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类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基本素养
——以《国家宝藏》节目主持人为例

2023-08-13 14:10王政瑾
声屏世界 2023年9期
关键词:国家宝藏宝藏电视节目

□王政瑾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制作的文博类电视节目《国家宝藏》,于2017 年12 月3 日在央视首播,至今已成功开播3 季,外加2021 年开播的展演季。该节目史无前例集齐了博物馆界的顶级流量:全国九大博物馆馆长现场指导;大量引入明星,邀请导演过《咱们穿越吧》的张国立担任001 号讲解员,每期设置三位明星国宝守护人讲述国宝的古今故事,故事流程走完后会给守护人颁发印信,并宣读守护誓言。如此精良的节目自然获得观众一致好评,引发观众热烈讨论,但是节目的成功也离不开主持人的功劳。在该节目中,主持人不仅扮演着中华文明的阐释者、传播者,更重要的是唤起观众对中华文明的认同。因此,节目主持人必须具备相关职业素养,方能成就一档有内涵的文博类电视节目。

文博类电视节目

关于文博类节目,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阐述。广义上指所有涉及历史文化、文化遗产等题材的电视节目都属于文博类节目。狭义上指节目以研究、保护和宣传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为宗旨,内容关注国内外考古、文物新发现的电视节目,也可称为文博类节目。当前,我国的文博类电视节目大多数是指以文物、考古为主体内容对社会公众进行传播,以历史文化传承为主旨对社会公众进行文物知识宣传教育及唤起公众文物探索、保护意识为目的的电视类节目。

根据目前各种媒体平台可见的文博类电视节目,可进一步将其分为纪实类文博节目,如《国宝档案》《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等;综艺类文博节目,如《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博物馆奇妙夜》等;访谈类文博节目,如《寻宝》《鉴宝》《天下收藏》等。上述文博类电视节目大多数都受到了好评,节目相关热点话题也在各大媒体平台上讨论不断,但《国家宝藏》可以堪称是“现象级”的文化事件。《国家宝藏》节目融合应用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片的气质,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表达,但是不能忽视主持人在这其中的重要作用,下面将具体阐述《国家宝藏》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表现。

文博类电视节目中主持人的重要性

随着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断提升,人们对于文博类电视节目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就不断倒逼文博类电视节目进行转型、升级和创新,但同时主持人的基本素养也开始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从讲解员到主持人。人们如果去博物馆参观,需要请博物馆讲解员对文物进行专业讲解,方能有所了解。在参观博物馆中,人们会注意到以下几个要素:讲解员、展厅、文物以及博物馆观众。将博物馆参观活动与文博类电视节目《国家宝藏》做对比能够发现,节目演播大厅对应的是博物馆展厅,节目中讲述的国宝文物以及背后所阐释出来的一系列文物故事对应的是博物馆中的陈列展览及文物,节目在场观众以及屏幕前的观众所对应的是博物馆中听讲解的观众,而主持人张国立对应的是博物馆的讲解员。博物馆教育活动的核心要素是讲解员,因为讲解员自身对文物的认识和对文物背后故事的阐释,以及自身口语表达能力等一系列要素,最终决定了这场活动的成功,也决定了观众的参观体验。那么同理,对于一档文博类电视节目来讲,主持人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知识的引导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文博类电视节目《国家宝藏》可谓是一堂丰富、精彩的历史文化课。主持人在节目中引导相关讲述者、演绎者等讲述文物故事,让这些文物知识和背后的故事能够精彩地呈现给观众。而在整场节目知识传播方面,主持人扮演着知识的传播者、调度者、整合者的角色。有时候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作用与学校课堂上教师的作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可见在文博电视类节目中,主持人在知识引导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文化的传播者。《国家宝藏》这档节目所选取的国宝文物都是中华历史文化的精髓,可见该档节目的首要目的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源远流长的华夏历史与文化。在文博类电视节目当中,主持人不仅要完成分内工作,还要肩负起中华文明传播使者的责任,以节目为载体,通过自身的言语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达给观众,这也是《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节目大获成功的重要原因。

物与人的沟通者。在《国家宝藏》节目中,关于国宝文物的介绍,有相关人员的讲述、相关场景演绎等为对文物本身及背后的故事进行阐释,但是节目是围绕着物进行的活动。任何文博类节目的受众群体是人,制作节目是为人的文化需求服务的,这就需要在物与人之间设置一个沟通桥梁,而主持人显然是“物”与“人”之间最合适的沟通者。

