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战“疫”浅析

2023-08-21 19:06左守秋张双丹
关键词:防疫防控中心

左守秋,张双丹

(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401)

2019 年底,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党中央迅速做出战略部署,始终强调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置于首位,“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中国战“疫”始终;严格的疫情管控之下,也闪耀着人性光辉,千千万万志愿者奔跑于抗“疫”一线,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为打赢这一场战“疫”贡献自己的一份光热。党和国家在疫情防控中始终与人民同呼吸,秉持心系民生的崇高情怀,积极调动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协调各方力量,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聪明才智。

一、疫情防控中“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意蕴

“人民至上”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主线;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遵循了唯物史观中的人民主体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向世人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制度优势,凝聚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抗“疫”奉献精神。

(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人民主体思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1]人民主体思想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条主线,首先,人民主体思想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只有无产阶级的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活动,这便深刻形象地阐释了其深刻内涵。其次,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其作为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实践主体,决定性力量不容忽视。最后,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最终目标,只有实现这一目标,人的主体性才得以真正实现,人民主体思想体现了唯物史观的最终价值诉求。恩格斯在晚年曾以“力的平行四边形”比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推动力量,他指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无数“合力”作用下的产物,其中一股很重要的力量便源于人民群众。习近平提出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著名论断,他说“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2]所以,在疫情防控中要坚定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防疫理念,时刻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摆在首位,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同时发挥人民群众在这场战“疫”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监督防控、检验防控成效中,打赢疫情防控战“疫”。

(二)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对于一个政党来说,坚持什么样的立场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也是关系这个政党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3]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人民群众置于首要位置,中国共产党发展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血脉相连的奋斗史、关系史。党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不仅解除了束缚人民的枷锁,同时赋予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权力,从此,中国人民摆脱了被压迫的命运,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为改善人民生活状况,提高生产力,党中央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带领人民富起来;进入新时代,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这反映了我们党始终以人民群众的意志为转移,根据人民的需要擘画蓝图。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党走出的每一步、每一个决策、每一个成就,都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准绳,且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同舟共济一起打拼来的。时代虽然在变化,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历史担当和使命始终如一,毫不动摇。习近平说:“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4]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共产党人身先士卒,奔赴抗疫前线,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第一要务,筑牢抗“疫”重要防线,昭示出中国共产党时刻挂牵人民、心系民生的崇高情怀。

(三)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势 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显著优势,其中的深刻根源就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6](P365)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协调团结各方力量,将人民群众的智慧转化为实践动力,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刚性,带领中国人民克服种种困难,解决了前进道路上存在的诸多问题。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高度肯定了群众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在中共七大所做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使中国人民站起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不动摇,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时刻挂牵民生,有序开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人民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最终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跨越。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结合国内国际的严峻形势,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中,最核心的便是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其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始终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动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反复强调,党开展的一切工作都应将人民放在首位,做到为了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更有意义,依靠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更有动力,我们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形成全民参与、全民享有的发展环境。

实践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就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习近平强调:“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全面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管理、防范、监督、检查、奖惩措施的落实。”[6](P365)在疫情面前,党中央团结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汇聚成抗击新冠疫情的强大力量,转化为防疫实践的切实效能。

(四)凝聚以人民为中心的抗“疫”奉献精神 疫情防控是需要协调各方力量的系统性工程。在这场战“疫”中,涌现出千千万万不顾个人得失的“无名英雄”,凝聚起以人民为中心的抗“疫”奉献精神。首先,自疫情爆发以来,国家公共卫生健康体系构筑起了保障国家整体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其中全体医护人员是这道防线的坚实捍卫者。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担当使命,始终将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彰显了不计个人得失的崇高奉献精神。其次,大批志愿者奔跑在防疫一线,勇担“匹夫”责任。全国各地受疫情影响,医用物资紧缺,很多社会民间团体、私人企业、海内外中华儿女等都积极筹募,向疫情高风险地区捐献所需的各类防护物资。还有许多勇敢奔赴疫情第一线的负责核酸检测工作的志愿者,他们不惧风险,任劳任怨,为国家疫情防控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光热。最后,基层干部在疫情防控中始终贯彻“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工作理念,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群众的诉求,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彰显了崇高的人文关怀,赢得了社会广泛认同。

二、疫情防控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举措

疫情防控中“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意蕴,昭示了党和国家“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抗“疫”理念,彰显了我国的制度优势,积极调动发挥了人民群众在疫情防控中的磅礴伟力。以此为基础,开展“以人民为中心”的疫情防控,要强化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开展疫情防控教育宣传,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防控水平;增强法治保障,实现依法合理防控;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严守乡村战“疫”防线,更好地调动全民在疫情防控中的积极性,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一)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抗疫理念,强化责任担当 我们党的性质、宗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同时也是发挥我们党制度优势的充分体现。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还是要靠人民,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逻辑,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首先,要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危急时刻、重大关头,将什么放在第一位,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7]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党中央始终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作为一贯遵循的原则,从武汉地区疫情突发快速蔓延阶段,到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探索阶段,再到精准防控阶段,和西方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都得到极大的保障。其次,积极调动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协调团结各方力量。疫情防控期间,离不开各行各业、各领域内人员的相互配合,需要构筑起全社会抗击疫情的坚固防线。党员干部要时刻注意团结人民群众,积极宣传疫情防控的相关政策,妥善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最后,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明确自身肩负的使命,以及不断增强面对重大挑战时敢于冲锋向前的魄力和担当意识。习近平深刻指出:“我们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赞扬声中丧失革命精神和斗志,逐渐陷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的状态,而是要牢记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作为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8](P531)疫情面前,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积极投身于疫情防控一线,始终心系人民,摒弃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作风,真正将工作做到实处。

