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使用智能媒体的调查、研究与对策
——以城市幼儿智能音箱使用为例

2023-08-13 14:10张青英
声屏世界 2023年9期
关键词:音箱媒介群体

□张青英

幼儿指年龄为1 至6 岁的儿童,度过了婴儿期的儿童在生理和心智上都在高速发展。幼儿阶段是儿童学习的重要阶段,但由于居住环境、家庭结构的改变,新生代的幼儿在学校以外的环境中很难接触到足够的同龄人,甚至可以接触的人群也相对较少,因此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幼儿时期就开始接触智能媒体。这不仅降低了智能媒体的用户年龄,而且给孩子的认知和行为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智能音箱出现前,大多数家长认为使用电视、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会给幼儿视力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大多会严格限制幼儿的媒体使用时长,智能媒体对于幼儿的影响有限。但智能音箱普及的过程实际上与独生子女一代、互联网原住民一代成立新家庭的过程是同步的,智能音箱的迅速普及一方面是因为智能音箱进一步降低了媒介使用的门槛,延长了设备待机时间,即使是幼儿也可以轻松使用;另一方面,随着家庭社会交往范围的进一步收窄和媒介观念的变化,许多家庭会将智能音箱视为幼儿的伴随媒体,允许幼儿在较长时间段内使用,因此智能媒体对于幼儿群体的影响较之前更大。幼儿关乎社会的未来发展,智能音箱作为幼儿普遍使用的媒体设备,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种标准的全媒体设备。笔者认为,智能音箱技术的成熟也意味着到了反思其发展过程的关键节点,只有清晰认识其优势与不足,方能帮助幼儿及其家长用好智能媒体,进而以媒介推动社会发展。

城市家庭幼儿智能音箱使用情况调查

为了对幼儿智能音箱使用情况有更加清晰的认识,笔者对于城市家庭幼儿音箱使用情况做了问卷调查。之所以选择城市家庭幼儿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有研究显示智能媒体在农村的普及程度尚低,遑论智能音箱设备,笔者查阅市场上主流智能音箱销售年报也证实了这一观点。最终,笔者将研究对象限定为城市家庭幼儿。

为保证调查对象的合理性,笔者按照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各17%、四线城市、五线城市各16%的比例共发放了400 份调查问卷,最终回收有效问卷348 份,其中一线城市69 份,新一线城市65 份,二线城市63份,三线城市58 份,四线城市42 份,五线城市51 份。

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家庭幼儿智能音箱的使用率高达78.35%,大城市家庭幼儿智能音箱使用率更高,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家庭幼儿智能音箱的使用率都在90%以上。在使用时长上,城市家庭幼儿智能音箱的日均使用时长在1 小时以上,其中三线城市家庭幼儿智能音箱的使用时间最长,这可能与三线城市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家长较为忙碌、幼儿教育项目相对有限有关。另外,3 岁左右的城市家庭幼儿智能音箱的使用时间最长,平均每天会花费约两小时在智能音箱使用上,同时使用其他智能媒体的时间也相对更长。2 岁以下和4 岁以上的城市家庭幼儿智能音箱使用时间会随着年龄的降低或增长而出现递减趋势,原因可能是3 岁左右的儿童精力较年纪更小的儿童旺盛,好奇心强,而且处在上幼儿园前或者刚刚上幼儿园的阶段,空闲时间较多。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城市家庭幼儿的智能媒介使用,特别是智能音箱使用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可以说,大量的智能媒介使用必然会影响幼儿的认知和行为,这一现象值得人们认真思考和审慎对待。

幼儿使用智能音箱带来的影响与改变

技术的发展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智能媒体提升了幼儿群体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同时也改变了幼儿认识世界的方式和社会交往的方式,这种潜在的、巨大的影响目前尚未得到学界和业界的更多重视。笔者认为,以智能音箱为代表的智能媒体对幼儿造成的影响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缩小了数字鸿沟, 培养了智能媒体原住民。 一般学界习惯将90 后或95 后群体称为“互联网原住民”群体,因为他们的成长伴随着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相应地,笔者认为15 后或者20 后群体可以称之为“智能媒体原住民”群体,因为智能媒体始终参与着他们的成长过程。

