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爱,所以“AI”

2023-08-26 03:57唐荣缵
师道 2023年8期
关键词:编程时代老师

唐荣缵

ChatGPT横空出世,AI(人工智能)浪潮汹涌澎湃,席卷全球,势不可挡。欢迎者有之,恐惧者有之,观望者有之。

AI可以聊天,可以写公文、写论文、写诗,据说AI写诗一秒立就,比曹植七步成诗还快,如今更发展到可以作曲、画图等等,功能之强大,令人惊叹。AI浪潮袭来,我们的教育该怎么办?我们该如何守卫“数字童年”?这些都是我们不能不面对的问题。

一、作为“双刃剑”的AI

人工智能的本质是使事物具有人类的思考能力,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可以说,人工智能就是当今时代推动科技发展的手段,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杠杆。

说一个身边的实例。据我儿子介绍,他用一个图像AI叫Stable Diffusion做一个工业品的设计,边生成图片边修改提示词,大概8个小时做了400张图并从中挑选了25张,分为5种风格。他把这些图片以“在线投票”的形式放进了OA里,参与决策的同事在一个下午的时间里完成了投票。得票最高的3个图,再换用一个叫Mid Journey的制图AI做了深化设计,每个图做了5张不同面的深化设计稿,作为甲方明确的设计意向交付给了外聘的设计公司。以往甲方公司和乙方交涉这个初步设计的过程大约需要三到四个星期,用上述方式3天就做完了。这里,我们看到AI处理相关事务的高效,及其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便利。

同时,AI也带来一系列挑战。瑞典数学家大卫·萨普特曾做过一个试验:选取32位网友近期在脸书(Facebook)浏览的15个帖子,使用分类算法分析法来推断他们的基本信息,其结果是经过算法分析基本可以推断他们的生活圈和工作圈。这就是说,人工智能会带来个人信息安全风险。不只如此,只要你在网上浏览过某种信息,搜索过某些商品,大数据就能参透你的需求,不断给你推送同一类型的信息或商品,在无形中形塑你的品位,或使你深陷“信息茧房”而不自知。

二、主动适应:AI时代的教育

在AI时代,教育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顾之川先生在《语文课程与考试论》一书中提出三个观点,若结合AI时代来思考,可以给我们更多启发。一是学习在窗外。大量知识要靠在实践中学、生活中学、社会中学,因为你面对的是整个世界,而不仅仅是一个专业。二是他人即老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都有值得他人学习的一面。美国社会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三个时代。“后喻文化”即AI时代的特点之一,学生通过网络可能比家长、老师更早、更全面地获取信息,更娴熟地掌握网络社交媒介和AI使用技术,他们可以反过来向教师、长辈教授知识和技能。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敏所说的,“知识以解构、重构、反哺等多元化方式产生和扩散”。单一的知识权威已经不可能获得认可,固定的教师职业将受到严重挑战,学习成为一生的事情。三是世界即教材。学习的内容也不再局限于教科书上的内容,真实世界里的各种事物都可以作为学习的素材和对象。

山姆·奥特曼之所以能编出ChatGPT,与他8岁开始学习编程分不开;马斯克12岁开始编程创业,独自開发了一款太空射击游戏,现在成为科技新贵。作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只有深入了解AI的各种具体应用、可能带来的深刻变革,主动学习数字化思维和技术,才不会被数字化浪潮所吞噬。

我所在的学校主动适应AI时代可能带来的变革,重视培养孩子们的探究思维,并开设了多种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开设Scratch 图形化编程课程,学生可以通过亲手制作动画、游戏、故事、谜题等程序作品来学习编程、数学、物理、工程技术等知识。学校还开设Arduino编程课程,该课程以Arduino UNO 控制板为基础,结合各种电子元器件、传感器、结构件等,通过指导孩子们自己搭建电路、编写程序、控制调试,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编程能力以及编程分析能力。这些课程,也许不能培养出科学天才,但可以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一颗热爱科学的种子,从小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操能力。

有识之士提出,国家要成立每一个学科的专家团队,探索目前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课程改革,尤其是课堂改革。老师教、孩子记,满堂灌的教育模式不再适用于AI时代的教育,课堂改革亟待深化。

罗翔老师聊到ChatGPT时说,有人担心它会取代老师这个职业,他个人认为这是杞人忧天,因为人工智能是无法进行价值判断的,“作为老师,最重要的不是知识传授,而是在陪伴中进行价值、意义和智慧的传播,以微小的力量延续人类文明,人生的意义在人生之外。”

罗翔老师指出了教师的价值和意义。改革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看,适应AI时代的需求,教师的课堂就要创设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由思考,乐于、勇于表达;允许学生持不同的意见,允许学生犯错或失败,多鼓励,少批评;珍视他们的好奇心,不扼杀学生的创造萌芽。

日本著名教育家佐藤学在他的《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指出:“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以此推论,课堂改变,教学方式改变,培养模式改变,人才的素质就会改变,教育质量就会提升,我看也是成立的。

三、勇于质疑,培养批判性思维

守卫“数字童年”,我想到了孙悟空。学生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什么妖魔鬼怪在他面前都会现出原形。我们是普通人,自然没有孙悟空的神力。但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勇于质疑,不也就等同于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么?

