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生活情境,提升地理素养
——生活情境类原创优秀试题展示(三)

2023-08-12 08:48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3年4期
关键词:间作贵州省

【原创试题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深入贵州省考察调研,指引贵州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过去几年中,国家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成功落户贵州省,中国电信、华为、腾讯等企业的数据中心纷纷落地贵州省,以大数据技术、5G技术等为代表的前沿创新技术,正在悄然改变贵州省,数字经济不断创新发展。贵州人民守护绿水青山,巩固脱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开创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的美好未来。

1.关于贵州省发展大数据产业的有利自然条件,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表平坦开阔,平原面积广大

B.气候比较凉爽,环境质量优良

C.国家为贵州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D.能源充足,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2.贵州省发展大数据产业的意义有

( )

A. 缩小贵州省各地区经济差异

B. 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C. 带动贵州省产业的转型升级

D. 促进贵州省的产业向外转移

3.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走好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贵州之路”,以下措施合理的是

( )

①修建梯田,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

②大数据与贵州产业结合,推动产业的优化升级

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强化乡村建设的规划引领

④农文旅融合发展,壮大扶贫产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B 2.C 3.D

【解题思路】第1题,贵州位于云贵高原地区,境内地貌主要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表崎岖,A选项错误;大数据产业需要高耗能设备,电力耗费多,同时还需要较强的散热系统,贵州省水电和火电资源都比较丰富,同时地形以高原为主,海拔高,气温低,利于散热,气候环境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发展大数据基础设施提供了独特的优势,B选项正确;国家政策支持属于社会经济条件,不符合题目中需要选出的自然条件,C选项错误;贵州省水煤资源丰富,水电、风电等绿色资源丰富,可为大数据企业提供廉价、稳定的电力资源,降低了企业运行成本,但贵州省油气资源较匮乏,D选项错误。

第2题,大数据产业是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有利于带动贵州省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产业升级换代,但是并不一定会缩小贵州地区的经济差异,A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大数据产业需要高科技人才,并不能提供大量就业机会,B选项错误;大数据产业发展会吸引部分相关产业落户贵州,不会促进贵州省的产业向外转移,D选项错误。

第3题,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主要从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贵州省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修建梯田,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可能会加剧水土流失,喀斯特地貌区甚至会引起石质荒漠化,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①错误;大数据与贵州产业深度融合,产业数字化水平稳步提升,推动贵州实体经济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基础持续,推动产业的优化升级,②正确;乡村振兴,规划先行,乡村建设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本行政区域内村庄发展布局、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农村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建设要求等的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不断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筑牢乡村振兴之基,③正确;贵州发挥厚重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民族资源和生态资源等优势,结合现代化农业,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扶贫产业项目,壮大扶贫产业,全面开启贵州高质量发展新格局,④正确。故D选项正确。

【韩钦臣 南京市燕子矶中学】

【原创试题2】福州市位于福建省中东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1 392 m。近年来,福州市正在形成“提升中心城区、拓展南北两翼、推进东西两片”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城乡面貌发生明显转变。有专家将乡村地域按不同功能分为农业生产、工业发展、生活保障、生态保育、旅游休闲等五大功能。福州东部片区,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涵盖福州下辖区和闽侯县、福清市、连江县、罗源县、平潭综合实验区,以及毗邻的宁德市霞浦县,共辖有144 个乡镇街道。

4.该片区乡村地域内与工业发展功能分布高度关联的是

( )

A.农业生产功能

B.生活保障功能

C.生态保育功能

D.旅游休闲功能

5.与西北部相比,该片区东南沿海乡镇生态保育功能较低,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气候条件差异

B.植被类型不同

C.距福州市距离

D.人口密度大小

6.城镇化的发展,制约了该片区乡村

( )

A.生活保障功能

B.工业发展功能

C.生态保育功能

D.农业生产功能

【答案】4.B 5.D 6.C

【解题思路】第4题,生活保障功能与工业发展功能这二者在分布上来说关联度非常相似。工业发展中,大量的工人一般需要在靠近工厂的区域解决吃住问题。

第5题,与西北部相比,该片区东南沿海乡镇生态保育功能较低。该区背山面海,西北部山地丘陵广布,海拔大多在500 m 以上,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保护良好;而东南沿海地区地势较为平坦,乡村人口密集,土地开发强度大,生态空间较小。

第6题,城市近郊成为城市产业转移和住宅扩散的理想场所,促使乡村地域工业、生活功能提升,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同时,面向城镇广阔市场,郊区乡村地域现代产业园、休闲农庄等一系列新业态、产业融合基地兴起,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旅相结合发展,农业生产功能提升。但城镇化也蚕食了林地、草地等生态空间,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给环境带来威胁,制约了乡村生态保育功能。

【王清勇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第三中学】

【原创试题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北京石花洞反映了北京西山新构造运动的历史,洞内钟乳石记录了中更新世以来北京西山古环境的变化信息,石花洞在地质时期没有遭受破坏,石花洞沟自北向南为一条古生界—中生界典型地质剖面。

材料二在世界上,石花洞层数最多。石花洞地质剖面典型,洞穴大形态反映了北京西山的新构造运动特征。在全国范围内,北京石花洞内非重力水沉积的次生化学沉积物景观最为奇特,成因类型最为齐全。 尤以石盾最多、最大、最美丽而称奇于世。洞内重力沉积的次生化学沉积物景观最为典型,最为美丽,成因类型最为齐全。图3为石花洞洞内地质剖面示意图。

