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添助力,奋斗谱华章

2023-08-08 18:43一考生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3年30期
关键词:华章立志论点

一考生

如今,越来越多像陈时鑫一样的孩子,在国家专项计划、自强计划、筑梦计划的助力和社会各界的关爱下,凭借不屈不挠的奋斗走出大山,成功打破“下沉螺旋”,改变了人生轨迹。陈时鑫用骄人的成绩告诉我们:身处当今大好时代,广大有为青年应当抓住一切大好时机,用奋斗书写更美好的人生华章。(开头概括材料,且由点及面,极富延展性。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观点,既紧扣材料的几个关键词,又言简意赅地点明了陈时鑫事例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可谓一箭双雕。)

众人拾柴,促进教育公平,为千千万万陈时鑫般立志有为的学子保驾护航。(第一个分论点从社会关爱和国家扶贫助学计划的角度切入,强调“陈时鑫们”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

如果没有国家专项计划、自强计划和筑梦计划等教育政策倾斜,“陈时鑫们”又怎么能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绝地拼杀中脱颖而出,斩获奋勇拼搏的大好机遇?如果没有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关爱与帮助,出生于偏远小山村的陈时鑫,有可能因为经济拮据或其他原因而被迫辍学,无法完成学业……正是得益于我们党和国家对教育公平的高度重视,正是有了国家专项计划、自强计划和筑梦计划,“陈时鑫们”才拥有了逆袭的机遇。由此可见,众人拾柴火焰高,教育公平见成效。(设身处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的陈时鑫在成长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进行思辨,正反对照,不仅凸显中心,而且使说理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更加深刻透辟。)

不屈不挠,奋力拼搏进取,是千千万万陈时鑫般立志有为的学子成功逆袭的不二法门。(第二个分论点从内因的视角揭示陈时鑫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突出文题材料的励志功能——毕竟,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虽说国家出台的各种教育政策和社会各界的热心帮扶为“陈时鑫们”搭建了公平竞争的平台,但如果他们自身缺乏斗志,只想“躺平”,那么,再好的外部环境和再多的爱心帮扶也可能无济于事。由此可见,只有发自内心的奋斗不息,方能克服精神的贫穷,从而翻越现实的坎坎坷坷,奋发向上,一展宏图。也唯有如此,当代青年才有可能在艰难困苦中不断拓展生命的宽度,提升人生的高度。(主体段论据典型精当,论证富有极强的说服力。分析部分紧扣话题关键人物陈时鑫着笔,凸显极强的中心意识。结论部分将“奋斗”与人生的宽度和高度紧密联系起来,层层挖掘,使论证具有强烈的心理冲击力。)

当代青年志存高远、善假于物,必能激发奋斗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第三个分论点从“当代青年”的视角切入,从整体上揭示陈时鑫事例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使论证高屋建瓴。)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正如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所言:“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是中华民族大有可为的大好时代。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作为新时代的有为青年,我们当志存高远,善假于物,抓住这个难得的大好时机,乘教育公平之东风,以奋斗之姿,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谱写更加壮丽的人生华章。(引用王阳明的经典语录,巧妙证明当代青年立志奋斗和善假于物的重要性,深刻揭示了陈时鑫这一个体事例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掷地有声,中心突出。)

在论文致谢信结尾,陈时鑫说:“能够走出大山,不断向外扩展,让我的人生遇见了更多的可能性。”时代给予新时代青年广阔的、公平的、发展的机会,我们当如习近平总書记说的那样:“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强者,总是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

点评

本文标题暗含“教育公平”和“人生奋斗”两个关键词,紧扣文题材料,明确提出中心论点。

开篇先声夺人、水到渠成地提出观点,材料分析围绕中心,不仅集中、鲜明,而且极有针对性和深刻性。

主体三个分论点环环相扣,呈螺旋式上升;各主体段紧密结合文题情境进行思辨,中心明确,以理服人。

最后巧妙引用经典论断,不仅紧扣中心,而且以一当十,增强了作文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猜你喜欢
华章立志论点
立志乡村振兴的筑梦人
百年华章
姚立志绘画作品
感悟关怀厚望 立志跟党前进
苏梦飞
扶贫路上谱华章
百年传承 再谱华章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