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引导的高中物理教学探究

2023-08-24 17:46郭嘉
高考·下 2023年5期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高中物理对策

郭嘉

摘 要: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式”教学具有显著的优势,如培养学生的物理思辨思维,突出学生主体性。现阶段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受到教师问题设计与组织实施、学生主体性与思辨性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问题式”教学效果不佳。针对上述问题,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准备环节,要善于设计问题“串联”重难点以及易错点,科学利用“问题导读单”,强化问题式教学在不同课型中的应用,助推高中物理教学质量提升。

关键词:高中物理;问题式教学;对策

在知识学习中,问题是思维的驱动器,通过引发学习者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从而达到理解、认知的学习目标。正是因为“问题”对学生知识学习的显著价值,使得近年来“问题式”教学法备受关注,并因此衍生了很多与之相关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学”“问题驱动”等,对推动现代教育的改革创新产生了积极的意义[1]。

作为一线高中物理教师,近年来为更好地促进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创新,笔者深化了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研究。笔者认为:作为一门理性学科,物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构建以“问题”为核心的教育模式,更有助于激活学生物理学习思维,提高其知识学习效率以及问题解决能力。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近来关于“问题式”教学法的研究,探索以“问题”为引导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对策。

一、高中物理“问题式”教学法概述

(一)“问题式”教学法的内涵

关于“问题式”教学,学术界有很多不同的称谓,如“设问式”教学、“问题情境”式教学、“问题导学”等[2]。无论称谓如何变化,其本质都是一样的:这是一种以“问题”串联教学内容的教学方式。关于“问题式”教学,笔者通过梳理学术界与之相关的研究文献,总结归纳其内涵如下:教师在教学课堂中,立足教学目标和“学情”,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串联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的教学方式。其主要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对相关事物、矛盾的思考,从而助推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所指的“问题式”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师为优化物理教学课堂,立足物理课程标准,以“问题”为主线的教育模式。

(二)高中物理“問题式”教学法的特点

1.问题化

所谓“问题化”,即教师在构建“问题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将所需要达成的目标、所需要开展的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3]。师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解答过程,便是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同时,学生在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发现新的问题,问题之间的环环相扣,共同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有关“电动势”的知识点时,由于“电动势”这个概念较为抽象,即便是学生已经阅读了相关的素材,依然不能很好地理解“电动势”的内涵。针对“电动势”的概念教学,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串”的方式,将“电动势”的概念问题化,当相关的问题已经得以解决,学生归纳总结“电动势”的概念将轻而易举。

2.思维性

上述笔者提到“问题是思维的驱动器”。何意呢?即在教学中,“问题”具有很强的思维性。很多物理教学问题都需要学生深入思考方能有效解答。以“电动势”概念教学为例,为了引领学生深入解读“电动势”的概念,教师结合电源内外部正电荷、电场方向的移动入手,设计了很多启发性的问题。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学生轻松总结归纳了电动势的概念。这种具有思维性的概念问题,远比学生死记硬背物理概念更加有意义,同时,学生对相关概念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3.主体性

“主体性”是问题式教学法的一个显著特点。即在“问题式”教学模式下,整个教学过程,凸显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是“思维式”“解题式”,而非“填鸭式”[4]。在整个问题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紧密结合教材、教辅等相关素材,结合学生的知识认知水平精心设计问题,并以“问题”为主线串联教学内容。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

二、影响高中物理问题式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

近年来,虽然“问题式”教学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教学实践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导致“问题式”教学质量未能收获良好的效果。

(一)教师问题的设计与组织实施

在构建“问题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问题设计与组织实施,是影响最终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现阶段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的“问题式”教学之所以难以取得高效的教学效果,缘于教师问题的设计与课堂组织实施存在如下问题。

一方面,就问题的设计而言,很多教师在教学准备环节往往疏于问题的设计。从笔者调查研究的结果来看:多数教师在教学准备的过程中,往往只进行教学目标设计,对教学环节设计明显不足。鲜有教师会在教学准备环节,就课堂上需要提出的问题进行设计。这种疏于问题设计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往往是“想到什么问什么”,这种随意性的提问,往往会导致提出的问题缺乏启发性、针对性和关联性,最终影响了提问的质量。

另一方面,就“问题式”教学的组织实施而言,教师提问环节的把握、提问以及问题引导的方式等,都将直接影响最终的问题教学质量。通过开展高中物理“问题式”教学组织实施的调查研究,笔者发现:受到教师重视程度、组织实施方式的影响,当前高中物理“问题式”教学依然缺乏科学的组织实施,随意问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同时,在提问的过程中,多数教师疏于问题引导,即在学生不懂得如何回答问题时,教师往往是一带而过或者是直接让下一名学生回答问题,整个“问题式”教学缺乏必要的追问,从而影响了最终的问题式教学质量。

(二)学生的主动性与思辨性不强

“问题式”教学课堂是互动的,这种互动重点体现在师生互动层面。而要想实现良好的互动效果,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以及物理思辨能力[5]。而通过笔者的调查研究发现:部分高中学生进入了比较“害羞”的时期,即在课堂上,有相当比例的学生不愿意主动回答问题,若教师不采取“点名”的方式,愿意自主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并不多。除此之外,很多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思维的能力,尤其是在遇到颇有挑战性的物理问题时,学生习惯于依赖教师给出的解题思路。

整体而言,正是因为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主动性、思辨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问题式”教学实施的效果。

三、基于问题引导的高中物理教学实施对策

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物理教学应当将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学生具备了较强的思辨能力,其学习和理解基础物理概念、解答物理问题都将会更加得心应手。本部分,笔者将结合近来关于“问题式”教学法的研究,结合具体案例,探索基于问题引导的高中物理教学实施对策。

