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视野中的阳明文化传播研究
——2022全国大学生知行合一传习论坛侧记二

2023-08-25 18:04杜诺希绍兴文理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名作欣赏 2023年23期
关键词:阳明心文理学院王阳明

⊙杜诺希 [绍兴文理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2022 年11 月23 日,为纪念王阳明诞辰550 周年,由绍兴市委宣传部、绍兴文理学院和浙江省稽山王阳明研究院共同举办的“思想与文学:阳明文化的当代价值——2022 全国大学生知行合一传习论坛”在绍兴举行。27 位青年大学生围绕“阳明后学及阳明当代文化传播研究”这一主题,从“阳明后学人物研究”“阳明后学流派研究”“阳明学的当代价值”“阳明学的当代传播”四个角度进行了交流与讨论。新生代学者谦虚论学,以多元视角各抒己见,对阳明后学研究展开回顾,并就阳明学的未来进行思考与展望。

一、阳明后学研究

阳明后学是阳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阳明后学,大致可以作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说,凡是阳明以后信奉阳明心学或在思想上受阳明心学影响的学者都可以纳入阳明后学的研究范围;从狭义上说,阳明门下及其再传弟子可以算作阳明后学的研究范围。本次论坛收到相关论文共计14 篇,分别涉及阳明亲传弟子及其门下王艮、王龙溪、钱德洪、李贽、罗汝芳等人,以及广义上可归为阳明后学的刘宗周等人。

(一)狭义上的阳明后学

王龙溪是王阳明最赏识的弟子之一,其学以“四无”为核心,将阳明良知之说引向禅学。段克武(宝鸡文理学院硕士)对焦王龙溪的三教思想,解读“良知为范围三教之宗”的合理性。仇润鹏(贵阳学院硕士)则从道德伦理思想的角度探讨王龙溪对良知之说的改造与阐释。刘艳娜(贵阳学院硕士)则以比较视角对阳明致知之说进行了探讨,基于阳明弟子王龙溪与聂双江二人有关良知的书信内容进行了理论考量,勾勒出阳明的良知说存在前后变化的思想样貌,以“致知议辩”为中心展开论述。与王龙溪的“四无说”对标的是钱德洪的“四有说”,二者关于“四句教”的分歧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点。陈静雯(绍兴文理学院)基于对钱德洪《王阳明先生年谱》和《传习录》以及其他有关王阳明记述文字的考究分析,结合钱德洪所经历的“天泉证道”到“严滩问答”“南浦请益”,再到中年下狱这几件大事,探析其对以“四句教”为中心的心学思想的建构过程,并指出钱德洪在王阳明“三不朽”的圣贤形象的建构过程中起到的奠基作用。王艮是泰州学派的开创者,其主张“良知现成”“百姓日用即道”是对王阳明“满街都是圣人”的深入阐述,从工夫论的角度进一步提出了“以良知为主本,多识前言往行”的主张。王占彬(山东大学硕士)从本体论和工夫论两个层面就王心斋的“良知见在”说进行解读与梳理,深入把握泰州学派的良知思想。罗汝芳师从泰州学派代表人物颜钧,得王艮泰州学派之真传,以发人“良知”和济人急难闻名于世。祁博贤(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聚焦罗汝芳对于儒学经典论题“乐”的阐述,就本体和工夫两个层面对罗氏“乐”之阐述展开探讨。李贽是泰州学派又一代表人物,曾拜王艮之子王襞为师,建立了以“童心说”为核心的学说。平颖(赣南师范大学硕士)不仅关注到了李贽与王阳明的这种直接师承关系,并进一步关注到其与阳明后学学友及其门人后学之间的联系,以此对李贽的生平及其学术思想展开探讨。

