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世界的王阳明研究
——2022全国大学生知行合一传习论坛侧记三

2023-08-25 18:04金宁绍兴文理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名作欣赏 2023年23期
关键词:文理学院王阳明阳明

⊙金宁 [绍兴文理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2022 年11 月23 日,为纪念王阳明诞辰550 周年,由绍兴市委宣传部、绍兴文理学院和浙江省稽山王阳明研究院共同举办的“思想与文学:阳明文化的当代价值——2022 全国大学生知行合一传习论坛”在绍兴举行。王阳明与文学是此次论坛的一个聚焦点,来自全国各地的28 位大学生围绕“王阳明诗文研究”“王阳明题材小说与传记研究”与“王阳明题材戏剧影视研究” 等话题进行了探讨,相关研究既深入揭示了王阳明诗文创作的价值内涵,也为阳明文化的当代传播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一、王阳明诗文研究

王阳明不仅是王心学的集大成者,也是明代的文学大家,其诗文作品是了解王阳明事迹与心迹的重要路径,也是阳明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次论坛收到11 篇王阳明诗文研究论文,涉及王阳明诗歌研究和王阳明散文研究两个方面。

(一)王阳明诗歌研究

王阳明的诗歌蕴含着时代审美与个人思想的深刻内涵,体现了诗人的心路历程和内心修为。从时间维度上看,董豪(兰州大学博士)将考释方法与诗歌艺术分析相结合,以王阳明赴谪时间与赴谪诗的考释为导向,分析王阳明《赴谪诗》的诗歌内容与艺术成就。而杜灿(浙江工业大学硕士)从“谪居龙场”这一悟道关键时期入手,论证了劳作田园诗和贵州当地风物诗为王阳明带来了新的诗歌体验,拓宽了王阳明诗歌内容与题材。从空间维度上看,裘依琳(绍兴文理学院)认为山水之于王阳明,如同知己,徜徉于山水之间,探寻山水之美,于山水间感悟人生意义、养性悟道。又通过阐述王阳明的山水诗歌可称为“儒释道诗”的内涵,探寻其诗歌内容与思想演变的历程。从阳明行迹出发,王阳明一生羁旅各地,却多次游历西湖并留下诗文。鲍梦圆(绍兴文理学院)把握这一特点,探讨了王阳明在西湖进行心学实践、寄寓归隐愿望、达到生命圆融状态的过程,论证王阳明在与空间的多次双向互动中,诞生出“西湖情结”。

“意”指主观情意,“象”指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是诗人主观感情与情感具象的载体。通过分析王阳明诗歌中的意象,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王阳明的情思,把握与解读他的人生体悟。本分论坛的三位研究者就探究了王阳明诗歌中“雨”“竹”“松”三个典型意象。包立豪(绍兴文理学院)分析王阳明以“雨”入诗时,以不同身份(如地方官员、诗人、思想家)展开的“祈雨书写”“感雨书写”和“悟雨书写”,认为其中隐含着的“心即理”的奥义和“致良知”的修身论。王琦雅(绍兴文理学院)力图从“竹”意象选择、搭配设置、情感应用等方面剖析诗歌内涵,找出潜藏在“竹”背后的阳明思想,剖寻竹叶之下的哲思深意。而王锦楠(绍兴文理学院)指出,王阳明引“松”入诗,又将自身经历、情感志向、思想体悟融入其中,使“松”意象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艺术价值,以此为诗歌注入深刻的哲思与流动的诗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学内涵。

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曾给王阳明诗歌“诗亦秀逸有致”的高度评价。在王阳明的诗歌中,书写对象与手法、书写逻辑与内涵,具有其个人书写特色。就其独特的书写对象,钱奕男(绍兴文理学院)从王阳明的越地名胜情缘、书写情怀与书写情结三个层面展开,一是从事实层面考证阳明在越地名胜的登临足迹,揭示王阳明与越地名胜的情缘所在;二是从诗歌艺术层面,分析王阳明诗歌文本中采用的高妙艺术手法,展现阳明对越地名胜的书写情怀;三是从思想层面解读阳明诗歌中的越文化根基,剖析名胜书写中包含的越地情结。而竹一漫(绍兴文理学院)则分析了王阳明的诗歌书写手法,指出其诗歌书写往往多纯粹集中在思想与单个意象上,对于诗歌中援引的文人典故却鲜有人整合解读。就其书写逻辑与内涵,潘文博(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指出,王阳明的诗歌书写多存在着从时空意识寻绎良知本体的内在逻辑与阐明主体自觉的本体特征,认为细析其美学意蕴,可追溯“人心”向“道心”转向的感性依托。而李玉奇(贵阳学院硕士)认为,王阳明的哲理诗书写蕴含着以良知摄万象的内涵,诗心即为道,道心朗现,则义理贯通无滞碍,万物诗化有生意。

