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考绘图类试题解答策略及备考建议

2023-08-12 14:38孙翠梅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3年4期
关键词:产卵场折线绿洲

闫 娜 孙翠梅

(山东省潍坊第四中学)

地理实践力是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地理绘图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是考查地理实践力的重要呈现形式。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地理绘图题“出镜率”高,尤其是在山东以及福建等地中有体现。看似简单的绘图,学生普遍得分不高。针对现状,笔者以部分试题为例对绘图题进行归类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基于主干知识考查绘图

纵观高考试题中的绘图题,不难发现,大部分绘图其实是基于主干知识的考查,考查学生对概念内涵及地理原理是否理解到位。近二十年高考题中绘图类考情如下:

表1 近二十年高考绘图试题考情统计

针对这一类型的地理绘图题,需要掌握地理主干知识,深刻理解地理概念,对知识能灵活运用。下面以2022年山东省等级考涉及试题为例进行分析。

(一)试题展示

【例1】(2022年山东省等级考,16题)(节选)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冬半年,美洲中部地区频繁受冷空气影响。图1示意2000年1月一次冷空气南下过程中,美洲中部附近海洋表层风场和海平面气温分布。甲处南北两侧的气压梯度较大。

图1

图2

图3

图1示意M点所在水平面上的等压线分布及空气质点的瞬时受力平衡情况。在图中画出M点风向,并指出山脉的阻挡对冷空气运动的影响。

(二)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以中美洲中部附近海洋表层风场为载体,考查风向的判断及地形对风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该题没有直接让学生根据等压线绘制风向,而是反其道而行之,根据受力情况绘制风向。

近地面风的受力主要有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垂直于等压线,故F1为水平气压梯度力,该区域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与风向为垂直关系,故F2为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与风向为相反的关系,故F3为摩擦力,因此风向与F3相反。结合图中风向箭头可知,冷空气从山脉两侧分流经过山脉后又会合。

(三)参考答案

影响:山脉海拔较高,气流爬升困难,冷空气会向两侧分流。

二、借助地理统计图表考查

地理试题的考查常常与图表相随,学生不仅要会分析图表也要学会补充与绘制。这是从另一角度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比如早在2013年,重庆市高考题就考查考生先计算再绘制断面流量趋势曲线。代表性试题还有2020年的山东省等级考模拟卷。

表2 近十年高考统计图绘图试题考情统计

(一)试题展示

【例2】(2020年山东省等级考模拟卷,18题)(节选)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干旱内陆区,往往是“以水定地”,水资源的分布格局与开发利用直接决定了绿洲的大小和规模。高昌区绿洲位于天山南麓的洪积扇平原上,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是典型的农业绿洲,生态环境脆弱。近30年来,高昌绿洲区降水趋势平稳,年平均气温变化不大。农业生产以河泉水、坎儿井、水渠以及机电井提取地下水等方式联合灌溉。1989年,高昌区农业绿洲的面积为400 km2,而现在绿洲规模和空间格局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图4)。绿洲东部为扩张区,以水渠、机电井联合灌溉为主,大力发展种植业,积极推进绿洲城镇化、工业化;西部为缩减区,以坎儿井灌溉为主,多发展农牧经济,弃耕撂荒、牧场迁移现象时常发生。

图4

(1)据图4信息,补充完成高昌区绿洲面积变化折线图(图5),并描述1989—2016年高昌区绿洲面积的变化趋势。(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

图6

(二)试题解析

首先注意审题,设问要求补充完成折线图,因此先去完善图中信息:纵坐标轴名称、单位(绿洲面积/km2)及纵坐标刻度值。

其次应该先计算横坐标轴对应年份的绿洲面积。依据图4信息计算可得:1997年的绿洲面积为365 km2,2002年的绿洲面积为500 km2,2009年的绿洲面积为673 km2,2016年的绿洲面积为781 km2。

最后计算数据在坐标上准确描点连线,要求画折线图,注意不能画成曲线。

试题难度不大,但是出现错误极多。反映了学生的理解与动手能力普遍较差,学生常见错误:纵坐标漏写名称和单位;纵坐标名称只写面积;刻度值漏标或者标不全;折线画两条,一条增加折线;一条缩减折线;折线上的值标错;折线上的值正确,但是折线点与刻度值对应不正确等。