(二)广义上的阳明后学

祝世禄师从耿定向,虽然黄宗羲《明儒学案》将耿定向列入泰州学案,但实际上耿定向与泰州学派并无明确师承关系,因其结交了罗近溪而接触了泰州学派。何元博(青海师范大学硕士)聚焦于《四库提要》中关于泰州学派祝世禄的记载,通过对比《四库提要》与《明儒学案》对其不同的评价和描述,厘清祝世禄的生平经历,梳理出其思想所蕴含的价值与所体现的时代意义,填补记载中的相对空白。三教先生林兆恩一生致力于追求儒、释、道三教合一,以期实现“归儒宗孔”的最高目标。尽管其本人一再强调这一原则,有意划清与陆王心学的界限,但基于文本细究,多数学者还是将其思想归类于陆王一系的心学系统。唐哲嘉(苏州大学博士)基于对文本《四书正义》中《大学正义》一篇的研读思考,首先从林兆恩的家学渊源及其与阳明后学之间的交际往来为其思想的心学根源提供学理依据,其次将心学思想与“三教合一”论横向对比,挖掘出“归儒宗孔”说背后的核心论点仍是“以心为宗”。刘宗周是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虽未直接师承王阳明及其再传弟子,但因其有改造王学之功而被称为“王学之殿军”。邵可心(绍兴文理学院)关注到刘宗周诗歌创作中的“泪”意象,并从“泪”意象的不同情感内涵、诗歌的艺术技巧与审美价值、诗歌的风格与浙东诗风转变三方面对刘宗周诗歌及其思想进行了分析。阳明学东传日本曾受到朝鲜朱子学——“退溪学”创始人李退溪及其门人的推动,而李退溪的思想中明显带有对阳明心学的反思与批判。王泳树(武汉大学博士)基于对《传习录论辩》中的核心议题“知行合一”的梳理,对李退溪思想进行论述与评价,认为李退溪对心学的批判存在误读,并进一步分析造成其误读的主客观因素,并总结其学说对朝鲜阳明学的影响。

二、阳明学的当代价值

探究阳明学的当代价值,是对当下建设文化强国政策的呼应,亦提供了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价值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本次论坛共收录涉及阳明学当代价值研究论文12 篇,涉及王阳明在教育、社会治理、道德建设等领域的经验考察。

王阳明一生勤于治学,怀揣育人兴邦的理想,其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对现代教育改制具有启发作用。王敬雯(浙江工业大学硕士)通过研读《教约》和《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书目,从哲学基础、教育核心、教育目标,以及教育内容四个方面对王阳明的教育思想展开了具体论述,并对王阳明的儿童教育观进行了归纳总结。邵小妹(浙江工业大学硕士生)探索和梳理了阳明心学在当代的教育价值,认为对其教育思想的探微有利于促进我国当代教育工作的科学发展。付善凯(赣南师范大学硕士)讨论了王阳明的美育思想对当代美育的重要启示作用,上溯儒家心性之学的继承,下究王阳明美育理论的现代价值。

阳明心学于圣学不明、宦官当道的政治背景下诞生,王阳明经历八虎之乱被贬龙场,于蹉跎磨难中悟得圣学,并企图以毕生之学匡扶明朝将倾之大厦,挽人心于不古。阳明心学除了作为哲思之学,其中更是暗含了指导社会建设的力量。郭名荣(赣南师范大学硕士)立足于对王阳明在南赣畲民地区的治理方略的考究,探讨王阳明少数民族治理思想与实践,并进一步分析明代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路径,并从中挖掘出对当今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历史借鉴与启示。仇蕴棋、李逸阳(绍兴文理学院)以“亲民”为核心的“民”思想切入王阳明思想研究,从“民本与民生”“新民与亲民之辩”以及“觉民行道”三个方面展开了论述,对“亲民”“爱民”等概念进行辨析阐述,并基于对王阳明的政治实践活动的考察,通过哲学式分析重点探讨了“觉民行道”和“万物一体”这两个核心政治哲学思想,探讨了其对社会现代化发展,特别是对基层民众的治理制度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以“心即理也”的心体论为基础,主张“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并以“知行合一”为方法论的道德修养理论是阳明心学的重要内容。郭佳维(江苏大学)基于当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严重,传统德育方法收效甚微的问题,主张回到传统文化阳明心学之中探寻解决之道,他认为沿着“聚焦知行合一的本体性,唤醒良知”到“聚焦知行合一的自觉性,重在笃行”再到“聚焦知行合一的反思性,加强内省”的思路,细化我们的行动,就能够真正让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从他律走向自律。黄洪志(贵阳学院硕士)对王阳明“知行合一”理论的提出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指出其对培养当代青年道德具有重要意义。喻晨曦(贵阳学院硕士)则从王阳明“万物一体”思想切入,并指出其对当代青年人的责任意识的培养、家国情怀的塑造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三、阳明文化的当代传播

通过推进阳明学当代传播的经验考究,从育人实践、文化活动、文创IP 等角度切入实现阳明学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本届分论坛又一讨论焦点。与会者就近些年来王阳明相关题材的影视化作品、小说创作、文学传记、歌舞戏剧等展开论述,以期总结出推动阳明文化大众化、产业化进程中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为阳明文化在全国范围内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借鉴意义。