(二)王阳明散文研究

王阳明的散文为文博大昌达,行文工整,情感真挚,内涵深远,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也蕴含丰富的历史与哲学价值。在王阳明所有的散文创作中,较具代表性的体例之一就是他的哀祭文。卢富清(河南大学硕士)主要探究了王阳明哀祭文的思想内涵,认为其中蕴含着王阳明思想解放、追求良知的心学思想,寄托着他追念同志、思念亲友的哀伤之情和旷达乐观、重义轻死的生死观。而潘瑶(绍兴文理学院)则更关注于王阳明哀祭文的人物书写。她将王阳明所作哀祭文中的各类人物分为“同道者”“有为者”“贩夫走卒”三类,并探究王阳明为三类墓主作铭时的主观动机,从而发现王阳明突破了时代等级固化、重农抑商的思想桎梏,也从这一角度出发有力阐释了王阳明“人人皆可为圣贤”的思想,以及王阳明作为一代大儒广阔的社会理想与深厚的入世情怀。

二、王阳明题材小说与传记研究

从晚明到当代,许多作家还通过以文学艺术的方式来阐述其心目中的王阳明。通过这类创作,我们能以一个崭新的视角体会王阳明的经历与思想。本次论坛共有9 位研究者分别从王阳明题材的小说、文学传记以及网络作品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王阳明题材小说

自小说诞生以来,一直发挥着书写时代需求的重要功能。研究王阳明相关的小说,既有助于大众以通俗化、艺术化的方式了解其事迹与思想,也有利于为新时代阳明文化的研究者们探索如何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王阳明文化,为阳明文化“活起来”提供经验与借鉴。

传奇类小说最早由唐传奇演变而来,其基本要素在于“有意于布局、结构与经营”。小说《王阳明大传》正是抓住了传奇小说的三个要素,从人物塑造、情节发展、场景营造等三个方面来体现王阳明作为一流人物的“传奇性”。孟庭渝(绍兴文理学院)认为这部作品的作家窦应泰打破了常规,从王阳明的中年开始说起,吸取民间传说的丰富养分和意趣。而邬蒙恩(绍兴文理学院)指出此小说《王阳明大传》从“吾性自足”“知行合一”“致良知”阐释阳明心学,用文学的笔法全景式展现人物一生。

在其他王阳明题材小说方面,对王阳明事迹的描写与运用也体现了小说的艺术特点。如在侠义小说中,童骞柔(绍兴文理学院)发现晚清侠义小说《七剑十三侠》中的王阳明虽为配角,但其一生许多大事却都被作家巧妙化用。在历史小说中,陈景怡(绍兴文理学院)指出《龙场悟道——王阳明与祖摩的故事》通过艺术虚构和想象,虚实交融,再现了一代儒宗王阳明在龙场驿三年来的生活经历。在传记类小说中,腾腾(绍兴文理学院)认为在《王阳明:让良知自由》在《传习录》之外,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追随王阳明心理成长,并可分为利、情、志、圣四个阶段。

(二)王阳明题材传记

钱锺书说:“史家追叙真人实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相比小说,传记更关注于写作的真实性,研究有关王阳明的传记,可深切感受其文化与历史价值。

但此类传记因涉及晦涩难懂的理论术语与心学知识,考虑到一般未涉及阳明心学理论或刚入门的读者水平,作家们不断打磨修改,力图在不降低研究与论证成果的前提下,使文学面向大众,转化为通俗读本,朝着更有利于阳明心学文化的传播的方向努力。如余佳鸿(绍兴文理学院)指出《王阳明:“心”的救赎之路》成功从学术专著转为通俗性读本,其著者束景南教授替换术语为易懂、诙谐形象的语言,并附录王阳明年谱简编的方法,有助于读者理解。徐洁聪(绍兴文理学院)指出在《王阳明:心学的力量》中,阳明心学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与体悟过程,原本艰涩难懂的心学知识及其发展过程,在方志远教授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抽丝剥茧式的书写下,变得生动易懂、极为精彩。这类传记可以让阳明文化的普适性思想从上到下植入群众,也成为延伸至《阳明大传》的台阶,使初登心学之堂的学者循序渐进,继以精思。

(三)王阳明题材网络文学

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网络文学得到了飞速发展。这标志着大众文化成为当前文化界的重要特征,也对主流价值观念形成有力的支撑和互补作用。研究有关王阳明的网络文学,有助于我们了解王阳明形象在当代的演绎以及大众对王阳明的认知情况,以期探索更好的传播方式与路径。