(二)加强“以人民为中心”的疫情防控教育宣传,开展科学合理防控 积极高效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我们深入群众,加强健康宣传和教育,使疫情防控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广泛共识。首先,各级党组织应严格听从党中央安排,及时有效传达并部署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战略安排,同时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利用网络媒体、有线电视、社区广播等线上渠道与主题板报、各类讲座、入户走访等线下宣传相结合的方式,深化广大人民群众对疫情防控的自主自觉意识,使疫情防控工作更加合理有序、稳步开展。其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自觉走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及时了解疫情防控最新动态,冷静应对应急突发事件,合理采取各类疫情防控措施,科学运用有效手段和方法处理疫情防控工作,避免防控行为的违法违规。最后,依靠人民群众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要做到合理、有力、有序。严格根据各地区的疫情状况制定相关防控策略,合理监测疫情、有序排查疫情人员和范围、及时报告疫情,针对不同群体采取不同的管控和引导措施,反对“一刀切”的惰政行为。习近平在总结伟大抗疫精神时说:“在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9]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和国家始终坚持“生命至上”,根据疫情发展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使疫情防控做到行之有效。自始至终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切切实实让人民群众感到踏实、放心。

(三)增强“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保障,实现依法防控 基于我国国情开展防疫工作,必须以法治作为保障。“法无授权不可为”是公权力运行的基本原则,但在面对重大疫情时,政府必须以更加主导的姿态积极主动承担更多的防控责任,包括对人员流动、交通运输、物资供应采取的部分强制措施。[10]正因为如此,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坚持法治化的道路,同时竭力补齐出现在法治层面的“短板”,是确保疫情防控工作得以胜利的重要保障。具体来讲,第一,中国抗“疫”工作走法治化道路的首要前提是要完善立法,加强相关的配套制度建设。第二是要在疫情防控中始终贯彻法治思维,以法治的方式开展各项工作。作为“领头羊”的各级相关部门负责人员,若想带领人民群众做好抗“疫”的各项工作,就要保持法治思维,不断提高法治能力,坚持“有法必依”这一重要原则,使得疫情防控工作既合理又合法。第三,作为主体力量的人民群众也要提升自身的法治意识。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能力得到有效增强,毫无疑问可以筑牢重大公共事件发生的防火墙,在这一过程中,集中宣讲、主题电影等各种各样的形式都是对人民群众法律教育的上乘之选。第四,任何违背防疫规定的行为必须坚决抵制,并采取严厉的惩戒,以此安定人心,保障工作的顺利推进。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严控乡村疫情 抗击疫情若想取得战略性成果,就要在“以人民为中心”的行动指南基础上治标也治本。值得强调的是,在新的疫情防控形势下,农村地区的防控工作是重中之重,如若疫情大肆蔓延到偏远农村地区,后果不堪设想。不可否认的是农村地区的医疗条件较之城市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倘若新冠疫情席卷偏远农村地区,势必会对农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于阻碍乡村振兴的总体进程。因此,农村地区的防疫工作需要我们采取更加有力有序、科学周密的举措,预防为主,兼顾生产,坚决打赢这场阻击战。

首先,村民理事会和监事会作为农村防疫工作的重要载体,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相互配合,共同处理好防疫工作,保障村民的生命健康。一方面村民理事会要善用自己的决策权力,通过线上会议等形式因地制宜地制定可行性方案,并提高执行力,努力做到群众满意;另一方面,监事会要妥善执行自己的监督权力,对村委会和理事会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尤其是防疫物资的使用和费用的明细做到公开透明。

其次,除了理事会和监事会各司其职之外,村民代表大会也是农村防疫工作的关键一环。村民的既得利益和农村治理的科学性都应体现于此,换言之,群众的进言献策、监督执行对于农村防疫工作亦至关重要,需高度重视。

最后,积极动员人民群众,发挥其主体力量,提升他们的主人翁意识,积极主动配合防疫抗疫工作,将各项措施付诸实践。老年群体是需要着重关注的群体,他们大多不熟悉智能手机的操作,农村防疫工作的有效推行势必会受到一定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村干部要发挥带头作用,制定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如征集针对农村老年群体核酸检测的村民志愿者,将具体防疫工作点对点通知到老年群体,使得老年群体的核酸检测亦能有效推行。总的来讲,农村是农民的根,为了守护他们热爱的家园、保障他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就要群策群力,通过有效的监督和引导,帮助他们提高防范意识,自觉遵守疫情防控各项规定,从生活点滴做起,共同对抗疫情。

结语

自疫情爆发以来,党和国家遵循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人民主体思想,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置于首位,积极调动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参与到疫情防控、监督防疫、检验防疫成效的过程中,向世人展现了我国的制度优势,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抗“疫”奉献精神。针对疫情防控形势,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不断强化自身责任担当;加强“以人民为中心”的疫情防控教育宣传,使疫情防控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广泛共识;增强“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保障,不断完善相关立法,以法治思维开展各项防疫工作,同时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法制教育,严惩疫情防控中出现的违法行为;严守乡村战“疫”防线,多措并举,筑牢乡村战“疫”堡垒。

猜你喜欢
防疫防控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豪华防疫包”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防疫、复工当“三员”
端午节俗与夏日防疫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