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学生阅读力培养

2023-08-11 05:11胡霞萍
求知导刊 2023年16期
关键词:整本书课文素养

胡霞萍

摘 要: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主题任务组成。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整体规划,引导学生多阅读、多积累,自主在主题实践中领悟语言文字应用规律。基于学习任务群阅读教学理念,教师可以从学生的阅读理解、阅读兴趣和语文学习能力发展角度入手,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运用能力,以期通过参与、体验、实践、系统的教学转变与优化,提高学生文化修养,促进学生语言理解、阅读理解和语文素养协调发展。

单元内不同课文的表现手法、层次结构都有其相同、相似以及独特之处,教师要结合学习任务群整合资源,提炼阅读主题,让学生围绕具体的阅读主题,有的放矢地去感悟文中作者借助文字流露出来的思想、情感、深意,并在自主阅读探究中感悟文中内在情感、深意、思想、价值,亲身经历阅读逻辑思辨过程,知晓并理解怎么写人、写物、写事、写景,怎么表达真情实感,怎么围绕中心思想来写。具体来看,本单元有《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两篇精读课文。《搭船的鸟》通过描写翠鸟的外貌、动作(用“翠绿”“蓝色”这两个描写颜色的词语,按照从身体到头部的顺序描写了翠鸟颜色的鲜艳和外形上的特点),塑造出了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场景。教师可将“提炼观察方法”作为本课的教学任务,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教师可让学生在读、写中找出描写翠鸟外形的语句,并对《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课文的关键词句进行个性化解读、分析,了解按顺序、把握事物的变化、抓住外形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在教学中,笔者以“这只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草地颜色的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写下你的感受和发现”等话题为驱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主动、积极地交流、展示自己的阅读发现和感悟;在阅读学习之后,笔者设计了“说说你曾与小动物和谐相处的场景”“让你印象深刻的自然景观”等学生熟悉的话题,让学生在课后选择其中一个开展练笔实践。这样的练习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从文章语言、情感入手进行细致研读和思考,结合自身的感悟和体验撰写叙事性、说明性笔记。

可以说,习作和阅读的第一要素是强烈的内心需求和积极的情感活动,只有真正调动了学生的内需,他们才会真正走进文本,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学以致用,不断实现读与写之间的相辅相成。“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紧扣“实用性”特点,教师要组织学生联系日常生活进行实践,通过填补课文中刻意留出的“空白”、改变人称重新表述、顺着作者的思路续写、运用作者的方法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等等,让学生在阅读、复述、写作、情景对话、现场报道等形式中学习作者的语言形式、表达方法,将审美思维和内心体验拓展迁移到语言实践中,体验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从而不断丰富学习的语言经验和情感。

三、阅读与活动相结合:多样阅读展示,拓展语言能力

学习任务群在各学段提出了关于“整本书阅读”的建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兼顾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阅读,统筹安排课内与课外、个人与集体的阅读活动,既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确保学生会读书,又要甄选学生的阅读书目,确保学生能读好书,还要善于把阅读与活动结合起来,扩大学生阅读思维、能力、视野[4]。教师应面向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发展,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思想性、人文性与实践性,让学生在多种类型书籍的广泛阅读中自主查阅信息,吸收运用知识,感受学习乐趣,习得阅读方法。

例如,《琥珀》这篇课文的作者条理清晰地描述了琥珀的特点、价值、形成及发现过程,文字浅显易懂,读起来生动有趣。这篇课文选自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这本书中共有15个趣味科普故事,集科学知识与丰富想象于一体。而本课“阅读链接”呈现的是王文利写的《琥珀物语》片段,与课文不同的是:《琥珀物语》语言简洁,是纯粹的说明文,缺乏感染力,但作者用科学、严谨的语言介绍了琥珀的物性、性质等特点,很好地解答了学生对琥珀的价值、奇异等方面产生的疑问。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紧扣“科技与自然”这一主题,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信息搜集融为一体,集中整本书、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指导,并通过听、读、讲、赛、展的环节,提高学生阅读理解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讲”,安排在早读时间的5—10分钟的听说训练,组织学生作为小科学家轮流上台,或交流在课外阅读《乌拉波拉故事集》时提取的语言材料,或讲一个故事,或说明一个道理;“赛”,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辩论会、读书知识竞赛、阅读比赛等,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提升语言规范性;“展”,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发挥想象,合理猜测,在广泛阅读自然科学报纸、书籍、杂志的基础上,展示自己保存的有价值的材料,可以是材料剪贴展览,也可以是摘抄展览,让学生在自由、快乐、分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以饱含语文味的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为媒介,在具体而真实的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中,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全过程参与、全方位体验、全视角感悟,这样以自主学习为中心,以实践体验为平台,以能力建构和素养提升为旨归的语文课堂,定能让学生置身于大学科、大语文之中,调动多学科知识和能力去发现、分析、解决真实的语文问题,发展实实在在的语文能力。我们知道,整本书阅读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去广泛地、大量地、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开展阅读实践,在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拓宽自我视野,历练思维能力,丰富文学素养和道德水平。从一篇课文的阅读去带动整本书的阅读,是我们语文教材长期以来的特点。发挥由点到面、由单篇到全本的合力,就是要通过具体课文的兴趣激发、方法渗透,以及学生开启整本书阅读后组织的质疑、讨论、交流、分享等过程性活动,助力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丰富阅读的策略,并在发挥阅读以文化人、立德树人作用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整体人文和语用素养。如在阅读《西游记》这本书时,教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环节可以省去,因为西天取经的故事已经在各种动画片、电视剧中走进了学生心里,作品本身的趣味性就足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将活动集中在人物关系的梳理和人物各自特点的归纳上,并联系实际设计一些与当下热点相关的辩论性话题,如“‘取经四人组这个团队中每个成员的合作能力如何?”“为什么所有的妖怪都相信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没有一个怀疑?”“‘九九八十一难哪些是孙悟空自己解决的,哪些是他人帮忙的?”“孙悟空如此神通广大,为什么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从而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带着思考个性化地阅读,联系生活实际辩证性地阅读。然后,再反过来用自己在课外阅读中所形成的个性化阅读策略、看问题的视角、所得到的启示等,推动课内阅读、审美、欣赏、创造水平的提升。

新课标增加学习任务群,旨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与学习能力,按照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教材特点,提炼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中所包含的关键问题,组织学生在多样化的主题学习中探索、表述、理解各類型文章的基本特点,使学生在阅读中掌握阅读方法,丰富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真正从“学会”走向“会学”。教师在学习任务群视角下,要增强阅读体验性与实践性,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结合自己的理解,联系已有的情感、经验,理解语言文字所蕴含的精神思想,从而不断发展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陈栅栅.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策略[J].小学阅读指南:导学版,2022(3):51-53.

[3]杨晓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2(16):58-61.

[4]李红.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基础教育论坛,2022(19):35-36.

猜你喜欢
整本书课文素养
《论语》整本书阅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背课文的小偷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