文博类电视节目中主持人需具备的基本素养

随着各种新媒体平台的不断发展,在播音主持行业职能演进与群体变更的时代下,传统播音主持行业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文博类电视节目的主持人自然也避免不了。在这个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时代,文博类电视节目主持人只有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才能在职业浪潮冲击下实现新的发展。

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任何一个节目的主持人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遵守职业道德。只有遵守职业道德,才有获得自身职业发展的可能,才能构建起自身的职业自信。《国家宝藏》等文博类电视节目属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主持人更是代表国家形象。良好的职业素养有利于主持人在节目中树立一个正向的形象,也有利于节目形象的塑造。观看《国家宝藏》,人们能够发现主持人张国立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使得观众能够信赖他,也使节目取得了不错的口碑。

根据目前文博类电视节目中主持人的职业素养建立标准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可以参考:在节目中是否传递了正确的“三观”;在节目中面对不同职业、身份的嘉宾,有没有人文关怀精神;在节目中有没有为了经济效益而丧失文化价值。

与现在的文博类电视节目相比,之前的文博类电视节目引发的社会现象是观众热衷于收藏文物,热衷于文物商业炒作,而不太多关注文物内在的文化价值。而《国家宝藏》开播后,所引发的社会现象是越来越多的观众愿意走进博物馆去参观,去深入了解文物的文化内涵,如炎炎夏日观众在陕西历史博物馆门口排队三小时,只为了目睹那“一眼越千年”的文物风采。这是观众关注重心集中于文物背后的故事及文化价值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引导整个社会追求精神文明的良好风气。

专业素养。 专业素养是文博类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核心,也是评价一个文博类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重要指标。

一、读准生僻字。在文博类电视节目中,文物是表达的中心,那么主持人就必须了解与文物相关的知识,首要的就是准备掌握文物的名称。因为文物名称的读音有很多生僻字,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如鬲、觯、觥、斝、罍、牍等,这些字都是文物中比较常见但又很容易读错的字。那么,作为文博类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就需要从播音主持专业角度出发,将这些字的音读准,这也是主持人的基本功。对于一档严肃而权威的文博类电视节目,如果主持人不能读准,不仅自身的文化水平遭到质疑,节目的权威性也会大打折扣。

二、做好节目的衔接工作。根据节目内容及节目形态的实际需要,对节目环节或节目板块进行串联衔接是主持人的主要功能,在《国家宝藏》这档节目中,主持人张国立就扮演着“串幕人”的角色。由主持人的串联,引出国宝守护人关于国宝文物“前世今生”的传奇故事,并且能将一件文物不同的阐释方式衔接起来,使得围绕文物进行叙事和演绎。

三、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性格气质、思维特点、修为素养、内在条件、审美观点、社会阅历等内部因素是决定主持人语言风格的主要因素,主持人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能够让观众深刻记住该节目。作为一名专业演员,张国立不仅台词功底非常扎实,而且拥有沉稳的气度,这使他在主持时表现出一种沉稳、大气、厚重之感,与厚重的文物相得益彰。张国立每期节目的开场白都是固定的一句话:“我们是一个年轻的节目,有多年轻?也就是上下五千年!”奠定了气势恢宏的基调,也调起了节目的气氛。除此之外,张国立的主持台风多变,妙语连珠,不仅向观众展示自己幽默的一面,还很好地调节了节目的氛围,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效果。

四、确定节目中心。在电视节目当中,主持人首先要明白节目的中心是什么。任何类型的节目都有一个中心,没有这个中心,任何表述和演绎都是无根之木,空洞而无意义。在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中,如果没有朗读这个中心环节,那么其他的如情感交流都不能引发观众的共情。而在《国家宝藏》这档节目中,围绕的中心就是文物,脱离文物本身的讲解和演绎,都只是故事,而不是文物本身的故事。