(一)以“问题”为主线串联教学内容

立足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所谓“问题式”教学,其本质就是以“问题”串联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问题化的目标。因此,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构建“问题式”的教学课堂,教师在教学准备环节,需要强化教学设计,以“问题”为主线串联教学内容,从而实现良好的“问题式”教学目标。

当然,“问题”串联教学内容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而是一些重点、难点或者是易错点等。笔者在梳理高中物理教材的过程中,将教材的内容分为了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部分是一些易学的知识点,是学生阅读相关素材或者查阅资料便可独立完成的内容,笔者将其归为自学阅读类,这部分知识点,教师无须过度讲解,可以结合核心要点提出几个关键性问题,以助推学生理解相關内容;另一部分是教学的核心知识点,如重要概念、公式以及定律等。针对这部分知识点,教师要重点设问,尤其是强化启发性、针对性的设问,以问题深化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

例如:高中物理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知识点时,学生对“匀变速”基本概念的理解,是教学的关键。为了更好地启迪学生物理思维,帮助其更好地理解物理基础概念,在课堂导入环节,笔者提出了一道半开放性的问题:同学们,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你们已经进行了充分的预习,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其运动的轨迹、加速度以及速度,都分别有哪些特点呢?结合这些特点,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归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吗?这道问题的提出,重在引导学生回顾预习过程中对匀变速直线运动概念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启迪学生的物理思维。

(二)科学合理使用“问题导读单”

谈到“问题导读单”,很多教师都表示不知其为何物,由此可见其在物理教学课堂中应用的频率。实际上,“问题导读”的本质,就是教师教学实施的主要思路,涵盖教学的主要流程,其主要功能如下:1.厘清“教”的思路。在物理教学课堂中,教师“教”的思路是否清晰明了,直接决定最终的教学质量。将“问题导读单”整合应用于高中物理的教学课堂,能够帮助教师结合导读单,清晰明了地把握教学的基本步骤和思路。2.指明“学”的方向。新课程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要求,明确教师应当凸显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但通过笔者的调查研究发现:若教师不加以适当指导,学生的学习便会存在较重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性在学困生的身上尤为明显。设计“问题导读单”的方式,能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指明方向,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

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构建“问题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紧密结合教材的核心概念、知识点、重要的公式和定律等,精心设计“问题导读单”,以更好地厘清教学思路,指明学习方向,提高“问题式”教学质量。

(三)强化“问题”在不同课型中的应用

高中物理教学中有多样化的课型,如新授课中概念、规律知识点,物理实验,习题课以及复习课等。不同的课型,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应当有所差异,“问题式”教学可以贯穿于不同课型中。

1.概念课中“问题”的应用

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概念课很“基础”也很重要。很多物理教师在讲解基础概念时,常常疏于概念内涵的解读,而是简单地将教材上的基础概念复述一遍,便作为概念的讲解。实际上,这种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深入理解,这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后续的物理学习乃至解题。因此,针对概念课的教学,高中物理教师要善于将“问题”串联基础概念,以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高中物理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摩擦力”的相关知识点时,以“弹力”的知识点设问作为问题导入:①同学们,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了“弹力”的知识点。那么,什么是弹力呢?②弹力产生的条件有哪些呢?③弹簧弹力的大小需要满足什么规律?以“弹力”的知识点问题化,有助于实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效果。在学生回答了上述问题之后,教师引出新知识点:同学们,现在请你们拿出两本书,将书中的很多页面交叉在一起,并尝试用水平力将其拉开,多尝试几次,你会发现什么规律呢?谈谈你的感受。

上述的问题设计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引出“摩擦力”的概念,同时也有助于启迪学生的物理学习思维。

2.规律课中“问题”的应用

作为一门理性学科,高中物理教学中有很多物理规律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笔者认为:在学习物理规律的过程中,理解性的记忆远比死记硬背更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一般而言,以死记硬背方式学习物理规律的,在解题环节,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将大打折扣;而理解性记忆的学习方式,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例如:在“楞次定律”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楞次定律”,笔者在教学实施环节,构建了两个极其重要的模块:一是回顾复习;二是实现现象分析。“回顾复习”模块的构建,是为了帮助学生回忆巩固已学的知识点,以此引出新的教学内容;而实验现象分析模块,是教师借助具体的物理实验,引领学生观察和分析物理现象,从而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楞次定律”。在两个教学模块中,笔者均强化了“问题”的教学内容的串联作用。如在“回顾复习”模块,笔者设计问题如下:①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现象分别是什么?②如何借助电流的方向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感应方向?③产生感应电流有哪些重要的条件?解答相关问题之后,教学进入了关键性环节:实验现象分析。在这个重要的环节,教师以“问题”为主线,结合教材精心开展了物理实验,科学引领学生结合实验现象总结归纳“楞次定律”。

除了概念课、规律课,高中物理教师还可以在复习课、习题课等模块的教学中强化“问题”的应用,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充分地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点,提高学习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背景下,“问题式”教学具有问题化、思维性和主体性的显著特点,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思辨能力,更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强化师生互动。基于问题引导的高中物理教学,教师在教学准备环节,要善于将“问题”串联重要的知识点、难点以及易错点;同时,巧用“问题导读单”,厘清教与学的思路;充分利用“问题”优化物理概念课、规律课等,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原亮.高中物理“问题导学式”教学法的实践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

[2]赵惠松.物理教学中教育性评价实施的探索[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7(11):50-51.

[3]康安福.基于建构主义的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100-101.

[4]黄河清.“问题导学”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J].基础教育研究,2015(1):5-9,1.

[5]蔡静.高中物理电动势概念教学设计及建议[J].教学与管理,2009(3):94-95.

猜你喜欢
问题式教学高中物理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试论语文课堂上的问题教学法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问题式教学, 串起化学课堂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