关于中国基础教育,历来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儿童善于掌握新知识而短于提出新问题,基础知识扎实而探究能力不足。其实,中国的孩子也不是没有问题意识。大家熟知的《两小儿辩日》就是具有探究精神的生动故事。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一些。”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一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近一些。”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的看着小而近处的看着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等到中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吗?”限于当时的认知水平,就连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但是,这两个小孩善于观察自然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这是难能可贵的。

我最近读《欧阳修传》,发现欧阳修也是一位敢于质疑,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人们解读先秦儒家经典,历来都是依据前代经学家的注疏,不敢提出质疑。欧阳修重读经典,将自己读书的疑惑和感想,写成《易童子问》《易或问》《诗解》《春秋论》《春秋或问》等著作,自信果决、挑战权威的精神,给人们极大的冲击,并由此开创了疑经惑传的新学风。

我们有了批判性思维,在面对ChatGPT的冲击时,就能从容应对,游刃有余。目前,已有不少学者指出,ChatGPT所生产的文章并不具有原创性,但如果使用者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ChatGPT将是学习、做科研的强大助力。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一名高材生编出了一个检测神器:GPT-Zero,用来检测文章是否是用ChatGPT写的。他担心学生自己不动脑子写文章,荒废了自身的研究和写作能力。可是针对GPT-Zero又兴起一种业务,人工改写文章,让GPT-Zero检测不出来。这场科技战争如火如荼,都体现出一种批判、创新的精神。

四、堵疏结合,双管齐下

想起大禹治水的故事。面对泛滥的洪水,鲧领着大家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取疏导的办法治水,疏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守卫“数字童年”,从源头抓起,是很重要的一环。我看过一个对ChatGPT之父山姆·奥特曼的访谈,主持人问:如果有人想通过ChatGPT了解制造爆炸物的方法,这能否实现?山姆·奥特曼说,ChatGPT设置了安全边界,但让人担心的是,他不是ChatGPT技术唯一的拥有者,别人也拥有这一技术,如果把设置的安全边界解除,失去了监管,就危险了。

前段时间,国家网信办开展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集中整治“自媒体”造谣传谣、假冒仿冒、违规营利等乱象,破解“自媒体”信息内容失真、运营行为失度等深层次问题;督促平台健全“自媒体”账号管理体系,优化“自媒体”账号注册、运营、关闭等全流程的管理细则。系列行动对于堵住源头、净化网络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新时代的堵,不是僵硬的堵,是带共情的、同理心的堵。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引导。守卫“数字童年”,作为守卫者的父母、老师该如何引导呢?

在写作本文的时候,我和我儿子讨论,他认为在数字化环境下,父母、老师要升级,提高自己数字化、信息化的知識素养。直播购物的入口在哪里、怎么从看直播到买完一个商品、到底便宜在哪儿,ChatGPT是怎么从零开始注册使用、它能做哪些事,只有自己参与过、体验过, 才能理解这些新元素, 才能感受到技术革新带来的震撼,才有讨论和评论这些新事物的资格。

同样,家长、老师在引导数字时代的孩子们时,也应该懂得这些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去积极体验一下。“王者荣耀”到底好玩在哪里?为什么现在的青少年们反而在用QQ不用微信了?为什么做作业喜欢网上去搜而不是对着书本思考?现在孩子们中间流行的游戏、动漫是什么,他们经常聊什么话题?所有这些,教育者都应该一一体验和知晓。

进入“后喻时代”,老师要虚心学习,才能与孩子们同频共振,发挥教育引导的作用。如果不能先了解孩子们的世界,只一味地宣传诸如“不碰不良网站”“警惕个人隐私信息外泄”等陈词滥调,口号喊得再响,恐怕只能是隔靴搔痒。不能走进孩子们的心里,教育的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作者单位:广东佛山市博雅培文学校)

实习生 何美好

责任编辑黄佳锐

猜你喜欢
编程时代老师
编程,是一种态度
元征X-431实测:奔驰发动机编程
编程小能手
纺织机上诞生的编程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