(三)参考答案

1989—1997年绿洲面积缩减;1997—2016年绿洲面积持续扩张。

三、结合图文信息绘图

还有一些形式的绘图不便于直接归类,主要是结合图文要求进行绘制即可,比如2021年的福建省选考。

(一)试题展示

【例3】(2021年福建省选考,17题)(节选)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厘清鱼类洄游规律,对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黄鱼属于暖温性洄游鱼类,产卵洄游一般随水温变暖启动。产卵洄游时,小黄鱼游到某一产卵场后,一部分留下,另一部分继续前行至其他产卵场。图7示意某海域部分小黄鱼产卵场和越冬场分布。

图7

画出3月初小黄鱼从丁越冬场出发,经过甲、乙、丙三个产卵场的洄游线路。

(二)试题解析

该题需要绘制从丁越冬场出发,经过甲、乙、丙三个产卵场的洄游线路,主要提炼时间信息“3月初”。据图可知,冬半年甲、乙、丙三个产卵场受到寒流影响,水温较低。这三个产卵场,自北向南依次排开,纬度不同,春季升温时间有差异。丙地纬度最低,升温最早,因此3月初小黄鱼从丁越冬场出发,先经过丙再经过乙最后到甲地。参考答案如图8所示:

图8

四、隐含考查地理绘图

还有一些试题属于无图考图型,如果依据所学知识绘出地图,试题会迎刃而解。

(一)试题展示

【例4】(2017年全国卷Ⅲ,10,11题)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

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

据此完成10,11题。

10.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 )

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

C.丁丙甲乙 D.甲丙乙丁

11.当天可能是

( )

A.4月28日 B.6月28日

C.9月2日 D.11月2日

(二)试题解析

根据丁的信息“黑夜漫长”可知其所处地区出现极夜,所在地为极圈以内,又“向北望去”看到极光,可知是在北极圈以内,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该时间和纬度的判断是其他地点的参考,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可以大致绘制一个光照图(如图9所示),并将甲乙丙丁的信息填上,四者的相对关系及排序会更加清晰。

图9

此时甲所在地即将迎来夏天,因此位于南半球;乙所在地冬季临近,应该是北半球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丙所在地秋季临近,说明纬度比乙低。因此,四地从北向南排序应是:丁乙丙甲,B项正确。

根据上题的判断,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是北半球的冬季,结合所绘光照图,D项正确。

五、备考建议

纵观高考试题绘图部分,主干知识考查主要集中在自然地理部分,大气所占比重最大,需要引起师生备考重视。只有熟练掌握核心概念和常见地理原理,并对其熟练的转换就能提高正确率。在平时学习与复习中,少一些死记硬背,多一些动手尝试,强化对概念的深度理解。例如,对水循环的学习,我们既可以要求学生绘制整个水循环示意图,也可以绘制某一水循环类型过程,还可以训练植被破坏后水循环环节的变化。

对于统计图的考查形式多样,折线、曲线、风频玫瑰图及柱状图。平时练习时,首先要引导学生细致而规范的读图、析图,再根据相关数据动手绘图,逐渐提升图表处理能力。可从以下几点规范学生的绘图:

(1)精准审题,进行图文(图表)转换或者是根据概念进行相关计算;

(2)完善图表信息,包括坐标轴名称、单位、刻度、图例、比例尺等信息;

(3)按要求绘制相应的图形(曲线图、折线图、柱状图等)。

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应将地理绘图常态化,给学生动手制作模型或者绘图的机会,不断提升其地理实践力。引导学生对复杂信息进行加工转换,可以采取文字转图形的形式,也可以采取对典型图表描述的方式深化地理原理和概念。在绘图训练中,锤炼知识掌握的灵活度和作答的规范性,不断提高应对技巧。

猜你喜欢
产卵场折线绿洲
基于RS与水动力模型的鄱阳湖草洲产卵型鱼类潜在产卵场识别
青海湖裸鲤自然产卵场的生境特征及无人机遥测判别
——以泉吉河为例
绿洲里的老先生
长江科学院发现长江源关键鱼类产卵场
沙漠绿洲
乌鳢繁殖需要的产卵场和环境条件
折线的舞台——谈含绝对值的一次函数的图象
折线
折线图案
留一片绿洲 此处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