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自主复习方法浅谈

2023-08-11 18:11屈海军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3年4期
关键词:知识点教材学生

屈海军

(河北省迁安市第一中学)

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在自主复习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得复习要领。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复习方法的指导,以增强学生复习的目的性、科学性,切实提高复习效率。下面,笔者将介绍几种较为实用的方法。

一、教材阅读法

1.读目录

通过阅读教材目录,能够把握教材知识的整体结构(图1 所示教材《政治与法治》目录):包括单元的数量及名称,各单元包括的课题数量及名称,各课包括的框题数量及名称,综合探究的题目。思想政治学科主观题的考查,经常从单元名称、课题、框题的角度来设问,这些不同的知识具有明显的界限,不能混淆。

图1

准确把握教材的这些内容,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在解答主观题时出现因知识范围不清而失分的情况。如运用“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教材《政治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二课)的知识分析材料,就不能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教材《政治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三课)的知识回答。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教材《哲学与文化》第二课)分析问题,就不能达成“唯物辩证法”(教材《哲学与文化》第三课)的内容。

目录中的课题、框题,体现着每一单元的基本观点,往往是回答主观题时常用的学科术语。如教材《政治与法治》第九课的四个框题“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就是回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的知识要点。

2.读目题

教材每课的正文中,蓝字标题是目题。目题从属于框题,是对框题的展开。与单元名称和课题相比,目题的知识指向更加具体、更为直接,便于复习相关主干知识。如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第一个目题是“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学生可以依次阅读巩固其相关内容:①原始社会的地位、阶段、生产关系、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解体过程;②奴隶社会的产生、生产关系、主要矛盾、历史进步性,等等。

3.读段落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材中的段落,主要包括探究与分享、阅读与思考、正文、专家点评、相关链接、名词点击、名人名言等内容。

探究与分享和阅读与思考部分,文字材料丰富,问题新颖开放,紧扣教材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既有利于复习知识,又能开阔视野,提升开放和创新思维能力。

正文、专家点评、相关链接、名词点击部分,包含了教材的基本观点,是对基础知识的具体阐述,是学生应该重点掌握的内容。如教材《经济与社会》第23 页正文(图2 所示),明确阐述了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的种类及其作用,学生必须对这些知识完整准确地把握。

名人名言引用著名历史人物的观点,是对相应知识点的有力论据。学生要明确其科学内涵,把握其蕴含的知识道理。如教材《哲学与文化》第114 页引用了白居易的名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就是在论证“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的知识点。

4.看图片与图表

教材中的图片与图表,用以佐证相关知识,说明相关问题,直观形象,能够增强真实性和说服力,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教材《哲学与文化》第36 页的这幅漫画(见图3),体现了“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矛盾的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的哲学原理。

图3

5.读课本笔记

许多学生在上课时都习惯把教师补充的知识写在教材的相应位置,这些笔记的内容与课本知识密切联系,是对教材知识的拓展、深化和升华,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对课本笔记的复习,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解决疑难困惑,形成完整的知识链条。

二、知识回顾法

在对教材知识有了一定记忆的基础上,就可以采用回忆教材内容的复习方法。如回顾教材目录内容,回顾目题内容,回顾具体知识,等等,可以采用个人背诵、默写,他人提问、学生之间互相问答等多种方法。

1.构建知识体系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回忆教材目录的内容,依次背写每一本书的单元框架,每一单元的课题框架,每一课的知识框架。使学生既能从宏观上把握整体结构,又可以从微观上把握具体知识。以教材《经济与社会》为例,如图4 所示:

2.回顾基础知识

根据目录或自己构建的知识体系,具体回答或背写相关知识点。如根据图5 中所构建的知识体系,学生可以按照提纲依次检查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知识漏洞,强化对遗忘知识的再记忆。

图5 第一课知识框架

3.词语整合知识

(1)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材中有许多关于“标志、本质、关键、主题、核心、基础、前提”等词语的知识点,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共同的词汇进行知识的整合,加深对这一类知识的理解记忆。如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有关“标志”类的知识点有: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等等。