随着智能媒体鸿沟的不断缩小,幼儿通过智能媒体接受教育的门槛也不断降低。有研究表明,正确使用智能媒体的幼儿往往较同龄人拥有更强的语言能力,因此智能音箱的普及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不同城市幼儿之间的数字鸿沟,促进教育平等化,使幼儿普遍拥有更好的学习条件、更高的知识水平,同时也能够从小培养幼儿的智能媒介使用能力,培养真正的“智能媒体原住民”群体,整体提升幼儿群体的受教育水平。不仅如此,智能媒体以其智能化的交互手段,能够积极地调动幼儿多感官参与,即运用有趣、悦耳的声音、智能化触摸,甚至是智能化立体呈现画面等形式与幼儿互动,将教育过程中许多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更加具体生动,与幼儿的认知特征更加吻合。

幼儿初级群体变化。 库利指出,幼儿通过初级群体的交往完成最初的社会性训练和思想观念的习得,传统的初级群体主要包括家庭、邻里和幼儿游戏群体。但是家庭和社会结构的内卷使得幼儿除了有限的家庭成员外,接触到其他初级群体的频率相对较低,因此幼儿只能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与以智能音箱为代表的智能媒体的互动中,智能媒体在事实上取代了幼儿的部分甚至大部分初级群体。

智能媒体规范化的传播内容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完成社会规则的最初规训,但是却无法代替初级群体的社会性互动,导致“智能媒体原住民”群体中的幼儿虽然对于社会中的规范性共识有更多认识,例如孝顺父母、遵守交通规则、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等,但对于其他共识的认识则往往不足,例如很多幼儿没有获得保持合理社交距离等类似内容的教育。这些内容的教育大多需要在与初级群体的互动过程中完成,而主要与智能媒体交往的幼儿群体缺乏类似的学习和学习条件,这也解释了为何缺乏初级群体规训的幼儿在年龄稍大、开始参与社会活动时“熊孩子”行为频出。

此外,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也曾经指出,人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形成自我,但是与智能媒体互动的幼儿难以在交流的过程中获得与人类一样的反馈信息,幼儿无从分辨他们行为的对错及其行为可能造成的影响,也就无法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矫正其行为,使其行为更加符合社会规范和共识。这种对自我认识的偏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认知与行为,加剧了“熊孩子”行为的发生。

数字劳工年龄进一步降低。 以智能音箱使用为代表的智能媒体不仅影响了幼儿的认知和行为,也同时影响着媒介生态和媒介盈利模式。智能音箱等新媒体进一步降低了媒介使用门槛,根据达拉斯·斯迈思(Dallas Smythe)的“受众商品论”观点,幼儿使用智能音箱的行为和成人的媒介使用行为一样,都已经被异化为促进媒介产业资本累积的劳动过程。从这个角度看,智能音箱不仅让幼儿从小适应了广告这种商业推广模式,为传媒产业和其他产业的资本积累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而且通过进一步降低“数字劳工”年龄底线的方式,实现了媒介产业经济价值的提升。此外,这种观看行为可能使幼儿从小受到消费主义观念的影响,进而影响其未来的消费方式。总之,媒介资本通过延长广告观看时间、培养未来消费群体、增加社会媒介使用总时长的方式,加速了劳动化社会的实现。

幼儿使用智能媒体的应对之策

从前文的讨论可以看出,智能媒体的使用虽然能提升幼儿的知识水平,但是社会交往缺失以及情感劳动的异化都有可能给幼儿未来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针对目前幼儿智能音箱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应对:

家长对幼儿使用智能媒体产品的态度要正确。 根据生育年龄结构分析,学前幼儿的家长普遍是25 岁至35 岁之间的年轻人,这类群体本身就是智能媒体使用的主流大军。根据调查显示,他们当中过半数的家长认为使用智能媒体是融媒体时代的必然趋势,但也有40%左右的家长认为孩子毕竟还小,不希望孩子接触智能媒体,甚至也有部分家长坚决抵制幼儿使用智能媒体,认为幼儿无法正确分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也无法辨别虚拟世界中信息的真伪。另外,幼儿擅长模仿,对于一些内容会盲目模仿,对幼儿的身心造成极大影响。这两类家长都没有正确认识智能媒体,也没有找到引导幼儿正确使用智能媒体的方式方法。

家长首先,要在幼儿使用智能媒体方面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认识到智能媒体对幼儿成长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其次,家长应该给幼儿树立好榜样,不沉迷于智能媒体,不进行无用的娱乐,要让智能媒体成为丰富知识、增长见识的智能工具。家长要帮助幼儿制定计划,监督和指导孩子合理使用智能媒体。

