适当留出空白,引人无限想象。戏剧作品中的“留白”,即在作品中留下一段空白,戏剧情节不仅将变得更加跌宕起伏、人物形象更饱满,引发观众想象与共鸣。

塑造鲜活人物形象。在《雷雨》中,周朴园与侍萍三十年后重逢周公馆,当谈及梅姑娘时,周朴园用三个语气词“哦”来回答。实际上,他为了表现不动深色的冷静,用简单的一个字来掩盖自己内心的恐惧。作者巧妙运用三个不同的标点符号来暗示他的心理变化,分别是:“——”“?”“!”表现周朴园的伪善,抓住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本质,揭露了周朴园虚伪的面具,给予观众无限的想象,达到了“留白”的作用。

引发观众情感共鸣。《雷雨》中侍萍看到时隔30年没有见面的儿子时,侍萍对孩子的思念使得她本能的想说出“你是萍,我的儿子。”但想到如果现在就认儿子,那好不容易平息的家将会又一次悲剧上演。侍萍用同音的“凭什么”来缓解危机,内心话也不得已换成了“你打的人的妈。”同样,留下的两处破折号,也并不显突兀。正是这细微之处,反而能体现侍萍的顾虑与矛盾,有助于读者“补白”,深刻体会母亲对孩子多年的思念之情和无法言说的隐忍之心。

3.《雷雨》剧本语言的音乐风格

大量使用重字叠词。在古时,叠音又称为“重言”或“复字”。恰当地运用叠音词语,不仅强调词语的用意,也能加深对事物的生动描绘。在音律方面,同声母和同韵母的结合也能形成一个美的节奏感。例如《雷雨》中繁漪:“他们渐渐学会了你父亲的话,小心,小心,她有点疯病!到处都偷偷地在我背后低着声音说话,叽咕着。慢慢地无论谁都要小心点,不敢见我......(倨傲地)我请你见一见你的好亲戚!”其中的“渐渐”“偷偷”“慢慢”“见见”是重字叠音。繁漪的语言旋律是AA形式,类似音乐的乐谱中33、11、66、55等音符,看似简单的音节重复,却起到强调的效果。在这个雷雨般闷热的家庭里,像一个充满压抑而即将崩溃的琴弦。繁漪内心压抑已久,她用自己的语言来释放她的个性、呼喊封建专制的压迫。

巧妙利用双声叠韵。双声是指两个相同声母的音节。叠韵是指两个相同音节的韵母。双声叠韵是一种音韵现象,在古代,诗人常常用来增加作品的音乐性和可读性。双声叠韵由声韵律和音顿律相叠组成,达到和连绵词一样悦耳的音效,就如同音乐中的和声。例如《雷雨》繁漪语言中的“小心”“疯病”“声音”“亲戚”。从宽泛意义上讲,“小心”“声音”“亲戚”的声母相同,是双声。“声音”“疯病”的韵母不相同,但也是近似叠韵。曹禺先生精心地排列语言,使得富有音乐的美感,不管是读起来,还是听起来都能产生和谐美。

二.《雷雨》(节选)的语言教学策略

1.由言入文:品析语言过程中把握剧本主旨

剧本作品用人物对话的形式来呈现,人物对话通过语言来表达。语言在戏剧中,不仅能深化人物形象、推动戏剧冲突,还能体现深刻的思想主旨,可见语言是戏剧教学中的关键核心。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应引导学生反复咀嚼人物台词、揣摩台词深意,从字里行间来抓住人物性格特征,才能深入文本,有效把握剧本主旨。

品析语言过程中把握剧本主旨。在课文节选部分中,周朴园口中的“梅小姐”和鲁侍萍眼里的“下等人”是一个明显的对比。鲁侍萍本是一个侍女,周朴园却谎称是小姐来询问下落,可见他有意隐藏身份。面对接下来的谎言戳破,周朴园汗涔涔,内心的慌张、心虚汇成一个“哦”字来回答。周朴园一直保留侍萍生前的物品和习惯,以此来怀念侍萍。印象中的这个位高且多情的男人,当听到侍萍活着的时候,并不是急忙关心侍萍的近况,连见一面都赶忙拒绝。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情感却是虚假的怀恋,当得知她过得并不好,也没有丝毫的心软,甚至还在担心自己的名誉声望。在他的厉声斥问中,充分体现出周朴园的自私、虚伪。