五、做好观众的研究工作。像《国家宝藏》这样现象级的文化节目,每一期节目开播之后,观众都会在各大网络媒体平台上进行评论,这其中不乏有些评论是对节目或主持人提出的建议。对于这些评论,主持人在每一期节目开播之后就会对这些评论进行一个整理,看一看关于对自己主持的满意程度,自己或者节目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文博类电视节目主持人必须意识到,节目是为满足观众的文化需求的,只有了解观众的切实需求,虚心接受观众提出的有益建议,才能将节目做好,成为观众的一道精神大餐。

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是在日积月累中形成的,可以藏而不露,但不能缺失,是主持人形成主持风格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对主持人的文化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文博类电视节目而言,主持人需要具备与文物相关的各种知识,文物本身的知识、文物的背景、文物相关的人物及故事等,如文物的名称、构成、背景、意义等,主持人都要提前做足功课,方能在节目中侃侃而谈,流畅地传达给观众。只有这样才能积累更多相关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去理解文物以及文物背后阐释出来的故事,在节目中与国宝讲述人交流以及主持人的口语即兴表达环节才能谈笑风生。准备工作做得充分与否会在主持人的文化素养中体现出来,例如在《国家宝藏》中,主持人张国立针对甘肃省博物馆中“驿使图画像砖”这件国宝文物时,就现场引出了一个问题:那个画像砖中人物的嘴巴为什么是闭合的?这显然引起了观众的兴趣,为后面这件文物的讲解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关于文博类电视节目主持人文化素养标准仍有很多,但文化素养这个标准的确立比较复杂、抽象,需要结合实际案例去分析。

文博类电视节目主持人基本素养检验标准

尽管《国家宝藏》节目主持人张国立为文博类电视节目主持人树立了典范,但是文博类电视节目主持人基本素养是否达成,如何才能得到检验?文博类电视节目将会越来越多,节目之间的竞争也无可避免,一档文博类电视节目的成功取决于节目选题、内容、构思、编剧、导演、主持人等要素,每一个要素都不可或缺且必须达到一定标准。目前绝大多数观众会把主持人的主持表现与节目的好坏划等号,尽管这样并不合理,但这种现象确实存在,有些观众甚至会因为不喜欢某个主持人而放弃该档节目。因此,对于主持人而言,必须尽自己最大努力将节目主持好,而要将节目主持好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基本素养。那么,文博类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基本素养检验标准是什么?事实上,科普性、趣味性和文化价值就是检验文博类电视节目主持人基本素养的重要检验标准。

节目是否具有科普性。文博类电视节目一要科学、客观地传播知识,二要让观众看得懂,这就要求主持人必须提前做功课,做到节目涉及到的文物知识了然于胸,并且能够将晦涩难懂的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一档节目再精彩若内容没有文化价值,那么观众也只会一笑了之,不能获得精神层次的体验,又何谈真正接受节目?

节目是否具有趣味性。科普性是文博类电视节目的一个重要标准,但是如果不能将科普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语言,节目就会失去趣味性,如果观众的文化水平较低,长期接受专业性的科普知识会身心疲惫,继而不会持续关注该节目。这就要求节目主持人进行艺术化加工,如用语要幽默风趣且具文化内涵,同时要注意引发出观众的兴趣点,贴合观众的审美情趣,否则观众也会对该档节目收视疲劳,甚至会影响之后节目的收视率。

节目是否具有文化价值。 对于文博类电视节目来讲,文化价值显然要优先于经济效益,主持人在文博类电视节目中所传达的内容如果缺失文化内涵,不仅说明这档节目是失败的,也说明主持人的文学功力不够。对于文博类电视节目,本身就已经具备了文化底蕴,主持人若能够锦上添花,必然能够使该档节目的文化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呈现。如《国家宝藏》之所以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节目主持人张国立的文化素养。

结语

目前还没有一套业界公认的文博类电视节目主持人基本素养检测标准,以上“三重标准”仅仅只是检测文博类电视节目主持人基本素养的一个标准,类似的标准有很多,在此只选择这种加以讨论。对于该标准的使用需要注意的是,主持人要让观众认为文博类电视节目具有科普性、趣味性和文化价值,使用这三个标准的时候要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缺一不可。

猜你喜欢
国家宝藏宝藏电视节目
真正的宝藏
什么?海底宝藏
宝藏
《国家宝藏》:讲述大国重器的前世今生
央视《国家宝藏》定档12·3 讲述“大国重器”前世今生
解析《国家宝藏》中的美国文化意蕴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电视节目的移植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