减少媒体使用时间, 增加强制关机功能。 从目前的媒介发展来看,传媒产业对幼儿的异化是无法避免的,且目前的媒介使用行为并不能真正替代幼儿的线下活动,因此只能通过减少媒介使用时间的方式降低异化的程度。

实际上,我国一直以来都有限制未成年人媒介使用时间的规定,多数软件都有防沉迷系统,以限制青少年的媒介使用时间。那么,作为认知能力、自我约束能力、行为能力都更差的幼儿,理应受到更多的限制和保护,以增加其现实活动时间。对此,智能设备一方面可以开发幼儿保护模式,幼儿模式之下,幼儿观看时长达到规定上限后设备会强制关机;另一方面可以配备简单的人脸识别系统,当发现观看者为幼儿时自动切换至幼儿模式,更好地防止幼儿出现过度使用媒介甚至依赖媒介的现象。

将智能音箱发展为幼儿社交软件。 幼儿的社会行为习得需要通过与初级群体的互动完成,但是与初级群体的互动却并不是只有通过线下活动才能完成。目前,社交软件的发展已经很大程度上将成年人的主要社交活动场所迁移到了线上,甚至大大延长了人们的社交活动时间。那么,按照同样的逻辑,幼儿与初级群体的社交活动同样可以转移至线上,甚至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幼儿可以在家庭内部空间模拟一个完全真实的线下游戏场景,并在其中完成社会交往,接受社会规训,最终形成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即使是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屏幕越来越大的智能音箱设备早已可以实现幼儿之间的视频通话,通过“面对面+场景”的沟通方式,已经能替代部分与初级群体的交往活动,帮助幼儿更好地实现社会化。

丰富内容,提升媒体规训水平。一直以来,中国的早教内容市场都存在内容滞后、内容资源不足的问题,在智能音箱这种新媒介中,内容的短板更加明显。目前,智能音箱的内容除了本身存储的内容外,主要来源于少量的内置第三方应用,这些内置应用不仅数量有限,且内容的种类和丰富性也均有不足。因此,想要通过智能音箱完成对幼儿群体的高水平社会化规训,还需要智能音箱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

智能音箱幼教内容的丰富化不仅有助于幼儿群体完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启蒙,还能成为产业未来重要的利润增长点,实现幼儿、家庭、社会、内容制作商、智能音箱生产商等多方共赢。当智能音箱的内容尽可能覆盖到幼儿所需要学习的全部社会规训内容时,幼儿接受社会化规训的主要场景也会由线下转移到线上,通过智能媒体完成社会化规训任务的时代才会真正到来。

提升智能化水平,与互联网、传统媒体实现互联互通。就目前来看,我国市面上销售的智能音箱智能化水平普遍较低,大多数智能音箱只能通过USB 设备导入信息资源,没有实现与互联网、传统媒体在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实时共享。尤其在大数据时代,没有能够充分利用好海量的数据,对客户需求进行分析,没有对传播内容进行加工升级,这也导致智能音箱所呈现的信息内容较为滞后、形式单一。传统媒体有着多年生产幼儿节目的经验,有着权威性强、质量高的内容资源,而且很多传统媒体延伸、创办的新媒体平台也正在生产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新媒体产品。因此,智能音箱产品生产方应当不断提高智能音箱的智能化水平,与互联网、传统媒体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幼儿提供更多有趣、丰富、有内涵的内容。

结语

目前,各种新媒体产品层出不穷,各种智能软件和应用也是五花八门,对人们尤其是幼儿产生了极大影响。在智能媒体时代,智能媒体技术和内容渗透进幼儿的生活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对此,社会业界应该努力净化智能媒体环境,创设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世界,智能媒体产品生产商要结合幼儿实际需求开发设备,让家长能安心幼儿使用智能媒体产品,以更加智能、丰富的形式获取新知识、新经验。人们应当充分利用好智能媒体产品,使之成为扩大幼儿知识面、增加信息量、拓展思维、开发智力的工具。在这过程中,需要各相关主体协同合作,为智能媒体产品促进幼儿成长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音箱媒介群体
KEF推出新一代LS50 Wireless Ⅱ音箱
Polk(普乐之声)推出高端Reserve系列音箱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小音箱,大精彩 B&W 805 D3尊贵版书架音箱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多一对音箱,多一份惊喜Marantz AV8805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