在王阳明题材网络文学方面,谢丽萍(大连大学硕士)以深具影响力的《明朝那些事儿》《回到明朝当王爷》为例,指出网络作家们通过传奇化的叙事手法、轻松化的叙述基调、贴近大众的形象塑造和契合时代的人物精神气质,重述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的传奇人生,重塑了一个符合现代人文化想象,兼具可读性、启发性与时代性的王阳明形象。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与史料文献有所出入。苏洋(绍兴文理学院)就指出《明朝那些事儿》写到的王阳明人生经历与《明史》在体裁、语言风格、叙述内容与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区别,网络作家对王阳明的文学化重塑也自有其得失。

三、王阳明题材戏剧影视研究

历史上,戏剧的出现扩大和优化了人的生活空间,丰富和诗化了人的生活内容。而现代的影视剧则以更加丰富的呈现形式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王阳明的思想理念对后世的戏剧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本人的历史与事迹甚至其形象也成为后世许多戏剧、影视剧中的题材来源。在王阳明题材戏剧影视研究方面,本次论坛共收到8 篇文章,从王阳明与冯梦龙戏曲、王阳明题材戏剧,以及王阳明题材影视剧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戏曲中的王阳明

王阳明曾从“致良知”的角度出发,提出以戏曲“格”民众之心,也就是“戏曲有益风化论”,提高了戏剧的历史地位,也对后世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刘炜(江苏海洋大学硕士)指出在清传奇中,李渔《玉搔头》与蒋士铨《采樵图》同样都涉及王阳明平叛宁王一事,但两篇作品所传递的思想内涵却不相同,通过对作者生平经历与作品文本的考察,可知《玉搔头》是借阳明事抒发李渔的忧患意识,《采樵图》为蒋士铨借古喻今、自我观照之作。卓子然(浙江工业大学硕士)指出,处于明末的冯梦龙无法避开阳明心学汹涌而来的思想浪潮,《墨憨斋定本传奇》收录了冯梦龙的十四部戏曲,其中十二部为改编之作,冯梦龙并不着意于追求新奇的情节,而是强调文学的教化作用,宣扬忠孝节义的戏曲主张,这些与王阳明的思想主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王阳明题材戏剧

王阳明题材戏剧可主要分为歌舞剧、戏曲与话剧。此类创作难度极高,创作者不仅要将理性哲学思想,调动感性元素,用戏剧形式表现出来;还要让观众在艺术盛宴中感悟阳明心学的文化内核。因此学界对王阳明题材的戏剧关注度也日益增加。

马晨妍(绍兴文理学院)指出王阳明题材的舞台剧和歌舞曲艺作为近年来浙江王阳明题材文创作品的重要组成之一,不仅对推动了阳明文化在浙江的传播,也为浙江阳明文化标识建设贡献不可或缺的作用。陆天欣(绍兴文理学院)则分析了绍兴、宁波等地王阳明题材戏剧曲艺作品的社会反响,指出戏剧曲艺,即多样文艺形式的发展,有助于阳明文化的普及传播及其当代发展。徐依楠(绍兴文理学院)则聚焦了话剧《阳明三夜》的戏剧冲突,其中最主要冲突有三对:一是王阳明和宁王之间的冲突,二是王阳明同蓝天凤之间的冲突,三是王阳明自己的内心冲突。

(三)王阳明题材影视剧

相比传统的戏剧,影视剧作为大众文化,传播速度更快,受众范围更广。因此近几年来有关王阳明题材的影视剧层出不穷,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关注与欢迎,也备受关注。

陈圣洁(绍兴文理学院)指出国产动画电影《传奇少年王阳明》运用动画方式,既能浅显易懂地展现王阳明少年形象,也能吸引青少年投入到对王阳明的研究和探索中。郭怡辰(绍兴文理学院)认为纪录片《王阳明》运用视听方式,以时间为主线贯穿了“溺”“困”“悟”“功”“明”五块内容,将王阳明重要的人生节点进行选取和整合。吴嘉棋(绍兴文理学院)则指出纪录片《王阳明》通过创新表现手法、丰富人物情感、还原真实情境、保持学术态度、建构叙事空间等叙述特色和纪录片中大量的诗词吟诵,体现了其极高的文艺价值。

猜你喜欢
文理学院王阳明阳明
高中生物错题集建立的实践研究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作品选登
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作品
黑夜的献诗
西安文理学院高萍教授
杲杲冬日阳明暖好时光
罗阳明:大瑶山里的年轻博士
浅析王阳明“知行合一”说
关于王阳明的入仕之道
王阳明研究的知识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