(1)据图1描述石花洞景区地形特征。(4分)

图1

(2)据图2绘制石花洞到A点间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分析地质构造类型。(8分)

图2

(3)据材料,论证石花洞层数最多、洞内景观奇特形成过程。(8分)

【答案】(1)以低山丘陵为主,大部分地区海拔为200~440米;(1分)地势起伏较大(1分);中部海拔低,西北、西南、东南海拔较高;(1分)地势从西南向东北降低。(1分)

(2)如图。(5分)

向斜;(1分)岩层向下弯曲;(1分)按地质年代,中间岩层形成时间早,两翼岩层形成时间依次越来越晚。(1分)

(3)

水平一(2分)能写出流水侵蚀、流水堆积、地壳运动抬升,没有论据水平二(4分)有论点(石花洞经过流水侵蚀、沉积,地壳运动抬升的交替作用),分析形成过程能写出流水侵蚀、流水堆积、地壳运动抬升,没有描述形成过程

【解题思路】(1)此题考查地形特征的描述,难度较易。地形特征一般从地势的起伏状况、地形种类及分布等方面描述。描述地形特征:地形类型(以某地形类型为主),读等高线数值(区域等高线变化范围),地势变化。

(2)本题考查的是地形剖面图的画法和作用以及比例尺的含义。地形剖面图的作用是反映某条剖面沿线的地势起伏状况。一般画地形剖面图时,水平比例尺与原地形图相同,垂直比例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以能够表示出剖面线上的最高和最低值为根据。垂直比例尺越大,纵坐标越长,反映的起伏状况越明显。同时根据图文信息引用岩层新老关系特征判断地质构造类型。剖面图(图名、横纵坐标数值、比例尺及单位,剖面线与等高线和图中地理事物交点、图中起止点及经过点名称,曲线符合平面图地理事物变化)

(3)此题设置缘于2022年北京高考地理最后一题首次出现论述题,学生结合图文资料,充分展现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创新能力。学生自己建构新颖的分析思路,并组织语言作答。论点明确,分析形成过程符合图文信息逻辑联系,运用图文信息详细描述形成过程。

【武智涛 常洁琼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

【原创试题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由于下垫面及其性质不同,造成在小范围内水热条件的局部差异,称为小气候。南漳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多丘陵、山地,昼夜温差大,夏季潮湿闷热;传统民居一般不在山顶或谷底建房,而选择在山谷的坡地上建房,有效利用特殊地理环境下小气候因素,改善居住环境。

在图中环流标注方向,并从利用热力环流改造小气候的角度,分析南漳地区建房选择山谷的坡地的原因。(10分)

图4

【答案】如图。(4分)

南漳地区昼夜温差大,山谷风明显;(2分)冬季夜晚,山坡由于辐射冷却而很快降温,冷空气沿山坡下沉,谷底冷空气聚集不利于冬季保温,同时谷底容易沉积大气污染物,影响居住环境;(2分)夏季白天,山坡受太阳辐射而快速增温,由于山坡和谷底上空的热力差异,形成了从山谷吹向山坡的谷风,谷风的引流可以降温和通风祛湿。(2分) 故建筑选址在山谷的坡地充分利用山谷风,改善民居周围小气候。

【解题思路】结合材料提示的南漳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从山谷的性质、成因分析山谷风对南漳地区居民选址的影响。夜间冷空气下沉在谷底集聚,使谷底气温较低,特别是冬季,故不适宜在谷底建房;夏季白天闷热,由于山坡和谷底上空的热力差异,形成了谷风,利用谷风可以降温和通风袪湿。

【陈锦智 福建省永春美岭中学】

【原创试题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间作模式是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栽培模式,具有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提升种植收益、增强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病虫害等优点。2020年黄冈市农业科学院开展了夏玉米大豆间作与单作比较实验,表1为不同种植模式下玉米和大豆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表1

结合材料分析间作玉米和大豆比单作经济效益高的原因。(10分)

【命题意图】本题以间作玉米和大豆为试题情境,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

【答案】单作玉米产量虽高但玉米单价低,总产值低;且单作玉米的成本投入高于间作;单作大豆虽然单价高但产量低,产值远远不及间作;间作能平衡产量和价格,成本投入较少,经济效益最好;间作对市场的适应性强,抗风险能力强;间作能降低病虫害,实现高产稳产。(每点2分,任答5点得10分)

【解题思路】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经济效益等于产值减去成本投入,而产值等于产量乘以单价,通过表格中的产量和产值可得出玉米和大豆的单价分别是2.4元/kg和5元/kg。单作玉米产量产虽然很高,但由于玉米单价低,所以玉米的产值仍然不高,再加上单作玉米的成本投入较高,所以单作玉米经济效益不及间作。大豆虽然单价高,但单作大豆的产量低,经济效益较差。另外,间作抗市场风险能力强,能够减少市场变化带来的价格冲击;间作抗病虫害能力强,可实现高产稳产。综合来看,间作玉米和大豆的经济效益更高。

【赵刚 湖北省荆州市江陵中学】

猜你喜欢
间作贵州省
贵州省种公牛站
不同间作模式对山苍子光合特性及其栽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贵州省种公牛站
核桃柴胡间作技术
2019年贵州省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玉米与花生不同间作模式研究
枣棉间作系统光合特性研究
贵州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