(2)围绕基本概念或行为主体等进行知识拓展,融会贯通。如依据教材《哲学与文化》中“矛盾”一词,可以扩展到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等知识;依据教材《政治与法治》中的“人大”这一主体,可以联想到人大的地位、体系、权力、常设机关、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人大的组成人员等具体知识。

(3)把容易混淆的相近或相反的知识进行对比记忆,明确其区别与内在联系,从而实现准确运用。比如教材《政治与法治》中的“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二者的性质、地位、作用不同,但双方法律地位平等,通力合作,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教材《哲学与文化》中的“量变与质变”,二者的含义、性质、地位存在着明显差别,但又相互联系;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三、试题复习法

试题是复习知识的重要载体。通过试题的练习检测,能够使学生明确常考题型、常考知识、考查方法和解答方法,有利于学生把知识的记忆、理解与迁移、运用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1.思想政治学科的客观题采用单选题的考查形式,在阅读题干理解题意之后,需要认真研究每个题肢,依据所学知识进行判断推理,排除表述错误选项、与题意无关选项或非最佳选项,从而达到准确概括主题、再认基础知识、澄清易混易错、提高解能力的目的。要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单选错题进行认真研究,剖析自己出现错误的具体原因,做好错题整理笔记,真正做到明白透彻,避免错题再错。

【例1】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我们一定能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

A.改革开放只有完成时,没有进行时

B.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D.改革开放改变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答案】B

【解题分析】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A 表述错误;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B 正确;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C 与题意无关;改革开放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D 表述错误。故本题选B。

学生由于阅读粗心,容易误选A;不能正确理解材料主旨,会选择C;知识记忆不清,则选择D。本题给学生的做题启示是:提高选择题的正答率,必须认真阅读选项文字,必须精准把握题意,必须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2.思想政治学科主观题,具有典型性、代表性、重点性、方向性。既可以单独考查某一个具体的微观考点,也可以综合考查一个单元、跨单元的宏观知识。这需要学生准确把握试题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又要善于发现试题的普遍性,提炼可以运用的相同知识。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分析设问,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角度、题型、分值。然后阅读材料,找出相关主体、事件,明确对应的知识点,最后书写答案,把知识点与材料分析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要注重答案书写的工整性、条理性、准确性、逻辑性、全面性。

【例2】中国共产党走过波澜壮阔的100 年,演出了威武雄壮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剧。100 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形成了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用理念主张、更用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吸吮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养分,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从胜利走向胜利,从一棵小树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坚强有力的党中央是主干,各级党组织是枝干,党员是树叶,这样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具有抵挡任何风雨侵袭的强大力量。经过百年磨砺,党具有自我革命的勇气和能力,能够经受住各种挑战和考验,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揭示百年大党“参天巨变”的秘密。(10 分)

1.设问分析。通过阅读设问,可以明确:需要分析材料,从材料的有效信息中提取对应的知识点;宏观知识范围:《政治与法治》;微观知识范围:《政治与法治》的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有关知识;事件:百年大党参天巨变;题型:原因型;分值:10 分,大概5 个层次。

2.材料分析。通过阅读材料,划出以下关键句,明确其体现的知识点:

①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体现与人民有关的中国共产党的知识点。

②中国共产党吸吮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养分,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从胜利走向胜利。体现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

③党中央是主干,各级党组织是枝干,党员是树叶。体现党的地位、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党员的作用。

④党具有自我革命的勇气和能力,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体现从严治党、党的建设。

【参考答案】①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回答“党的性质、坚持人民立场和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亦可得分。但不能超出本要点2 分)

②坚持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回答“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以接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作为行动指南”“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亦可得分。但不能超出本要点2 分)

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2 分)

④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2 分)

⑤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2 分)

由于学生个体对知识的熟练程度不同,解题思路和解题能力存在差异,写出的答案与参考答案会存在一些出入,比如该写的知识没有写出,知识表述重复、错误,知识整合和材料分析能力欠缺等问题。针对于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书写的答案与参考答案进行对照、补充、修改、完善,反思自己的问题症结,及时纠正个人偏差,努力做到解题思路清晰、方法步骤科学合理,答案书写完整规范,不断提高主观题的解题实效。

猜你喜欢
知识点教材学生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