杜诺希(绍兴文理学院)基于对20 世纪 80 年代至今在浙江地区举办的阳明学相关活动的考察,从“面向社会的阳明文化普及传播活动”“探究王阳明及其心学的学术研讨活动”“阳明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活动”三个角度对阳明文化的传播活动进行了归纳总结,勾勒出新世纪阳明文化在浙江传播的各种特色路径。马晨妍(绍兴文理学院)则是对近年来浙江王阳明题材的文创产品进行了考察整理,并从浙江王阳明题材的文学作品、舞台剧和歌舞曲艺,以及影视作品三个层面展开论述。陆天欣(绍兴文理学院)就王阳明题材二度创作的戏曲作品展开了考究,通过对近些年来绍兴、宁波等地的阳明题材戏剧曲艺,资源的整理归纳,为打造贴近人民群众的喜闻乐见的阳明文化活动形式进行了实践探索。

影视作品一直是阳明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柳磊(绍兴文理学院)聚焦于话剧《吾心光明》中人物塑造的艺术手法,分析作品是如何实现王阳明形象深度与温度的统一。徐依楠(绍兴文理学院)则是围绕话剧《阳明三夜》中的戏剧冲突展开了具体分析。央视纪录片《王阳明》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极高的文艺价值,通过创新表现手法、丰富人物情感、还原真实情境等特色叙事手段讲述心学大师王阳明的生平行路和心学演变史,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吴嘉棋(绍兴文理学院)通过文献考察、纪录片研究等方式对纪录片《王阳明》的叙事特色进行解构,发掘其当代价值,助推纪录片和故事叙事的创造性发展。郭怡辰(绍兴文理学院)重点关注了纪录片中有关王阳明“三不朽”形象的塑造手法,并对影视媒介下人物形象塑造的突破和创新形式进行了解读。《传奇少年王阳明》是由宁波卡酷动画制作有限公司出品的国产动画电影,影片讲述了王阳明出生到格“竹”致知的系列故事。陈圣洁(绍兴文理学院)着眼于影片对少年王阳明的人物塑造,指出影片塑造了一个仁爱善良、胸怀天下的少年英雄。

阳明题材的小说创作研究也是本次分论坛研究的焦点之一。彝族作家安文新先生的中篇小说《龙场悟道——王阳明与祖摩的故事》截取王阳明被贬龙场这一人生阶段,着眼于王阳明被贬贵州龙场时和当地少数民族的交流生活,再现了一代儒宗王阳明在龙场驿三年来的生活经历。苏其昉(绍兴文理学院)关注到了小说中有关王阳明民族融合思想的描述,并从龙场生活经历消除民族偏见、书院讲学促进思想交融、三封书信维护民族团结、《象祠记》的撰写四个方面集中探讨了小说是如何展现王阳明民族融合思想的形成过程。作家文远竹立足于对正德、嘉靖两朝历史通俗演义的考究,将王阳明险象丛生的仕途命运、正己修身的心学思想,以及诗词文章汇聚为作品《王阳明大传》。邬蒙恩(绍兴文理学院)立足文本,探讨小说是如何将心学核心观点化抽象为形象,对其中的艺术演绎手法进行了归纳总结。

阳明题材的传记文学一直是人们了解王阳明生平事迹的主要途径,相较于小说文体,传记文体以真实性更易还原人物真实面貌而广受好评。徐洁聪(绍兴文理学院)选择以方志远《王阳明:心学的力量》为例,对阳明心学在军事谋划、政治管理方面的广泛而有效的应用案例进行梳理,以此对方志远先生是如何展现阳明心学的力量感展开具体分析。余佳鸿(绍兴文理学院)围绕束景南教授《王阳明:“心”的救赎之路》的传记书写展开论述,分析文本中的通俗化处理,并从中汲取实现阳明文化大众化的实践经验。

四、结语

总之,本次青年论坛围绕“阳明后学及阳明当代文化传播研究”这一专题,聚焦了“阳明后学人物研究”“阳明后学流派研究”“阳明学的当代价值”“阳明学的当代传播”等四个方面,以多元视角对阳明后学研究展开回顾,并就阳明文化传播的未来进行思考与展望,为阳明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一定的探索经验。

猜你喜欢
阳明心文理学院王阳明
“知行合一”的当代价值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作品选登
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作品
大数据视域下阳明心学主题挖掘及作者发现研究
阳明心学的现代性意蕴
黑夜的献诗
西安文理学院高萍教授
“人类智慧与共同命运”首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浅析王阳明“知行合一”说
关于王阳明的入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