除了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的矛盾冲突,还有周朴园和鲁大海之间的矛盾。在剧情发展的后部分,他们两人也未相认,反而可笑鲁大海的行为,更没有资格来和他说话。周朴园手里流着鲁大海这些工人的血,两个人的矛盾更加激烈。周朴园代表的是自私蛮横的封建资本家;鲁侍萍代表的是社会底层的妇女;鲁大海代表的是被压榨的工人阶级。他们代表的阶级利益都不同,尖锐的矛盾注定是无法避免的发生。人物形象通过戏剧语言来呈现,在对人物语言深入地品析中,我们将这个社会的丑态、封建旧家庭的悲哀毫无保留的裸露出来。学生在深入剧情文本之下,更容易把握人物情感和复杂的性格,在反复的语言品析中加深对剧本主旨的把握。

2.调动经验:深入理解剧本语言的深层结构

戏剧来源于生活,学生通过揣摩丰富的人物语言和戏剧冲突,同时借助生活经验、研究资料,反复品读、琢磨,挖掘文字背后的丰富的意蕴,从而让学生在戏剧中感受语言的深层性。

在生活经验中理解语言的深层性。在课文节选部分中,鲁侍萍得知周萍是自己的儿子,看着眼前自己的孩子动手打了二儿子鲁大海,侍萍不由自主地喊出了“萍”,却苦于自己不能与孩子相认,改口了“凭——凭什么打我儿子?”这两处停顿、相同字音的改变,饱含多重含义,她不敢喊出,否则这好不容易平息的家将像海啸般疯狂搅乱着水面。侍萍的挣扎与纠结,对孩子的思念却无法表达的痛苦,在停顿处,人物的感情达到了极致。教师可以引导學生揣摩鲁侍萍的潜台词语言,加强对语气、人物性格、情感的把握。将侍萍与自己生活中的母亲相联系,去体会她身为一个母亲的内心万般的挣扎与矛盾。又如周朴园与鲁侍萍的重逢,周朴园冷酷、虚伪的态度和鲁侍萍无助、愤怒的态度。教师可以提问:结合我们的经验,站在周朴园、鲁侍萍的角度,去思考他们的选择。如果换成自己还会像周一样虚伪、鲁一样的愤怒吗?学生对人物语言的揣摩,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很容易带入到情节之中,还原当时的人物情感和生活情境,与人物情感得到共鸣。

3.多元评价:鼓励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提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与他人合作。”戏剧语言所展现的不同人物性格,学生也会有多元的评价和阐释。由此,教学评价的主体不应单一化,不能将学生成绩视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加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成为语文教学中的基石。在戏剧教学多元评价中,教师注重学生对语言的创造,有助于落实对语言运用的培养。

在学习戏剧语言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在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周朴园、鲁侍萍等人物语言进行舞台表演,例如周朴园“你来干什么?”和鲁侍萍“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这一段富有韵味的对话。学生将剧本语言呈现在表演舞台上,将虚拟的课本人物语言转到真实的舞台上,这是一种创新,在台词的演绎过程中,亲身参与的学生更容易理解人物语言的基本、深层语言含义,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感受台词精心设计、环境布置的巧妙,将感悟和体会化成优美的语言。在表演结束后,学生进行鉴赏分析,围绕人物情感表演的拿捏是否到位、人物是否立体等来展开评价。教师也可以进行导评提问:“表演是否真实还原了剧中周朴园、鲁侍萍等人物形象;表演是否对人物动作、表情等细节有准确把握;表演是否传达出《雷雨》的主题意蕴;表演是否有创新之处,是否合理。”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自行采取继续表演戏剧或戏剧原创,教师也能加入学生的表演中,学生、教师主体的多元化,使表演的热情更加高涨。

戏剧语言的魅力便在于学生在阅读中各有不同的感受,在戏剧人物形象的多元解读和剧本创新中,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是学生进行语言运用的有效方式。一方面加强口头语言的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增强书面语言的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创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郭怀玉.重字叠词流异彩 双声叠韵出华章——《雷雨》语言的音乐性论略[J].名作欣赏,2010,(02):110-112.

[2]千玲玲.试论曹禺的话剧语言艺术[J].山花,2010,(20):145-147.

[3]任庆玲.从《雷雨》看曹禺剧作的语言特色[J].文学教育(下),2008,(12):50.

[4]魏汝冰.以《雷雨》为例浅析“留白”在戏剧语言中的美[J].戏剧之家,2014,(09):51.

[5]朱千波.《雷雨》语言艺术琐谈[J].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Z1):56.

[6]王荣慧.中学语文戏剧文学作品教学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7]袁和平.中学戏剧教学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8]张丽娜.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戏剧类作品教学研究[D].银川:宁夏师范学院,2017.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本文系湖南省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建设重点项目(编号:HN22JDZDI02)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语言教学雷雨
僧院雷雨(一)
雷雨天
《雷雨》中的“雨声”
雷雨
雷雨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对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的认识及其与语言习得和教学的关系探究
浅谈西班牙语歌曲在教学中的运用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